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棟 通訊員 葛佳尊 葉明鑾
短短一年時間,利用網購漏洞,退款不退貨,連續坑騙淘寶店200多家,獲利60餘萬元,11月9日,廣東籍犯罪嫌疑人李某被杜橋派出所移送起訴。
●產品銷量越高,店主口袋越癟
臨海市杜橋鎮,眼鏡生產行業發達,當地很多人都利用產地優勢做起眼鏡生意。
杜橋人小王去年在淘寶天貓上開了一家眼鏡旗艦店,每天朝九晚五精心打理,網店的銷量逐漸紅火。
今年8月,他做帳目結算的時候,發現儘管一直以來眼鏡銷量不斷增長,而他不僅沒有獲得盈利,還虧損了不少。
這個情況讓他非常吃驚。打開後臺,他仔細查看了經營數據,發現後臺信息顯示他產品的退貨率高到離譜。「正常情況退貨率是在7%左右,但數據顯示退貨率卻達到了15%。」
按照程序,買家申請退款之後,賣家要在規定時間內退還貨款的,而買家也要提供退貨包裹的物流單號。
「我收到的退貨包裹也沒這麼多。」小王說,他收到退貨包裹的量是在正常退貨率的範圍之內的,也就是說有一部分貨物在退款後根本沒有寄回他這裡。
●事情實在太詭異,網店店主報了案
問題出在哪裡?帶著疑問,小王對照銷售記錄進行了仔細查看,慢慢地,他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來自從小王的網店開張不久,就開始出現一個怪異的現象。
「每隔幾天就會有淘寶帳號在店裡連下數單,每次出現的帳號是不一樣的,而且同一帳號每單的收貨地址也都不一樣。」小王說,這些單子最終的處理結果無一例外都是申請退款。
「感覺是同一個人或者同一伙人在惡意操作。」小王說,關於退貨包裹的去向,他也進行了仔細的調查,發現買家提供的物流單號對應的包裹確也都是寄到了杜橋鎮上,但並不是寄小王店裡的,而是寄給了杜橋鎮上其他的淘寶店鋪的。
小王說,自己去調查過了,那些退貨包裹物流單號指向的退貨包裹,也根本不是他店裡的退貨包裹。
難道自己寄出去的包裹憑空消失了,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正在被別人用這種令人生氣的手法掏走,小王無法淡定了,於是急匆匆趕到杜橋派出所尋求民警的幫助。
●廣東男子編織「退款不退貨」騙局
杜橋派出所民警在聽了小王的陳述後,通過研究分析,斷定這是一件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退款不退貨」式的新型詐騙案件。民警根據小王提供的帳目信息,提取出了那些有惡意申請退款嫌疑的淘寶帳號,然後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
「通過整理和排摸,我們發現了這些帳號的主人所在的位置,廣東惠州。」查出結果的當天,杜橋派出所三位民警坐上飛機南下廣東,直奔惠州嫌疑人所在的位置。
帶著「傳喚證」的民警出現在嫌疑人的面前時,這位「超級買家」正坐在電腦前專注打理著他的「生意」。聽見有人叫他名字,回過頭看到是3位民警的時候,嚇了一跳,隨後就蔫了,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為。
原來,這李某本來也是一個正經的淘寶賣家,小店鋪生意說不上好,但也不算差。去年年中,他猛然發覺淘寶的退款退貨流程中有一個可以「利用」的「漏洞」,那就是許多淘寶店鋪賣家在遇到買家退貨時,只要買家將一個物流單號填寫在退貨平臺後,不會仔細去核實,只要看到物流單號顯示收件地是自己店鋪所在縣市,就會在收到退貨前將退款打回給買家。
利用這個「漏洞」,李某決定做點不一樣的「生意」。他將別人淘寶店鋪裡的爆款產品信息「搬運」到自己的淘寶店上架,然後開出比別的店家便宜許多的價格。
同款產品,低廉的價格,很快就吸引了許多買家上門下單。
但李某並沒有這些產品庫存。他專門申請了一些淘寶小號,當有買家在他店鋪下單,他就以買家的身份到該產品真正的賣家那裡下單購買,在收貨地址一欄填上買家的地址。
真正的賣家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局,接到訂單,按照流程自然發貨了。
然後李某就靜靜等待自己店鋪後臺收到買家的收貨確認信息。當買家確認收貨後,他就到真正的賣家那裡申請退款,然後從網上找一個目的地與店鋪所在地區一致的物流號填寫在退貨單號上。
賣家通過查驗發現這個物流單號發送的貨物是發到自己所在縣市的,就會立即辦理退款。
就這樣,李某利用這種低價騙賣別人店裡貨物的套路,一年時間裡坑騙了200多家淘寶店,獲利達到60多萬元。
像小王這樣被坑騙的淘寶賣家不僅賠了商品,還白白搭上一大筆物流費用,銷售量越大,自然口袋裡的錢就變得越少了。
雙十一臨近,杜橋派出所民警將這個案子的破案經過講給多位淘寶店主聽,提醒店主們在抓盈利的同時,千萬也要提高防範意識,遇到退貨什麼的,對地址信息看仔細,才能保證自己的辛苦錢不落入他人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