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省氣候公報
FUJIAN CLIMATE BULLETIN
福建省氣象局
2019年1月1日
摘 要
2018年,我省氣候總體平穩,年景較好。主要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雨、高溫和氣象乾旱,颱風登陸個數少、整體影響偏輕,雨季降水強度偏弱,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近8年中屬較輕,但略重於去年。
全省年平均氣溫顯著偏高,降水、日照正常。年平均氣溫20.3℃,較常年偏高0.8℃,比去年偏低0.1℃,與2016年並列1961年以來歷史第三高;降水量1558.1毫米,較常年偏少6%,比去年偏多4%;日照時數1784.8小時,較常年偏多82.7小時。
年內經歷9個颱風(1個登陸)、1個登陸熱帶低壓、19場暴雨、8次強對流、10次冷空氣(2次強冷空氣)、11次高溫過程和春夏氣象乾旱。主要天氣氣候特點如下:
1.前冬雨雪交替。1月上旬暴雨致中南部多個縣(市)日降水量破歷史同期極值;2月上旬出現持續低溫,光澤、福州、羅源等10縣(市)最低氣溫跌破歷史2月紀錄,屏南、寧化、福州等18個縣(市)城區出現小雪,城區降雪最南端抵達泉州。
2.高溫出現早,天數多。5月出現少有的大範圍高溫天氣,高溫初日(5月16日)為歷史第二早,全省近2/3縣(市)城區最高氣溫突破當地歷史同期極值。全年≥35℃高溫日數和高溫過程數均為歷史第三多。
3.降水局地性、極端性強。5月7日廈門突發局地特大暴雨,最大3小時和1小時降水量遠遠超出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極值,造成廈門思明區嚴重積澇。9月三場暴雨致三明、南平、寧德、漳州局部縣(市)小時或日降水量破紀錄,出現暴雨洪澇災害。
4.登陸颱風「瑪莉亞」影響大。受颱風「瑪莉亞」登陸影響,我省中北部沿海出現強風暴雨,尤以風災為重。霞浦、閩侯、連江等9城區極大風速打破當地7月紀錄,其中羅源和寧德城區破歷史極值。「瑪莉亞」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年氣象災害總損失的82%。
5.春夏季發生近15年來最強氣象乾旱。氣象乾旱開始於3月下旬,結束於8月下旬,全省超過2/3縣(市)出現氣象特旱,導致水庫水位下降、農田受旱,糧食作物受災程度較重。
6.秋季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秋季降水異常偏多,日照顯著偏少。尤其11月,全省普遍雨日多、日照少,福州、福鼎、順昌等10縣(市)的雨日破歷史同期紀錄,南平、寧德多個縣(市)出現連續10天以上降水,歷史同期罕見。
目 錄
第一章 基本氣候概況 5
1.氣 溫 5
2.降 水 7
3.日 照 9
第二章 主要天氣氣候事件與氣象災害及其影響 11
1.低溫雨雪冰凍 11
2.寒 害 12
3.強對流天氣 14
4.暴 雨 15
5.臺 風 18
6.氣象乾旱 24
7.高 溫 25
8.雷 電 27
第三章 專題氣候影響評價 28
1.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28
2.氣候對森林防火的影響 28
3.氣候對漁業的影響 29
4.氣候對水電業的影響 29
5.氣候對鹽業的影響 29
6.氣候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30
7.氣候對旅遊業的影響 31
8.氣候對疾病的影響 31
第四章 氣候趨勢展望 32
1.2019年氣候趨勢預測 32
2.2019年主要氣候災害分析 32
附表 2018年福建省氣溫、降水、日照評價表 34
第一章 基本氣候概況
1.氣 溫
(1)平均氣溫
2018年,全省年平均氣溫20.3℃,較常年偏高0.8℃,屬顯著偏高(圖1),比去年偏低0.1℃,與2016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三高。
圖1 福建省年平均氣溫變化情況
各縣(市)年平均氣溫16.0℃(周寧縣、壽寧縣)~23.1℃(漳州市區),空間分布自西北向東南遞增(圖2左);相對高值區位於閩中、南沿海,9個縣(市)年平均氣溫≥22.0℃,相對低值區位於西北內陸和鷲峰山區。
各縣(市)平均氣溫正常~異常偏高,其中24個縣(市)偏高1℃以上(圖2右),有9個縣(市)刷新或持平1961年以來歷史紀錄,其中連江縣、惠安縣和雲霄縣年平均氣溫為本站歷史最高。
圖2 2018年福建省平均氣溫(℃,左)和距平(℃,右)
