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睚眥
【類別】:靈
【特徵】:龍子之一,形如生有龍角的豺狼,雙角向後緊貼背部,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能力】:平生好殺,好勇擅鬥
睚眥,[明]李東陽版的「龍九子」之一,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吞口即刀劍柄、刃相連的部分,有的會裝飾成異獸吞吐刀刃的樣子,而以「睚眥」形象而制的吞口則被稱為「龍吞口」。
「睚眥」可謂是實至名歸的「龍九子」因為除了李東陽版的「龍九子」,與李東陽進行過深度探討的[明]楊慎,而後提出的楊慎版「龍九子」中也依舊保留了「睚眥」。
李東陽版龍九子: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上、狴犴、屓贔、蚩吻
楊慎版新龍九子:贔屓(霸上)、螭吻(蚩吻)、蒲牢、狴犴、饕餮、〈蟲八〉〈蟲夏〉(蚣蝮)、睚眥、金猊(狻猊)、椒圖
與「睚眥」同樣用於兵器的異獸名叫「蟋蜴」。[明]陸容《菽園雜記·古諸器物異名》中載:「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睚眥為吞口,蟋蜴為刀柄,兩者在形象推廣上也算是合作夥伴。只不過「蟋蜴」混得較慘,不僅其龍子身份存疑,還被「蜥蜴」搶了名號。
相傳,「睚眥」是龍與豺狼所生,故豺首龍身,性格剛猛,好用擅鬥。也正因如此,古人才將其形象用於刀劍以求增加兵器威力,提升自身氣勢。
文獻記載
[明]李東陽《記龍生九子》
《記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紐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上,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屓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亦作「 龍生九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