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土地很多,為何糧食要進口?而現在俄羅斯糧食卻多的出口?

2020-12-13 幽予說車

據統計報導,現在的俄羅斯已經成為了全國第二的糧食出產大國,其小麥的出口更是直接碾壓美國,直接成為了小麥第一的出口大國。如今的俄羅斯,在向全世界出口糧食中,已佔據了主要的領導站位。

但是很多朋友知道,在蘇聯成立時期,大部分糧食都是從外國進口過來的,蘇聯還曾是世界上第一進口糧食的大國,我們知道,蘇聯作為合眾國土地面積是特別巨大的,但是為什麼糧食還要需進口呢?而俄羅斯是蘇聯分割的一部分國家,土地和糧食相對減少,理應說也應該靠進口糧食渡過,可俄羅斯不僅不靠,反而還向全世界進行出口糧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在蘇聯剛成立時期,國家是非常貧窮的,我們知道,我們看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發展,就先主要看它的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工業又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依據,所以,一個國家城市化水平越高,這個國家的發展就越先進。所以蘇聯為了擺脫經濟苦難,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重工業。

再一個原因就是當年蘇聯和美國處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和美國搞軍事競賽,蘇聯還是大量發展軍事業。所以,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就大力發展重工業和軍事業,放棄輕工業和農業。到了最後,雖然蘇聯經濟實力搞上去了,但是輕工業和農業發展不行,導致蘇聯人們沒有糧食吃,最後不得不依靠進口。

到了史達林上任期間,史達林認為傳統的農業不能快速解決問題,於是,史達林推出了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這種模式,把所有農業資源歸於國家所有,人們都在一起吃大鍋飯,這一措施導致了蘇聯人民的強烈反對,有的家庭條件比較好的農戶,寧願把自己家的家禽殺掉也不遠上繳國家。吃大鍋飯,就是所謂幹的活多幹的活少吃的飯是一樣的。

