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健身倉,會像共享單車那樣成為資本擠破頭的風口嗎?

2020-12-13 體育產業獨立評論

10月11日,共享健身倉「覓跑」完成7500萬A輪融資的消息傳來。它就像一針強心劑,注入到體育產業領域。

「覓跑」在成立僅三個月的情況下,就完成了三輪融資。根據媒體的報導,「覓跑」這一輪領投方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中創投),天使輪及Pre-A的投資方經緯創投、合鯨資本、信中利資本全部參與跟投。短短三個月,「覓跑」融資金額達到了1個億。

國家隊資本入局,更具戰略意義。共享健身倉成為了國家隊資本、頭部資本共同聚焦的領域。它有沒有可能像共享單車一樣成為現象級風口?它會一掃體育產業漸漸趨於沉寂的頹勢嗎?

健身本來就是一個大生意

在體育產業領域,健身一直都算是大生意。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健身房市場產值為700億元,預計2017市場規模逼近900億,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有望達到1230億元。

健身行業保持12%的增長率應該算是相當保守的預計了。都市社會,白領人群對於健身的需求逐漸提升。無論是跑步熱,還是自行車熱,都會反作用於健身領域,刺激健身行業的發展。

在體育產業處於風口浪尖的2015年,健身行業就是最受資本追捧的垂直領域之一。與版權等領域比起來,健身行業離錢更近,更容易梳理出來商業模式。光豬圈、小熊快報、全城熱練、初練等一度都是明星創業項目。

一些商業模式偏傳統的健身項目仍在全力奔跑,反倒是一些試圖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項目成為了炮灰。

儘管路上不乏波折,健身還是被普遍看好的一條賽道,找準商業模式,健身領域仍舊大有可為。我的朋友、前《VISTA看天下》記者張鑫明在2015年的一篇名為《一場健身革命正在發生》的報導中提到,深圳2014年就開始嘗試mini健身房的概念。

共享健身倉具有成為爆款的潛質

張鑫明在那篇文章中寫道:「2014年,深圳市一座白領聚集的寫字樓前出現了』大猩猩』可移動健身房,它是幾個大貨櫃,外表噴黃漆,塗有一隻強壯的大猩猩,箱內擺放著器材,人們可以跑步,力量訓練,還可以做瑜伽,也帶有衝涼間。」

這本質上就是共享健身倉。只不過,在當時共享單車還沒有炒火共享這個概念。

「覓跑」也並不是這個領域的唯一創業項目。「覓跑」所倡導的是5平米單人健身倉模式。「公園盒子」算是「覓跑」的擴容版,能同時容納多人健身。「矮馬運動」主打的是健身倉加工作室模式,相當於延伸了產業鏈條,能夠解決用戶的深層次需求。

共享健身倉具備成為爆款的潛質。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水平的日益提升,對健身的需求愈發高漲。傳統健身房有時候不是特別方便,無論是社區健身倉,還是投放在商業區的健身倉,更為方便、快捷。

從市場層面,貢獻健身倉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可以快速攻城略地。一個健身倉投入成本並不高,模式簡單,具備可複製性。

且不說這些健身倉能否回收成本,在項目早期,快速跑馬圈地,搶佔市場才是資本更為看重的。共享單車市場,資本殺得眼都綠了,如果一開始就考慮盈利問題,這種局面是不可能出現的。

可以預見,共享健身倉市場即將迎來井噴之勢。它像共享單車一樣,具備爆發潛質,受到資本追捧,而且門檻相對較低。資本看好的領域,創業項目扎堆也是必然趨勢。

商業模式有待實踐檢驗

商業社會,一個不能賺錢的項目,不管它起初多麼風光,最後都屬於耍流氓。

共享健身倉是一個真正的風口,還是偽風口,不取決於資本如何看好它,而是取決於它能否在資本市場上立足下來。

共享健身倉與傳統健身房是完全兩種商業模式。傳統健身房採用的多是辦卡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資本回籠快,另外盈利點主要集中在辦了卡而不來消費的人群之中。如果每個人都是充分理性的,他們會把所有的健身次數都用掉,健身房其實無利可圖。

