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我局對2018年全市近200個氣象監測站點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編制了《2018年深圳市氣候公報》,並對2019年全市(10+1個區)的氣候趨勢進行了預測,現予公布。
深圳市氣象局局長 王延青
2019年1月21日
概述
2018年,受弱拉尼娜狀態、異常偏強的季風以及秋季赤道中東太平洋處於厄爾尼諾狀態影響,我市颱風風雨影響年景偏重,旱澇急轉降雨集中雨強大,階段性寒冷突出,高溫出現早,天氣氣候呈現出「季風強勁,旱澇急轉,暴雨超大,颱風超強,冬寒綿長,高溫偏早,霾持續減」等特點。
2018年共有8個颱風進入我市500公裡範圍內,其中4個對我市造成明顯或嚴重風雨影響。年度颱風風雨影響綜合年景指數76.8(颱風風雨影響綜合年景指數包含年內所有對深圳造成影響的颱風過程風雨情況,可較為全面地反映年內所有颱風影響的風險程度,數值越大年景越重),成為2008年以來颱風綜合風雨影響最嚴重的一年,年內颱風防禦預警信號生效時長達28840分鐘,為近5年颱風預警時長最長。
年內降水集中且分布不均,汛期內僅6月和8月降水偏多,其餘各月正常或偏少,嚴重旱澇不均。6月初季風爆發後,降水從5月的偏少近50%暴增至6月的偏多26%。2018年平均雨量2047.3毫米,與近5年平均值(2032.3毫米)基本持平。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年累積雨量1957.4毫米,與常年氣候平均值(1935.8毫米)基本持平。深汕特別合作區年平均雨量2164.5毫米,比近5年平均值(2228.8 毫米)略少3%。年內局地暴雨以上數為56天,局地特大暴雨5天,超過2008年成為近10年來最多的一年; 6月6日全市最大雨強124.8毫米(鹽田港站),為歷史第二高值。
2018年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年平均氣溫23.4℃,較常年氣候平均值(23.0℃)高0.4℃,屬正常波動範圍。年初出現階段性持續寒冷天氣,為2008年以來寒冷天氣持續時長之最;5月出現持續炎熱高溫天氣,5月平均氣溫28.1℃,較常年同期顯著偏高2.1℃,刷新歷史同期最高記錄。
據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數據統計 ,近5年來灰霾日數持續減少。2018年深圳市灰霾日20天,同比減少2天,創1991年以來新低。全年無重度灰霾日。
主要天氣氣候特徵
2.1 旱澇急轉暴雨猛,季風爆發雨強大
年內降水集中且分布不均,2018年1-5月,除1月降水偏多外,2-5月降水均異常偏少,6月初季風爆發疊加颱風影響,直接導致降水從5月的偏少近50%暴增至6月的偏多26%;龍舟水期間(5月21日-6月20日)全市平均雨量為386.6毫米,較近5年同期平均(290.8毫米)偏多32.9%,較常年同期氣候平均(333.2毫米)偏多16%。
2018年局地暴雨以上日數56天,局地特大暴雨5天,均超過2008年成為近10年來最多的一年;6月6日受颱風和季風疊加影響當日最大雨強達到124.8毫米(鹽田港站),為歷史第二高;8月29-31日受季風影響全市連續3天局地特大暴雨,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持續3天局地特大暴雨。 (見圖1)
2.2 颱風風雨影響大,山竹風災最嚴重
2018年共有8個颱風進入我市500公裡範圍內,其中有4個對我市造成明顯或嚴重風雨影響(氣候平均年影響個數3.5個),分別是1804號「艾雲尼」(熱帶風暴級,嚴重影響)、1809號「山神」(熱帶風暴級,明顯影響)、1816號「貝碧嘉」(強熱帶風暴級,明顯影響)、1822號「山竹」(超強颱風級,嚴重影響)。(見圖2)