所以,在田地幹活期間,許多人都開始偷懶,做樣子,一點活都不幹。所以,直到蘇聯解散,糧食產量都少得可憐。所以,蘇聯人民守著幾百萬的土地,卻連三億人的糧食都產不出來,這的確令很多人想不明白。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成立初期,首先廢除了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這種模式,推行土地私有化,讓農民開始自給自足的生活,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政府對於農業不斷地進行扶持,導致很多民心大漲,紛紛開始種起了地,近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滿足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俄羅斯還推行了農業規模化種植的方式,採用高新技術提高了農業產量,還進行高科技進行收割,政府還高價進行回收糧食,民心大漲,農民紛紛眉頭苦幹。這樣一來,農產品越來越多,俄羅斯人民種植太多,根本就吃不完。於是,俄羅斯開始進行出口貿易,這樣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大國也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蘇聯地廣人稀沃野千裡,為什麼糧食經常不夠吃呢?
    眾所周知,蘇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內平原廣布、沃野千裡,蘇聯的機械化水平又很高,怎麼看也不像糧食不夠吃的樣子。沙俄時代,沙俄還曾是歐洲主要的糧食出口國,為何到了蘇聯時代糧食就不夠吃了呢?
  • 同是人口大國,為何中國要滿世界進口糧食,印度則是向全世界出口糧食
    那我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糧食,印度確實頻繁的出口糧食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吧。 進口糧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進口便宜,有網友稱一畝地種兩季,能吃一年,但一包30斤的米售價很多不到100塊錢,有這個時間耕地還不如去工地搬磚。
  • 俄羅斯糧食限制出口糧食要漲價?弄清楚這三點問題你就知道答案了
    最近很多農民朋友都認為糧食價格差不多不會再漲了,都準備出售了,但是俄羅斯實行糧食出口配額的消息讓很多農戶又開始猶豫起來,糧食價格究竟會不會因為俄羅斯實行糧食出口配額而漲價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農業觀察出品我們要判斷俄羅斯實行糧食出口配額對我們國家糧食價格的影響,首先就要看俄羅斯出口的糧食佔我們國家所有進口糧食的份額是多少?第一點,俄國糧食出口份額佔我國總進口糧食份額是多少?
  • 面積比印度大,為啥印度糧食出口全球,而我們卻要進口?答案來了
    導讀:中國面積比印度大,為什麼印度的糧食出口全球,而我們卻要進口?印度給人的印象就是經濟落後,有專家認為這次疫情將會導致印度的經濟退後到幾十年前,印度經濟原本就脆弱,估計今後要用很長的時間來恢復。不過,即使如此,印度的農業卻相對發達,印度的土地面積在世界排名第七,人口數量達到13.7億,接近14億,我們的國土面積排名第三,比印度要大很多,可是印度的糧食能出口全球,而我們卻要進口,這是為什麼?答案來了。
  • 真的要屯糧?越南、俄羅斯等禁止出口糧食,近日惡劣天氣又來襲
    編者按:此次新冠狀病毒來襲可謂禍不單行,在多國疫情處於爆發之期,相關的產糧國尤其是出口糧食國博也進行了一些政策上的限制,比如包括越南,印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甚至是塞爾維亞,都宣布了某些農作物的出口限制,其中越南限制出口大米,哈薩克斯坦則限制出口多種糧食,尤其是小麥,塞爾維亞俄羅斯則是限制出口葵花籽油包括大豆,而這也造成了國內相當一部分民眾的恐慌,搶糧大戰甚至已經出現在超市之中
  • 法國人想不通:中國土地這麼多,為什麼還要不斷的進口糧食
    眾所周知我國的疆土非常的遼闊,同時我國的人口數量也非常的多,我國的人口數量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法國人想不通:中國土地這麼多,為什麼還要不斷的進口糧食。,那就是超市裡的大米有很多都是越南或者泰國進口的,而中國本地的大米很少見。
  • 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
    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上的27個國家正處於糧食危機的風口浪尖,作為全球小麥第一出口國的俄羅斯備受關注。 日前,俄羅斯政府頒布命令,要求俄經濟發展部就實行糧食出口配額管理事宜向歐亞經濟委員會作出通報,並向歐亞經濟委員會提議,對歐亞經濟聯盟糧食出口採取臨時性數量限制措施。
  • 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
    導語:都是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向全世界出口糧食,而我國要滿世界買糧食糧食問題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在任何國家中,糧食安全都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對於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要知道這兩國的人口就超過了全球人口的40%,同樣是人口大國,那麼糧食問題就是國家必須要重視的因素
  • 俄羅斯糧食價格上漲,普京否認糧食危機,減少出口再成選擇
    ◎普京考察俄羅斯農業生產情況(資料圖)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穀物出口國之一,其中小麥出口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糧食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俄羅斯每年通過穀物出口獲得的收入高達200億美元,幾乎是俄羅斯武器出口年收入的2倍。在2018年,俄羅斯穀物產量為1.13億噸,其中出口量為4200萬噸。
  • 二戰中的德國納粹為何進軍蘇聯?糧食危機竟成導火索