在之前一輪風潮中,很多創業者渴望去改造舊有的商業模式,不僅得到了健身行業的抵制,也沒有摸索出足夠成功的商業模式。

共享健身倉採用的也不是辦卡模式,而是單次消費的形態。對於用戶來說,一次健身消費十元到二十元並不貴。可共享健身倉賺錢的空間在哪裡?設備的投入耗資不菲。而且,共享健身倉無論是進社區,還是入駐核心商業區,也都涉及到一個壁壘問題。

此外,共享健身倉設備相對簡陋,往往只能滿足健身小白的需求。當健身者進階到一定階段,它對於設施、教練的需求在共享健身倉裡是無法得到滿足的。「矮馬運動」試圖通過工作室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可這樣的話它們可能就沒有傳統健身房有優勢了。

對於體育產業是絕對利好

更為要命的是,共享健身倉極有可能像共享單車一樣,陷入了赤身肉搏的巷戰,大量的創業者在經歷了狂躁之後成為炮灰。

即便如此,我相信仍會有大量創業者湧入進來。他們不擔心成為炮灰,只要有資本加持,就會給他們一往無前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轟轟烈烈的炮火。

能夠在慘烈競爭中活下來的創業者,聚攏了大量的高端用戶之後,會將共享健身倉打造成為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到那個時候,勝利者總能找到盈利模式。

退一萬步講,擁有海量用戶之後,重拾辦卡模式,馬上就可以聚攏大量資金了。無論是辦卡的錢,還是押金,也都可以幫助共享健身倉向金融領域延伸。

另外,健身倉未來一定會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尤其是現在特色小鎮方興未艾,健身是剛需,它在各種特色小鎮中(並非專指體育小鎮)一定會有一席之地。

從整個體育產業來說,這仍舊是十足的好消息。在資本市場,「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這句英文諺語並不適用。沒有消息,意味著資本在看衰這個行業。

擁有雄心壯志的體育產業在2017年陷入低潮期,絕不意味著體育產業是一塊貧瘠的土壤。這仍舊是一片蘊含著金礦的沃土,只不過需要大量資本湧入,幫助創業者去破土墾荒。

共享健身倉成為了資本市場上的一個熱點,將會重新激活體育產業。從這個角度講,無論共享健身倉未來歸途如何,它都給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相關焦點

