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還需要探索商業模式麼?一個已經死了的風口!

2020-12-13 曉歐聊科技

曾今獲得2014年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單的NO.24,愉悅資本劉二海,這個最開始的創始人以及目前的執行合伙人,與此同時他也是摩拜單車的董事會成員之一。在和圈內的朋友分享時候,劉二海談論了他眼中的共享單車的商業價值。

共享單車的競爭我們認為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有車騎騎得好效率高能增

現在共享單車市場正處於效率高這個還沒到終點的階段階段,等到了第四個階段「能增值」就代表著企業或者說這個行業要賺錢了。

收取租金成為放羊人確實是共享單車已經探索出來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之一,但由於競爭,租金的收費不會太高,著也就直接導致了盈利的進程被掐斷,只留下了一條小小的縫隙。目前市場上對於有沒有其他的商業模式可以嘗試,是有爭議的。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共享單車不適合成為一個獨立的商業模式,活著直接說它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商業模式,無論之前有多輝煌,資本湧入的時候有多激烈,它的結局只能成為別人布局的一部分,為之導流,成為大佬的附屬。

但是劉二海的觀點是,共享單車的探索進程還沒有結束,她至少還有機會在生活服務、金融、支付、甚至更多的領域嘗試。

如果只是給別人導流,併購就是最好的選擇,像摩拜的突然出局,就是美團布局的勝利,對於和滴滴的競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如果能挖掘出更大的機會,那當然應該獨立發展,就像當初的滴滴,做為一款解決出行痛點的打車軟體,現在已經成長為可以和BAT坐下來同等對話的巨頭,所以共享單車領域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探索。當然,摩拜的退出,滴滴孵化的小青單車,和螞蟻重度依附的hellobike,貌似現在談這些商業模式已經不太需要了,賣身之後哪還有試錯的自由。

