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烹飪大師」回憶在毛主席家做主廚(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今年七十七歲的程汝明,從1954年開始參與毛澤東的飲食烹製,1958年進中南海,在毛澤東家和另一位廚師李錫吾共同主廚,直至1976年離開,一共為毛澤東的家庭服務了十九個年頭。

  1954年,他被調到毛澤東專列

  程汝明出生在山東萊州的鄉村,家有四個兄弟、兩個姐妹,生活非常艱難。他是男孩中的老大,為了分擔家庭生活重負,十二歲的他就下地幹活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使他看不到改善貧困的前景,於是,他便跟著一個在天津永安飯店打工的老鄉,去了天津。

  當時天津西餐館子的名氣比北京的還大。程汝明為了生計進了西餐館打工。最初他在法租界,四年後,他又進了英租界內的一家西餐館。在這裡,他學到了真手藝。

  有了手藝,薪俸也高了,但他所能看到的生活前景依然暗淡。他把掙到的錢全部寄回了家,可鄉村的父母姐弟仍在貧困線上掙扎。

  直到新中國成立,程汝明才真正感到生活有了變化和奔頭。家中因分了土地而情況有所改善,他也於1950年年初成為國有鐵路的員工,第一次穿上嶄新的鐵路制服,抖擻起了精神。

  他年年是先進工作者,195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又當選為工會主席。1956年成為全國鐵路系統勞動模範。同年下半年,他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52年,保衛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程汝明被調到了供與會外賓乘坐的專列上,主管西餐配餐。他的專長開始得以充分發揮。在外賓專列服務期間,程汝明烹飪出的飯菜,外賓很滿意,他也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揚。鐵路局的領導會後就安排他在外國專家乘坐的車廂主廚西餐。

  1954年是程汝明難忘的一個年頭,他被調到了毛澤東乘坐的專列上。毛澤東在列車上找人來談工作,有時就會邀來人一起吃飯。這樣一來,經常跟著他、為他做飯的廚師李錫吾就忙不過來了,鐵路局領導就把程汝明斷斷續續地派過去幫忙,參與毛澤東飲食的烹製。

  起初,程汝明不了解毛主席喜歡吃什麼,總得詢問李錫吾:「我做點什麼?」李錫吾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先是做點小菜,慢慢地又做一些主食,主要是面點。毛澤東雖是南方人,但他也愛吃麵食,這是李錫吾的弱項,卻是程汝明的強項。

  程汝明在毛澤東的專列上主要是做中餐,久而久之,他成為兼精中、西餐的全才。

  「又食武昌魚」,並非是在武漢打撈的武昌魚

  幫忙的次數多了以後,程汝明成了毛澤東專列上的固定廚師。1956年6月,毛澤東在武漢兩度遊長江,心情極為舒暢,揮筆寫下《水調歌頭•長江》(公開發表時為《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從字面上,讀者會以為毛澤東是在武漢遊泳期間,吃了在武漢當地打撈的武昌魚。但程汝明說:「毛主席這裡說的『又食武昌魚』,並非在武漢打撈的武昌魚,而是我們從長沙帶到武漢的武昌魚。因為毛主席那次吃的武昌魚,是我掌勺為他烹製的。」

  原來赴武漢那天上午,專列還停在長沙,他和李錫吾正在操持午飯,突然,毛澤東身邊的警衛員來通知他們快做準備,馬上就要動身。他和李師傅匆忙把準備在長沙烹製的食品收拾起來,其中就有長沙地方提供的武昌魚。當時專列上還沒有電冰箱,運行時要吃的魚、肉類食品,就冷藏在放有冰塊的自製冰箱裡。

   吃飯的時候,列車已經到了武漢,程汝明就為毛澤東燒制了武昌魚。他是將魚和紫蘇葉子放在一起燒的,這是湖南人喜歡的一種燒制方法。毛澤東食後,覺得很可口,遊泳後揮毫填詞時,還難忘悠然的魚香。「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古民謠,自然浮現腦際,他稍加變動,用於自己新詞的開篇。