  • 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後,共享健身倉也來了?共享健身倉現身北京...
    打開APP 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後,共享健身倉也來了?共享健身倉現身北京,自助門禁,每分鐘2毛錢 發表於 2017-08-11 15:13:39   共享單車與共享充電寶發行之後,為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因此獲得了大家的熱捧。
  • 一周估值過億的共享健身倉,進入風口的新飛豬?
    據了解,他們的迷你健身倉面積在4.5平米,一倉僅容納一人使用,倉內設備包括跑步機和動感單車,平均成本在2萬元左右,取高峰調價模式,均價為10/小時,最低至1元/小時,最高達到16元/小時。健身倉均布局在各小區內部,利用數據分析模型做布局調整,通過微信和H5頁面為用戶提供地圖點位顯示、預約時段、計時和結算等功能。
  • 「共享單車禁止入內」:共享單車怎成最垃圾的風口?
    儘管ofo多次闢謠、否認,但行業趨冷、資金緊張(ofo是唯一一家未免押的共享單車),ofo的結局不是戴威個人意志所左右的。ofo若被收購,共享單車創業公司最終獨立運營數將為0,創造自風口這個詞誕生以來創始團隊全部out的記錄。如果給共享單車這個風口一個墓志銘,那就是:最垃圾的風口。
  • 從資本風口退下來後,共享單車產生的垃圾誰來買單?
    難道他們不急嗎?急,但是農田被一大堆的 "垃圾"佔據著,並且這堆 "垃圾"還會不時的發出"滴滴滴"的聲音,給村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在路邊堆著不好看,就拿來農田裡堆著,這個田的租金都沒有付給人家…去年臘月就來堆著了,不管好的爛的都堆在這裡…現在農田都是用來種莊稼的,這樣堆著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了。"
  • 「花式共享」來了?共享雨傘會是下一個風口?
    共享單車的出現及走紅颳起一陣「共享旋風」,人們看到了共享的前景,緊接著共享KTV、共享籃球、共享充電寶等都來了,現在最新的風口是共享雨傘。僅以共享充電寶為例,短短40天時間就獲得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介入,融資金額約12億元人民幣。共享充電寶會成為下一個共享單車嗎?或是一場巨頭和資本的遊戲?
  • 北京街頭現共享健身倉 網友最大疑問:不想共享汗味咋辦?
    北京街頭現共享健身倉 網友最大疑問:不想共享汗味咋辦? 日前,一個名為覓跑的共享健身倉亮相北京街頭,引不少市民駐足圍觀。據了解,覓跑共享健身倉和MiniKTV模式類似,4平方米場地容納1-2人、配置跑步機等運動器械、自助門禁按時付費。
  • 2017年健身大事件:共享健身倉火爆 智能健身車成新寵
    中新網12月21日電 全面健身浪潮的興起,使得2017年體育產業的發展較之以往更加全面具體,加之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健身行業或許將會迎來一個新的風口。增強現實主要依託於KM1930自主研發並實地繪製的實景線路系統,超廣視域與三維數字虛擬線路結合;行進過程中,智能阻力調節系統會根據線路情況智能調節阻力,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全景實境騎行體驗。  最亮點是在數據管理方面,KM1930引入博迪加心率衣接入心率系統,以此為用戶提供心率監測等大數據服務。
  • 北京現共享健身倉!共享和燒錢大戰又要來了
    而當競爭者眾多,過了初期的市場普及之後,通過融資燒錢快速佔據市場成為近年最常見的生存方式。這在迷你健身倉上很可能將會重現。例如當前出現的覓跑和抖吧,在功能配置上的差異並不大,後期更加考驗的就是社區地推、運營、規模化擴展等能力。
  • 共享手機能像共享單車那樣火起來嗎?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共享手機在昆明現身。有媒體評價蘋果手機一年的租金是4000元,還不如買一臺。自從摩拜共享單車出來以後,滿大街的共享項目開始嶄露頭角,共享汽車,共享廣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等,一樣接一樣。共享的經濟項目也越來越多,例如滴滴出行,房屋短租的螞蟻短租等等。
  • 36氪獨家 | Mini健身倉來了,一周估值過億:餓了麼創始成員創辦共享...
    無人便利店、共享充電寶和自助娃娃機之後,2017年的新零售風口還在繼續。36氪獲悉,前餓了麼創始成員7月份創辦共享健身倉覓跑,近日獲千萬級人民幣天使融資,投資方來自經緯創投和信中立。兩筆融資在公司創立半月內完成,一周估值過億。
  • 從行業風口到「資本棄兒」共享按摩椅該如何「躺贏」?
