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共享單車的出現確實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一種新型而又綠色的出行方式。而且共享單車之間的競爭和發展速度,也遠比業界猜測的情況更加火爆。
共享單車
目前國內共享單車平臺收取的押金標準其實都不高,通常僅為99元—299元不等。這對於單個用戶而言並不算啥,但每個平臺都有數十萬乃至數千萬用戶,每個用戶又往往同時註冊多個平臺,綜合起來並不是小數目。
風口過後的倒閉潮仿佛成為了那些喊著「共享經濟」口號創業者們的歸宿。顯然,共享單車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共享單車
共享充電寶的悄然消失、共享單車的頻頻倒閉,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用於偽共享經濟的模式。共享的世界,永遠不缺誇大、炒作,然而當可共享的領域越來越多,難免回到問題的本源——是否已經偏離了「共享經濟」的內涵。
歸根結底,共享單車等偽概念企業只是網際網路化經營的傳統業態,不同的只是經營模式而非經濟模式。而那些不具備消費場景或真實需求的「偽共享」項目,終究逃不過像當年團購、O2O銷聲匿跡的結局。
共享單車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近年來共享單車市場因其有效地解決了「最後一公裡」出行需要而獲得了用戶青睞,有些地區的共享單車甚至出現了野蠻生長,在共享單車帶來方便的同時,不少平臺企業也面臨著發展瓶頸,有的公司因實際市場有限而退出,也有的公司仍在運營但面臨資金緊張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