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減字木蘭花》:描寫的是什麼場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2020-12-12 小話詩詞

在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從多個方面對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進行了解讀,在文章中也對詞人的生平有過簡介(這些文章我會以連結的形式附錄在本文末尾,如果有興趣,可以在文末的連接中查看)。在有宋一代諸多的詞人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身份和視角,寫出的詞作更加細膩委婉

在一些描寫女性的詞作中,男性詞人往往站在「擬作閨音」的角度描寫女性的生活,只注重於對女性容貌的描寫,缺少了對女性內心世界和情感的描寫

而李清照作為女性,這一點是其他詞人無可比擬的,單在這一點上來說,他所創作的歌詞就明顯多了對女性內心世界和情感的描寫,尤其是在一些描寫自身生活場景和抒發自身情感的詞作裡,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李清照繪像

今天我們再來看一首李清照的詞作《減字木蘭花》,這是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寫的一首詞,詞作描寫的是「買花」和「戴花」的生活場景,從中能夠看出詞人的情思和對情感世界細膩的描寫。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徒要教郎比並看。

李清照詞中大膽描寫愛情,如南宋詞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就寫到:「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

王灼對李清照詞作描寫愛情的評價是「肆意落筆」,但是他又無不肯定地指出李清照的這一類詞作具有「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的特點,這也是相當中肯的評價。

詞作描寫了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是李清照在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嫁給趙明誠時所作,關於他們的結婚時間,在李清照後來的著作《金石錄後序》中寫得很清楚:

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趙明誠)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

當時趙明誠還是一名太學生,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是新婚燕爾,夫妻二人的感情是非常融洽的,過著夫唱婦隨、舉案齊眉的生活。

因為趙明誠在太學讀書,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兩天是放假時間,可以回家探親,他們新婚的居所就在北宋都城汴梁大相國寺附近,每次短暫的團聚格外顯得珍貴,新婚生活也是充滿了樂趣,因為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

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

這首詞的上片就是從李清照買花開始寫起的。宋朝都市常有賣花的人,他們將鮮花裝在籃子裡,然後挑在擔子上,在繁華的汴梁城走街串巷,沿街叫賣。賣花的擔子,挑在賣花人的肩上,賣花的人走在那裡,這一肩的春色就到了那裡,他們在賣花的同時,也將春色送進了千家萬戶。

為什麼汴梁城裡有賣花的呢?原來宋代是非常流行插花的,尤其像汴梁這樣的大都市,插花是一種時尚,是一種非常流行的事物,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來宋代士人的生活品味。

繁華的北宋都城汴梁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宋代的插花藝術意境突破了追求怡情娛樂,還特別注重插花的構思,插花的內涵重於形式,他們在插畫時多選用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有時候也是時令花卉。

如南宋李嵩的《花籃圖》,花籃造型製作精緻美觀,有優美的花紋、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開或盛開,色彩豔麗,錯落有致,姿態飄逸,生機勃勃。

李嵩《花藍圖》

宋代詞人蔣捷在《昭君怨》一詞中就寫到了插花,尤其在描寫賣花人和買花人的形象時,蔣捷寫道:

擔子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簾外一聲聲叫,窗裡鴉鬟入報。問道買梅花,買杏花。

可以說蔣捷的這首詞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賣花與買花的場景,尤其是能看到當時所賣的是什麼時令花卉。

那麼再來看,李清照的這首詞描寫的買花場景是什麼樣的呢?詞作上片描寫的就是買花的前後過程:在聽到街上有叫賣鮮花的聲音後,小丫環趕緊告訴了家中的女主人,這位女主人就是詞人李清照,她隨即作了吩咐,小丫環經過一番精細的挑選後,買下一束最滿意的鮮花。

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後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詞人手捧鮮花,滿懷深情地欣賞著這一束春色。「春欲放」三字,既是對鮮花的描寫,也是對春色、春光、春意、春天的描寫,同時也表達了詞人對鮮花的喜愛之情。

