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就排華史道歉:這是個歷史性時刻

2020-12-16 半月談網

正視歷史並非意在沉湎「舊帳」,而是為了繼往開來,共創美好的社區和族際關係。

當地時間4月22日13時許,是溫哥華華埠(唐人街)文化日開幕之時,更是當地幾代華僑華人期待已久的歷史性時刻: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在溫哥華華埠舉行特別會議,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就溫哥華歷史上所採取的排華和歧視政策,向華人社區進行了正式道歉。

華裔先民曾為加拿大統一作出巨大貢獻

加拿大是亞洲以外華人華僑定居較早和分布較多的國家之一,溫哥華等地華裔先民為加拿大的統一,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由於落基山脈的阻隔,當時的卑詩省和加拿大其他省份間無法直接通行,只能取道海路繞行遙遠的南美好望角,或從美國加州隘口取道向東。因此,該省加入加拿大聯邦的先決條件,就是修通橫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

為修通這條鐵路,先後有1.5萬以上華人投入艱苦而危險的勞作,不到4人中就有一人為此獻出生命。加拿大第一任總理麥當勞在1886年發表國會演說時盛讚了華工的貢獻:「沒有華工的巨大努力,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就不能按計劃完成,加拿大西部的資源就得不到開發」。

華人與「排華法案」不懈抗爭百餘年

然而極不公平的是,當年的加拿大聯邦、省和城市三級政府過河拆橋。出於對華人的恐懼、歧視,自1882年(即太平洋鐵路修通前3年)起,加拿大聯邦政府開始出臺一系列針對華裔的歧視性法案,包括限制華裔在加拿大大部分地區定居,向華裔強行徵收人頭稅(1885年),禁止華裔女性入境(1923年)等。

而卑詩省和溫哥華市,更在歷史上扮演了「排華急先鋒」的不光彩角色:1871年卑詩省政府通過立法,剝奪華裔投票權,並禁止華裔成為法律學、藥學、牙科學的專業人士,比聯邦層面臭名昭著的「人頭稅」還早14年推出;經過長達1/4個世紀的鬥爭,加拿大聯邦在1947年廢除了排華法令,而溫哥華直到1949年才廢除市級排華法令,是加拿大城市中的最後一批。這些市級排華法令包括學校隔離、禁止華人進入遊泳池等公共場所,禁止華人購買、租借和使用當地住宅、醫院甚至墓地等。

針對這些歧視性措施,華人進行了不懈抗爭。二戰爆發讓加中成為反法西斯盟友,戰爭期間和戰後,許多聯邦層級的排華法律被取消。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大批新一代華裔移民的湧入,給當地華人社區的維權和抗爭注入了新血液,提供了堅實後盾。

加拿大向華人的道歉姍姍來遲

2006年6月22日,時任加拿大聯邦總理哈珀在渥太華國會山莊代表加拿大聯邦政府,就歷史上歧視華人的「人頭稅」用粵語大聲說出「加拿大,道歉」。三級政府向華人社區道歉的帷幕,就此拉開。

2016和2017年,溫哥華市政府、市議會和本埠華裔、非華裔社區領袖諮詢小組進行了多次磋商,以討論如何就歷史上排華政策道歉。2017年11月,溫哥華市議會投票表決,同意對溫哥華華人歷史上遭受的歧視性待遇正式道歉。

今年3月28日,根據市議會表決結果,市政府、市議會發布了由羅品信市長署名的道歉預告聲明,聲明中羅品信表示,選擇在公共場合而非市府大樓道歉,意在傳達溫哥華市「將致力於讓中華文化獲得支持和接受的誠意」。這莊嚴的道歉姿態,無疑是明智的。

此次道歉儀式上,代表市府道歉的兩位華裔政要——前省法官餘宏榮和前市議員葉吳美琪,分別使用了一百多年前華裔「老僑」最普遍使用的兩種中文方言廣府話、四邑話誦讀道歉書,也是對先輩和自己族群的一種交代。

正視歷史並非意在沉湎「舊帳」,更不是要自怨自艾,而是為了繼往開來,安居樂業,共創美好的城市、社區和族際關係。正如羅品信市長和多位溫哥華市議員指出的,當溫哥華成為一個「和解之城」的今天,歷史性的錯誤必須得到解決,這次道歉將是解決歷史性問題、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

