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刀劍吞口上的神獸形象,是龍生九子之一的「睚眥」

2020-12-25 你好妖怪工作室

【名稱】:睚眥

【類別】:

【特徵】:龍子之一,形如生有龍角的豺狼,雙角向後緊貼背部,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

【能力】:平生好殺,好勇擅鬥

睚眥,[明]李東陽版的「龍九子」之一,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吞口即刀劍柄、刃相連的部分,有的會裝飾成異獸吞吐刀刃的樣子,而以「睚眥」形象而制的吞口則被稱為「龍吞口」。

「睚眥」可謂是實至名歸的「龍九子」因為除了李東陽版的「龍九子」,與李東陽進行過深度探討的[明]楊慎,而後提出的楊慎版「龍九子」中也依舊保留了「睚眥」。

李東陽版龍九子: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上、狴犴、屓贔、蚩吻

楊慎版新龍九子:贔屓(霸上)、螭吻(蚩吻)、蒲牢、狴犴、饕餮、〈蟲八〉〈蟲夏〉(蚣蝮)、睚眥、金猊(狻猊)、椒圖

與「睚眥」同樣用於兵器的異獸名叫「蟋蜴」。[明]陸容《菽園雜記·古諸器物異名》中載:「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睚眥為吞口,蟋蜴為刀柄,兩者在形象推廣上也算是合作夥伴。只不過「蟋蜴」混得較慘,不僅其龍子身份存疑,還被「蜥蜴」搶了名號。

相傳,「睚眥」是龍與豺狼所生,故豺首龍身,性格剛猛,好用擅鬥。也正因如此,古人才將其形象用於刀劍以求增加兵器威力,提升自身氣勢。

文獻記載

[明]李東陽《記龍生九子》

《記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紐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上,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屓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龍是其遺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亦作「 龍生九種 」。

