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是獅子的古稱,形似獅子,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

2020-12-16 人文記實錄

狻猊是獅子的古稱,形似獅子。傳說為龍生九子之一,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文殊菩薩見它有耐心,便收在門下當了坐騎,因此在供奉文殊菩薩的廟宇,都可以看到狻猊的形象。

狻猊的形象一般出現在佛座上或是香爐上,當香爐內點燃香,蓋上爐蓋,就會呈現狻猊吞雲吐霧的奇特景象。

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相傳東漢時期,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

外貌形態

形似獅子,獅子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而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古書記載的狻猊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

百獸率從之意。

民間故事

火眼狻猊

古代傳說中有一種怪獸名叫「火眼狻猊」。據明代《吹景集》中記載,臨海有一位姓陸的人,從騰衝帶了一張獸皮,來到董斯張的鄉裡。獸皮上有一個頭,兩個身子,兩條尾巴,八隻腳。這隻怪獸的頭像老虎,耳朵和尾巴有些像豬,尾巴上的細毛像人的頭髮。

姓陸的人對董斯張說,這隻怪獸跑得很快,力氣也很大,以羊為食,飯量大得驚人。當地的山裡人千方百計想要捕獲它,都沒有成功。後來人們用一隻下了毒藥的羊為誘餌,怪獸吃了羊才中毒而死。可是人們直到捕獲了,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怪獸。

後來人們聽說有一位博學多才的西域僧人,於是就向他問起這隻怪獸。僧人說:「這怪獸名叫火眼狻猊,在西域時偶爾能見到它。不過這怪獸一出來,天下就要有兵刃之災。」說完,僧人寫下了幾句話:「火眼狻猊,曰萬獸君,厥首惟一,牝牡各身。

是食獅象,迅蹄躡雲,飢噴烈焰,足兵尾火。出現世間,劍戟天下。有其殪之,可以弭禍。」

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大約是萬曆天啟年間,出現怪獸不久,到崇禎年間,便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發起的大規模起義。