今天雖然時過境遷,「族裔平等」已成為加拿大社會的「政治正確」,明目張胆的種族歧視已難登大雅之堂。但各種形式的「隱性種族歧視」仍有可能陰魂不散。鑑於此,我們應立足現實,為更充分的平等繼續努力,避免歧視的「枝蔓」再生。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溫哥華就排華歷史道歉 當地華人該如何思考過去和未來?
    當地時間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溫哥華市政府就昔日排華歷史正式向華人道歉。道歉儀式在中華文化中心舉行。為使更多人目睹道歉儀式,溫哥華中山公園南門門前架設了大屏幕,同期進行現場直播。市政府為了讓世人銘記昔日針對華裔市民的歧視,還特地把這一天定為溫哥華華埠文化日。
  • 溫哥華要就歷史上歧視華人正式道歉 將使用臺山話方言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當地時間11月1日,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經過表決,通過就當年排斥、歧視華裔歷史向華人社區道歉的決議。該市將在2018年4月正式發布官方道歉,道歉將使用臺山話方言,書面文本包括英文、簡體和繁體中文。
  • 駐溫哥華總領事劉菲出席溫哥華中華會館主辦的慶祝加拿大建國147...
    2014年7月1日,駐溫哥華總領事劉菲應邀出席溫哥華中華會館聯合僑界在中山廣場舉辦的慶祝加拿大建國147周年活動。慶祝活動包括升旗儀式、舞獅、腰鼓、切蛋糕和金豬及文藝表演等環節,加拿大三級政府代表、溫哥華僑社及市民約千人出席。
  • 溫哥華終於向華人道歉了 但道歉後是否「全劇終」?
    在羅品信用英語宣讀道歉內容的同時,原華裔市議員葉吳美琪、餘宏榮用廣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讀道歉內容的中文版本。圖為現場屏幕顯示道歉內容的英文文本。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這是因為,早期在溫哥華謀生卻受到不公待遇的華人先僑大多來自廣東臺山一帶。他們是今天道歉的主要對象。
  • 加拿大溫哥華市府將就歧視華人的歷史作正式道歉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那個將是個重要的日子,我們將共同銘記華人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收到的歧視。」這一安排是因考慮到作為華人先僑多來自廣東臺山一帶——他們也是那些早期在溫哥華謀生卻受到不公待遇的華人後代。溫哥華市長羅伯遜,曾與中國歌手曲婉婷有過一段2個月的戀情 圖自多倫多星報羅伯遜表示,這將是一個銘記華人受歧視歷史的重要日子,「我們必須承認曾經造成的傷害,承認溫哥華歷史上這一不幸篇章如何影響到華人的生活。」他同時鼓勵民眾屆時前往溫哥華唐人街,參加相關紀念活動。
  • 美加為昔日排華道歉成主流 華裔實力壯大或為主因
    李燦明說,指省府道歉只為拉選票之說「過於片面」,他認為,華裔在北美洲實力日漸壯大,主流社會加強反省歷史上不公義的做法成為潮流,或是主因。     而溫哥華學者及專家表示,卑詩百年前之成為加國的排華「急先鋒」,與所處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有很大關係。
  • 世界上生活質量第一國家,曾經嚴重排華,現有176萬華人移民到這
    世界上生活質量第一國家,曾經嚴重排華,現有176萬華人移民到這說到旅行,也是隨著近幾年來,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所以旅遊行業是越來越受歡迎了,很多人也都非常願意利用假期的時間,出去走走,並且除了國內的各大景點之外
  • 溫哥華致歉華人 網友:沒中國人我們鐵路都不會有
    原標題:溫哥華市長向華人道歉網友:沒有中國人,我們連鐵路都不會有!溫哥華市長要為歧視華裔的歷史道歉,這次,道歉信將用中文宣讀。再加上《排華法案》更加嚴格,致使移民的大門對華人徹底關閉,將加拿大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推向歷史極致。而在二戰期間,曾有700多名華二代子弟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參加加軍抗擊法西斯,為排華法的取消做出了關鍵性的貢獻。而經過在加華人華僑80多年的不斷抗爭,時任加拿大總理哈珀在2006年正式代表聯邦政府就「人頭稅」道歉,並向支付過「人頭稅」的家庭或當時仍健在的被徵稅人提供2萬加元的賠償金。
  • 瑞典無誠意道歉 中使館:始終迴避排華辱華本質
    事後,瑞典電視臺有關節目負責人辯稱這是「娛樂節目」,雖進行道歉但始終迴避排華辱華的本質。      中新網9月29日電 當地時間9月21日晚,瑞典電視臺「瑞典新聞」欄目播出惡劣辱華節目,主持人羅恩達爾發表惡毒侮辱攻擊中國和中國人的言論引發關注。事後,瑞典電視臺有關節目負責人辯稱這是「娛樂節目」,雖進行道歉但始終迴避排華辱華的本質。
  • 孫子兵法全球行:溫哥華唐人街為華人利益百年奮戰
    據當地華人介紹,選擇參加修築橫加鐵路的華裔工人和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華裔軍人為華裔先僑塑像,是因為這兩個劃時代的人物最能代表華裔先僑在加拿大百多奮鬥的歷史。佔市民人口10%的中國移民所集中的這片地區,凝聚著一股極強的力量,溫哥華的唐人街開始興旺起來。誰知,這條鐵路的修建,卻也給唐人街帶來了百年難忘的苦難,也引發了華人百年不止的奮鬥。  據介紹,1881年太平洋鐵路開工,共1.7萬名華工先後參與,其中3000多人喪生,平均每一公裡就倒下一名華人。1885年鐵路建成,聯邦政府通過新華人移民法,對華人移民徵收50加元的人頭稅。
  • 《排華法案》下美國華人悲情史—2020美國黑人被殺案引發的思考
