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堅守 不懈的追求——記浙江婺劇團離退休黨支部

2020-12-24 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12月14日電題:深情的堅守 不懈的追求——記浙江婺劇團離退休黨支部

新華社記者李平

在浙江金華地區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平均藝齡超四十年,視藝術為生命、視觀眾為父母、視同行為家人。他們精益求精呈現國粹藝術、以身作則教導後學藝術藝德、時不我待傳承推廣曲藝文化。他們就是浙江婺劇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會)離退休黨支部的老藝術家們。他們雖然平均年齡已高達71歲,卻仍積極團結婺劇團演員,滿腔熱忱為婺劇事業奉獻心力。

(小標題)深情堅守 精準表達

婺劇,俗稱金華戲,有400多年歷史。含高腔、崑腔、徽戲、亂彈、灘簧、時調六種聲腔,在浙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群眾基礎。

國家二級演員朱芸香就是在婺劇唱腔聲中長大。「我父親以前就是鑼鼓班裡的花旦,耳濡目染,我8歲開始學婺劇。」

好戲三出可生詩書五箱七櫃,妙曲一支能醉觀眾八夜九天。「20世紀五六十年代,婺劇是金華等地群眾的主要娛樂方式,為了看場戲,有人願意走幾十裡地。」朱芸香說,群眾的熱情是他們唱好戲的動力。記得有一次,她從2米高臺後翻身下來時,由於舞檯燈光不到位,導致她頭部觸地,還當場摔斷一根肋骨,口吐鮮血。即便這樣,她仍忍著劇痛繼續登臺表演。

85歲的浙江婺劇團退休演員吳光煜,是婺劇經典劇目《僧尼會》中「小和尚」一角的扮演者,周恩來總理曾稱讚他「把小和尚演活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演好小和尚初春乍暖還寒時節蹚水過河的場景,吳光煜曾到婺江邊,脫去鞋襪,親身感受人在冰冷的河水裡行走時的神態和動作。

「如果水是燙的,人的腳會本能地一下子縮回來,而如果冷的話,腳收回來的速度就會緩慢一些,而蹚冷水河時,人的臉部肌肉有些發顫,聲音有些打寒顫,這些都要精準表達。」吳光煜說,只有動作不斷接近真實,才能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小標題)以身作則 教導後輩

從武旦角色半路改為老旦,來自河北的高倩,一度壓力特別大。

「轉型的過程特別艱難,要不是有邵小春老師的悉心幫助,我差點堅持不下去。」高倩說,在《紅燈記》中她扮演李奶奶,該角色有一段念白和動作難度不小。

「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我是北方人,要用金華腔念獨白,舌頭轉不過來;另一方面,自己比較年輕,一時體會不了李奶奶對兒子、孫女的愛,找不到當長輩的感覺。」高倩說,為演好這個角色,邵小春老師反覆給她做示範,每次做示範時,80多歲的邵小春都卯足了勁,激動時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高倩心疼老師,就勸道:「您沒必要每次都用這麼飽滿的情緒示範,我會儘量揣摩。」邵小春不答應,她說:「不這樣給你示範,你就感受不到,只有你感受到了,難受了,痛苦了,流淚了,表演才能成功。」

如今,27歲的高倩已熟練駕馭《紅燈記》中李奶奶一角。

學戲先學做人,這是浙江婺劇團的規矩。為給年輕演員做榜樣,吳光煜20年前就把煙戒了,朱芸香、邵小春等藝術家,唱完戲後不管多累,都和團隊一起收拾舞臺。

「我們演員候場休息時,劇團無一人抽菸。演出結束,大家一起把場地收拾得乾乾淨淨。」浙江婺劇團黨總支副書記嚴立新說。

對楊霞雲來說,劇團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成名的老藝術家甘當人梯,主動將舞臺讓給年輕人,助推他們成長。「我們劇團很多老藝術家樂於給年輕演員配戲。」

得益於老藝術家們「傳幫帶」,如今浙江婺劇團新人輩出,湧現出楊霞雲、巫文玲、樓勝、陳麗俐、李烜宇、張瑩等優秀青年演員,其中楊霞雲、樓勝等人先後榮獲「梅花獎」「白玉蘭獎」等國家戲曲獎項。

(小標題)只要大家愛看,我們就一直演下去

每周五或周六,吳淑娟都會到蒲公英(金華)國際藝術幼稚園、金華東市街小學等學校教授婺劇課。從著裝到畫臉、從走步到唱腔,吳淑娟教得耐心仔細,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

在吳淑娟等藝術家指導下,蒲公英(金華)國際藝術幼稚園的孩子們兩次在奧地利金色大廳表演了婺劇,東市街小學學生表演的折子戲《迎皇妃》也曾登上電視屏幕。

「從2008年開始,浙江婺劇團的老師們就積極推廣『婺劇進校園』活動。截至目前,100多所學校的10多萬名大中小學生感受到婺劇文化的魅力,其中還湧現出不少婺劇的好苗子。」金華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活到老、唱到老,是老藝術家們的追求。據了解,浙江婺劇團的老藝術家們連續多年在浙江農村、學校、社區開展義務巡演,至今已達300餘場次,觀看人數超過10餘萬人次;他們還隨團連續11年赴40餘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外訪演出,助力中華傳統文化在國外發揚光大。