  程汝明說毛主席吃東西沒有什麼忌口的,什麼都能吃。他比較喜歡吃魚,但是他不太愛吃大魚,喜歡吃小魚。毛主席喜歡吃魚腹部的肉,不喜歡吃脊背處的肉。

  「毛主席特別喜歡吃魚頭,我們常給他做砂鍋魚頭、砂鍋魚腦。吃魚頭,毛主席就不忌諱大魚了。我們常常給他燉兩三斤重的大魚頭,煮熟了以後,把骨頭剔乾淨了給他吃。毛主席還喜歡吃牛肉、豬肉、羊肉……我在毛主席那裡發現他不吃醬油,無論做什麼菜都不讓放醬油。」程汝明給毛主席做紅燒肉,是將糖放在油裡炒成紅色,絕不放醬油。除此之外,毛主席對飯菜沒有更多的要求,對飯菜的擺放也沒有講究,他也不喜歡在盛菜的盤子裡放什麼雕花點綴之類的東西。平時程汝明把菜做好後,習慣用個碗扣在上面,以防晾涼了。

  最抓瞎的一次,是毛主席突然要吃「酪炸」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了工作會議,繼續批評「反冒進」,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六次重要講話。這一次,程汝明不光是在專列上為毛主席主廚,還下了車,和李錫吾跟隨毛主席住進了開會的賓館。回到北京後,程汝明和李錫吾一起去了毛主席的家。

  程汝明到毛澤東家中做飯菜,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的。而他被正式安排進毛澤東家服務,則是在這一年的下半年。他住進了中南海,就在毛澤東家住的豐澤園的院子裡邊的一棟兩層小樓裡。

  給毛澤東做飯菜的廚師,通常是經過好幾次試換才選定的。毛澤東有個習慣,他沒吃過的菜餚,不管多麼有講究,即使是名系名菜,你就是烹製得再好,他也不吃,一筷子都不動。再好的廚師,做出來的菜客人一次不吃,兩次不吃,他心裡馬上就沒底了,不知道做什麼好了。領導見到這種情況,也就琢磨著得趕緊換廚師了。

  程汝明能成為毛澤東家的廚師,顯然在於他多年在專列上烹製的飯菜贏得了毛澤東的認可。但廚藝的高低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他為人正直、忠厚老實、性情隨和,也是中選的重要因素。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為毛澤東服務的廚師不止一個。程汝明進中南海以後,逐漸形成了以李錫吾為主、程汝明為副的廚師班子。他們一中一西搭檔,相得益彰。

  成為毛澤東的家庭廚師後,程汝明更注意觀察。他發現毛澤東吃菜喜歡油水大,就想做個蔥花滋油餅給毛澤東嘗嘗,看他喜歡不喜歡。沒想到毛澤東一吃,非常受用,連說再給我一個。

  可程汝明當時就想做一個試試,並沒準備多做,必需的作料、半成品都沒有。見毛澤東坐在那裡等著吃第二個,不免有點兒抓瞎。他趕緊讓李錫吾幫忙,現炸豬油切蔥花,自己先和面,接著給毛澤東烙餅。

  「最抓瞎的一次,是毛主席突然要吃『酪炸』。」程汝明說。「酪炸」,現在叫「炸鮮奶」,毛澤東最早吃這道菜是住在上海的時候,自那次吃了以後,毛澤東就喜歡上了。這道菜程汝明也會做,因為它是從西餐中演變過來的。毛澤東那次突然點這道菜,是中共中央在廬山開會期間。

  因為做「酪炸」需要時間,有好幾道工序。如果不是事先做準備的話,一時半會兒根本做不出來。這種情況讓程汝明他們措手不及。

  一般情況下,給毛澤東做什麼菜,廚師們心裡都有數,事先做好準備,通知下來後,十幾分鐘就齊活兒了。有時毛澤東想吃什麼了,也會比較早地告訴廚師,只是這種臨時即興的想法很少。

  然而,毛澤東吃飯已經形成慣例,從他告訴警衛員通知廚師做飯,到烹飪好了上桌,一般不超過半個小時。你不能讓毛澤東沒完沒了地等飯吃,特別是有時候毛澤東吃完飯就要睡覺,叫開飯時就服用了安眠藥,半個多小時的等候和用餐,完了正好藥效起作用。如果上得慢了,他就昏昏欲睡了。