(2)極端最高、最低氣溫
全省年極端最高氣溫32.8℃(屏南縣)~39.6℃(福安市),福安、閩清、龍海等7個縣(市)年極端最高氣溫≥39℃(圖3左)。
全省年極端最低氣溫在-7.7℃(光澤縣)~5.8℃(東山縣)之間,北部和中西部內陸共46個縣(市)年極端最低氣溫≤0℃(圖3右)。
圖3 2018年福建省極端最高氣溫(℃,左)和極端最低氣溫空間分布(℃,右)
(3)各季氣溫及特點
除早春季和雨季平均氣溫異常偏高外,其餘各季屬正常(表1)。冬季氣溫偏低時段出現在12月中旬和2月上旬,特別是2月上旬偏低3.7℃;早春季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雨季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有47個縣(市)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新高;秋季10月氣溫偏低,為近14年最低,各地入秋時間普遍提前,內陸和中南部沿海18個縣(市)提前10天以上。
2.降 水
(1)年降水量
2018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558.1毫米,較常年偏少96.1毫米(6%),比去年同期偏多62.8毫米(4%),屬正常(圖4)。
圖4 福建省年降水量變化情況
各縣(市)年降水量966.7毫米(東山縣)~2226.9毫米(周寧縣)之間,降水分布極不均勻,武夷山局部、鷲峰山區、戴雲山區的13個縣(市)年降水量超過1800毫米,其中周寧縣、壽寧縣、柘榮縣和德化縣超過2000毫米;東山縣、霞浦縣和廈門市年降水量少於1100毫米(圖5左)。
與常年相比,福州和寧德的內陸、三明東南部和莆田偏多,其中莆田城區和大田縣偏多2成以上;其餘縣(市)偏少,其中雲霄、南靖和東山等10個縣(市)偏少2成以上,以霞浦縣偏少26.9%為最(圖5右)。
圖5 2018年福建省年降水量(毫米,左)和距平百分率(%,右)
(2)各季降水量及特點
與常年相比,除早春季降水量顯著偏少,秋季異常偏多外,其餘各季均正常(表2)。冬季1月上旬和下旬雨量佔季總雨量近8成,上旬有11個縣(市)日降水量破當地冬季歷史紀錄;早春季降水為歷史同期第三少,其中上杭縣、連城縣和永安市為歷史同期最少;秋季降水集中在11月,該月降水量位居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多,全省平均雨日13天,福州、閩侯、福安、古田、柘榮、泉州及德化共7個縣(市)雨日破歷史同期紀錄。
(3)雨季概況
今年雨季開始於5月1日,較常年偏晚1天;結束於6月24日,較常年偏早2天;雨季歷時55天,較常年偏短5天,起止時間和歷時皆屬正常。雨季強度總體偏弱,雨季降水量與常年相比偏少25%,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2%;持續性強降水過程出現1次,較常年(2.2次)偏少;但降水局地性、極端性強,「5·7」特大暴雨和雨季最後一場暴雨,造成福州、廈門、泉州等沿海城市內澇。
3.日 照
2018年,全省年平均日照時數1784.8小時,較常年偏多82.7小時,屬正常 (圖6)。
圖6 福建省年日照時數變化情況
各縣(市)年日照時數在1485.6小時(福州市)~2484.4小時(東山縣)之間,中南部沿海為高值區,其中東山、惠安和廈門等8縣(市)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西部、西北部內陸和北部沿海為低值區,其中福州、寧德和光澤3縣(市)小於1500小時(圖7左)。
全省除南平和三明的局部、龍巖北部、福州、寧德、漳州北部、泉州內陸縣(市)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少外,其餘縣(市)均偏多,其中惠安、廈門、東山、三明和松溪5縣(市)偏多200小時以上,以惠安縣偏多369.4小時為最(圖7右)。
圖7 2018年福建省日照時數(小時,左)和距平(小時,右)
各季節日照時數及特點:與常年相比,冬季和夏季正常;春季偏多,其中早春季異常偏多,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僅次於1963年(320.2小時);雨季偏多,為近10年第二多;秋季偏少,特別是11月,日照時數顯著偏少,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少(表3)。
第二章 主要天氣氣候事件與氣象災害及其影響
