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縣有「山川東迤無雙境,文學南滇第一州」之美譽。千年歷史成就了漢儒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豆腐之鄉、狀元故裡、民族歌舞」等多張名片已被叫響,在旅遊蓬勃發展的紅河熱土,石屏縣正以「古城、溼地、花腰、美食」等豐富歷史遺存、人文景觀和自然美景,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期間,石屏縣迎來了旅遊小高峰,生態、文化、美食倍受追捧。
(異龍湖木棧道 徐文輝/攝)
(石屏米軌小火車)
今年十一假期,石屏狀元號米軌小火車的開通成為了市民和遊客的最熱門打卡項目,乘坐紅色的列車,回憶百年鐵路歷史,欣賞異龍湖秀麗風光,盡享假期的悠閒小時光。據悉,十一期間米軌小火車共接待遊客2013人次,單日接待遊客數最高達到360人次,日均上座率高達95%。
(石屏小火車 婁建偉/攝)
(熱鬧的石屏火車站)
作為生態遊的首選,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顯得格外熱鬧。藍天白雲,秋風徐徐,綠樹繁花與野生鳥類共舞,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無論是棧道、公園,或是亭臺,都能看到遊客的身影,有的漫步、有的小憩、有的騎行。更值得一提的是壩心龍井大龍潭的粉黛亂子草花海,粉色「雲霧」與周邊溼地景觀相互輝映,遊客們紛紛自駕或者乘坐小火車前往遊覽和拍照,成為當季朋友圈「C位」之一。在龍韻養生谷,盡顯生態康養之美,遊客朋友們徒步竹林、採摘野生菌,親子遊戲接連上陣,晚上的篝火晚會將現場氣氛帶向高潮,歡聲雷動。
(龍井粉黛亂子草花海打卡)
(公園內散步騎行的人絡繹不絕)
(龍韻養生谷)
說到石屏遊,肯定少不了石屏古城。石屏文化底蘊深厚、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目前,擁有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8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屏古城更被譽為「滇南明清民居建築博物館」,雲南省唯一的歷史文化街區就在這裡。國慶的古城也格外熱鬧,在袁嘉穀故居,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袁嘉穀先生的生平事跡、字畫作品深深吸引著各地遊客。今年的石屏縣博物館,比往年吸引了更多的遊客,除了參觀展廳,了解石屏的歷史,記住石屏的底蘊,大家也紛紛品嘗了博物館的咖啡,相比於以往的遊覽式參觀,大家更享受在這樣幽靜的建築中去靜心感受前人的智慧,還可以與遊客們進行觀後感交流。到了晚上,李懷秀李懷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內掌聲不斷,精彩紛呈的海菜腔、煙盒舞、花腰歌舞吸引眾多遊客欣賞,還與演員們一同上臺互動體驗,民族歌舞之鄉真不是虛名在外!
(講解員向遊客進行講解)
(博物館咖啡為遊客提供新體驗)
(李懷秀李懷福傾情獻唱)
(遊客朋友與演員一同跳樂)
一場好的旅行缺不了美食的作伴。享有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之稱的鄭營村,近年來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環境養殖大閘蟹,走出了一條為民創收致富的好路子,加之村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成為了遊客的好去處。國慶期間,到鄭營吃大閘蟹的遊客們口耳相傳,來了一波又一波。
(鄭營大閘蟹)
(遊客遊覽鄭營陳氏宗祠)
近年來,石屏縣致力於「美麗湖泊」「美麗縣城」「美麗鄉村建設」,以異龍湖為主線的「一湖兩城」旅遊廊道逐漸打開,「古韻新城、水墨石屏」旅遊開發新格局讓各族群眾和遊客收穫到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據統計,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石屏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達2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約14759萬元。
文丨 李捷 張勇 陳杰 楊瑞雪
圖 | 石屏縣文化和旅遊局
責編丨李舒琪
審核丨陳大衡
各位小夥伴,紅河文旅的投稿郵箱已經開通,歡迎各位讀者朋友積極來稿哦!
投稿郵箱 : hhlysc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