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目前已經成為最主流的支付方式,避免了找零等等繁瑣的步驟,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說走就走」,但是手機支付真的安全嗎?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質疑。
頻頻發生的「盜刷」事件,以及一不小心就被莫名其妙的扣費,都成為手機支付無法避免的弊端。
主要電子支付平臺無一倖免
9月23日消息,日本的最大移動運營商「都科摩」的電子支付連發盜刷事件,目前累計已被盜刷180萬人民幣。不僅如此,日本多家主要電子支付平臺無一倖免,其中大名鼎鼎的雅虎和軟銀旗下的「Pay Pay」等等七家均被爆出盜刷事件。
被捲入其中的大多是自身安全系統比較薄弱的地方銀行,目前已經有10多家,但是防不勝防,也有郵儲銀行這樣的巨頭。
被瘋狂盜刷的背後,是日本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手機支付的崛起,必定會引發一大批企業加入,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扶持,市場你爭我奪的情況不在少數,一時間支付品牌迅速增至30多個。
但是這些企業在消減了腦袋往前衝的時候,根本沒有顧及到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長此以往,大家對手機支付的信任必將一降再降,從而形成性循環。
如何避免被盜刷?
日本手機支付的重大漏洞引發了一個思考,手機支付是否真的安全,要怎麼樣才能防止被盜刷呢?要知道我國的手機支付現在幾乎無人不用,從老人到小孩兒,安全隱患也非常大。
目前最受歡迎到兩大支付方式就是微信和支付寶,在保護好自己的密碼同時,有兩個設置也要引起重視,那就是免密支付和自動續費。
此前就有新聞稱,有一男子和網友見面,被盜刷4萬元,就是因為設置了免密支付;而一些會員和充值頁面一不小心就會有一個選項被忽略——下月自動續費**,因此導致了莫名其妙的扣費。
目前看來手機支付在便利的同時還是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儘管相關企業已經在努力的改進了,但是自己的安全意識一定要有,因為一旦被盜刷,往往報警都追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