在商業模式上,共享單車的價值還涉及到一個方向問題,它到底是離汽車(出行領域)近,還是離生活服務近?對於這個問題,行業的看法也不一樣。

如果共享單車離出行領域近,共享單車就應該迅速做四輪,帶著流量去汽車領域去廝殺,網際網路行業講究的是極致的速度,快速迭代,分口說起來了就起來了。如果離生活服務近,那就成為生活服務中的一環。共享單車覆蓋半徑在1到3公裡,與人們吃喝玩樂、上班、休閒的生活場景重合,後者能為美團的生活服務提供幫助,摩拜的結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這兩個方向目前就是滴滴和美團相互進入的領域,美團的打車,滴滴的外賣,都是誇領域爭奪蛋糕的開始,共享單車做為擁有龐大流量的線下高頻工具,也成為雙方爭奪的關鍵,當然這個關鍵現在也已經落下了帷幕。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禁止入內」:共享單車怎成最垃圾的風口?
    王慶坨鎮的自行車生產商老闆們拿著甲方十幾萬以至幾十萬的大額訂單樂得合不攏嘴,而現實很快就給了他們一個大嘴巴。市場變血海,政策收緊,訂單大幅下降。訂單還沒發貨,企業就已經跑路了,尾款收不回來,虧損成了普遍的事兒。如今的王慶坨鎮人「談車色變」。共享單車衝進了王慶坨鎮人的生活,攪亂了一切後,又快速的離開。成也單車,敗也單車。
  • 共享單車的繁榮與窘境,背後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坍塌
    不得不說,共享單車的出現確實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一種新型而又綠色的出行方式。而且共享單車之間的競爭和發展速度,也遠比業界猜測的情況更加火爆。風口過後的倒閉潮仿佛成為了那些喊著「共享經濟」口號創業者們的歸宿。顯然,共享單車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 我心中真正的共享單車商業模式……
    本文是一個擱置了半年的、關於共享單車的超級腦洞。寫於2018年的春天(彼時摩拜還未被收購),希望能在此寒冬之際為共享單車行業帶來些許暖意。共享單車之所以落到如今的窘境,是因為有兩個核心問題它們始終無法解決:重資產。大量資金消耗於單車製造。高浪費。大量單車投放後使用率低。以上兩點,是現今共享單車商業模式上的先天缺陷。融資只不過是緩兵之計,終究難逃一劫。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視冰箱洗衣機:共享家電的危與機!
    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到共享冰箱、洗衣機到共享電視。今年以來,面對火爆的共享經濟風口,家電企業也參與其中。那麼,共享家電背後的商業蛋糕到底有多大?又暗藏哪些不為人知的商業陷阱?池竹||撰稿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ofo、摩拜、哈羅、青檸,共享單車是如何從火熱走向落寞的?
    近幾年出現的風口行業,O2O、直播、共享單車、短視頻,最先開始賽道上冒出大量選手,共享單車也不例外,光是破產倒閉的就有一籮筐,請看下圖,這密密麻麻的共享單車品牌……這可是移動小金庫啊,每個月月底就靠退押金熬過去了。
  • ofo人去樓空,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是泡沫嗎?
    曾幾何時,共享單車還被稱作新四大發明,而短短幾年,各種廢棄的共享單車就填滿了垃圾場,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那麼,是共享單車的運營有問題?還是共享單車從開始就是一場泡沫呢?因為普通押金,是隨還隨退的,而Ofo的押金有一個時間延遲,在這個延遲之中,人們往往會二次用車,三次用車,這樣叫押金就顯得麻煩,很多人就選擇把押金一直放在Ofo裡面。而這種模式就會出現一車多押,Ofo之投入100輛車,可能有500人把押金放到Ofo手裡,而當時還沒有明確的押金監管,如果Ofo用這些押金進行擴張的話,就會形成連鎖性的金融風險。
  • 共享健身倉,會像共享單車那樣成為資本擠破頭的風口嗎?
    共享健身倉成為了國家隊資本、頭部資本共同聚焦的領域。它有沒有可能像共享單車一樣成為現象級風口?它會一掃體育產業漸漸趨於沉寂的頹勢嗎?這本質上就是共享健身倉。只不過,在當時共享單車還沒有炒火共享這個概念。「覓跑」也並不是這個領域的唯一創業項目。「覓跑」所倡導的是5平米單人健身倉模式。「公園盒子」算是「覓跑」的擴容版,能同時容納多人健身。
  • 共享單車已經「垂死」,相似模式的共享汽車還能活多久?
    10月22日,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公司企業法人由戴威變更為陳正江,部分媒體將此解讀為ofo已經名存實亡了,摩拜單車在今年早些時候也被美團收購,戴威和胡煒煒作為共享單車最早的創始人已經雙雙出局、共享單車淪為資本遊戲的道具無疑給這個被大家宣稱就要來臨的美好共享經濟時代潑了冷水
  • 摩拜單車火了,下一個共享經濟的風口來了?
    商業模式目前還無法得到摩拜單車的任何核心數據,包括活躍用戶數、單車成本、車的數量、使用率等。但有消息稱,摩拜單車最新一輪的估值已經達到數億美金。商業模式方面,目前摩拜單車費用為半小時1元,可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有自媒體幫摩拜單車簡單算一筆帳,摩拜單車的目標是四年免維修,那麼基本可以理解為折舊時間是四年。
  • 共享餐廳模式頻頻吸引重量級玩家入局,是風口還是風暴?