1804號颱風「艾雲尼」和1822號颱風「山竹」對我市影響嚴重。受1804號颱風「艾雲尼」(熱帶風暴級)與南海季風疊加影響,我市旱澇急轉,2018年6月6-8日連續3天記錄到全市範圍大暴雨,「艾雲尼」颱風綜合降雨指數排名2008年以來第一位。1822號颱風「山竹」(超強颱風級)則成為1983年之後影響深圳最嚴重颱風(僅次於1983年ELLEN颱風),給我市帶來了30多年來最嚴重的風災,期間12級以上陣風持續13小時, 10級以上陣風持續25小時,大風影響累計時間突破歷史記錄。根據全市區域自動氣象站颱風風雨影響綜合年景指數(颱風風雨影響綜合年景指數包含年內所有對深圳造成影響的颱風過程風雨情況,可較為全面地反映年內所有颱風影響的風險程度,數值越大年景越重)計算結果,2018年颱風風雨影響綜合年景指數達到76.8,成為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超過2008年的71.4。(見圖3)
2018年全年發布颱風預警信號19次,較近5年平均值(16次)多3次,颱風預警信號生效時長達28840分鐘,比近5年平均值(17373分鐘)多11467分鐘,為近5年颱風預警時長最長的一年。(見圖4)
2.3 年初寒冷持續長,盛夏8月酷暑少
受較強冷空氣和不斷補充的弱冷空氣持續影響,2018年1月29日至2月8日,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日最低氣溫連續11天在10℃以下,成為2008年之後持續時間最長的寒冷天氣過程。期間全市區域自動站過程最大48小時降溫幅度7.6℃,2月1日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記錄到4.2℃的過程最低氣溫,同日梧桐山頂氣象站記錄到-2.7℃的最低氣溫。
受不斷影響的降水天氣系統影響,2018年8月降水不斷,至氣溫持續偏低,月平均氣溫僅28℃,創下1996年以來最低;同時該月33℃以上炎熱天氣僅6天,為1989年以來炎熱天氣最少的8月。
2.4 5月炎熱破記錄,11月溫暖入秋遲
2018年5月的月平均氣溫28.1℃,創歷史同期5月最高記錄,較近5年同期平均(26.3℃)偏高1.8℃;月內記錄到2個35℃高溫日,創5月同期最多高溫記錄。其中5月19-25日持續7天記錄到33℃及以上炎熱至酷熱天氣,追平5月同期最長炎熱天氣記錄;5月29日記錄到月最高氣溫35.6℃,與1977年並列歷年5月同期第二高(歷年5月最高氣溫35.8℃,出現在1976年);5月23日記錄到年內首個高溫,創深圳1980年以來最早出現35℃高溫的記錄,同時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早出現35℃以上的高溫記錄。
2018年11月平均氣溫22.3℃,比近5年同期平均(22℃)偏高0.3℃;最低氣溫16.2℃,為2007年以來的第二高值(最高為2014年11月的16.7℃)。我市11月22日才入秋,比氣候平均入秋時間(11月3日)晚19天,與1998年並列歷史第二晚(最晚入秋時間為2015年11月25日)。
2.5 大氣環境持續好,霾日近年持續減
根據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數據統計 ,近6年來(2013年至2018年)深圳灰霾日數持續減少,2018年僅有20天,同比減少2天,創1991年以來新低。全年中度灰霾日1天,輕度灰霾日5天,輕微灰霾日14天。其中第1、4季度為灰霾多發期,灰霾日16天,較去年增加1天;第2-3季度灰霾日4天,同比減少3天。年內1月17-23日為灰霾汙染最嚴重的時期,灰霾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大,年內其餘時間能見度總體良好。2018年全年無重度灰霾日(受空氣中大量極細微的懸浮幹塵粒影響致水平能見度小於2公裡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自2009年至2018年已連續10年無重度灰霾日。(見圖5)
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3.1 超強颱風「山竹」風大雨大災情重