相關焦點

  • 賞龍生九子精品石雕:囚牛、睚眥、嘲風等神獸造型奇特寓意深刻!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龍生九子」的故事,講的是龍的九個兒子,各有所好,都不成龍。但毫無疑問,這九個龍之子身上都含有龍的血脈,是名副其實的神獸,只不過其長相奇特,性格各異,各有神異,因為常被雕刻在不同所在寓意祥瑞。
  • 上古神話系列之睚眥(睚眥必報?!)
    簡介:名字:睚眥(yázì)特徵:龍種,然身似豺狼出處:《戰國策·韓策二》等睚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二子故事:睚眥者,龍生九子之一,雖為龍種,然身似豺狼。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關於睚眥,最出名的反而是他的成語。秦昭王時,秦國一位權高勢大的宰相範雎,是魏國人,這人極有口才,秦昭王對他十分信任。
  •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神獸介紹—龍生九子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神獸介紹—龍生九子龍生九子:古代傳說,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往往形狀性格各異。 後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齊。出自 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其中九可能為民間流傳的虛數,個別流傳的名稱也有差異。
  • 「龍生九子」,九大神獸被人為操作,蹭了龍的熱度,名揚千古了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像是世上本沒有龍生九子,說的人多了,便成了真的龍生九子了。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信仰,是人們臆想中的一種神物,誰也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沒有龍的存在,那麼龍生九子當然也是牽強附會了,那麼為什麼會有此說法呢?
  • 《媽祖》殺青 趙鴻飛力排萬難飾反一號神獸睚眥
    趙鴻飛劇中飾演嗜殺好鬥、手段毒辣,內心狹窄的反一號神獸睚眥。
  • 「龍生九子」分別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二睚眥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老三嘲風龍生九子之一,有鳳凰的形象,是鳥的化身,平生好險,一般在殿或屋的房頂上,有震懾妖魔,驅災除害的作用。如今殿角走獸即是其形象。
  • 飛簷上的故事——"龍生九子"的來歷(組圖)
    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李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音:牙字),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鳳,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音:畢案),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贔屓(音:畢戲),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鴟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 龍生九子,各有其能:囚牛玩音樂,饕餮貪吃,好鬥睚眥
    睚眥:好鬥龍子這老二長相在書中是這樣記載的「面如豺,身如豹」,因為睚眥它媽是頭狼啊,龍第二朵桃花。不知道這母狼的基因有多強大,睚眥的性格完全繼承了其母的特點,脾氣暴躁,沒事就齜牙瞪眼的。最喜歡閒著沒事打架玩兒、舞刀弄槍更是小菜一碟。有一個成語,「睚眥必報」就是用來形容它的人生信條。
  • 上古四大神獸與龍生九子石雕,四海八荒的守護神,跟我來漲姿勢
    去聊城旅遊,在新開放的「聊城縣署」中意外邂逅上古四大神獸與龍生九子石雕。這就是聊城縣署的大門。上古四大神獸與龍生九子石雕在西院,一字排開,很有韻味。下面就逐一介紹。前四個是上古四大神獸,後九個是龍的兒子。青龍,源於上古星宿崇拜。
  • 龍生九子,鳳育九雛,到底是哪九子?
    龍生九子指的是什麼,今天就為大家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1.囚牛囚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長子。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一些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雕像。2.睚眥睚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九子第二子,古代史書記載其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血嗜殺。
  • 饕餮貔貅,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威風凜凜,響入雲霄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句話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的各有所長,這些民間神話中的龍子,在外形上幾乎與龍完全不一樣,那麼龍生九子究竟是哪九子?為什麼中國古代傳說會出現不同的版本?
  • 上古龍子異獸:霸下、狻猊、蒲牢、嘲風、睚眥、囚牛
    在古代九是虛數也是貴數,用來表示極多以及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在古代眾多的傳說之中,雖然奇珍異獸數不勝數,但在民間最引人關注,以及流傳最廣的還是「龍生九子」中的各個龍子,今天就為大家盤點龍九子之中的:霸下、狻猊、蒲牢、嘲風、睚眥、囚牛。
  • 中國民間,「龍生九子」的說法,到底是哪九子?
    所謂的「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生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在明代很多學者的筆記裡,都有記載,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等。版本較多,說法不同。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你知道是哪九子嗎?他們又為什麼不同?
    在聊到神話傳說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聊到一個詞叫做神獸,而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實就是龍生的九個兒子是不同的神獸,當然啦,龍的兒子遠不止這9隻神獸,那我們今天聊的就先聊這九子。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龍生九子並不是龍自己生的,而是龍與其他母性生獸的結合之後產下的異類。
  • 少林寺裡的「龍生九子」
    傳說,龍有九個兒子,有很多種版本,常見的有這九子: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蝮、睚眥、狻猊、麒麟。在古代,龍是帝王的象徵,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利,只有皇帝在的地方或是皇帝使用的物品才能用龍的圖案,如龍庭、龍袍。在佛教中,龍是護法神之一。在梵語中,龍稱「那伽」,長身無足,又譯「龍象」,是阿羅漢中修行最勇猛者。在《孔雀王經》、《大雲經》、《僧護經》等佛教經典中,均記載有龍王護持佛法的故事。
  • 龍生九子,差異還真的挺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句話: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意思是說,即使是同胞兄弟,性格、愛好也是差別很大的。也有一種說法是:同是龍的兒子,其實他們並不是同一個物種。對於九子的名字和順序,也是表現出很大的不同。其實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傳說中的龍的話題的情有獨鍾。
  • 嘲風:淺談「龍生九子」嘲風的出現與消失
    【能力】:平生好險好登高遠望,喜冒險,闢邪鎮宅的瑞獸嘲風,[明]李東陽版「龍九子」之一,因平生好險,故喜登高,常被築為殿角走獸,是民間所信奉能闢邪鎮宅的瑞獸。也正是因為嘲風的形象多用於殿角,所以較易與同樣築於屋頂的另外兩隻龍子「〈蟲彎〉〈蟲全〉」與「鰲魚」混淆。據[明]陸容《菽園雜記·古諸器物異名》所載:「螭〈蟲勿〉,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蟲彎〉〈蟲全〉,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
  • 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
    老二睚眥睚眥,龍生九子其二,長著豺身龍首。相傳生下他時,其父看他長得太難看就想把他扔掉,還是其母苦苦哀求這才留下了他,苟全性命。他性情剛烈,好勇喜鬥,殺伐果斷,就是一個戰鬥狂人。他總是嘴裡叼著刀劍,所以古人把他的形象刻在刀環,劍柄以增加威懾力。有一個成語是關於他的,睚眥必報,可以想像這老二性格如何了。
  • 「龍生九子」指的是哪9個兒子?你知道嗎?看完顛覆你的認知!
    老大:囚牛(qiu niu)《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坐在琴頭上,欣賞彈撥拉炫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神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了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這就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
  • 貔貅、饕餮、椒圖、犼,這些很像龍的神獸,究竟是不是龍的兒子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在古代,九代表虛數,表示很多,一直以來流傳出的龍生九子之說,都沒有明確說出是哪九子。其意思也顯而易見,是說龍生的兒子有很多,但每一個都成不了龍。直到到了明朝,明朝有個皇帝叫朱佑樘,他非要較真的想要知道,龍生九子,到底都有那九個兒子。內閣大學士李東陽給了朱佑樘明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