出處

《天祿識餘·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獅,似好煙火,故立於香爐。」

相關焦點

  • 龍生九子,狻猊聽禪
    傳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今天小靈給大家介紹的是龍子狻猊{suan ni}。狻猊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因為關於龍的傳說大部分史料記載的較少,其依據也多來源於民間傳說,所以對狻猊在龍子中的排行大體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龍之五子,一種說是八子。
  • 神獸狻猊竟是獅子,來看看獅子是如何變成神獸的
    獅子,今天的中國很常見啦,無論是動物園還是馬戲團都有它的身影,那你知道嗎?獅子並不是中國的,歷史上獅子不僅僅是進口貨,還成了傳說中的神獸。先秦時期,中國還沒有獅子,但中原文獻中已經出現與獅子相關記載,是為神獸「狻猊」(音酸尼),為龍生九子之一。絲綢之路開通後,獅子被西域各國作為貢品進貢給中國。因為獅子外形威風,深受各朝帝王喜愛。
  • 梁海燕:狻猊、獅子考證
    二,「狻麑」與「獅子」1,文獻記載「狻猊」早於「獅子」在實物獅子入華之前,中原文獻已有與獅子相關的記載,在史籍中,獅子始見先秦文獻,但當時不叫獅子,而稱「狻猊」,《穆天子傳》記載:「名獸使足走千裡,狻猊、野馬走五百裡。 」郭璞注曰:「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 古人認為狻猊就是獅子,古建築門前的石獅子又是怎麼演變來的呢
    到了盛唐,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佛教文化更是被推向了鼎盛,而獅子又是佛教的吉獸,佛教活動中經常會舉辦迎接佛像的神聖儀式,會有僧徒扮成獅子,並噴射火焰為佛像開道助威,慢慢的獅子噴火便演變成為民俗表演一直延續至今。此時的獅子逐漸從皇室貢品、佛教吉獸走進了民間。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你知道幾個?(三)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古代九是虛數也是貴數,表示極多,以及之高無上的地位。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人們日常見到卻不知何物的九子。霸下又名贔屓,龍生九子之一。長相似龜有牙齒,龍頭龜身。力大無窮,喜歡負重。傳說霸下上古時期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是將它收服,並為治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治水成功後大禹便搬來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讓其馱著,並在石碑上刻下它治水的功績。霸下又稱龍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所以一些顯赫的石碑基座都是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 漲芝士——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指龍生了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數量極多,代表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
  • 睚眥:刀劍吞口上的神獸形象,是龍生九子之一的「睚眥」
    【能力】:平生好殺,好勇擅鬥睚眥,[明]李東陽版的「龍九子」之一,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李東陽版龍九子: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上、狴犴、屓贔、蚩吻楊慎版新龍九子:贔屓(霸上)、螭吻(蚩吻)、蒲牢、狴犴、饕餮、〈蟲八〉〈蟲夏〉(蚣蝮)、睚眥、金猊(狻猊)、椒圖與「睚眥」同樣用於兵器的異獸名叫「蟋蜴
  • 上古龍子異獸:霸下、狻猊、蒲牢、嘲風、睚眥、囚牛
    在古代九是虛數也是貴數,用來表示極多以及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在古代眾多的傳說之中,雖然奇珍異獸數不勝數,但在民間最引人關注,以及流傳最廣的還是「龍生九子」中的各個龍子,今天就為大家盤點龍九子之中的:霸下、狻猊、蒲牢、嘲風、睚眥、囚牛。
  •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神獸介紹—龍生九子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神獸介紹—龍生九子龍生九子:古代傳說,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往往形狀性格各異。 後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齊。出自 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其中九可能為民間流傳的虛數,個別流傳的名稱也有差異。
  • 龍九子起源:「龍生九子」的由來與爭議
    關於「龍生九子」的說法起源於民間,古人以「九」為「數之極」,「、龍生九子」中的「九」也就是表示「多」的意思。正如[明]謝肇淛《五雜俎》中所言:「龍性淫,無所不交,故種獨多耳。」也就是說,龍生性好淫,與很多動物都有染,所以龍子也就具備多樣性,當然也不就不止九子了。
  • 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
    說起龍,我想大家可能都很熟悉,雖然如今社會並沒有發現真正的龍這一生物真正存在的證據,但是從古由今關於龍的傳說一直熱度不減,在文學作品中龍是神秘強大的存在,在古代中央集權社會,龍是皇權的象徵。相傳龍出世必然象徵著祥瑞,天下大赦。所以龍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威風凜凜霸氣十足,九五之尊如是。有句話叫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那麼龍之九子到底是哪九子呢?我們來一起盤點分享一下。
  • 少林寺裡的「龍生九子」
    傳說,龍有九個兒子,有很多種版本,常見的有這九子: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眥、狻猊、麒麟。在古代,龍是帝王的象徵,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利,只有皇帝在的地方或是皇帝使用的物品才能用龍的圖案,如龍庭、龍袍。在佛教中,龍是護法神之一。在梵語中,龍稱「那伽」,長身無足,又譯「龍象」,是阿羅漢中修行最勇猛者。在《孔雀王經》、《大雲經》、《僧護經》等佛教經典中,均記載有龍王護持佛法的故事。
  • 中國民間,「龍生九子」的說法,到底是哪九子?
    最後以劉伯溫的觀點為依據,分別定出了九子的名稱,分別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囚牛囚牛,據說是龍子中的老大,喜音樂,蹲立於琴頭。狻猊狻猊,又名金猊、靈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雖然相貌兇悍,但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塑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
  • 中國不是獅子產地,為何人們卻將獅子奉為「瑞獸」擺放在門口?
    不過,眾所周知,中國並非是獅子的產地,在漢朝以前,人們從未見過獅子。那麼,石獅子是如何成為中國傳統建築當中的重要因素,且被大量運用的呢?人們又為什麼在門口放兩尊石獅子?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追溯獅子在中國古代的歷史。獅子第一次出現在史料典籍上,是在西漢以後。漢武帝時,張騫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到西漢的通道,而在這以後,獅子開始出現在中國。
  • 「龍生九子」指的是哪9個兒子?你知道嗎?看完顛覆你的認知!
    老大:囚牛(qiu niu)《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坐在琴頭上,欣賞彈撥拉炫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神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了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這就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
  • 你家石獅子壓根不是獅子
    但是,在獅子踏入華夏土地之前,中國其實已經有了關於它的記載,不過那時候它還不叫「獅子」,人們稱其為「狻猊(suān ní)」。先秦時期的文獻《穆天子傳》記載:「名獸使足走千裡,狻猊、野馬走五百裡。」《爾雅·釋獸》中寫道:「狻麑如虦貓食虎豹。」東晉學者郭璞為兩本古籍作注,說狻猊就是漢人認知中的獅子,捕食虎豹,產自西域。
  • 神話傳說中的龍生九子,這九子都是誰?
    龍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是江河湖海之中統領水族的王者,他們掌管天地之間的興雲降雨,屬於四靈之一,古代神話之中的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以方位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
  • 龍生九子說法不同,貪吃的饕餮也是其中一種
    龍生九子說法不同,貪吃的饕餮也是其中一種文 | 夢惜仙近日在某答題遊戲的場中有一道題,引起了爭議。「下列哪一個是龍生九子之一?1、混沌。2、饕餮。3、狻猊」官方的答案是「3、狻猊」。關於饕餮紋是題外話,到這裡為止,古籍上的記載都沒有提到饕餮是龍的九子之一,而只是「四兇之一」,以性情貪婪好吃聞名。龍生九子的說法與饕餮成為九子之一「龍生九子」的說法在可能在明代之前就有了,但是具體哪「九子」卻是在明代才開始出現的。
  • 龍生九子之龍五「狻猊」,他不是算你狠,也不是蒜泥醬!
    ……狻猊(suān ní)(音:酸泥)!◆「狻猊」不是算你狠,也不是蒜泥醬,更不是papi醬!人家,NONONO,龍家可是大名鼎鼎的「龍五」,電影《賭神》裡高進的好友,香港明星向華強……錯啦錯啦,重來!龍家可是名聲赫赫的「龍五」——龍生九子裡排行老五。◆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龍生九子」,再進一步就是聽說過「各有所好」。
  • 都說龍生九子,九子不同,那么九子的母親是誰
    老大囚牛,有一種說法囚牛的形狀為有麟角的黃色小龍。有說它的母親是一個黃色的龍。九子中囚牛是最像龍的,可見它的母親應該也是條龍。蒲牢老五狻猊,狻猊是九子中最不像龍的,它的母親是獅子,狻猊的形狀也像是獅子,狻猊比蒲牢還要可愛,它喜歡坐著發呆,因此狻猊常常出現在香爐上,隨著香爐而吞雲吐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