超強颱風「山竹」中心最大風力65米/秒(17級以上),於2018年9月16日14時從距離深圳125公裡南面掠過,成為1983年以來影響深圳最嚴重颱風。「山竹」具有以下特點:1、風極大:「山竹」影響期間, 12級以上陣風持續時間13小時, 10級以上陣風持續時間25小時,其大風影響累計時間突破歷史記錄,最大陣風達52.7米/秒(16級,內伶仃),歷史罕見;2、雨極大:全市平均雨量187.2毫米,最大累計雨量338.6毫米(特大暴雨);3、浪極兇:大鵬灣灣口浪高為6.6米,大亞灣東湧浪高5.7米,珠江口內伶仃海域浪高2.2米;4、潮極高:鹽田和赤灣驗潮站記錄到破歷史紀錄的潮位。
3.2 「艾雲尼」疊加季風創2008年以來最猛降雨
今年第4號颱風「艾雲尼」(熱帶風暴級)於2018年6月2日14時在南海北部加強為熱帶風暴,之後向偏北方向移動,先後在湛江徐聞、海南海口和陽江海陵島3次登陸,是今年首個登陸廣東並嚴重影響我市的颱風,具有「登陸偏早、移動緩慢、三次登陸、生命史長、暴雨猛烈」的特點。「艾雲尼」疊加西南季風給我市帶來連續3天的大暴雨,成為2008年以來對我市降雨綜合影響最重的颱風,期間鹽田港最大1小時雨量達124.8毫米,為歷史第2高值。
3.3 8月底季風低壓帶來罕見連續局地特大暴雨
受季風低壓影響,2018年8月29-31日我市出現歷史罕見的持續性強降雨,連續3天的局地特大暴雨,為1952年有氣象歷史記錄以來首次。其中29日有2站特大暴雨、113站大暴雨、60站暴雨,30日有25站特大暴雨、50站大暴雨、58站暴雨,31日有1站特大暴雨、14站大暴雨、27站暴雨。最大12小時雨量 (333.9毫米)、最大24小時雨量(417.2毫米)和最大48小時雨量(486.9毫米)均打破8月記錄。
3.4 年初寒冷持續時間創近十年之最
2018年1月29日至2月8日,受較強冷空氣和不斷補充的弱冷空氣影響,全市區域自動站過程最大48小時降溫幅度7.6℃,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日最低氣溫持續在10℃以下徘徊。2月1日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記錄到4.2℃的過程最低氣溫,同日梧桐山頂氣象站記錄到-2.7℃的最低氣溫。此次寒冷天氣過程日最低氣溫10℃以下持續時間長達11天,創2008年之後寒冷天氣持續時長之最。
3.5 35℃高溫出現時間創1980年以來最早
2018年5月記錄到2個35℃高溫日,分別出現在5月23日和29日。其中5月23日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記錄35.1℃高溫,創下深圳1980年以來最早出現35℃的高溫記錄,同時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早出現35℃以上的高溫記錄。
氣象要素概況
4.1氣溫
2018年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年平均氣溫23.4℃,較同期氣候平均值(23.0℃)高0.4℃,屬正常波動範圍。全年各月中5月氣溫顯著偏高,平均氣溫28.1℃,較常年同期偏高2.1℃,刷新歷史同期最高記錄,另外3月平均氣溫偏高1.7℃,8月和10月平均氣溫偏低0.7℃和0.8℃,其餘各月與常年同期比在正常波動範圍。
按深圳氣象四季劃分標準,2018年1月29日入冬(平均1月13日),2月7日入春(平均2月6日),4月18日入夏(平均4月21日),11月22日入秋(平均11月3日)。(見圖6)
2018年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到全年極端最高氣溫35.6℃,出現在5月29日;高溫(日最高氣溫≥35℃)天數2天;全年極端最低氣溫4.2℃,出現在2月1日。全年5℃及以下低溫日數共計1天,較2017年多1天;10℃及以下寒冷日數共計21天,較2017年多13天。(見圖7)
4.2 降水