2018年,主要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有颱風、暴雨、高溫和氣象乾旱,以颱風、暴雨洪澇造成的損失為重(圖8)。總體災情為近8年較輕的年份,但重於去年。
圖8 2018年各類氣象災害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比例
1.低溫雨雪冰凍
2018年1~2月出現2次冷空氣過程,10~12月出現3次冷空氣過程(表4),持續性低溫過程有2次,分別出現在2018年1月9~13日和1月28日~2月8日,持續性低溫過程給我省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具體分述如下:
(1)1月9~13日
受強冷空氣過程影響,全省範圍出現降溫,過程極端最低氣溫48小時最大降幅為3.9℃(廈門)~12.2℃(明溪),南平、三明有6縣(市)達到寒潮標準。據不完全統計,西北部內陸多地出現雨夾雪或小雪,中南部局部地區出現冰粒、霧凇;三明、南平和寧德局部地區道路結冰。
(2)1月28日~2月8日
受前期連續多股冷空氣影響,我省氣溫持續下降,1月28日~2月8日出現今冬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低溫過程,有18個縣(市)城區出現小雪,降雪最南端到達泉州市,浦城、光澤、建寧和泰寧4個城區出現積雪,其中建寧和泰寧積雪深度分別達3釐米和1釐米(圖9)。2月6日全省大部縣(市)日最低氣溫達今年最低值,46個縣(市)日最低氣溫≤0℃,其中11個縣(市)日最低氣溫≤-5.0℃,有10個縣(市)日最低氣溫破當地2月歷史同期紀錄。
1月29日南平道路積雪 2月3日福州鼓嶺降雪 2月5日晚泉州清源山下雪
圖9 福建省部分縣(市)出現降雪(圖片來自網絡)
2.寒 害
2018年我省除春季出現低溫陰雨影響春播外,「三寒」中「秋寒」偏早,範圍大;「五月寒」程度輕,範圍小;無「倒春寒」。
(1)春季低溫陰雨
2018年春季受 5次冷空氣影響(表5),持續低溫陰雨不利春播工作開展。4月6~9日冷空氣過程強度強,14個縣(市)出現寒潮,內陸縣(市)城區過程極低氣溫達0~4℃,其中光澤、明溪最低氣溫分別為0.3℃和1.1℃,刷新和追平當地4月同期紀錄。晚霜凍導致南平、寧德、三明、泉州等地茶區遭受較嚴重凍害(圖10)。
圖10 武夷山市(左)和政和縣(右)茶葉受凍(圖片來自網絡)
(2)五月寒
6月1~4日,周寧縣、壽寧縣、柘榮縣和屏南縣先後出現連續≥3天日平均溫度≤20℃的「五月寒」天氣過程。
(3)秋寒
2018年的「23型」秋寒除內陸山區縣(市)出現在9月外,其餘縣(市)大部出現在10月上旬末,一區(西北部地區)出現時間偏早,三區(中部沿海和南部地區)出現時間偏晚;鷲峰山區「20型」秋寒出現時間在9月8日,其餘地區的出現時間多在10月10~11日,一區「20型」秋寒出現時間偏晚,三區「20型」秋寒出現時間偏早。
3.強對流天氣
2018年,我省共出現8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春季,分別是:3月4~5日、3月19~20日、5月1~2日、5月7日、5月18~24日、5月27~31日、6月30~7月1日和7月31日~8月1日,其中伴隨冰雹的5次過程分述如下:
(1)3月4~5日
3月4~5日,南平、三明、福州和泉州部分縣(市)出現強對流天氣(圖11~12)。松溪、武夷山、泰寧、南平本站出現10級以上陣風,以松溪26.6米/秒為最大,3月4日武夷山極大風速26.1米/秒超歷史極值。泰寧、永泰、福清、閩侯、長樂5縣(市)雷雨大風伴隨密集冰雹,最大雹徑20毫米,最長持續時間6分鐘。
圖11 泰寧黃厝村冰雹、泰寧朱口鎮菸葉烤房和菸葉受損(泰寧縣氣象局提供)
圖12 福清鏡洋鎮出現冰雹(福清市氣象局提供)
(2)5月1~2日
5月1~2日中部沿海出現強對流天氣。全省共有15個縣(市、區)的24個鄉鎮出現8級以上陣風,以安溪蓬萊鎮25.5米/秒(10級)為最大,其中安溪和秀嶼2個國家氣象站出現10級以上陣風,以安溪的25.2米/秒為最大。莆田常太鎮長基村2日16時左右、福鼎城關16時30分左右出現小冰雹。
(3)5月18~24日
5月18~24日出現分散性強對流天氣。壽寧、古田、南平、順昌、政和、建陽、建甌、三明、大田、永安、龍巖、閩清、華安、平和14個縣(市)局地降雹,最大雹徑10~20毫米,持續2分鐘(圖13)。
圖13 古田平湖鎮富達村出現冰雹(圖片來自網絡)
(4)5月27~31日
5月27~31日,我省多地出現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其中永安洪田鎮出現2毫米冰雹,漳州九豐站出現黃豆大小冰雹。