「只要大家愛看,我們就會一直演下去,傳播推廣婺劇我們義不容辭」。(完)

相關焦點

  • 浙江婺劇團在馬爾他掀起「中國風」
    新華社瓦萊塔2月13日電(記者袁韻)中國浙江婺劇團13日在馬爾他首都瓦萊塔參加狂歡節露天演出和街頭巡遊,在這座「2018年歐洲文化之都」掀起一陣「中國風」。今年的狂歡節正值中國農曆新年,在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與馬爾他藝術委員會的合作下,浙江婺劇團的表演和巡遊成為今年馬爾他狂歡節的一部分。當天上午,浙江婺劇團在瓦萊塔皇家露天劇場表演了婺劇《呂布試馬》、舞臺絕技《變臉》和民間藝術《九節龍》。演員們紮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表演技巧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戲劇和民間藝術的魅力,許多觀眾在露天劇場內外駐足流連。
  •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2018年招聘演職員簡章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2018年招聘演職員簡章
  • 浙江婺劇團新年送戲下鄉「添」年味
    「添」年味 陳嶽欽 攝  中新網金華2月14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 陳嶽欽)14日下午,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的演員們冒雨為義烏市大陳鎮大畈村村民奉上了一臺臺精彩的婺劇,只見現場被村民圍得水洩不通,營造出了濃濃的新年氛圍。
  • ...9月1日金華市學習全國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事跡暨「最美老幹部...
    現場   為先進和最美   頒發榮譽證書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   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   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還有全市   最美老幹部   最美老支書   最美老伴   最美子女   最美銀領志願者
  • 舟山市民政局離退休黨支部
    2021-01-11 20: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陶悅清 通訊員 張澤海
  • 在紅色精神指引下前行——記長春市湖東社區原離退休職工黨支部...
    她就是長春市南湖新村街道辦事處湖東社區原離退休職工黨支部書記沈邢臺。沈邢臺1943年出生於河北邢臺。她的父親是一名老紅軍,曾是朱德同志的警衛排長。父親的革命經歷對沈邢臺影響很大,可以說紅色精神貫穿了她一生的工作與生活,紅色基因流淌在她的血脈裡。「4歲之前,都是部隊的警衛員小戰士帶著我,跟著躲過掃蕩、挨過餓。
  • 夜讀黨史115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代表:浙江婺劇團藝術指導委員會...
    陳美蘭,女,1964年9月出生於浙江東陽。1984年進浙江婺劇團工作,1988年12月破格評為國家二級演員,1994年12月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轅門斬子》中陳美蘭飾穆桂英 陳美蘭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浙江婺劇團,一入團就成了挑大梁的臺柱子。陳美蘭一如既往地好學上進,並得到前輩們的悉心指點,藝術上有了更長足的進步。
  • 青年婺劇團斬獲金獎
    青年婺劇團斬獲金獎 2014-10-09 09:12:04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記者 楊詩悅 據悉,本次表演賽共有來自金華各個地區的7個代表隊參加,金華市青年婺劇團憑藉《金龍與蜉蝣》的精彩表演獲得了金獎。記者了解到,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民營文藝表演團體中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青年婺劇團也斬獲了金獎。 責任編輯:鄭劍
  • 市委老幹部局舉辦上海市離退休幹部先進事跡專題報告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浦東新區上鋼新村街道「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支部,普陀區「普老匯」團隊,市監獄管理局提籃橋監獄「籃橋愛心互助工作室」……今天下午市委老幹部局在青松城舉辦的上海市離退休幹部先進事跡專題報告會上,來自本市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8位青年幹部,深情地講述起上海市離退休幹部踐行初心
  • 老樹春深更著花——記濰坊濱海區大家窪街道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
    他,就是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家窪街道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於冠會。退休不褪色今年77歲的於冠會,16歲應徵入伍,1967年入黨,退休前是大家窪街道的一名幹部。退休17年來,他一直發揮餘熱,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特別是大家窪街道離退休幹部黨支部自2016年成立以來,他擔任起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將自己本該安享晚年生活的時間全部撲在了為老黨員、老幹部的服務上。
  • 婺劇綻放——金華青年婺劇團送戲下鄉側記