    01德國與蘇聯結盟德國採用了和蘇聯合作的方式,他們在1939年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原本在一戰中互相敵對的兩個國家,因為不同的目的暫時走到了一起。對德國來說,與蘇聯結盟,德國可以收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去的土地。
  • 糧食危機!多國紛紛禁止糧食出口,食品將成新商機
    疫情的蔓延導致各行各業都遭到了巨大損失,特別是造成了糧食減產。 全球重要的小麥麵粉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幾天前宣布禁止了小麥麵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等農產品的出口。 越南也宣布暫停籤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農業物資的出口。 俄羅斯方面也表示將每周評估最新情況來決定是否出臺出口禁令。
  • 鹿野:多國禁止糧食出口,某些經濟學家們哪去了?
    農業農村部:不必】二筆者個人認為,糧食部門的說法是比較實事求是的。雖然現在每年中國進口糧食都超過1億噸,是世界頭號糧食進口大國。但是主要進口的糧食品種是美國和巴西的轉基因大豆,佔了進口糧食總量的80%左右。但是這些大豆大都是用來做油料和飼料的,因此中國方面一直不贊成把大豆列入進口糧食的數額。
  • 寧願「虧本」,美國也要向我國出口糧食,背後原因是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國的人口越來越多,目前已經突破了1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多,就意味著對糧食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也越來越追求食物的多樣性。所以,我國現有的土地面積和種植能力,已經不足以滿足國人的需求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口糧方面,也就是小米、水稻方面,我國是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
  • 古羅馬的糧倉埃及,為何如今陷入糧食危機?
    3月24日,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布禁止大米出口;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全球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俄羅斯農業部提議,對糧食出口建立臨時配額;3月30日,柬埔寨總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將從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將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 中印兩國都是農業大國,中國為啥四處買糧食,印度卻能出口糧食?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不僅是因為中國的農民世界最多,而且中國的土地也很多,但是問題也就隨之而來,雖然說生產的糧食多,但是人口總數也是世界第一位的,所需的糧食總量也是驚人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看,2018年中國糧食進口總量1.15億噸,2019年1.06億噸,自2015年以來,我國每年糧食進口總量都在1億噸以上。看到這,肯定有很多朋友心存擔憂,我國每年都有向外進口這麼多糧食,是我們自己產糧不夠嗎,那如果遇到什麼自然災害會不會引發全國性的缺糧危機呢?小編可以告訴大家,這是不存在的!
  • 泰國大米價格飛漲,俄羅斯等4國停止糧食出口!中國如何端緊飯碗
    其實在很久之前聯合國就已經拉響了糧食危機的警報,大家也都知道,泰國大米的價格一直代表著國際市場的價格,最近泰國大米的價格一直飛漲,這說明全球大米的儲量已經不能夠滿足國際消耗了,而俄羅斯在內的4個國家也已經停止了糧食的出口,所以大家也在擔心中國如何才能夠端緊飯碗。
  • 俄羅斯對糧食出口實行臨時配額管理
    哈薩克斯坦《斜體字報》11月13日報導,俄羅斯政府頒布命令,要求俄經濟發展部就實行糧食出口配額管理事宜向歐亞經濟委員會作出通報,並向歐亞經濟委員會提議,對歐亞經濟聯盟糧食出口採取臨時性數量限制措施。 俄羅斯政府計劃自2021年2月15日起對糧食出口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總量為1500萬噸。該項措施不適用於向歐亞經濟聯盟國家糧食出口。
  • 【專家視點】全球糧食供求形勢分析
    從自給率看,北美洲、南美洲、南亞和前蘇聯12國糧食自給率較高,基本保持在100%及以上;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糧食自我保障能力較弱,糧食自給率全球最低,且不斷下降,分別從2000/2001年度的40.74%和74.30%下降到2018/2019年度的38.75%和72.71%;歐盟28國、東南亞糧食自給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 14國限制糧食出口後,我國積極保障供應:6049噸俄羅斯玉米來華
    近一個月時間裡,世界範圍內有14個國家已陸續宣布限制糧食出口。而作為糧食進口大國的中國,不僅明確表示過主糧供應充足,目前仍有國家在向華出口糧食產品。為了在疫情期間更好地保障國內市場糧食供應,中國南通海關正在積極推動海外農產品的進口。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7日最新報導稱,近日南通海關完成了有關6049噸俄羅斯產玉米的口岸放行工作。
  • 中國作為產糧大國,為啥還要進口糧食?農民不妨看看
    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中國作為產糧大國,為啥還要進口糧食?農民不妨看看 如果土地是農民的根,那糧食就是農民的命,吃飯、做酒、養殖等等都離不開糧食,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糧食生產多達58957萬噸,小麥產量為12058萬噸,玉米產量多達383萬噸,基本上自給自足,可為什麼每年還需要進口大量糧食呢?我們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