為什麼不用花字而用春字,因為花字所表達的境界太小,只局限於詞人手中的這一束鮮花,而春字的含義就不一樣了,在詞作中的意境明顯大了很多,成為了春天美好事物的泛稱。這同蔣捷《昭君怨》中「擔子挑春」的「春」字一樣,都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接下來的「淚染輕句,猶帶彤霞曉露痕」二句,是詞人對手中鮮花的描寫。在詞人看來,這春日裡花兒本來應該是枝頭綻放才對,可偏偏在盛開之際被賣花人採摘下來,花兒似乎在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一幅愁容滿面的樣子。

詞人描寫花卉的時候,用到的這個「淚」字,把花擬人化了,「淚」指的是花瓣上的露珠,花瓣因為露珠的原因更加顯得新鮮,在詞人眼中也更加楚楚動人,這也從一個側面說出了花兒的新鮮。

這是賣花人乘著早上晨曦的露珠採摘下來的,一來可以讓花瓣顯得更嬌嫩,二來有了露珠的滋潤,花瓣可以保持更長時間的鮮嫩

這兩句處處透露著詞人對鮮花的喜愛,前一句摹寫了花上的露珠,虛筆帶過,後一句是詞人的想像,屬於實寫。這樣的融情入景、以景擬人的寫法,讓整個上片充滿了生活的味道。

下一句「猶帶彤霞曉露痕」,是詞人在欣賞之後,對鮮花形色的摹寫:鮮豔嬌嫩的花瓣像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這一句不僅顯出了花的顏色和花的新鮮嬌嫩,而且點明時間是在清晨。

下片描寫的是戴花。「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可是詞人並沒有描寫戴花的經過。如果讓男性詞人來寫這個過程的話,一定會堆砌、雕琢詞語來描寫詞中人是如何如何戴花的,戴上花之後又是怎樣的容貌。

可是李清照沒有這樣寫,她將戴花的過程完全沒有展示出來,而是從一位新婚女子的心理出發,說出自己在戴上這鮮花之後會不會更美麗動人,這是詞人將描寫的側重點放在心理的刻畫上。

詞人不禁在心裡暗自琢磨起來,如果丈夫趙明誠今天回來,一看到自己戴上了鮮花的樣子,他會怎麼看呢?他認為鮮花和自己相比較的話,誰更嬌豔呢?

這一句將新婚女子的心理完美地刻畫了出來,亦或說講一個女子的內心世界刻畫了出來,詞人甚至擔心丈夫看到後,會認為自己沒有鮮花嬌豔。

看似是詞人在揣度丈夫的反應,實際上還是詞人自己的心理描寫,李清照極盡婉曲地將自己的心理微妙的變化寫了出來,這樣的描寫細膩而又輕靈。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裡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自己。

接著是「雲鬢斜,徒要教郎比並看」二句,是詞人從心理的微妙變化寫到了實際的行動上來,這正是李清照在愛情中最真實的樣子,也是他最真實的想法,她覺得與其自己這樣暗自揣度,還不如直接將這鮮花插戴在自己的雲鬢上,好讓丈夫回來後看到:人美還是花美?

自己「雲鬢花顏金步搖」的形象會不會讓丈夫有是眼前一亮的感覺呢?一位新婚女子的閨情、心理無不在此處展現的淋漓盡致。

此處更能看出來,李清照在生活中是非常有情趣的,她懂得如何讓婚姻和愛情保持長久的新鮮感,或許這一個小小的插花舉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在兩人的愛情之間增添一份濃濃的親切與甜蜜。

附錄前文,這幾篇都是有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生平簡介和詞作賞析,以及詞作風格特點解讀的文章: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一代詞人李清照,她提出怎樣的詞學理論,她在詞史上有怎樣的地位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表達了什麼情感

溪亭暢遊,嗅青梅,春困,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有著怎樣的情結呢?

