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還未到,
均禾街清湖村男女老少們
就聚集在清湖小學門口摸龍頭?
原來,9月14日,清湖小學掛牌「白雲區舞火龍傳承基地」,該校30名小學生組成一支舞火龍隊伍,小小傳承人在村民的指導下學會了舞火龍。
接下來,清湖小學將邀請非遺傳承人到學校教導學生扎制火龍,並開展各種與火龍有關的學習活動,深入弘揚傳統文化。
當天上午,在村民的助陣下,清湖小學火龍隊從學校出發前往火龍公園迎龍。火龍出籠後,火龍隊員在村民的指導下舞動火龍,巡遊回校。只見鑼鼓陣陣,一群小小少年身穿明黃舞龍服,手持鋼叉有序地舞動著這條10米來長的火龍,龍頭一張一合、流光溢彩,十分氣派,引得沿路村民拍照圍觀。到了學校門口,等候在這的媽媽們抱著手裡的孩子趕緊上前撫摸龍頭,取個好意頭。
「以前中秋看著爸爸去舞火龍,覺得好帥,現在自己舞起來原來不是那麼輕鬆。」清湖小學六年級學生黃志鵬說,自己一直期盼著長大了去參加舞火龍,很開心能加入學校的火龍隊。
隨著舞火龍的完畢,「白雲區舞火龍傳承基地」在清湖小學掛牌。清湖小學校長盧新蕾表示,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舞火龍文化的學習已經滲透到學校的各個角落,在清湖村延續了600多年的舞火龍文化將在學校得到進一步傳承。除了這支火龍隊,學校全體學生在上課、社團活動、手工製作課上都能接觸到舞火龍文化。接下來,清湖小學將邀請舞火龍民俗這項非遺的傳承人,到學校教導學生扎制火龍,並開展各種與火龍有關的學習活動,深入弘揚傳統文化。學校還設計了一面火龍文化宣傳牆,圖文並茂宣傳火龍文化知識,並將火龍展示於牆上,讓全校師生直觀了解火龍知識。
「白雲區舞火龍傳承基地」在清湖小學掛牌。
據悉,清湖小學火龍隊舞的這條火龍,由舞火龍民俗傳承人黃鑑豪師傅專門扎制。「這條火龍和平日舞的有很大不同,為了扎這條火龍,我們兩個人足足扎了半個月。」黃鑑豪表示,看到孩子們對舞火龍、扎火龍這麼感興趣,他也對接下來的教學十分期待,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到舞火龍民俗的傳承中來,讓這項活動長久地持續下去。
文|方洽旋
圖|譚札烽
通訊員|鄧春來
排版|歡歡
(本文由「白雲時事」原創發布,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