  作為毛澤東的專職廚師,你也不能在毛澤東點了某個菜的時候,你說不行,我做不出來,因為毛主席畢竟很少自己提要求,所以當他提出要求時,廚師就應該儘量想方設法滿足他。

  那天,程汝明一邊趕緊給毛主席做「酪炸」,一邊想辦法加快進程。最後,雖然緊緊張張忙出一身汗,但總算沒耽誤毛主席吃飯。

  江青最後選定程汝明做她的廚師

  1961年,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從警衛、秘書到廚師等,都經歷了一番大變換。李錫吾也在那個時候離開了。廚房裡稍微老點的人,只留下了程汝明。

  也是在這一年,江青有一段時間住在上海,因為夥食費記帳的問題,讓程汝明和她有了接觸。當時的中央領導人及夫人的夥食費用,是按月結算實報實銷的。這個帳如何算,內部按有關規定掌握。比如給某人做魚,如果只用一條魚的一段,其餘部分交由食堂處理,結算時就只算那一段的錢,其餘部分不能記在某人的帳上。

  但上海方面不知道這個規矩,在江青住滬期間,凡為她做飯菜購買的東西,不論實際用了多少,全部都記在了江青的頭上。結果一個月下來,江青的夥食費竟高達二百六十多元,而江青當年的工資才不過二百元剛出頭。毛澤東頓時火了,他把程汝明推薦給江青,說我身邊有個師傅,很合適你。

  當時中央辦公廳警衛局還向江青推薦了另外幾位廚師。江青讓他們各自試著做了一天,結果其他幾個師傅做的江青都吃得少,剩得多,唯有程汝明做的江青都吃完了。於是,江青選定了程汝明做她的廚師。程汝明在江青身邊一待就是十六個年頭,直到「四人幫」垮臺。

  程汝明對工作盡職盡責,江青也沒怎麼故意為難過他。「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的脾氣越來越大,她身邊的人沒有沒挨過她訓斥的,她也曾借飯菜之事鬧過彆扭,但程汝明從不跟她計較。不光自己不計較,還要給其他挨了訓斥的人做工作,叫他們不要往心裡去。「我們的任務就是為首長服務,其實這也是為毛主席服務,江青吃好了,不因這些事攪擾毛主席,毛主席不是也能少操些心嗎?特別是毛主席見到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辛苦啦』。有毛主席這一句話,再大的委屈,我們都能承受。有時,我們也跟江青鬥,但這種鬥,也是以維護毛主席的形象為出發點的。」

  在吃飯方面,江青也不是像社會上傳說的那麼挑剔和過分的講究,一般程汝明做什麼,她就吃什麼,當然他也注意照顧江青的特殊口味。她的飯量很小,偏好南方口味,喜歡清淡的,蔥、姜、蒜都不吃,辣椒也不吃。吃雞隻吃一斤左右的雛雞,老母雞燉湯她只喝湯不吃肉,肉有時就由她身邊的工作人員「消滅」了。

  「程書記」鐵面無私:「江青最低限度也要交五塊錢」

  「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主要住在釣魚臺,程汝明跟著她基本上也就待在了釣魚臺。但她有時在中南海,有時到人民大會堂,程汝明多數情況下隨行為她做飯菜。偶爾沒有隨行,中南海或人民大會堂的廚師怕做出的飯菜不對她胃口,憑空生出什麼是非,就會把電話打到釣魚臺,向程汝明請教,於是他得了個「遙控」的綽號。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演進,江青的地位不斷上升,她陸續配備了專職秘書、警衛、護士等,身邊的工作人員多了起來,她這裡也就成立了單獨的黨支部。最初,支部書記是由她身邊的警衛或秘書來擔任的。

  1973年,江青對相繼擔任支部書記的秘書楊銀祿和警衛周金銘不滿,甚至提出把他倆抓起來。他倆雖受到周總理和中央辦公廳負責人汪東興的保護,但也無法再回江青身邊工作了。

  後來,江青讓周總理就此事召集她身邊的工作人員開會。會議室裡一圈沙發,與會者一個挨一個坐著,程汝明坐在周恩來總理左手邊。會開得差不多了,周恩來總理說:「你們還得有個新的黨支部書記吧?」說完環視了一周,像是等待工作人員提名。