(5)7月31日-8月1日
7月31日~8月1日,我省出現分散性強對流天氣。將樂光明鄉7月31日13時左右降雹,最大雹徑10毫米;莆田涵江區莊邊鎮鎮政府和廈門集美灌口周邊鄉鎮8月1日午後出現花生米至1元硬幣大小的冰雹,持續約20~30分鐘。
4.暴 雨
年內我省共出現19場暴雨過程,84%的過程偏弱,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雨季降水總體偏弱,颱風影響的較大暴雨過程少,具體詳見「颱風」章節。汛期平穩,全年持續性強降水過程(2場)偏少(常年4場),暴雨洪澇災害總體偏輕。但由於降水的分散性、短時性和極端性強,部分區域受災較重:5月上旬罕見局地短時強降水致廈門城區嚴重積澇;9月三場分散性短時強降水致局部澇災嚴重。
2018年,暴雨洪澇造成的災害損失佔全年氣象災害總損失的5.88%。主要暴雨過程分述如下:
(1)1月6~8日
受冷空氣前鋒低層切變和西南急流的影響,我省中南部出現大範圍暴雨過程。此次暴雨過程是1961年以來1月同期範圍最廣、時間最長、強度最強、出現時間最早的暴雨過程,有26個縣(市)日最大降水量破當地1月歷史極值,龍巖、上杭、漳平等11個縣(市)破冬季歷史紀錄。
(2)5月7日
5月7日東南部沿海出現短時強降水,廈門突發局地特大暴雨,最大3小時雨量達274.0毫米(為歷史極值2.4倍),最大1小時雨量達107.5毫米(為歷史極值1.2倍),刷新廈門有氣象觀測紀錄以來歷史極值,造成廈門思明區嚴重積澇(圖14)。
圖14 5月7日廈門大學校區出現嚴重積澇(圖片來自網絡)
(3)6月18~23日
受高空槽、低層切變和西南急流影響,出現今年首個持續性強降水過程,強度與歷年同期相比屬正常。日降水量≥50毫米的縣(市)城區有29個,其中光澤、武夷山、惠安、莆田4縣(市)≥100毫米,最大為光澤的161.7毫米;鄉鎮最大為莆田北高鎮的218.2毫米。受短時強降水影響,福州、廈門和泉州等沿海城市發生內澇。
(4)8月23~30日
受低壓系統影響,沿海地區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為今年第二場持續性強降水過程,強度偏強。過程有35個縣(市)城區最大日降水量超過50毫米,其中12個城區超過100毫米,以柘榮269.6毫米為最大。沿海各河流、水庫普遍漲水(圖15),全省21座大型水庫、121座中型水庫蓄水量增加7%,水庫蓄水回升至正常庫容的69%,春夏連旱徹底解除。
圖15 福清東張水庫降水過程前(左)後(右)水位(福清市氣象局提供)
(5)9月三次暴雨過程,持續時間短、範圍小,落區未重疊,但極端性強
9月7~8日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暴雨,寧德3小時(161.1毫米)和華安1小(91.6毫米)累計雨量均破本站歷史紀錄(圖16),同安日降水量(8日,165.6毫米)破9月同期極值;9月16~17日,三明、寧德暴雨,明溪日降水量(16日,108.9毫米)破9月同期極值;9月23日,三明、南平暴雨,邵武日降水量(113.4毫米)破9月同期極值。
圖16 9月7日寧德市區汽車拋錨在路中央(左)、居民家中被淹(右)(圖片來自網絡)
5.臺 風
2018年,共有9個颱風登陸或影響我省(表6,圖17),較常年偏多(常年6.9個)。1個登陸颱風,為第8號颱風「瑪莉亞」(強颱風級),登陸個數偏少(常年1.6個);8個影響颱風對我省影響總體偏弱。
2018年,颱風造成的災害損失佔全年氣象災害總損失的85.22%。
圖17 2018年登陸和影響福建省的颱風路徑圖
(1)第4號颱風「艾雲尼」
6月5~6日,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繼續東移南壓以及颱風「艾雲尼」外圍影響,我省內陸縣(市)出現一次暴雨過程。47個鄉鎮日最大降水量≥100毫米,以延平區太平鎮179.6毫米為最大,本站以建甌市105.4毫米為最大。
圖18 2018年6月5~6日累積降水量(毫米)
(2)第8號颱風「瑪莉亞」
今年第8號颱風「瑪莉亞」於7月4日20時在關島附近洋面生成,11日9時10分在連江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2米/秒,強颱風級),中心最低氣壓960百帕。颱風「瑪莉亞」強度強、移速快,為1949年以來7月首登福建最強的颱風。