    其實共享按摩椅遠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賺錢,光是看看商場裡那些無人維修的破損按摩椅就可以窺知一二,疫情之下,共享按摩椅的處境更難,那麼,共享按摩椅為什麼這麼「難賺錢」?「共享」這個概念該不該背鍋?如何才能讓按摩椅成為一個好生意呢?從風口行業變成資本棄子 共享按摩椅經歷了什麼?
  • 無人店、迷你 KTV、共享充電寶,新噱頭們真的賺到錢了嗎
    這個回答是不是很像小藍單車?事實上,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迷你 KTV、共享充電寶、共享健身倉……這些新噱頭們的套用起這個回答來都可以毫無違和感。而這幾天,小藍單車死了,以一種矛頭直指資本的姿勢。不論是 app 裡難以退還的押金、公司總部「野獸騎行小藍單車還我血汗錢」的紅色橫幅,還是各家媒體對小藍單車融資情況的分析,似乎都指向同一個結果:我小藍是窮死的。那麼,這些講著相同故事的公司們現在掙到錢了嗎?
  • 摩拜說拜拜共享單車落幕
    自被美團收購起,創始團隊離職、更換品牌名…… 摩拜逐漸失去 「自己」,到如今,摩拜將徹底成為一段歷史記憶。難退押金的 ofo,賣身美團摩拜的離場,共享單車從一個火熱的風口到如今成為巨頭的角逐之地,不得不承認的是,共享單車落幕了。
  • 摩拜說拜拜,共享單車落幕
    自被美團收購起,創始團隊離職、更換品牌名…… 摩拜逐漸失去 「自己」,到如今,摩拜將徹底成為一段歷史記憶。難退押金的 ofo,賣身美團摩拜的離場,共享單車從一個火熱的風口到如今成為巨頭的角逐之地,不得不承認的是,共享單車落幕了。共享單車風雲當我們再談起摩拜,故事的最開始是一輛輪轂智能鎖單車。
  • 資本向左、單車向右、2019年共享單車誰會贏?
    之前三年,是共享單車軍閥混戰的三年,一群滿懷夢想的年青人,在資本的暴力助推下,攻城略地。幾百億資金,幾億輛五顏六色的單車,遍布世界的幾百座城市。到2018年已經形成了基本的三國演義格局。一覺醒來他們發現,他們是資本夢想的工具,他們的夢想微不足道。迎合資本的夢想,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可行的道路。2019年美團單車、哈羅單車和ofo,三國演義的格局會怎麼演,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首先變化最大的是摩拜,年青人甚至摩拜這個名字都已經只能供後人膜拜了。
  • 6家共享單車倒閉 共享單車的前路在哪?
    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6月開始,風口上的共享單車開始出現倒閉潮,先後有六家共享單車被曝押金無法退還的問題。  從悟空單車到酷奇單車,如今,小藍單車也面臨崩盤.2017年是共享經濟元年,但是有多少共享企業能夠度過這個寒冬呢!
  • 共享單車,我們還能騎多久?
    一時間,「赤橙黃綠青藍紫」成為了改變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街頭「彩虹」。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作為「新生事物」,共享單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我國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時間,「赤橙黃綠青藍紫」成為了改變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街頭「彩虹」。
  • 不只是最後一公裡 共享單車的旅遊健身社交屬性
    在筆者看來,共享和分享還是有區別的,可以這樣理解:分享主要針對屬於自己的東西,共享則主要針對集體和公有的事物。如分享住宿就是把自己的房子租給他人,而酒店就可以理解為共享的事物。  比如說共享單車自營的自行車,並不是某個人的財產,它也像酒店一樣,被所有用戶「共享」;ofo單車早期在大學校園做自行車服務平臺,讓用戶能夠使用別人的自行車,這就是「分享」。
  • 共享單車,死不足惜
    隨著這幾年共享單車瘋狂擴張,市場日趨飽和,大量沒有人使用、管理的共享單車已經成為累贅,被清理到了郊區。在廈門同安一個工業園區,共享單車「墳場」裡,單車一層一層摞起來,已有10米左右高。在資本加持和輿論熱捧之下,共享單車迅即成為了最大風口。到2016年年末,全國各地已經出現至少25家共享單車品牌。單車的顏色從紅色、橙色到綠色、藍色……有人說,共享單車把顏色都快用完了。
  • 中國共享單車ofo傳破產,電動滑板車會是另一個泡沫嗎?
    導語: 中國共享單車ofo傳破產,電動滑板車會是另一個泡沫嗎?曾經紅及一時中國共享單車品牌ofo,傳出員工開始打包行囊,陸續搬離位於中關村廣場的北京總部,甚至還有申請破產傳聞,無樁式單車從興盛到沒落,只有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