    這起悲劇導致了數萬名的非裔美國人走上街頭,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事實上,不只是黑人,眾多有色人種在號稱包容的美國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尊重,包括華人在內,其中最悲情的要數《排華法案》,這一法律直接導致無數華人生離死別,譜寫了一首首家破人亡的人生悲歌。
  • 溫哥華移民的「失」與「得」
    溫哥華,只是移民加拿大的一個縮影。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那些遠離故土、漂洋過海的人們,為什麼會選擇「移民」到這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移民加拿大,有哪些「得」與「失」?在過去與現實的光影交錯中,華人移民走過了怎樣一條不平凡的道路?移民的未知與吸引力曾有人調侃,加拿大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確實,如果說,國內「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那麼加拿大社會則沒有那麼多的「新鮮」與「驚異」。
  • 以色列與阿聯開通首個定期航班 以總理:歷史性時刻
    中新網11月27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6日,一架阿聯杜拜航空的客機從該國杜拜飛往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標誌著兩國正式開通首個定期航班
  • 美國聯邦國會眾議正式對排華法案表歉意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溫憲】美國聯邦國會眾議員趙美心14日透露,美國國會眾院將於18日通過一項對歷史上排華法案表示歉意的法案。對於曾經在美國飽受屈辱的華人而言,此舉頗具歷史性意義。去年5月,在眾多美國華人社團的支持下,美國國會首位華裔議員趙美心和其他兩名眾議院議員宣布,向第112屆國會第一次會議提交眾議院第282號議案,要求眾議院就美國歷史上通過的歧視華人法律,包括《排華法案》表示歉意。同一天,分別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和麻薩諸塞州的參議員黛安·范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也聯名向參議院提交內容相同的第201號議案。
  • 清末古巴排華,清軍巡洋艦前來平息事件
    隨後古巴也緊跟隨後進行反華排華。1911年清政府命海圻號巡洋艦赴英國參加英王加冕儀式,返航過程中剛剛跨越太平洋到達美國紐約。後清政府得知古巴墨西哥正在排華,命令海圻號巡洋艦前去墨西哥、古巴等地震懾解決排華事件當得知北洋海軍要來的時候,親自去港口迎接,看到雄壯威武的北洋海軍巡洋艦後,古巴總統、何塞·米格爾·戈麥斯表示,古巴軍民絕不會歧視華僑,華僑曾與古巴軍民共同戰鬥,為古巴的獨立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並且保證再不會發生排華事件。
  • 溫哥華唐人街: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華人,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聚集地
    曾經有人統計過,在溫哥華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華人,然而最早來到溫哥華的華人,其實並不是為了這裡溫暖的氣候,優美的景致,在這片以楓葉為標誌的和平土地上,中國人的故事竟是從地獄開始的。1859年美國建成了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之後,溫哥華所在的bc省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進行了一次談判,如果政府不修建一條同樣的大鐵路,這bc省就要投奔美國政府的懷抱去了。
  • 1965年,印尼發生了「排華」事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在歷史上,有一件觸目驚心的事情就是印尼排華事件。1965年的印尼排華事件中,有三十萬華人遭遇了無情的屠殺,這件事情激起了我們的憤怒,然而最後也沒有換來印尼的一句道歉。 二戰期間,日本侵入了印尼,雖然日本與荷蘭都要殖民印尼,但是新的勢力擠走了舊勢力,這對印尼來說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於是蘇加諾決定依靠日本人獲取民族獨立。
  • 摩納哥的歷史性時刻
    這是摩納哥的歷史性時刻。摩中兩國一直保持著親切友誼。摩中兩國體量懸殊,中國領導人對摩納哥的重視,讓摩納哥人感到倍受尊重,並對兩國未來關係發展充滿信心。   摩納哥阿爾貝二世親王基金會由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於2006年成立,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
  • 香港航空本月開通溫哥華航線 成龍將成為首航乘客
    記者從香港航空方面獲悉,本月30日起,香港航空正式開通每日一班香港至溫哥華的直飛航線,採用空中巴士A330客機營運。這也是香港航空開通的首條北美航線。作為香港航空環球旅遊大使,影星成龍將乘坐首班香港離境航班出席在溫哥華舉行的首航活動,並在月2日與乘搭香港航空離境航班的乘客會面。
  • 毛澤東時代如何應對海外排華事件?
    一、印尼自50年代初開始反華排華事件不斷 外長陳毅1960年表態「華僑問題是小問題」 由於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性質雙重原因,使得二戰後東南亞華僑地位不但沒有因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惡化,這其中印度尼西亞表現的最為猖狂,而在毛澤東時代由於種種原因,對於印尼大規模反華排華行動,只能譴責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