受「瑪莉亞」登陸影響,中北部沿海出現大風11~13級,陣風14~17級(圖19)。最大風速以福鼎沙埕鎮的47.9米/秒為最大,城區以羅源的33.9米/秒為最大;極大風速以霞浦三沙鎮59.3米/秒為最大,城區以羅源的56.1米/秒為最大,羅源、寧德、連江等9縣(市)城區極大風速突破有氣象紀錄以來7月極值,羅源和寧德城區破歷史極值;「瑪莉亞」帶來的強降水集中在中北部,22個縣(市)城區過程降水量超過50毫米,其中福鼎市、柘榮縣、建寧縣降水量超過100毫米,以福鼎市140.9毫米最大(圖20)。
圖19 7月10日20時~12日8時最大風速(米/秒,左)和極大風速(米/秒,右)
圖20 7月10日20時~12日08時累積降水量(毫米)
(3)第9號颱風「山神」
第9號颱風「山神」於7月17日8時在南海東北部海面生成,18日4時50分在海南省萬寧市萬城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83百帕。受「山神」影響,沿海出現陣風8級以上大風,以同安區蓮花鎮27.3米/秒為最大,本站以晉江27.1米/秒為最大(圖21)。
圖21 7月16日20時~18日20時極大風速(米/秒)
(4)第12號颱風「雲雀」
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於7月25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8月3日10時30分在上海金山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85百帕。受「雲雀」影響,8月2日東南部沿海局地出現大~暴雨,共有26個縣(市、區)的61個鄉鎮超過50毫米,鄉鎮以南安洪瀨鎮的118.5毫米為最大,本站以尤溪的84.3毫米為最大(圖22)。
圖22 8月1日08時~3日08時累積雨量(毫米)
(5)第16號颱風「貝碧嘉」
今年第16號颱風「貝碧嘉」8月8日生成,於15日21時40分前後在廣東省雷州市沿海登陸,登陸時由強熱帶風暴級減弱為熱帶風暴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受「貝碧嘉」外圍影響,我省中部沿海共55個縣市304個鄉鎮出現50毫米以上累計降水,區域站以秀嶼區埭頭鎮出現322.6毫米為最大,本站以莆田234.0毫米為最大(圖23)。
圖23 8月13日08時~15日20時累積雨量(毫米)
(6)第18號颱風「溫比亞」
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在8月15日14時加強為熱帶風暴,於8月17日4時05分前後在上海浦東新區南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受「溫比亞」影響,我省共25個縣市44個鄉鎮出現50毫米以上累計降水,區域站以長泰陳巷鎮94.4毫米為最大,本站以泰寧52.2毫米為最大(圖24)。
圖24 8月16日08時~17日20時累積雨量(毫米)
(7)第22號颱風「山竹」
22號颱風「山竹」於9月7日20時在西北太平洋面生成,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受「山竹」影響,14~17日我省沿海出現8~9級大風,東南部出現大~暴雨(圖25)。
圖25 9月14~17日累積雨量(毫米,左)和最大風速(米/秒,右)
(8)第24號颱風「潭美」
24號颱風「潭美」9月21日20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8日早上進入我省24小時警戒區,29日前後在東經124度附近轉向東北方向移動。受「潭美」影響,28~29日我省沿海出現7~8級大風。
(9)第26號颱風「玉兔」
26號颱風「玉兔」10月22日08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7日夜間穿過我省48小時警戒區,31日08時位於南海東部海域,距離福建東山約700公裡,近中心風力為10級(28米/秒,強熱帶風暴級)。受「玉兔」外圍環流影響,10月30~31日我省沿海出現8~9級大風。
6.氣象乾旱
2018年,氣象乾旱以春夏連旱為重(圖26),乾旱過程開始於3月下旬,結束於8月下旬,為1961年以來歷史乾旱第五長過程。過程綜合強度指數位列歷史第三強,有61個縣(市)達到氣象重旱以上,其中49個縣(市)達氣象特旱。嚴重旱段在春季,主要旱區在南部沿海和內陸地區,導致水庫水位下降和農田受旱,糧食作物受災程度較重,8月下旬偏強的持續性強降水過程徹底解除旱情。
圖26 福建省2018年春夏連旱逐日演變圖
7.高 溫
