從珍寶島到鐵列克提,從老大哥到蘇修,這期間究竟經歷了什麼

2020-12-25 騰訊網

我發布過一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解析了1979年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在西方的「恐嚇」和蘇聯自身原因之下,並未乾擾中國解放軍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有很多朋友就說,這是美蘇冷戰期間中國幫了美國,也有的說是美國幫了中國。

在這裡我想先強調一下,沒什麼幫助不幫助的,互相利用而已。

冷戰後期,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西方對中國出售了不少技術和武器裝備,大大提高了國防實力。蘇聯在遠東只能部署更多力量,像79越南戰爭,就有西方炮兵雷達參戰,而越南沒什麼重工業,武器彈藥都要蘇聯提供,每周好像還要100萬美元穩定局面,蘇聯吃不消。另一面為了打開局面,入侵了阿富汗,結果更加拖垮了蘇聯。

所以說,僅僅是互相利用,這是一種外交手段。就像如今全國疫情,世界上不少國家對中國進行援助,真心對待中國的,除了巴鐵那幾個國家之外,沒有幾個。這裡邊,也有不少是外交手段。

那麼大家也會問了,從「老大哥」到「蘇修」,到底經歷了什麼?在這裡不得不說說當時蘇聯領導人的策略。

赫魯雪夫執政時期(1953-1964)後期出現了中蘇兩黨和兩國政治和經濟關係的惡化,撕毀兩國籤訂的協議,中止援助。在共和國困難時期要求中國償還項目資金,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用的蘇造飛機、坦克、槍枝彈藥、裝備、物資。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迅速演變成了兩國的軍事對峙和局部軍事衝突。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參與推翻赫魯雪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他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曾想用核武器攻擊中國並已挑起邊界事件1700餘起。

在他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對外方面他注重外交,推行「有限主權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幹涉,此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

他在1968年派軍隊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而在第二年,也就是1969年,中蘇邊境的局部戰役正式爆發!

這就是大家熟知的珍寶島之戰!前蘇聯駐華外交官葉利扎維金回憶,1966至1967年僅蘇聯駐華使館就不止一次地主張在這個地區「對中國人上島給予回擊」。

1969年3月2日,蘇聯邊防軍侵入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將入侵的蘇軍逐出珍寶島。15日,蘇聯邊防軍3次出動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發起猛烈進攻,並用多種火炮轟擊中國境內縱深地區。中國邊防部隊激戰近9小時,頂住了蘇聯邊防軍的6次炮火急襲,挫敗了進攻。17日,蘇聯邊防軍又出動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以炮火將其擊退。

中國邊防部隊的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保衛了國家的領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軍事武裝衝突雖然發生在1969年,但邊境衝突從1967年就已經開始了。當時蘇聯軍隊經常侵入我國的七裡沁島、珍寶島等我國領土。當時虎林縣組織了許多基幹民兵上邊境線,在反幹涉鬥爭中,這些民兵表現得十分勇猛。

當時虎林的很多單位,都抽調了一些身強力壯的民兵到前線去,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由858農場副業隊和糧油加工廠(就是兵團組建後的三十四團18連)職工、西崗齒輪廠職工、完達山林管局幹部職工,組成了反幹涉戰備隊,並參加了1967年12月位於858農場的烏蘇里江新開流島的反幹涉鬥爭。

在這場鬥爭中,虎林縣的民兵,在新開流島主航道的中方一側排成一隊人牆,與蘇軍進行說理鬥爭。而蘇聯則派出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另一側進行挑釁。開始的時候只是眼光敵視嘴上互罵,後來有的蘇聯士兵試圖越過人牆,這樣就發生了身體接觸,最終導致了一場流血事件。12點至13點,蘇方出動近百名軍人,在裝甲車、汽車的配合下,全副武裝,並揮舞大棒,向中國反幹涉民兵大打出手,當場打傷8人,其中重傷3人,宋清翰傷勢最重。

為了避免事態擴大,雙方都採取了克制態度,相互撤回了隊伍。這次對峙,沒有陣亡,從表面看,很難分辨出勝負,但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蘇軍面對是民兵,而且並沒佔到便宜,勝敗也不言自明。

然而在同年(1969年)的8月13日,在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個主陣地,因為中蘇衝突致使守衛陣地的我軍官兵幾乎全軍覆沒。

在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中,蘇軍被中國瀋陽軍區司令陳錫聯預先部署的部隊伏擊遭受損失後,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急劇惡化,雙方迅速在邊境集結了上百萬的軍隊。在鐵列克提,中蘇之間有一個幾十公裡寬的爭議地帶。

鐵列克提,位於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西部地區,與哈薩克斯坦交界。1969年,中蘇雙方都在這個爭議地帶上修建了軍事設施。