  周恩來一指程汝明,說:「那就你吧,大師傅當。」程汝明一聽就坐不住了,他騰地站了起來,幾乎是喊著說:「總理,總理……我可不行……」周恩來對程汝明說:「程師傅,你不要激動嘛。」聽周恩來這麼一說,程汝明只好安靜地坐了下來。最後,周恩來說:「就這樣啦。」江青也沒有異議。周恩來走的時候,她送出了門。

  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動輒就搞無情鬥爭,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對她都有幾分恐懼,生怕稍有不慎惹禍上身。但程汝明從未因懼怕江青的驕橫而置原則於不顧,特別是在他擔任了支部書記以後。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原副局長鄔吉成曾講過一個有關程汝明的故事。

  那是鄔吉成第一次因負責江青的警衛工作而隨她外出到海南島。按規定,中央領導及隨行的班子到外地,要向當地接待單位交夥食費。鄔吉成、程汝明交五角錢,另外一些工作人員交三角錢。地方上的人在收了他們的夥食費後說:「領導和首長就不要拿錢了。」

  別人聽了都沒有吭氣,鄔吉成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不知以往的慣例是怎樣的,也不好說什麼。但清楚江青夥食標準的程汝明大聲說:「她怎麼能不拿錢?她最低限度也要交五塊錢。」那是鄔吉成和程汝明第一次搭檔,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後來他們遂成為至交。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成立後,程汝明主管新一屆書記處書記們的餐飲。他不僅工作井井有條,還帶出了一批有水平的年輕廚師。自從1956年程汝明被評為一級廚師長,這一行當再沒有更高的職稱了。直到1983年,中國烹飪界有了特一級廚師,他才又一次得到提升。2002年,北京烹飪協會授予程汝明「國寶級烹飪大師」稱號。(摘自《名人傳記》2007年第11期 王凡 東平文)