2018年,我省高溫過程頻繁,共出現11次,與2013年、1991年和1971年並列歷史第三多。平均≥35℃高溫日數35.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3.6天,位居歷史第三位;全省平均≥37℃高溫日數6.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8天。過程持續時間超5天的有2次,皆為8天,主要高溫過程有:
(1)5月16~18日
2018年首次高溫過程出現在5月16~18日,高溫日與2009年5月16日並列為歷史第二早(第一早高溫日為2015年4月5日),高溫日強度和範圍均為歷史同期之最。過程極端最高氣溫39.4℃(16日,閩清),高溫中心主要位於閩中河谷盆地內(圖27左)。古田、光澤、建寧等28個縣(市)城區極端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當地5月同期極值,其中福安城區17日、18日連續2天刷新同期極端高溫紀錄。
(2)5月26~27日
5月26~27日,我省再次出現高溫過程,共有25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圖27右),高溫範圍再度打破5月同期紀錄。過程極端最高氣溫38.8℃, 19個縣(市)城區的極端最高氣溫突破當地5月同期極值,其中武平、龍海、東山、長泰4個縣(市)26日、27日連續刷新極端高溫紀錄。
圖27 5月16~18日(℃,左)和5月26~27日(℃,右)極端最高氣溫分布圖
(3)6月26~28日
6月26~28日共有16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0℃,主要集中在我省中部地區;27日高溫最強,有13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0℃,其中閩清縣、閩侯縣和永泰縣日最高氣溫超過38℃(圖28),閩侯縣(38.9℃)與周寧縣(32.9℃)為當地歷史6月同期第二高。
圖28 6月26~28日極端最高氣溫(℃)
(4)7月25日~8月1日
7月25~8月1日我省出現今年首次持續性高溫過程,過程持續8天,長度偏長;全省共有41個縣(市)日最高氣溫超過37.0℃(圖29左),高溫範圍偏大;過程極端最高氣溫39.6℃(29日,福安)。
(5)8月6~13日
8月6~13日再次出現持續8天的高溫過程,全省共有26個縣(市)日最高氣溫≥37℃(圖29右),主要集中在南平及中南部沿海地區;過程極端最高氣溫39.0℃,出現在將樂(11和12日)。
圖29 7月25日~31日(℃,左)和8月6~13日(℃,右)極端最高氣溫
8.雷 電
2018年,全省發生雷電災害14起,主要集中在5~7月,共造成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3.59萬元。
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大的雷電災害發生於2018年6月21日02時00分,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顏厝鎮長邊工業區福建省億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遭雷擊,630A迴路電纜出現火花並且電纜絕緣層基本燒毀,甚至燒及另外一條臨近線路。由於線路供電受到影響,冷庫溫度達不到標準,對其食品出口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第三章 專題氣候影響評價
2018年,氣候對漁業和鹽業的影響均屬較好年景;對交通運輸業、旅遊業影響屬正常年景;對農業、森林防火和水電業影響屬較差年景。
1.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屬偏差年景。
(1)農作物
2018年,我省經歷了近15年來最強春夏連旱、1949年以來7月首登福建最強的颱風「瑪莉亞」等氣象災害。春夏連旱造成全省糧食作物受災較重,據農業等相關部門會商評估,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因災減少約70萬畝,減產約13萬噸。颱風帶來的大風暴雨造成全省早稻等作物受災,導致部分早稻受淹倒伏,據省防汛辦截止7月12日統計,颱風「瑪莉亞」造成寧德、福州、三明、泉州、莆田、龍巖等8個市的農作物受災34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近5萬畝(信息來源於《重要氣象信息專報》18104期)。
(2)病蟲害
2018年水稻主要病蟲害總體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