相關焦點

  •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如果仔細看詞人描寫的場景的話,這又是時空挪移的寫法,很明顯詞意不再是上片中的月夜,而是白天的生活場景。這其實是李清照病後生活的幾個場景,詞人巧妙的將它們融進了一首詞中。這兩句是詞人真實生活的寫照,在某一個白天的光景裡,隨著詞人身體日漸好轉,他也有了讀書的好心情。
  • 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
    古詩詞中有很多託物寓意的作品,作者藉助描寫某一個景物,並烘託出一種氣氛,更傳達出強烈的情感。比如劉禹錫就曾描寫秋天,秋高氣爽時,萬裡晴空中白雲漂浮,一隻凌雲之鶴,也載著老劉的詩情,令人感到氣概非凡。而李商隱有一次情緒低沉,就借酒澆愁,半夜裡竟然在海棠花下賦詩,也顯出一種悽涼氛圍。清代也有一位作者描寫海棠花,卻別具一格。
  • 《減字木蘭花·春光亭下》蘇軾
    減字木蘭花·送趙令北宋·蘇軾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
  • 千古詞人李清照,寫下一首詞,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
    在這樣的場面下,詞人李清照的內心愁緒也由此而來。而恰恰因為如此美麗的春色,李清照卻只能獨自一人去欣賞,身邊的丈夫早已不在身邊,表達了詞人李清照內心的愁緒悲哀,以及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僅三句,卻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出神入化的描寫,著實讓人驚嘆不已。
  • 一代詞人李清照,她提出怎樣的詞學理論,她在詞史上有怎樣的地位
    早春的微寒,鬢上的殘梅,不禁令詞人思緒萬千,悲從中來。以至於在下片中,詞人的情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跳轉到思念故鄉的一懷愁緒上來。與其說是詞人的筆觸曲折跌宕,還不如說是一位敏銳女子心思複雜微妙、情感起伏不定的真實寫照。
  • 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向夫君撒嬌,字裡行間都是甜蜜的愛意
    李清照有一首詞極盡嬌俏,溫馨又肉麻,描寫了兩人婚後舉案齊眉如膠似漆的場景。01不如《賣花擔上》廣為人知提起李清照寫過的描寫夫妻恩愛的詞,首先能想起的就是她婚後不久寫的《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大意講的是李清照逛街遊玩的時候在賣花人的小攤上買了一支豔麗嬌美的梅花,她把著梅花細細賞玩,又怕丈夫看了花兒覺得自己容色不如梅花,便把花插入鬢間,與臉龐並列,讓丈夫看一看到底哪個更漂亮。小女子的嬌俏形態躍然紙上。
  • 《西江月》是辛棄疾在什麼時候寫的,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西江月》解讀開篇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詞人為我們呈現了夜行黃沙嶺的所見所聞,是黃沙嶺晚上的美麗景色:「明月」二字說明晚上是非常清朗的,月色皎潔,從「明月」二字也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夜色正好適合詞人閒庭信步地行走在黃沙嶺道中。
  • 「千古才女」李清照最甜蜜的詞,寫出新婚女子的情感,甜到發憨
    李清照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她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有「千古才女」之稱,她的詞自成一派,在宋代以及後世,都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詞宗一大家」,十六歲就能夠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樣流傳千古的小令,其才華無可非議。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一個「花」字重複了17次,卻成千古名作
    李清照用殘花來比喻自己,講述了自己非常悽涼的人生經歷。美麗的花經歷了開放、衰敗的一生,正是李清照幸福的前半生和悲慘的後半生。同時,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整首詩只一個「花」字,就提到了17次之多,然而,整個作品也就只有54個字。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還以為李清照在故意偷懶,為了讓人看著好看才寫了這麼多花字。
  • 李清照很「撩人」的一首詞,短短幾句滿滿的少女心思,妙筆生花
    就像新婚不久李清照寫的那首《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在詞中她買了一枝鮮花「徒要教郎比並看」,可以說將新婚女子的嬌嗔刻畫得淋漓盡致。而筆者本期要分享的這首詞,也是作於李清照生涯早期,短短幾句滿滿的都是少女心思,寫得很是浪漫。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李清照這首「很撩人」的妙詞。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 小令|減字木蘭花