相關焦點

  • 國寶級烹飪大師-崔玉芬
    國寶級烹飪大師崔玉芬崔玉芬 女,漢族,1943年9月生,祖籍河北青縣人,現居北京,中共黨員,享有中華料理鐵人稱號,國寶級烹飪大師,國家高級烹飪技師,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國家技能競賽裁判員,中國藥膳大師,中國烹飪大師,北京特級烹飪大師,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國家事務管理局烹調協會理事,北京名廚聯誼會會員,北京烹飪協會理事,亞洲旅遊餐飲行業協會專家顧問,原北京國際飯店行政總廚,現擔任多家企業高級管理職務。
  • 中國國寶級湘菜大師、「湘菜教父」石蔭祥-毛主席最喜歡的廚師
    石蔭祥大師中國湘菜教父中國湘菜大師國寶級烹飪大師開創廚師寫書的記錄湖南省第一位「湘菜大師」的榮譽稱號著四十萬字《湘菜集錦》,填補數千年空白四次長沙會戰期間,他均攜家小外出避難,先後在衡陽遠東酒家,湘潭明花園為廚。1944年冬天,他再次回到長沙瀟湘酒家。在瀟湘酒家工作期間,他虛心學習,善於琢磨,大膽創新,表現出了出眾的廚藝,酒家承辦的一些大堂會均由他掌勺主理。有錢人家辦大的宴席,也常請他帶人上門操持製作。
  • 中國國寶級烹飪大師、粵菜泰鬥-康輝
    粵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四大菜系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又具有了「食在廣東,味在西關」的說法,順德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而就在粵菜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少不了一輩又一輩為粵菜發展和繁榮努力的一群人,在這一群人中又有一些星光熠熠的粵菜大師,例如康輝、黃振華、盧兆祺、姜介福等,那麼在這個名目中誰最德高望重、受人尊崇呢,那就是我國國寶級的烹飪大師
  • 這位國寶級烹飪大師,一條「武昌魚」便把毛主席徵服
    人跟人真的是存在緣分這一說的,程汝明從當初選擇了廚師這一行,就好像冥冥之中就決定了他將與毛主席產生一段不解之緣。程汝明烹飪的飯菜,使得外國來賓紛紛為程汝明豎起了大拇指,並誇讚其廚藝值得驚嘆,表示在中國也可以吃到這樣正宗的西餐,實在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同時程汝明也得到了鐵路局領導們的器重,也變從此一炮而紅。可能是發生了這件事情的原因,在1954年,程汝明被調往了毛主席的專趟列車上。
  • 中國國寶級烹飪大師胡麗妹 將 在澳門金沙度假區呈獻特色京幫菜
    2019年10月16日(大渝網)報導,中國烹飪大師胡麗妹將於10月17至20日期間在澳門四季酒店舉行一連四晚的尊貴晚宴,呈獻「金宴一席一傳奇 之 國寶級名廚御宴」。胡麗妹大師來自上海,是中國現代國寶級烹飪大師,被視為當代最優秀的習藝者之一。她19歲進入上海國際飯店,師從山東籍京幫菜大師王殿臣。經過40多年的刻苦鑽研,她致力於發展和創新京幫菜的製作,並因此得到了烹飪業界的認可。胡麗妹大師亦曾多次參與為鄧小平等中國國家領導人,以及美國前總統裡根、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和各國政要烹製國宴。
  • 國寶級烹飪大師、遼菜泰鬥劉國棟辭世
    中國國寶級烹飪文化藝術大師、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國棟於2016年5月10日凌晨2時30分在瀋陽家中去世,享年94歲。一代遼菜泰鬥就這樣悄然遠行。  他的心臟安裝著起搏器  劉國棟1923年出生於天津,是遼寧瀋陽人。
  • 【大國廚匠】之國寶級烹飪大師-張志斌
    更離不開老一輩烹飪大師的智慧和汗水,他如今80多歲高齡,在黑龍江省餐飲業奮鬥半個多世紀,如今依然關心龍菜的發展!        張志斌大師    1936年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現定居哈爾濱市!中國元老級烹飪大師,中國名廚聯誼會理事,高級烹飪技師。曾多次擔任省、市烹飪技術比賽評委。
  • 「國寶級」的烹飪大師潘戀:不「破」不休的技能大師
    現為重慶市巴江水飲食文化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的潘戀,從1982年進城打工在食堂飯店做小工算起,今年已經是他從事烹飪的第37年了。其間,潘戀靠著勤學苦練,秉持工匠精神,從學徒成長為「國寶級」的烹飪大師。他是極少數可以做出正宗原汁原味的開水白菜的大廚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專家工作室,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中式烹調師技能專家工作室;榮獲2018年巴渝工匠年度人物殊榮。
  • 國寶級烹飪大師:創改上百道粵菜,製作廣式「滿漢全席」
    黃振華,今年74歲,國寶級烹飪大師,廣東粵菜泰鬥,2000年獲國家授予「中國烹飪大師」稱號。2011年11月被選入《國家名廚》大典,商務部授予中華名廚(榮譽獎)稱號,中國粵菜大師,中國十佳烹飪大師,廣東十大名廚。黃振華精通粵菜的烹調,把傳統與現代烹調技術完美地結合,改革創新的粵菜菜式數百種,代表菜品有三色龍蝦、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等,開發了滿漢筵席、五朝宴、南越王宴、圓桌中國菜等名宴。
  • 97歲國寶級烹飪大師盛英傑 獲全國御膳委授予「泰山北鬥」稱號
    龍頭新聞訊(記者 何興麗 文/攝)8月1日,生於山東省萊州市、現居哈爾濱的國寶級烹飪大師盛英傑迎來了97歲生日,當天,還獲得了全國御膳專家委員會授予的"泰山北鬥"稱號。1日中午,來自全國各地的高級烹飪師都趕來為97歲的盛英傑老人祝賀生日,老人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寶級烹飪大師之一,有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國家餐飲業高級評委、中國烹飪大師等稱號,是全國烹飪名師技術大賽第一、二屆評委,原哈爾濱市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服務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精通魯菜、宮廷菜,擅長食品雕刻、冷熱拼擺。
