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湯、紅燒土鴨、清蒸鮮魚……這是袁州區西村鎮一家農家樂菜單上的部分菜名。這份「飄著菜香」的菜單或將給農業供給側改革帶來一些啟示。
農莊大門口(網絡圖)
「多數遊客到農莊來,就是為了品嘗那一口『土味』。」張啟林是農家樂「金泉農莊」的負責人之一。他告訴記者,土雞、土鴨等帶著「土」字的菜品種類最受顧客歡迎。「進入國慶黃金周,農莊的遊客數量日均達到300人,幾乎每桌都要點一份土雞湯。」
炒土雞
張啟林介紹,2005年農莊剛成立時,宜春市的農家樂數量較少,農莊生意火爆。可隨著農家樂數量激增,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一度制約了當地農家樂的發展,不少農家樂因經營困難而關門。
轉型升級成為擺在眾多農家樂面前的重要課題。農莊總經理湯金泉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是否健康,甚至不惜花高價購買他們認為更加安全的進口食品。「當生意越來越冷清時,我們就想在『菜』上來一次大改變,儘可能為顧客做出既生態又美味的食品。」
農莊景色(網絡圖)
2008年,這家總面積達1000畝的農家樂農莊改變以往在外收購土雞的方式,改為自家在山裡投放雞苗。雞吃蟲和稻穀,幾乎是人放天養的雞逐漸適應了環境,繁育出健康的後代。目前,這個農莊有近2000隻林下生態土雞。
此外,農莊還專門劃出10多畝地用於蔬菜種植。記者在種植園外看到,因近期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園內的大蒜、白菜、蘿蔔等當季蔬菜長得十分旺盛。「蔬菜請專人種植,用的是鴨糞等有機肥料,安全無汙染,顧客放心。」工作人員說。
炒臘肉
如今,無論雞鴨魚等肉類,還是各類當季蔬菜、水果,這家農家樂農莊幾乎都是自產自銷。來自袁州區的顧客王遠峰說:「除了國慶節等長假,雙休日我偶爾也會帶著一家人來這裡吃『土菜』,現在吃飯不就講究安全放心嗎?!」
記者採訪發現,從消費者需求中尋求供給側改革方向的,不僅是宜春市這一家農家樂,不少農家樂正選擇從休閒方式上改變,建起集採摘、娛樂、餐飲為一體的休閒生態莊園。
湯金泉認為,如今節假日旅遊,很多消費者的心態正從旅遊向度假轉變,從「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轉到下鄉「慢遊」。「面對新的消費熱點,農家樂產業也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
來源:新華社
▍編輯:熊瑛 胡志宏;編審:楊娟
如果您有好的新聞、線索想與我們分享,歡迎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jxycxww@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