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就常想起農村中的一些俗話,如「有水就有魚。」「千年魚籽,萬年草籽。」雖然不知道魚籽能不能真的存活千萬。但在農村,到秋冬季卻經常有池塘的水完全乾掉,塘底泥土也幹到裂開的情況出現,可到了第二年,池塘內總又會出現無數的魚蝦等水生動物。看來魚籽既便不能存活上千年,幾年還是肯定可以的。
在我家也有像問題所講的幾個新水塘,那都是七幾年新挖的,一共有三個水塘,全在半山腰以上,挖在兩山中間的最高處。在開始幾年還很小見到有魚,因這幾個小山塘每到秋季時,都因得供應下面十幾畝的水稻田,所以年年會出現一次底朝天。但像田螺、黃鱔、泥鰍這些水生動物還是可以看到。大概過了七八年,那幾個水塘之內的魚卻多了起來,像蝦米、鯽魚、苦扁屎、遊鰾子等我們當時常見的小魚,在這新水塘之內全有出現。
看來農村老俗話「有水就有魚」,還是非常靈驗的。而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1、魚有溯水而上的習慣。
在我們常見的魚中,大都有溯流產籽的習慣,在動物世界裡就經常講到一些魚類得歷經千辛萬苦,溯流產籽的事。而在農村也常常能看到,特別是春夏雨水季節,雖然它們並不說是要去溯流產籽,但卻使終有追逐流水的愛好,特別是那些小魚蝦,就經常可看到它們溯水玩耍。如鯽魚、苦扁屎、小蝦、泥鰍等。
2、自然界的活動帶來的。
自然活動主要是像鳥或者風造成的。像很多鳥和野雞,經常會在水塘、水草叢抓食小蟲、小魚的事情,而魚的卵又多產在這些水草叢中。那它們就有一定的機率將這些水草上的卵帶入更高處的水塘。另還有像青蛙,就更容易觸到魚卵並帶入其它水塘之外了。
3、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可說是最容易最快速的了,當然,這說的還是我們故意放養的。但也有其它不知道的情況下帶去的,如拔草、洗東西都有可能將魚卵帶入新挖的水塘。在以前,農村還經常有清塘泥的情況,而這些塘泥清出來之後,基本會當成有機肥,並用在其它耕地或山上的旱土等地方,這可一下子就將魚卵帶得四處都是了。這些魚卵就可能在下一次的雨季來臨時繁殖生長。
而這些有意或者是無意的動作,都是魚類能夠到處存在的原因,也是自然界之所以一直非常奇妙的原因之一!大家說,還有哪些現象會使得山腰的水塘會自然出現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