    婺劇,這個金華最古老的戲曲,她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當地有的人叫她為農村戲,俗稱金華戲,是浙江省第二大劇種。她擁有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大聲。婺劇在金華這個擁有濃厚藝術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比發源於江蘇崑山,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的崑曲只晚200年。京劇是國劇,可婺劇是京劇的祖宗。
  • 浙江婺劇團派史上最強大陣容赴港演出
    這是浙江婺劇團第六次赴港演出,也是派出陣容最強大的一次。「我們受邀的演員更多了,當地觀眾更熱情了,由此可見婺劇等中國傳統戲曲在港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了。」  據介紹,本次戲曲節裡,浙江婺劇團是受邀參演人員最多的團隊之一,比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劇院中國京劇院還多了10人。為了讓香港觀眾過足戲癮,浙江婺劇團精心選擇演出劇目上,既有《穆桂英》這樣的經典大戲,又有《三打王英》《擋馬》《十八羅漢鬥悟空》《呂布試馬》等折子戲,還特意將《白蛇傳》的削髮、水鬥、斷橋等經典橋段重新編排。
  • 浙江君鴻機械有限公司黨支部|紅色的堅守
    2018-09-01 12:37君鴻機械黨員到結對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志願服務在浙江君鴻機械有限公司黨支部,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就象每個月的「主題黨日」一樣,雷打不動。因為黨支部每次都組織得莊嚴而隆重,職工們都滿心歡喜的準時參加,從來沒有人遲到。這是一場「紅色儀式」的堅守。支部書記麻雄亮說:「我們黨支部堅持打造一個永久的紅色之家,每位職工都是家人,希望給他們家人一般的照顧和體恤。」
  • 浙江「婺劇」走進澳門演出與市民共慶新春
    (龍土有 毛夢瑤)婺韻悠悠寄深情,經典熠熠香梨園。應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江山婺劇賀新春」活動25日在澳門世貿中心蓮花廳上演,特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單位——浙江省江山婺劇研究院表演團來澳演出,與澳門同胞共慶新春。
  • 青年婺劇團:展現傳統婺劇的魅力
    劇團為了興趣而辦  金華市青年婺劇團成立於1994年,前身是白龍橋婺劇團。身為團長的倪秋花今年已經62歲,說起自己為什麼會成立這個婺劇團,倪秋花告訴記者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婺劇是我的最愛,在小時候沒有電視、沒有網絡的時候,最大的消遣娛樂就是在磁帶裡聽婺劇,覺得十分滿足。」倪秋花回憶道,「那時候廣播裡也聽,我最愛的就是樊梨花的橋段了。」
  • 浙江四百年婺劇再度亮相臺灣 折子戲《斷橋》最受好評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再度應邀赴臺演出 龔建軍 攝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再度應邀赴臺演出 龔建軍 攝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再度應邀赴臺演出 龔建軍 攝   中新網金華3月17日電(見習記者 奚金燕)繼去年2月赴臺演出大獲成功後,記者17日獲悉,時隔一年,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
  • 市戲劇家協會赴遂昌作婺劇交流
    字號:[ 大 中 小 ]   上周末,金華市戲劇家協會組織協會理事和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
  • 倪秋花:婺劇迷巧變婺劇團團長
    日前,記者走進金華青年婺劇團,聽倪秋花講述青年婺劇團的成長故事。  痴迷婺劇,組建起青年婺劇團  金華青年婺劇團位於白龍橋鎮金龍路201號。這是一幢六層樓的自建房,也是倪秋花的家,只見一樓門面房的上方掛著「金華市青年婺劇團」的招牌,上面有倪秋花本人的相片和聯繫方式。二樓是排練場所,倪秋花住在三樓,記者在其家中見到了她。
  • 打卡「浙江文化印記」⑨ | 浙江師範大學學子:邂逅魅力婺劇 品味婺...
    ,這一次我們收到了浙江師範大學餘昱瑤同學的來稿——婺劇,俗稱金華戲,是浙江省古老的多腔劇種之一。浙江婺劇團自1956年成立以來,便以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己任,打造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彰顯浙江文化魅力。如今,婺劇正在時代潮流中發展,並與杭州西湖等一同入選20項首批「浙江文化印記」……種種跡象都表明著婺劇是浙江,甚至是中國的一張 「文化金名片」。八月底,晚霞消退,我懷揣著新鮮而又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中國婺劇院,欣賞了由義烏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演出,「上海白玉蘭主角獎」得主樓巧珠主演的《荊釵記》。這是古代中國南戲劇本,歌頌的是「義夫節婦」,生死不渝的夫婦之愛。
  • 義烏婺劇團首位國家一級演員 樓巧珠和她的婺劇人生
    1979年10月,樓巧珠考入義烏婺劇團培訓班,當時她才15歲。從此,樓巧珠師承婺劇名旦經金蓮,先攻旦角,後改小生。培訓班結業後,由於成績優秀,她被留在義烏婺劇團擔綱文武小生,從此走上演藝之路。因演周瑜獲「白玉蘭」大獎進入義烏婺劇團後,樓巧珠所演的小生,不但扮相俊美、表情豐富,嗓音也有著獨特的韻味——高亢激越處,猶如長風怒號;清脆婉轉時,又像醇酒飄香,濃厚甜潤。她文武兼備,功底紮實,能在不同的劇情中,出色地塑造各種人物的不同形象,被婺劇界行家稱之為「當前不可多得的文武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