    2)、餓了麼的未來餐廳,為新餐飲人賦能而生的新「共享餐廳」如果說公開層面的共享餐廳是在給熱門品牌賦能,那麼,餓了麼旗下的未來餐廳,就是為新餐飲人賦能而生的新「共享餐廳」。不久前,餓了麼旗下未來餐廳正式浮出水面,餓了麼官方宣布,未來餐廳歷經三年研發且已經在市場中得到相應的驗證。
  • 共享單車「擇良木而棲」
    來源:經濟日報在傳言與ofo合併未果後,摩拜單車4月4日宣布,已經籤署美團全資收購協議。摩拜單車表示,在未來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王曉峰將繼續擔任CEO,胡瑋煒將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將繼續擔任CTO,王興將出任摩拜董事長。
  • 再見2017 一個上海共享單車運維工曾經的「芳華」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整個2016年,除了摩拜和ofo兩大巨頭,至少還有包括酷騎在內的25個共享單車品牌洶湧入局。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則已經接近70家。  同月,小鳴單車CEO表示,創始團隊已經退出,退押金面臨技術問題。那些迅速搶佔手機屏幕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又同樣迅速敗走。
  • 「花式共享」來了?共享雨傘會是下一個風口?
    共享單車的出現及走紅颳起一陣「共享旋風」,人們看到了共享的前景,緊接著共享KTV、共享籃球、共享充電寶等都來了,現在最新的風口是共享雨傘。僅以共享充電寶為例,短短40天時間就獲得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介入,融資金額約12億元人民幣。共享充電寶會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嗎?或是一場巨頭和資本的遊戲?
  • MeetU | 最新商業模式
    很多投資人包括很多創業者問我,網際網路創業還有沒有機會,好像很多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做了;消費模式到底行不行;商業模式的轉型是不是要向技術轉型來進行創新……這些問題都不新鮮,所以在美國facebook上市以後,網際網路還是有機會的;搜尋引擎上市以後,社交網站也上市了,視頻網站也上市了,很多美國大型的移動互聯上市以後,每年美國有一到兩家百億級美金的公司起來,有幾家幾十億美金的公司的起來,模式的創新永遠有機會高於技術的創新
  • 長沙共享電單車整改的啟示:商業模式癥結在哪?
    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解決了出行最後三公裡的難題。特別在共享電單車出來後,隨處可見的共享電單車似乎有取代共享單車的意思。 走在北上廣深的街頭會有共享單車,但幾乎找不到一輛共享電單車。一夜之間,北上廣深的共享電單車被拒在城門外。 至於原因也許能從長沙最近出臺的政策裡能找到答案,這或許也揭示了共享電單車商業模式疼痛的癥結。
  • 從十級風口到巨頭附庸,曾經的明星共享單車為何沒落?
    2017年8月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李家慶在採訪中表示,由於大量補貼與投放,共享單車激發了部分不必要的騎車需求,最終商業模式能不能成立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但在當時,共享單車並不缺少資本擁躉。不過,即便在共享單車市場最繁榮時,也並未出現單輪10億美元的大額融資。
  • 共享單車餘溫未了,共享汽車又來了!你還買車嗎?
    共享單車餘溫未了,共享汽車又來了!你還買車嗎?>目前國內主流的共享汽車平臺幾乎分成了如下兩類相對不同的商業運營模式:以寶駕出行、STRAT為代表的個人對個人的汽車共享註冊模式(即P2P模式);以TOGO、gofun出行等為代表的商對客模式(即B2C模式)。
  • 淘票票總監任街電CEO:共享充電寶風口比單車更猛
    感謝創始團隊堅持自己的理想創造並發展了街電,感謝所有的團隊成員支撐了這樣一個每天給幾百萬用戶創造不斷電環境的優秀網際網路平臺。」原源認為,「我們選擇的共享充電領域是一個比單車更迅猛的風口,過去幾個月裡,共享充電的融資速度遠超共享單車,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會比此前網際網路領域裡的任何一場大戰都要驚心動魄。此刻,我們在風口中心,在片刻的寧靜中整裝待發。」
  • 共享單車:尚能飯否?
    風捲殘雲之後,在美團單車、哈羅單車、青桔單車的新局面下,悲劇式的瘋狂是否再重演?  以戰養戰  不以為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都是耍流氓。  當初胡瑋煒看似風輕雲淡的一句「共享單車做不成,就權當公益了」,是極其的不負責任。盈利才是一個商業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
  • 共享經濟案例—摩拜單車模式及SWOT分析
    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網際網路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二、摩拜單車案例分析  A、摩拜單車是什麼?  摩拜單車,英文名mobike,2016年在上海上線,是一款網際網路短途出行解決方案,是無樁借還車模式的智能硬體,在APP上實名註冊,並繳納299元保障金,即可租用。人們通過智慧型手機就能快速租用和歸還一輛摩拜單車,用可負擔的價格來完成一次幾公裡的市內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