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屏縣博物館

2020-12-14 阿勇流浪生活記

石屏縣博物館原為玉屏書院,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古城北正街4號,緊鄰石屏文廟。

石屏縣博物館始建於清朝鹹豐元年,距今有近兩百年歷史,其面積廣闊,坐北朝南而建,館內收藏文物豐富,是石屏歷史文化發展的縮影和見證,亦為各族同胞遊客和文人墨客學習、探索和研究石屏悠久、深厚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和絕佳場所。

這是石屏縣博物館的建築外景。

龍門,石屏縣博物館的主要大門之一,氣勢恢宏、造型精美。

書法展,是石屏縣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石屏深厚文化底蘊的見證。

收藏於石屏縣博物館的雲南唯一全國狀元袁嘉穀書法。

烏銅走金爵,產品出自民國時期,工藝技術精湛。

竹節硯臺,據說寓意一年比一年好,節節高。

清朝時期的彩色紫砂圓壺,其技術工藝已常成熟。

清朝時期的紫砂梅樁壺,作品是一件件精美、強而有力的雕塑。

清朝時期的銅香爐,銅香爐既為用銅做的焚香器具。

古石屏人雕像,坐落於石屏博物館內。

古石屏人的日常生活和休閒場景,是石屏縣博物館傳統生活文化展示的一部分。

出自於清朝的丁仙坡古琴。

民國時期的粉彩筆架,造型精美而獨特。

古青花燭臺。

長方形硯臺,古時眾多硯臺的一種。

古時科舉考試場景,石屏縣博物館傳統文化展示的一重要部分。

明清科舉簡表。列於石屏縣博物館一角。

相關焦點

  • 雲南石屏縣: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見成效
    雲南網訊(記者 普騰中木 通訊員 高建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高度重視,迅速成立指揮部,採取一系列措施,突出重點,城鄉兼顧,多措並舉,聯防聯控,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控疫情戰役中,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宣傳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
  • 雲南石屏縣龍朋鎮小路南村大力發展養殖鱘魚鱒魚
    雲南石屏縣龍朋鎮小路南村大力發展養殖鱘魚鱒魚2013-01-24 15: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鱘魚  通訊員&nbsp孔賓&nbsp金潔  雲南紅河州石屏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雲南太平漁業有限公司》到該縣北部山區——龍朋鎮小路南村委會發展養殖鱘魚、
  • 雲南紅河州石屏縣異龍湖:風景可以媲美麗江瀘沽湖
    位於雲南第二個原因石屏縣沒有大力開發旅遊、紅河州十三個縣市、可能石屏縣是唯一一個沒有任何收費旅遊項目的縣城,石屏不是沒有旅遊資源、其實石屏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只是全縣以農業經濟為主,因為石屏是一個小盆地、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所以導致不重視旅遊業,來石屏旅遊的遊人很少,異龍湖很少被外界知道。
  • 石屏縣黃金周旅遊成績單出爐!
    石屏縣有「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之美譽。千年歷史成就了漢儒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豆腐之鄉、狀元故裡、民族歌舞」等多張名片已被叫響,在旅遊蓬勃發展的紅河熱土,石屏縣正以「古城、溼地、花腰、美食」等豐富歷史遺存、人文景觀和自然美景,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期間,石屏縣迎來了旅遊小高峰,生態、文化、美食倍受追捧。
  • 石屏縣2019年12月09日——12月15日計劃停電公告
    專變、雲南國瑞礦業有限公司專變、中國聯絡通信有限公司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分公司專變、熱水塘村臺變、黃沙場村臺變、蘿蔔衝臺變、丁家寨村臺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雲南有限公司紅河分公司專變、響水洞村新村臺變、馬鞍山村臺變、石屏縣黃龍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專用變、石屏縣國瑞礦業公司專變、石屏縣黃龍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號變壓器(專)、紮營處村臺變、毛木樹村臺變、毛木樹新村臺變、鄭蔭寨村臺變、公路養護段專變
  • 石屏縣2019年07月08日-07月14日計劃停電公告
    )、石屏縣山外山開發種植有限公司(2臺變壓器1戶)、石屏縣宏應有限責任公司(四十二基地)、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雲南有限公司紅河分公司(大白得山)、石屏縣大橋鄉千年山莊、吉安市交通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石屏縣牛街國有林場(冬瓜林)、石屏縣牛達林場(烏拉田)、石屏久益資源再生有限責任公司、石屏公路管理段(24道班)、石屏縣牛達林場(三家良子)、石屏縣牛達林場(牛達林區)、石屏縣牛街國有林場(王家山)、張玉雲種植基地
  • 石屏縣:米軌小火車開通了
    這一天,石屏縣米軌小火車開通投入運營。個碧石鐵路作為滇越鐵路的重要支線,對雲南在舊時代融入「海上絲綢之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加強了雲南與香港、越南、東南亞各國和法、英等國的經濟合作。2003年,個碧石鐵路暫停客運。
  • 姚國華到石屏縣調研豆腐產業發展情況時,都去了哪?說了什麼?
    原題:姚國華到石屏縣調研時強調堅定信心決心 下更大功夫做優做強石屏豆腐產業7月12日,州委書記姚國華率州委調研組到石屏縣調研石屏豆腐產業發展情況,深入了解我州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用獨具特色的「井水點制」工藝製作的石屏豆腐,以質優味美飲譽四方,不僅是石屏縣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我州重點打造的產業之一。調研中,姚國華一行先後深入松村豆腐園區、石屏豆腐文化產業園和石屏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訪企業、進廠房、聽介紹、看產品,深入細緻了解產業園區發展、企業加工生產、電商助力豆製品銷售等情況。