冬季溫高少雨多照有利於害蟲越冬、繁殖,但不利於病害蔓延;早春溫高雨少,不利於春耕溶田滅蛹及撈除菌核;汛期由於雨季降水總體強度偏弱,直接登陸颱風偏少,影響颱風偏弱,不利於稻飛蝨和稻種卷葉螟害蟲遷入為害;秋季氣溫偏低,造成閩北稻區局地穗頸瘟發生較重。
2.氣候對森林防火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森林防火的影響屬於偏差年景。
全省共發生森林火災89起,受害森林面積8661畝,森林火災發生率和受害率分別為1次/十萬公頃和0.06‰。
3.氣候對漁業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漁業的影響屬較好年景,但劣於去年。
2018年登陸颱風「瑪莉亞」和影響颱風「山竹」造成海洋直接經濟損失11.406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由颱風「瑪莉亞」引發風暴潮災害造成的損失。
4.氣候對水電業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水電行業的影響屬差年景。
2018年汛情總體平穩,洪次異常偏少、量級異常偏低,僅登陸颱風「瑪莉亞」和影響颱風「山竹」、「玉兔」帶來的降雨有影響,個數較常年明顯偏少,影響偏輕,洪水量級均不超2年一遇。
各主要江河來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0%,其中木蘭溪偏多8成,其餘江河偏少2~5成。主要大中型水庫總來水量比2017年少38.1%,比多年均值少41.2%,總體屬枯水(接近特枯);其中主汛期(4~7月)主要水庫來水總量比多年平均同期偏少59.4%,屬特枯;與2017年同期相比,偏少55.5%。
5.氣候對鹽業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鹽業的影響屬較好年景。
2018年上半年雨水少, 連續高溫晴好天氣多,有利於我省鹽場原鹽生產,上半年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9萬多噸。
2018年下半年颱風影響較小,但下半年雨水較多,連續晴好天氣較上半年少,鹽場原鹽產量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綜合全年,2018年氣候有利於我省原鹽生產,1~11月鹽場原鹽產量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約6.6萬噸。
6.氣候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屬正常年景。
(1)冰凍雨雪災害
2018年2月上旬寒潮對我省交通運輸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主要影響區域為龍巖、三明、南平、寧德四個地市。國省幹線公路累計阻斷8條17處;累計暫停省際道路客運班線134班,暫停市際、縣際及縣內道路客運班線97班,暫停農村客運班線56班,臨時調整線路11班。
(2)颱風和暴雨災害
今年雨季及颱風期間,受影響區域港口停止生產作業,臨海一線在建交通工程停工,客運線路及農村客運視情調整運營線路或暫停運營。全省公路累計阻斷14條/24處,造成交通行業損失約1.5188億元。
其中受5~6月強降雨影響,全省公路累計中斷7條/17處,公路水毀損失約0.3508億元。受8號颱風「瑪莉亞」影響較大,國省幹線累計災毀阻斷7條7處,部分鄉村公路遭受較重程度災毀,寧德霞浦長春鎮大京村、水門鄉鳳門村等7個建制村通村抗災生命線中斷;全省沿海及內陸受影響地區在建交通工程停工243個;沿海運輸船舶、施工作業船隻到港避風,港口企業153個停止生產作業;全省全部114個在用內河渡口停渡、404班次渡口班線停航;沿海地區254個陸島碼頭停運,121個海渡停渡;閩臺大小三通海上客運全部停航;全省道路客運運營1676條線路、14645個班次停運;8770班公交停運(其中福州班車客運、旅遊客運、公交7月11日全市停運)。交通行業累計損失約1.168億元,其中:高速2563萬元,普通公路8991萬元,運輸場站70.85萬元,港航損失0.2萬元,企業損失60.5萬元。
7.氣候對旅遊業的影響
2018年氣候對旅遊業的影響屬正常年景。
春節假日期間,我省天氣以晴好為主,氣溫較高,旅遊市場供需兩旺。據統計,2018年春節假日期間全省累計接待遊客2266.86萬人次,同比增長21.6%,旅遊總收入172.24億元,同比增長32.8%;其中重點監測的29家景區旅遊接待總人數達588.65萬人次,累計門票收入2.05億元。
