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日前,濟南消費者銀行卡通過「手機網上支付被盜付」一事經本報報導後,引發業界廣泛關注。被盜付的當事人劉先生近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在與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涉投訴後的48小時內,已收到易聯支付的賠付款項。儘管如此,他仍因個人信息遭洩露而後怕不已。
「由於易聯支付有限公司(下稱「易聯支付」)從未保存有客戶銀行卡的密碼信息,僅按監管機構規定存留銀行卡交易的相關記錄,故客戶銀行卡信息洩露來源並非在易聯支付平臺。易聯支付平臺從2007年開展支付業務始終未出現過洩露任何客戶銀行卡信息的情況。」易聯支付在回復導報記者的採訪函中如是表示。同時,該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易聯支付承諾對於所有客戶儲蓄卡(借記卡)的被盜支付投訴經報備案後,無論用戶銀行卡信息如何洩露,都一律先行賠付後,再根據案件情況按法律追款。
「先賠後追」
「投訴第二天(1月8日)傍晚,易聯支付的客服人員在與我核對過身份信息和報備後,承諾全額賠付。最終,2日和3日分別被盜付的50元已經在9日到帳。」說起這次的被盜付經歷,劉先生仍心有餘悸,但第三方平臺的處理效率和態度還是給了劉先生稍許安慰。
根據劉先生提供的此次被盜付的儲蓄卡帳戶交易記錄,導報記者發現,雖然劉先生此前並未聽說過易聯支付,但在2015年7月10日、8月5日和10月4日,分別有3筆消費顯示「易聯扣款」。據劉先生回憶,上述3筆款項應該是進行了蘋果iTunes帳戶充值。
事實上,易聯支付在採訪回復函中,對這一細節也有所描述,「我司客服部門工作人員根據劉先生提供的銀行卡號,經系統調出該卡近期通過我司通道的支付記錄發現,該卡前期曾通過我司通道向蘋果iTunes帳戶進行過充值,客服人員與劉先生核實後確認此項屬本人消費。但近期的兩筆話費充值共計100元卻非本人操作。」
易聯支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解釋,「在支付過程中,不法分子輸入了所盜取的消費者的正確銀行卡開戶信息以及正確的銀行卡密碼,通過相關機構的驗證,才導致了資金被盜支付消費。」
同時,易聯支付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目前在處理被盜支付投訴方面,該平臺簡化流程,先行賠付。「我們承諾,對於儲蓄卡盜刷投訴,一律『先賠後追』。收到相關投訴材料後,將在3個工作日內向持卡人反饋處理結果。如盜刷屬實,相關款項將退回原銀行卡帳戶,盜刷交易的非法獲益資金再通過商家凍結等法律手段追回。」
「我從未在易聯支付平臺進行過註冊,為何當我本人向蘋果iTunes帳戶充值會走易聯支付的通道?」對於劉先生的困惑,該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通常商家都不是自己建立銀行卡支付平臺開展支付業務,而是通過與有支付牌照資質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銀行卡後臺支付合作關係。
信息洩露成盜刷關鍵
對於被盜支付的原因,劉先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導報記者陪同劉先生前往被盜帳戶所在銀行網點查詢時,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該帳戶銀行卡為磁條卡,安全係數較低,容易被複製。工作人員當場建議劉先生將磁卡更換為安全級別較高的晶片卡。他還表示,「不僅是用卡環境的不潔可能會造成信息洩露,不法分子通過將木馬等病毒植入到消費者的手機或電腦,或者通過黑市購買等非法手段,也可獲取消費者的銀行開戶信息及取款密碼。」
有業內人士坦言,不法分子在獲取個人信息及銀行帳戶私密信息(包含銀行卡密碼)後,通過任何金融機構都可能完成盜刷。假如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複製了銀行卡,還可能通過實體店的刷卡消費來完成盜刷。
「目前易聯繫統與銀聯、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核查系統建立後臺對接,結合三大電信運營商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分析,並根據交易行業特點建立風控數據模型,對支付用戶進行多維度驗證和風險評估。」針對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盜刷事件,易聯支付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平臺的風控體系在不斷升級完善。
「2015年,易聯支付對銀行儲蓄卡通過手機支付發生欺詐交易及被盜支付交易損失控制在十萬分之一以內,也就是十萬次交易中可能有一次會遭到欺詐損失,在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針對小概率的欺詐交易案件,易聯支付設置了『先賠後追』的消費者利益保障機制,確保用戶可以放心支付。」上述負責人如是說。
就此,業內專家也提醒消費者,儲蓄卡應注意防範用卡消費及支付的不潔環境,面對手機支付交易無效應及時質疑,切忌點擊不明網站連結。
(責任編輯:李振梁 H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