1969年8月11日,我軍例行發信號邀請蘇聯方面軍事長官會談。然而,蘇軍一改常態未與會。8月13日上午8時,解放軍邊防人員三支巡邏隊共90人左右按照既定巡邏路線開始巡邏,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在鐵列克提地區包圍了解放軍巡邏隊的其中一支。

巡邏隊依仗地形激戰5個多小時,由於事前缺乏準備,我軍增援軍隊未能及時趕到,並缺乏重武器支援,以至主陣地(695.5無名高地)被圍的22名邊防人員(包括3名隨軍記者)全部陣亡(包括被俘的3人中2人於蘇軍運送的路途中因重傷不治犧牲),支援部隊也有6人陣亡,數人受傷,包括民兵。另1名被俘生還的戰士經外交交涉在數月後的9月22日被送回中國,這名戰士因在被俘期間臨死不懼,竭力抗爭,榮立二等功。

蘇聯解體後,1999年11月下旬,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北京,中哈兩國領導人籤署了《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面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地區的主權問題得到解決,當年衝突地帶已明確劃歸中國。

2008年8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將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並立「忠勇山烈士紀念碑」,以示紀念。

對人民忠誠,對敵人勇敢,如今的國泰民安離不開您們的忠勇!在這裡,我向所有守衛祖國邊疆的戰士們說聲感謝!

