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廢除「排華法案」72周年 華裔參議員提醒毋忘歷史

2020-12-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多倫多5月14日電2019年5月14日是加拿大廢除「排華法案」72周年紀念日。加拿大聯邦華裔參議員鬍子修當天在渥太華的聯邦參議院發言表示,加拿大應繼續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為後代鋪設一條充滿包容與尊重的道路。

5月亦是加拿大的「亞裔文化遺產月」。鬍子修為此在參議院致辭。他首先向4月28日去世、享年80歲的加拿大知名華裔作家崔維新(Wayson Choy)致敬。崔維新被譽為「加拿大最有講故事天賦的人」,亦被贊為加拿大亞裔文學的先驅者之一,其著作《玉牡丹》等講述華裔身份認同的故事,被視為加拿大文壇的裡程碑。

鬍子修說,崔維新是勇敢而持久的作家,其掙扎於逆境中的決心意志是非凡的。

鬍子修坦言,今天的加拿大是一個歡迎多元化的國家,但加拿大的歷史仍包含許多對文化上的少數族裔進行「系統性歧視」的「悲慘例子」。

1923年,加拿大政府推行被稱為「排華法案」的《華人移民法案》。該法案是加拿大歷史上唯一禁止特定人種入境加拿大的法律。在包括華裔律師在內的一群律師及社會活動家的遊說、推動下,1947年5月,該法案得以被廢除。2006年6月,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在國會就加拿大政府曾對華人推行「人頭稅」和「排華法案」等作出公開正式道歉。

鬍子修歡迎同僚們共慶亞裔文化遺產月,感受文化多元化,同時了解亞裔社區在整個加拿大民眾生活中的積極影響。

加拿大聯邦參議院在2001年底通過時任華裔參議員利德蕙提出的將5月設為「亞裔文化遺產月」的動議。加拿大聯邦政府從2002年起正式將5月指定為「亞裔文化遺產月」。(記者 餘瑞冬)