  • 中國烹飪大師——王傳波
    王傳波大師,漢族,1984年生,江蘇豐縣人,高級烹調師,中國名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協會會員,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會員,程明全羊村餐飲有限公司行政總廚,2000年入山東微山湖魚館有限公司徐州店,拜入中國高級烹飪大師,蘇北魚王朱信剛先生門下學習,2006午入上海東明大酒店任灶臺領班
  • 尋味·中國烹飪大師成樹華從廚40年的烹飪印記
    在蘇北灌南,提到美食,大家都知道成樹華——他把千張切成絲能穿針引線,把豆腐做成高雅的文人菜,把普通的白菜做成宮廷菜,把地方特產的食用菌做成菌菇宴……他就是中國烹飪大師、淮揚菜優秀傳承人。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新世紀大酒店董事長成樹華攜弟子40年來悉心演繹了淮揚菜的烹飪印記。
  • 著名烹飪大師李志順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系河南餐飲界首人
    著名中國烹飪大師、國寶級烹飪大師侯瑞軒關門弟子、頤順軒二合館繼承人李志順上榜,這也是河南餐飲界首次有人獲此殊榮。現任鄭州頤順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餐飲業「三名」認定師、全國餐飲業國家級評委、河南烹飪大師、國家高級烹調技師、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執委、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河南省職業技術學院及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南名廚專委會常務副主席、河南廚師新星俱樂部主任、河南酒店業商會常務理事、烹飪技術部部長、「廚師之鄉」長垣縣烹飪協會副會長、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長垣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彭士方中國烹飪大師
    彭士方中國烹飪大師彭士方,男,漢族,1967年8月15日出生,安徽亳州人,>中國淮陽菜烹飪大師,現任南通市君怡大酒店行政總廚。1990年拜中國淮陽菜大師國家級技師,師元王屬強為師,系統深造學習廚政管理及烹飪技藝。
  • 曾凡平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烹飪大師,1989年學藝從事餐飲行業,多年來以《雕琢廚藝》,《德藝雙馨》,受到餐飲界高度好評,曾在CCTV滿漢全席第二界烹飪大賽獲得金牌擂主,同時也認命國家一級評委,全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1993年曾擔任哈市唯一生態園行政總廚1994年擔任金鼎鮑翅總廚2001年擔任三五調料代言人2005年擔任黑龍江省最大餐飲皇朝富豪總廚兼職副總經理2009年開始創業全國首創大盆鵝小鍋飯品牌,哈市直營店六家,省內外三十餘家加盟店。
  • 中國餐飲功勳人物:中國烹飪大師孟令倉
    孟令倉大師擅長:內蒙古民族菜、蒙餐、東北壓鍋菜。師承:內蒙古名廚委主席周國良,中國烹飪大師徐權先生。孟令倉大師從廚17年擔任過飯店廚師長、行政總廚。現任二合一餐飲有限公司、二合一鮮餃樓主廚,曾先後於哈爾濱、瀋陽、呼市、北京等大型餐飲業任職深造學習,一直以弘揚地方飲食文化、創新菜品技藝為準則,受到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名廚委主席周國良,中國河豚魚烹飪教父、亞洲河豚魚研究會會長、淮揚菜大師 徐權指導!
  • 桑京—中國烹飪大師
    桑京中國烹飪大師姓名:桑京 性別:男學歷:本專 (酒店管理專業)中共優秀黨員中國烹飪大師 高級技師2015年榮獲中國烹飪大師。2015並且擔任北京四中房山校區選修課的講師。2016年拜師北京九大金剛老九蘇喜斌大師門下。
  • 中國烹飪大師——李民樂
    榮譽稱號:中國烹飪大師、國際烹飪藝術大師、亞洲國際烹飪大師、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國際美食專業評委、國際營養配餐大師、亞洲國際餐飲管理大師、世界藍帶御廚 李民樂大師,張興國大師,孔祥道大師,周錦大師李民樂大師出席天津(一城一味)活動合影
  • 徐本強中國烹飪大師
    徐本強中國烹飪大師個人簡介姓名:徐本強,漢族,1981年出生,福建省福鼎市人 高級技師!2015年註冊中國烹飪大師!閩菜大師福建省餐飲烹飪協會理事,福鼎市餐飲烹飪協會理事、中國浙江國際餐飲委會常務理事福建海絲美食盛宴組委會理事,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亞洲國際烹飪協會會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江南名廚專業委員會 世界飯店旅遊美食節組委會常務理事 河南省中西餐產業委員會中國冷菜專業委員會
  • 川菜檔案:新中國四大名廚、開國烹飪大師,四川兩位
    1959年10月20日,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訪四大名廚》的文章,作者署名「本報記者郭仲義」,文章講述了作者訪問在北京工作的四名特級廚師的事跡,他們是解放初期由毛主席、周總理欽點的中國「四大名廚」,曾被周總理稱為中國烹飪界「四大名旦」,他們是特級廚師範俊康、陳勝、王蘭和羅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