相關焦點

  • 和珍寶島戰役同期的鐵列克提戰役你知道嗎?二十八位勇士保衛領土
    和珍寶島戰役同期的鐵列克提戰役你知道嗎?二十八位勇士保衛領土一九六九年,中蘇邊境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大家都知道珍寶島戰役,但卻少有人知道鐵列克提戰役,在此次戰役裡我軍失利,這場戰役比珍寶島戰役還要重要。
  • 鐵列克提事件,珍寶島戰役後蘇聯的報復,我軍一個巡邏隊全部遇難
    從1959年開始,兩國的關係迅速緊張起來,兩國一直擱置的領土爭議問題也被提了出來。中國和蘇聯的邊境線非常漫長,當時首先引起爭端的就是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的珍寶島,蘇軍邊防部隊頻繁的登島,打死打傷中國軍民數十人。 1969年3月2日,70多名蘇軍乘坐四輛軍車再次登上珍寶島,打死打傷中國邊防軍人六人,中國邊防忍無可忍,立刻進行了反擊,將蘇軍趕了出去。
  • 中蘇「珍寶島事件」:冰點下的戰役
    珍寶島事件是中蘇關係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蘇關係從惡化到破裂、邊界爭端日趨尖銳,並最終發展成武裝衝突的結果。同時,珍寶島事件也是影響國際戰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蘇從同盟關係的建立到事實上的解體,中國摒棄「一邊倒」外交方針,最終同第三世界建立廣泛聯繫的歸宿。
  • 珍寶島事件後續,蘇軍在新疆報復中國邊防部隊,一個巡邏隊全陣亡
    1959年,由於蘇聯對中國施行霸權主義,幹涉中國的主權,中蘇關係開始日趨緊張。中蘇關係惡化之後,中蘇的領土爭議問題又被提了出來,雙方在多個邊境爭議地區展開了較量,珍寶島事件就是一個例子。1968年1月5日,蘇聯武裝入侵我國七裡沁島,用裝甲車軋死四人,撞傷九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從海南島到珍寶島
    皆因45年前那場自衛反擊戰,讓這個名字動聽好記夠響的珍寶島,成了當時全世界最矚目最聚焦的地方。  到了祖國最北方的黑龍江省,取道直指虎林市,再北上虎頭鎮,又再打的包車北上珍寶島。在虎頭鎮,看到虎林至珍寶島的高速公路已修到這裡,據有關介紹,再過兩年便可修到珍寶島口岸,屆時到珍寶島旅遊就方便了。
  • 俄羅斯軍迷重演珍寶島事件 扮解放軍持紅寶書痛打蘇軍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一些俄羅斯軍迷重演了當年的這一事件。
  • 經歷了珍寶島戰役,蘇聯投票贊成恢復我國聯合國席位,大有玄機
    1969年中蘇之間爆發了珍寶島戰役,中蘇關係從親密夥伴變成了劍拔弩張的敵人;轉折點出現在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蘇聯投票支持了恢復中國聯合國席位。在任何的歷史節點上,決定雙方態度和命運的永遠都是實力。
  • 中蘇「珍寶島事件」始末(組圖)
    被中國邊防部隊擊毀的蘇軍坦克 珍寶島事件是中蘇關係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蘇關係從惡化到破裂、邊界爭端日趨尖銳,並最終發展成武裝衝突的結果。同時,珍寶島事件也是影響國際戰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蘇從同盟關係的建立到事實上的解體,中國摒棄「一邊倒」外交方針,最終同第三世界建立廣泛聯繫的歸宿。珍寶島事件之後,經過兩國政府的談判,衝突雖然停息,但兩國之間軍事對抗的格局卻延續多年,對中蘇兩國乃至世界戰略格局都產生過嚴重的影響。
  • 【遊記】珍寶島紀行
    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來珍寶島是為了觀光,更是為了尋找一份兒時的記憶。烏蘇里江素有「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之稱,凌晨不到5點,東方就現出了魚肚白。在虎林縣城匆匆吃過早飯,乘車出發,向珍寶島方向駛去。時值九月下旬,水稻即將收割,微風吹過,稻浪翻滾,黃燦燦一片。
  • 屹立大風口,鐵列克提邊防官兵如何鑄就思想防線的「銅牆鐵壁」?
    當汽車繞過重重盤山路,駛進新疆塔城軍分區鐵列克提邊防連的院落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這個連隊的連魂,它十分醒目地被連隊官兵用紅色油漆書寫在了牆體上。鐵列克提邊防連地處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之間的「喇叭口」上,每年8級以上大風有200多天,風力最大可達12級,連隊就駐紮在當地著名的「老風口」。
  • 珍寶島戰鬥中的毛澤東:我們有百萬軍隊和數億人民,我們誰也不怕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前因中蘇之間發生的這場突如其來的衝突,要從兩國關係大的歷史背景上來分析。20 世紀 60 年代,中蘇之間的矛盾因蘇聯催逼中國償還債務、撤走全部在華專家而日益表面化,但是中國並沒有屈服。1964 年 2 月,中蘇兩國為解決邊界爭端開始舉行談判,但是雙方在界河歸屬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分歧。中方堅持認為,珍寶島從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珍寶島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並一直在中國管轄之下,因此無可爭議地屬於中國。雙方的談判一直持續到 8 月,終因無法達成協議而擱淺,這也為後來中蘇衝突埋下了種子。
  • 珍寶島之戰,自衛反擊戰之一,一場與蘇聯徹底決裂的衛國之戰
    顧名思義,這場戰爭和當年中國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性質相同,都是由中國發起的保衛家國領土安全的自衛戰爭,只不多這次戰爭的對象就是曾經幫助中國的「老大哥」蘇聯,古話說「知恩圖報」,為何中國會與蘇聯徹底決裂,不惜爆發戰爭呢?
  • 1969年,珍寶島戰役爆發,蘇聯被擊斃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我國心中一直是老大哥一樣的存在。革命鬥爭期間,蘇聯對我們進行了多次無償援助。尤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不論在技術還是資金上,蘇聯都給予了我們很大幫助。因此在那段時間,中蘇關係一直是保持親密無間的狀態。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段關係最終也會惡化。
  • 虎頭要塞 · 珍寶島
    是至今發現的二戰期間修築最堅固、保持最完整的軍事要塞,其牢固程度、完備程度、現代化程度堪稱二戰之最,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是二戰期間,前線陣地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場。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前線,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 後山鐵列克--西白楊溝瀑布
    1、序言  站在南山的山上,向南望去,有一道東西走向的大山橫亙在雪山之前,這就是南山主山脈,山脈海拔最高為3500米,較低處為3000米,由北向南翻越這座山脈,就到了後山,這裡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巨大的山谷。
  • 「寸土必爭」:中蘇邊界之爭,永遠銘記的珍寶島戰役
    然而凝望歷史,人們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在那個烏蘇里江上的彈丸之地——珍寶島上,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軍事武裝衝突,從而引發了中蘇兩國嚴重的邊界之爭。在蘇聯政府聲稱要給予中國以摧毀性核打擊的歷史背景下,新中國據理力爭,誓死捍衛中國在珍寶島上的領土主權,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強權,永不屈服的新中國形象。那麼,珍寶島事件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場軍事衝突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 孫玉國的堅韌,珍寶島最終寸土不讓
    1964年以後,蘇聯在中蘇邊界大量增兵,中蘇關係降至了冰點。蘇聯多次製造邊界摩擦,珍寶島地區就是雙方邊界鬥爭的焦點之一。 珍寶島,狀如元寶而得名,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我方一側,面積不大,約為0.74平方公裡,歷史上一直是我領土,屬中國黑龍江省雞西虎林市,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南端。當地居民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生產活動,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這一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中蘇東段邊界以烏蘇里江、黑龍江為界。
  • 1969年,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
    於是,不曾得到中方的任何表示,沙俄就單方面暗地裡偽造出了一張中俄北京條約的附圖,其實只是在烏蘇里江上粗略的畫了一筆線條來表示當時的割據範圍,僅以此為藉口就敢堂而皇之地對外稱,這是他們擁有其主權的一個證明。中國和蘇聯為什麼會發生珍寶島戰役?有何緣由?為什麼珍寶島能夠成為讓他們眼紅的地盤呢?這不僅是因為其領土面積,還因為魚子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