  • 雲南蒙自:石屏縣汙水處理廠尾水深度淨化及漁淨水科技示範項目有序...
    日前,記者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異龍湖管理局了解到,位於異龍湖南岸的石屏縣汙水處理廠尾水深度淨化及漁淨水科技示範項目工程已由施工單位召回大部分施工人員及車輛
  • 今年,雲南708個中國傳統村落掛牌!
    雲南傳統村落你知多少?雲南傳統村落數量居全國第二據了解,自2012年雲南啟動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以來,截至2019年底,經過7年5個批次的申報、認定和公布,雲南共有708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位居全國第二,數量佔全國傳統村落總數的10.47%。
  • 雲南省石屏縣龍朋鎮邑他得建築石料用石灰巖礦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
    雲南省石屏縣龍朋鎮邑他得建築石料用石灰巖礦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信息公示 文章來源:紅河州發改委
  • 石屏縣七彩山雞蛋,《本草綱目》記載:補氣血,食之令人聰慧……
    石屏縣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西部,被稱為 「魚米之鄉」。石屏縣壩心鎮林下生態雞主要以野外雜食,綠色生態為主。不含抗生素,無激素。土雞肉質細膩,唇齒留香,雞蛋入口爽滑,味道鮮美。 黑羽綠殼烏雞這些是石屏縣壩心鎮咯噠林下養雞專業合作社和石屏縣民生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的雞,一隻只毛色光亮的母雞,正在林地樹下悠閒地散步。
  • 雲南石屏:那一抹讓人溫暖的橙色
    服務人員打掃衛生 石屏縣融媒體中心供圖天災無情人有情,疫情兇險人心暖。面對突入起來的疫情,部分湖北籍旅客滯留石屏,暫時不能回家。為此,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妥善做好湖北籍旅客的安置和生活保障,用心用情用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 雲南啟動中國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工作
    雲南有多少個中國傳統村落?哪個州市分布最多?這些村落都有什麼特點?要在那些地方掛牌?跟著小編一起來「漲姿勢」自2012年,雲南啟動中國傳統村落申報工作以來截至2019年底經過7年五個批次的申報、認定和公布雲南共有
  • 雲南有個美麗的小縣城,以豆腐聞名於世,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芒果旅行日記:以豆腐聞名於世,被稱為「豆腐之鄉」,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雲南此縣城不簡單。這個小縣城位於雲南省南部,有多種稱號:「楊梅之鄉」、「豆腐之鄉」、「魚米之鄉」、「歌舞之鄉」等。它就是石屏縣,位於雲南省紅河州西北部,東與建水縣接壤,南與紅河縣隔江相望,境內94.6%的面積為山區。石屏縣與雲南很多州市縣一樣,是個多民族聚集區,以彝族為主,此外還有漢族、傣族、哈尼族、回族等。
  • 雲南鐵路博物館,見證雲南鐵路歷史的博物館
    新的雲南鐵路博物館重建後,成為中國唯一一個「車站上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車站」,裡面收藏了雲南米軌、寸軌、準軌三種鐵路的上萬件珍貴文物。現在新館由南館和北館組成,其中南館以百年滇越鐵路「雲南府站」法式古典建築為原型,而北館為萃取高鐵旅客車站元素的現代建築。
  • 【招商項目】石屏縣低溫冷凍鮮豆腐生產項目
    建設期限:一年建設佔地面積:50畝1、項目優勢與機會:豆腐產業是石屏縣的支柱產業,是石屏縣著力培育和發展壯大的重點產業。石屏境內水資源豐富,縣城有地下酸水,是製作石屏豆腐的天然原料。石屏豆腐因其直接以石屏城天然井水作凝固劑點制而成,無任何添加成分,製成的豆腐韌性強,質地細密均勻,味道鮮美,柔嫩爽口,色、香、味獨具特色,是馳名省內外的名特食品。
  • 雲南原石屏縣副縣長受賄近百萬獲刑十年
    雲南網訊(記者 楊之輝 特約通訊員 鍾旭 陳建銳)原石屏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石屏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唐建華涉嫌受賄罪一案,於12月24日依法公開進行宣判,被告人唐建華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本案帳款贓物依法繼續追繳。宣判時,被告人唐建華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
  • 雲南省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趙智勇到石屏縣...
    雲南省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趙智勇到石屏縣指導工作 文章來源:紅河州農業農村局 發布日期
  • 雲南啟動708個中國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工作!快看你家鄉有幾個?
    在民族類型上,民族類型傳統村落數量與雲南民族構成比例基本一致,雲南有聚居地的25個世居民族中23個民族擁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村落。02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標誌牌長什麼樣?值得注意的是,標誌牌除了顯示本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時間外,還擁有獨一無二的二維碼,遊客掃碼就能進入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在手機上了解該中國傳統村落的歷史沿革、環境格局、傳統建築、民俗文化、美食物產和旅遊導覽等信息。目前,708個中國傳統村落正在分批建設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