全年降水分布不均,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各月降雨量波動較大。1月、6月、8月、11月降雨量偏多,尤其以1月最為明顯,1月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累積雨量85.1毫米,較常年同期氣候平均值異常偏多222%,是近5年同期平均(62.1毫米)的1.4倍。2月、3月、4月、5月、10月、12月雨量則明顯偏少或異常偏少,尤其以2月異常偏少最明顯,2月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累積雨量僅4.5毫米,較常年同期氣候平均值(47.9毫米)異常偏少91%。7月和9月雨量與常年同期比在正常範圍內波動。
深圳國家基本氣象站全年降雨日數(日雨量0.1毫米或以上)為122天,比常年氣候平均值(134天)少12天,比近5年平均(132天)少10天。(見圖8)
2018年降水時空分布極不均勻、降水階段性集中、雨強大,以6月和8月降水最為集中,年降水量較多的區域主要是中部和東部地區,包括福田區東部、羅湖區、鹽田區、龍崗區南部、坪山區、大鵬新區等地。(見圖9)
4.3 日照
深圳市全年總日照時數為1905.5小時,比同期氣候平均值(1837.6小時)偏多67.9小時,比近5年同期平均值(1916.8小時)偏少11.3小時。3月、5月日照偏多90小時以上,其中5月日照異常偏多達119.8小時,8月、11月、12月日照顯著偏少或偏少50小時以上,其餘各月日照均在常年氣候平均值上下小幅波動。
4.4 相對溼度
2018年深圳市全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6%,比同期氣候平均值(74%)和近5年平均(75%)基本持平。除6月、7月、8月空氣相對溼度相對潮溼外,其餘大部時間空氣相對溼度總體適中(介於55%和80%之間)。2018年全年有31天平均相對溼度處於非常乾燥或乾燥時期,其中有9天非常乾燥,大部分出現在1月(3天)和10月(5天)。
4.5 風
2018年深圳市全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比同期氣候平均值(2.6 米/秒)偏小29%。年主導風向為NNE(東北偏北風),風向頻率為17%,其次是SW(西南風)和NE(東北風),風向頻率均為11%。全年各月平均風速均較常年同期氣候平均值偏小。(見圖10)
4.6 雷電
2018年全年共錄得閃電(雲對地)次數10855次,較近5年同期平均次數相比偏少,屬於雷電頻次較少年份。根據閃電定位儀資料,龍崗區的坂田、南灣、橫崗,寶安區的航城、西鄉、新安,光明區,龍華區,羅湖區等地落雷密度較高,而鹽田和大鵬新區落雷密度相對較低。全年正地閃為3280次,最強值為121kA;負地閃為7575次,最強值為-179.3kA。
2019年氣候趨勢展望
綜合各種資料,預計2019年深圳災害性天氣氣候影響程度較2018年偏輕,呈現「入汛早,龍舟水強,颱風影響早」的氣候特點。
預計深圳年平均雨量1800-1900毫米,較2018年少1成;有40-45天局地以上暴雨降水,較2018年少,但極端強降水風險高;汛期4月中旬開始,9月下旬前後結束,5-8月強降水集中;龍舟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偏強,但大暴雨持續天數不及2018年。深汕特別合作區年雨量2000-2100毫米,較近5年平均少1成左右;暴雨以上日數接近常年,小時雨量極值約100毫米;龍舟水較強,但略遜於過去3年。
深圳有6-7個颱風進入500公裡防禦圈(2018年8個),有3-4個造成影響,首個進入500公裡的颱風在6月;颱風登陸點珠江口以西為主;南海颱風影響概率較大,路徑複雜多變。深汕特別合作區有4-5個颱風影響,接近常年或略少,初臺可能發生在5月或6月。
深圳年最低氣溫5-6℃,最高氣溫35-36℃,10℃及以下的寒冷日數約15-20天,與2018年大致持平;33℃及以上的炎熱日數約35-40天,35℃以上高溫3-4天,均比2018年多。深汕特別合作區年最低氣溫約4℃,年最高氣溫約37℃,35度以上的高溫日數(15天左右)和5度以下的寒冷日數(5天左右)均接近近5年平均。(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