國慶假日期間,全省各地天氣持續晴好、氣候宜人,各大主要景區人氣旺盛、熱鬧非凡。七天全省累計接待國內遊客3161.13萬人次,同比增長20.3%,累計實現旅遊收入252.41億元,同比增長31.0%。納入監測的25家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698.69萬人次,同比增長15.2%;累計實現門票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26.0%。
8.氣候對疾病的影響
2018年福建省氣象因素未對公共衛生產生明顯影響。
傳染病與氣候變化高度相關,冬春季節,呼吸道傳染病及部分病毒性腸道傳染病高發,2018年年初流行性感冒較往年大幅上升,可能與低溫寒潮有關;夏秋季腸道傳染病高發,經積極防控均未出現較大聚集性事件;蚊媒密度平穩,蟲媒傳染病較往年有所回落;本年度颱風期間,在積極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後,災後無大疫發生。
第四章 氣候趨勢展望
1.2019年氣候趨勢預測
冬季(12~2月):預計平均氣溫介於8~16℃,偏高1~2℃,各月均偏高1~2℃,季內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相對偏冷時段出現在:1月下旬初~下旬中期和2月上旬中期~上旬後期。預計極端最低氣溫北部高海拔山區為-8~-6℃,局部低於-8℃;北部其餘地區可低至-6~-4℃;中部地區可低至-2~0℃;南部地區為1~3℃。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 1月偏多2~5成,2月偏多1~2成。
早春季(3~4月):預計平均氣溫介於12~20℃,偏高0.1~1℃。3月中旬中期~中旬末和4月上旬前期~上旬中期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過程,不利於春播,但出現大範圍「倒春寒」天氣的可能性小。降水量北部偏多1~2成,南部偏少1~2成。
雨季(5~6月):預計平均氣溫偏高0.1~1℃,出現「五月寒」的可能性較小。總降水量北部偏多1~3成,南部偏少1~2成。
夏季(7~9月):預計平均氣溫偏高1~2℃;≥35℃高溫日數偏多;極端最高氣溫略高。總降水量偏少1~3成。
秋季(10~11月):預計平均氣溫偏高0.1~1℃;總降水量偏少1~2成。
預計2019年登陸或影響我省的颱風個數為5~6個,較常年(6.9個)略少,但強度偏強,可能有秋季颱風影響我省。
2.2019年主要氣候災害分析
1. 冬季平均氣溫偏高,但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過程;冬季降水偏多,可能出現暴雨過程。
2.春播期氣溫變化幅度較大,預計3月中旬中期~中旬末和4月上旬前期~上旬中期將出現階段性不利於春播的低溫過程。
3.雨季容易出現持續性暴雨過程,降水北多南少,閩江中上遊可能出現較明顯的洪澇災害。
4.夏季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過程,≥35℃高溫日數偏多,極端最高氣溫略高;部分縣(市)將出現中等以上強度的夏旱。
5.秋寒略遲於常年,可能出現夏秋連旱。
6.2019年可能有1~2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可能有秋季颱風影響我省。
由於大氣和海洋狀況複雜多變,氣候預測的不確定性和預測難度很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更難把握。我們將密切關注,及時更新監測、診斷和預測信息。
本公報承蒙省應急管理廳、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省海洋與漁業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省交通運輸廳、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特此致謝。
附表 2018年福建省氣溫、降水、日照評價表
註:1.降水量、平均氣溫和日照時數統計值為全省66個氣象站的實時觀測平均值;
2.常年值為1981~2010年30年氣候標準值;
3.各要素單位如下,氣溫(℃)、降水(毫米)、日照(小時)、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