    湯木旺【減字木蘭花】空山晴好,桃李披風春正早。幽徑峰環,遠岫穿雲繞紫煙。牧童唱晚,皓月當空浮酒盞。伏案輕嘆,試問清暉何日閒。 【減字木蘭花】春光正好,日麗風和花色巧。小院香濃,蝶舞蜂飛桃李紅。 【減字木蘭花】青煙黛瓦,霧鎖山頭堪入畫。小屋琴幽,梁曲回聲一嶺柔。暮秋誰染?楓葉點腮紅似焰。不懼霜來,更勝桃花三月開。 【減字木蘭花】秋花含露,小院輕寒尋綺處。紫菊臨風,枯葉誰拈一簇空。塵雲如夢,莫把青春隨意送。
  • 李清照經典的一首詞,開篇七字,便驚豔世人,讚不絕口
    開始就用「湖上風來波浩渺」七個字引出來,她描寫的是微風輕輕吹拂著湖面的水,波光粼粼,此時的湖面平靜而縹緲,如此美景盡收眼底。後面通過「秋已暮、紅稀香少」這些語句的描寫,我們可以知道此時已經到暮秋,紅花已經凋零。
  • 《減字木蘭花·立春》蘇軾 |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作者:蘇軾  朗誦:妍婷姝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注釋:⑴減字木蘭花:原唐教坊曲,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⑵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
  • 《絳都春》:吳文英為什麼寫這首詞,詞人是從哪些方面表達思念的
    舞歇歌沉,花未減、紅顏先變。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三姝媚》情辭哀豔,極言相思之苦,所表達的低回纏綿、生死不忘之情催人淚下,其藝術感染力遠非那些描寫幽會歡情的豔詞可比。」吳文英詞中的「花露」二字,極具哀婉的意味,這是詞人從「花露易晞」自然而然引起人生短暫的聯想,因而引出他對已亡故的杭州紅顏知己的深切的哀悼。
  • 讀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如果說「好雨」是詩人心中的催花使者,那麼暮春的風雨,則是送花的煞神了。所以盛唐詩人孟浩然在「夜來風雨聲」中入眠,醒來後不無惆悵地設想「花落知多少」。幾百年後的女詞人李清照,在經歷了「雨疏風驟」的暮春之夜後,一變唐代詩人的直抒白描,帶著幾分惜花的清愁和對美好春光的珍重,別開生面地表現了幽婉的心曲。孟浩然的小詩《春曉》和李清照的這閥小詞,可謂異曲同工。
  • 李清照早年的一首詞,把少女對愛情的嚮往,描寫的很令人感動不已
    宋朝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還是詞,裡面有眾多膾炙人口的名篇,特別是一些愛情詞,更是描寫得極為抒情,也無比的傷感,詞人由於把內心最真誠的情感,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使得作品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一種感傷之懷。
  • 花非花,霧非霧——從詩詞淺析才女李清照
    「綠肥紅瘦」,生動形象地用色彩代替紅花和綠葉,心思巧妙,給人以無窮回味,生動表達出了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憐花惜花的心情和內心的苦悶。還如《漁家傲》中的「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 王沂孫詞中的景物有著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樣的情感去描寫景物的
    在宋末元初的詞人中﹐王沂孫是一位有顯著藝術個性的詞人。他的詞多是對景物的描寫,在贊詠景物的同時會抒發自己深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顯得含蓄深婉。他會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去點染景物的美,他筆下的景物具有唯美的意境,因而他描寫的景物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 新婚不久,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向丈夫撒嬌,寫出了愛情的美好
    李清照,眾所周知,一生大起大落,經歷過富裕的豪門生活,也嘗盡了孤獨悲涼的苦難,難以想像這樣的她在那個動蕩不安、難以生存的年代怎樣度過了匆匆如流水卻也漫長如銀河的一生。有人云:「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表達的應當就是這樣的感情。在新婚時,李清照露出了一個女生對心愛之人的嬌羞,對這心愛之人撒嬌是一種常見的甜蜜,一首《減字木蘭花》讓嬌羞體現的淋漓盡致。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 李清照一首「懶」詩,一個「花」字用了17次,重複度高卻成名作
    我們都知道李清照詞寫得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她的詩寫得也很不錯,有一首詩便是李清照的隨筆之作,卻被世人稱之為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詩僅僅只有54個字,單一個「花」字就重複了17次,沒成想卻成為了她隨筆中的巔峰之作,成為了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