相關焦點

  • 美國聯邦國會眾議正式對排華法案表歉意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溫憲】美國聯邦國會眾議員趙美心14日透露,美國國會眾院將於18日通過一項對歷史上排華法案表示歉意的法案。對於曾經在美國飽受屈辱的華人而言,此舉頗具歷史性意義。去年5月,在眾多美國華人社團的支持下,美國國會首位華裔議員趙美心和其他兩名眾議院議員宣布,向第112屆國會第一次會議提交眾議院第282號議案,要求眾議院就美國歷史上通過的歧視華人法律,包括《排華法案》表示歉意。同一天,分別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和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黛安·范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也聯名向參議院提交內容相同的第201號議案。
  • 溫哥華就排華歷史道歉 當地華人該如何思考過去和未來?
    當地時間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溫哥華市政府就昔日排華歷史正式向華人道歉。道歉儀式在中華文化中心舉行。為使更多人目睹道歉儀式,溫哥華中山公園南門門前架設了大屏幕,同期進行現場直播。市政府為了讓世人銘記昔日針對華裔市民的歧視,還特地把這一天定為溫哥華華埠文化日。
  • 新「排華法案」?加州這項舉措或將嚴重影響亞裔上公立大學
    當地多數華人非常不滿,反對的請願籤名已經超過13萬,更有華裔議員痛批其為「排華法案」。但另一方面,法案卻獲得了部分華人組織的背書,投贊成票的議員裡也有好幾個華裔……加州參議院ACA 5投票結果 直播視頻截圖 下同既然ACA 5是憲法修正案,那麼我們就先來談談它所針對是哪條法案。
  • 溫哥華就排華史道歉:這是個歷史性時刻
    當地時間4月22日13時許,是溫哥華華埠(唐人街)文化日開幕之時,更是當地幾代華僑華人期待已久的歷史性時刻: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在溫哥華華埠舉行特別會議,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就溫哥華歷史上所採取的排華和歧視政策,向華人社區進行了正式道歉。
  • 中國皇帝支持美國《排華法案》?燈塔國對華人真是惡意滿滿
    被山姆大叔踹的清朝華人《排華法案》是燈塔國美國總統切斯特·阿瑟(Chester A.Arthur)於1882年5月6日籤署的一項美國聯邦法律,用於制裁所有華工移民,《排華法案》是為防止特定種族或民族的所有移民而實施的第一部法律。該法案是允許美國暫停華人移民行為,法案最初將持續10年,但在1892年通過的《蓋瑞法案》進行了更新,並於1902年開始永久生效。
  • 《排華法案》下美國華人悲情史—2020美國黑人被殺案引發的思考
    資本家心裡樂哈哈,小聲嘟噥著「真蠢-」你沒看錯,這就是《排華法案》的歷史,非常糾結,非常尷尬。一個叫做喬治·福瑞斯比·霍爾的反蓄奴主義者、反帝國主義者和共和黨參議員對《排華法案》持批評態度。他將該法案描述成「簡直就是人種歧視的合法化」。對於種族的憂慮催生了此類法案。但在此期間,其他種族的移民都沒有受到限制。
  • 洛杉磯中華會館成立120周年:華人移民走出唐人街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洛杉磯中華會館即將迎來120周年大慶,其屬下的26個會所的各項慶祝活動即將展開。中華會館的眾多元老表示,120年來,中華會館完成了它各個歷史時期的使命;從初期的「華人政府」到目前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它120年來演變的歷史,成長時期及各個腳步,都反映出了洛杉磯華人的歷史。
  • 美加為昔日排華道歉成主流 華裔實力壯大或為主因
    李燦明說,指省府道歉只為拉選票之說「過於片面」,他認為,華裔在北美洲實力日漸壯大,主流社會加強反省歷史上不公義的做法成為潮流,或是主因。     而溫哥華學者及專家表示,卑詩百年前之成為加國的排華「急先鋒」,與所處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
  • 鐵路華工紀念碑分布加拿大數地 銘刻華工歷史功績
    在紀念築路華工(其主體是五邑華工)修通加拿大太平洋鐵路130周年的時候,對矗立在加拿大國土上的這些鐵路華工紀念碑作一介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既是對鐵路華工歷史功績的深切緬懷,又是對中加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的大力弘揚,還是江門市建設「中國僑都」的「新亮點」。  下面,按建成時間的先後,對各座紀念碑逐一作簡要介紹。
  • 中美浮夢錄︱1882年《排華法案》之前世今生
    在《佩志法案》的影響下,加州一帶的華人女性比例從1870年的佔華人人口的6.4%驟降到1880年的4.6%。這對華人勞工而言是雪上加霜,在當地娶個華人妻子變得異常困難,許多人轉而與同處社會底層的愛爾蘭女性移民組成家庭,故而在美國的第一代華裔中間有很多歐亞混血兒。這也是為什麼今天許多有中國血統的美國人看上去一點兒也不「東方」的歷史原因了。
  • 醜化華人,發表歧視亞裔文圖,美國州參議員員工遭停職!
    紐約市哈林區一名州參議員的員工日前在網絡上發表了一些嘲笑女性和亞裔的照片,他的這種舉動立刻引起眾多不滿。照片中,一群非洲男孩做出眯眼動作。此舉通常用作嘲諷華裔人士。   在發生這一情況後,不少亞裔小區代表與民選官員不斷發表聲明進行譴責這種行為,目前,僱用他的參議員在當地時間4日已經將該名員工停職。
  • 美國會否出現第二個《排華法案》
    作者: BBC 編輯: 嗷嗷豬近幾個月來,30歲的加州居民程女士頻繁致電美國國會參議員,敦促他們就一項移民法案投反對票。她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讓她更加憂慮的是,法案在通過前夕新增了一個條款:與中國軍方及共產黨有關聯的(affiliated with)外國人,不得在美國境內調整移民身份、獲得綠卡。這隨即引發S386法案可能成為「第二個《排華法案》」的擔憂。第二個《排華法案》?
  • 駐溫哥華總領事劉菲出席溫哥華中華會館主辦的慶祝加拿大建國147...
    2014年7月1日,駐溫哥華總領事劉菲應邀出席溫哥華中華會館聯合僑界在中山廣場舉辦的慶祝加拿大建國147周年活動。慶祝活動包括升旗儀式、舞獅、腰鼓、切蛋糕和金豬及文藝表演等環節,加拿大三級政府代表、溫哥華僑社及市民約千人出席。
  • 為什麼和黑人抗爭相反,美國華裔從內心到行動都「假裝」自己是白人?
    希望本文從一個華裔第二代孩子的視角,幫助華裔家長理解孩子在美國成長中的掙扎和他們對種族歧視的思考,同時也幫助在中國的留學生和家長了解美國種族問題錯綜複雜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美國對亞洲移民採取的各種歧視政策,從他們進入美國開始就讓他們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這種感覺逐步深入到他們的深層意識裡,影響了幾代人。最早的對華裔的排斥情緒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淘金熱和1882年的「排華法案」。1800年隨著大批華人加入到加州的淘金浪潮裡,白人勞工漸漸對華工越來越敵視,主要是覺得他們損害了自己的經濟利益。
  • 溫哥華要就歷史上歧視華人正式道歉 將使用臺山話方言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當地時間11月1日,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經過表決,通過就當年排斥、歧視華裔歷史向華人社區道歉的決議。該市將在2018年4月正式發布官方道歉,道歉將使用臺山話方言,書面文本包括英文、簡體和繁體中文。
  • 世界上生活質量第一國家,曾經嚴重排華,現有176萬華人移民到這
    ,在那個時候我國實力不濟,大量的中國勞工奔赴加拿大工作,從那個時候起,加拿大的絕大多數城市以及地區都曾經有出臺過排華法案,特別是針對遠道而來的華人。甚至當地人也報以歧視的眼光,那究竟有多麼的針對華人,在之前的時候也是不允許華人華裔投票選舉的,不允許,華人參與法律行業,甚至還會有人頭稅,每個人都要繳納最高500加元的費用,對於很多華工來說,可能要工作好幾年才可以掙到這麼多錢,但是這裡卻要求每年要交一次,也就是要趕走當時的勞工們。
  • 華裔女作家講述中國城歷史:聖荷西曾有五個華埠
    中國僑網消息:據美國《僑報》報導,應南灣薩拉託加山麓俱樂部的邀請,常年致力推廣聖荷西中國城研究和宣傳的虞容儀芳1月22日上午在該俱樂部發表題為「聖塔克拉拉山谷的中國城歷史」的專題演講,詳盡介紹了南灣中國城的演變史。同時,俱樂部還播放了有關聖荷西中國城和華裔史的紀錄片,受到了數十位俱樂部成員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