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我國世界地質公園總數已達39處,居世界第一

2020-12-12 澎湃新聞

國家林草局:我國世界地質公園總數已達39處,居世界第一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9-04-19 15:27 來源:澎湃新聞

4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4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6次會議上正式批准我國推薦申報的安徽九華山和山東沂蒙山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總數升至39處,居世界第一。

國家林草局新聞發言人黃採藝表示,本次會上還通過了我國泰山、三清山和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擴園申請。

九華山地質公園花臺群峰  本文圖片均來自國家林草局

九華山地質公園內的花崗巖石柱

九華山地質公園內地質與文化相互融合輝映

九華山地質公園地處中國安徽省池州市境內,面積139.7平方公裡。公園內世界級的花崗巖複式巖體、大型花崗巖斷塊地貌與富流體花崗巖結晶構造等遺蹟展現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碰撞發生期的巖漿活動和構造活動,是研究巖漿混合作用的最佳窗口,是認知富流體酸性巖漿結晶構造(晶洞花崗巖)的模式地。拔地而起的山峰與丘陵、盆地地貌創造了形態各異的花崗巖石峰和北緯30°亞熱帶山地生態環境,並融合上千年的宗教景觀與社區文化遺產,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地質與文化融合模式地。

沂蒙山地質公園蒙山主峰之龜蒙頂

沂蒙山地質公園內的岱崮地貌

沂蒙山地質公園內的金伯利巖型金剛石原生礦產區

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面積1804.76平方公裡。出露了距今28億年的古老地層泰山巖群和具有鬣刺結構的太古宙科馬提巖;多期次大規模的侵入巖系詳細記錄了中國北方早期階段地殼形成演化的歷史。這裡有中國最早發現的金伯利巖型金剛石原生礦,已經累計生產了180萬克拉金剛石,金剛石的儲量及露天開採規模位居亞洲之首。這裡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和集中發育地,崮群簇集,形態獨特典型,蔚為壯觀。這裡峰入天際,雲山霧海,溪流飛瀑,自然景觀引人入勝。這裡還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東夷文化的中心,融道教、佛教、儒教於一體。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在這裡融聚,凝練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沂蒙精神。

泰山、伏牛山和三清山分別在2006年和2012年獲世界地質公園稱號。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秦嶺造山帶東段,處於華北板塊與長江板塊碰撞區,獨特的地質構造和複雜的地質活動在這裡留下了豐富的地質遺產,包括古生物化石和精美的花崗巖地貌;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東南部江西省上饒市境內,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源於隨著氣候因素變化的花崗巖和植被景觀,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華北平原東部、山東省中部,保存著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地質遺傳,是天然地質博物館。

此次會議正式批准中國、智利、克羅埃西亞、厄瓜多、西班牙、挪威和秘魯7個國家的8處地質遺產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至此,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的公園總數上升至147個,分別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林草局

相關推薦

評論(25)

相關焦點

  • 39處!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世界第一,新入選的兩處有來頭!
    世界地球日前夕,4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6次會議上,中國政府推薦申報的安徽九華山和山東沂蒙山地質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總數升至39處,數量連續多年全球最多。
  •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達39處 位居全球第一
    據《經濟日報》9月10日報導,該報記者從9月8日在北京世園會舉行的「中國地質公園」宣傳活動開幕式上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驗收並正式命名了7處國家地質公園和1處國家礦山公園,包括遼寧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崗巖國家地質公園、江蘇連雲港花果山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靈璧磬雲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平和靈通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三明郊野國家地質公園、江西石城國家地質公園、湖南通道萬佛山國家地質公園和河北任丘華北油田國家礦山公園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時間:2020-06-14 06:41   來源:新華視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居世界首位
    本號訊(10月28日)10月27日,2020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在四川巴中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召開。今年,我國新增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世界地質公園,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超過全球161處的1/4,居世界首位。
  •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居世界第一 地質與文化融合發展
    張恣寬攝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共計39處 居世界第一一座地質公園 一部地球歷史中國是世界上地質遺蹟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種類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擁有著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其中,地質公園這種地質資源記錄了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見證了中國地質遺蹟的保護與發展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據調查 我國國家溼地公園總數達899處
    據調查 我國國家溼地公園總數達899處 滾動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20-12-24 16:18:00
  • 再添兩處!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居全球首位|你去過幾個?
    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佔全球161處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首位。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八洞 國家林草局供圖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武陵山脈腹地,擁有160處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見證了人類文明歷史。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全球第一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 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我國雙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我國雙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2020-06-18 0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新增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個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胡璐)在法國巴黎7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上,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超過全球161處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這是記者8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省林草局】我省新增一處國家地質公園
    3月20日,記者從省林草局了解到,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國家地質公園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至此,我省正式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增至11處。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地質公園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河北鄉、秀麻鄉,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祁連、西秦嶺、東崑崙三個造山帶的交會部位,公園內共有地質遺蹟點96處,其中以氣勢恢宏的高原丹霞地貌為主體景觀,融冰川遺蹟景觀和黃河峽谷景觀為一體,丹霞崖壁、峽谷、雪山、冰川遺蹟與高原牧場、人文宗教共同構成了和諧的人與自然生態環境。
  • 我國新增7處國家地質公園(森林中國)
    記者從9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地質公園主題宣傳活動開幕式上獲悉,我國新增了7處國家地質公園,這是自機構改革將地質公園等各類保護地管理職能整合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驗收並正式命名的。至此,我國正式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達214處。
  • 我國成為世界遺產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總數達55項
    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 (記者 方永磊)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林草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經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時間:2019-07-07 13: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位居世界第一
    境外媒體稱,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大會於6日宣布,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7月6日報導,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杭州,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於1936年被發現,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它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大地上最早的國家。  報導稱,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個具有宮城、內城、外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四重結構的龐大都邑。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居世界首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