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扔東西,不收拾房間,屢教不改怎麼辦?這3招讓孩子愛勞動

2020-12-24 沛沛媽學育兒

米歇爾歐巴馬要求女兒:只要她們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能使喚別人去做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

一位媽媽打了女兒一巴掌, 這一巴掌讓女兒整整一年沒理她, 也讓她內疚痛苦萬分。 原因是女兒作為一名高中生 ,不把學習放在首位, 而是沉迷於打扮。

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光鮮靚麗, 可自己的房間卻髒亂到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甚至連吃完的麻辣袋都扔在地板上 。

這位媽媽說了無數次 ,女兒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回她就罵了女兒幾句, 沒想到女兒被罵後,挑釁地將手機往地上砸, 還頂嘴讓她少管閒事。

這位媽媽氣得血往上湧,就甩了女兒一巴掌。現在女兒不理她,她不僅難過,每天還擔心女兒為了報復她,跑出去學壞,毀掉自己。

帖子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評論有幾萬條,很多家長都肯定這位媽媽做得對,孩子不打不成器,現在不打將來別人會替父母來教育她。

在潮水般的認同聲中,我不由得想:孩子這麼大缺乏自理能力,至少說明這個媽媽很勤快,雖然抱怨孩子懶,但肯定總是看不過眼,最終都上前替孩子做了,而孩子每次只是挨罵,但並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育學家德雷克斯說:永遠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如果家長總是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處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從而逐漸變成一個依賴他人、缺乏獨立的人。

米歇爾歐巴馬在她的自傳《成為》一書中曾說, 當他們一家住進白宮以後,她就明確要求兩個女兒,還是跟以前住在芝加哥時一樣,每天早晨起床後要自己收拾被褥,只要她們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能使喚別人去做。

什麼是邏輯後果法?

可見,家長教育孩子養成整理收拾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有效途徑。

那如果孩子的表現是抗拒怎麼辦呢?打罵、責備顯然不行,我們希望孩子待人接物有禮有節,自己就應該以身作則,禁止任何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在這裡我推薦大家試一試邏輯後果法,什麼是邏輯後果法?簡單來講就是家長以尊重的態度,提前告訴孩子,他們的某種行為將會產生的合理的結果。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指出:一個有效的邏輯後果不應當是家長用全力對孩子進行的懲罰,而是讓孩子的行為轉向另一個有用的行為,並考慮了長期效果的辦法。

邏輯後果法的精髓概括起來是「相關、尊重、合理、預先告知」10個字。

「相關」是指產生的後果必須和行為相關。

「尊重」是指後果既要避免羞辱和責難孩子,也不要讓自己痛苦。

「合理」是指後果從孩子和大人的角度來說都要合情合理。

「預先告知」是指預先讓孩子知道,如果孩子選擇了某種行為,將會出現什麼後果。

以孩子不整理房間、亂扔東西為例。如果孩子亂扔東西,根據邏輯後果法的十字方針,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如果總是把東西亂扔,我就會認為你不需要了。從現在開始,如果你不收拾,我就會幫你收拾,但是我會暫時替你保管起來,等到你學會收拾並保管好其他物品了,我再交還給你。」

然後等到孩子再次亂扔東西時,先問他們:「你是願意自己把東西收起來,還是讓我來保管?」孩子聽完此話,一般會趕緊自己行動,不願意自己的東西被沒收。

但也會有孩子覺得家長只是嚇唬、威脅他們,而且即便被拿走了,只要用力哭鬧,大人就會妥協歸還,所以會表現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這就提醒我們大人實施「邏輯後果法」態度要溫和,但行動要堅決。

另外孩子如果得到的玩具太多,也容易不珍惜,隨處亂扔。所以家長給孩子買玩具注意少而精,只買孩子特別想要的東西,反而能激發孩子照料好物品的責任心。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幫助

一是訓練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不收拾整理房間,並不是他們懶,而是他們確實不會做,需要家長的幫助,甚至是專門的訓練。

就好比一個數學基礎不好的孩子,每次考試不如意,家長鼓勵一萬句「孩子,加油,我相信你能行」,也抵不上一次和孩子的深入交流,找到孩子成績不如意的問題所在。

澳大利亞著名的教育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女兒》一書中提到,家長教導孩子應遵循「替她們做-和她們一起做-看著她們做-讓他們自己做」的四步法。而第二步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對孩子進行正確訓練的過程。

所以孩子對如何收拾房間、整理物品無從下手時,家長可以先教會孩子如何將物品分類。通過和孩子交流,根據孩子的喜好和日常生活習慣,幫助孩子將物品分為「特別重要的」、「頻繁用到的」「已不需要的」等類別,然後徵求孩子的意見,清理掉不再需要的物品。

再根據孩子自己的生活習慣,按照物品分類進行整理。通過合作整理好房間後,告訴孩子記住擺放的位置,平時注意所有物品各就各位,從哪裡拿就放回哪裡,這樣每天只需花一點點時間整理就可以,大部分時間維持原狀就很好了。

然後對涉及技術性的整理,比如鋪床或疊衣服、拖地什麼等,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做示範給孩子看,並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兒童教育專家尼森爾舉過一個例子,家長可以借鑑一下

有位媽媽花了幾年的時間教她的孩子收拾床鋪。她買的床單都是帶格子或線條的,以便孩子們學會怎樣順著床沿把床單鋪得橫平豎直。

指導時她也儘量做到語言明確,比如當她想教會孩子把床單皺褶拉平,她就說:「如果你拉這裡,會怎麼樣?你試試看。」

二是鼓勵孩子。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德雷克斯非常重視對孩子的鼓勵,他指出: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沒有歸屬感。同時他還強調,鼓勵孩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而我們都知道,熟練掌握一項本領需要經過多次練習,所以家長不要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畢竟孩子終歸是孩子,雖然整潔和做事有條理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好品格,但改善是貫穿一生的過程,需要家長耐心對待。

只要孩子有自主收拾整理的積極性,效果如何並不重要。因為孩子的責任心培養起來了,隨著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能力必然會越來越強。我們要做的就是肯定孩子的付出,毫不吝惜地鼓勵他們,讓孩子在大人的認可中獲得足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這樣又反過來激發他們自我激勵,以求讓自己做得更好。

所以當孩子很認真地整理了亂糟糟的房間,我們要及時對孩子說:「我今天看到你的房間收拾得乾淨,所有物品擺放整齊有序,這讓我感覺很舒服,可以看出你花了不少時間來整理。」我相信孩子就算表面鎮定自若,心裡一定會特別開心。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心理學家:愛扔東西源於「自我效能感」我觀察了身邊許多孩子的行為,發現有的孩子在1歲前就會抓著東西亂扔,到了2、3歲後,這種情況愈發嚴重,甚至帶點亂發脾氣的意思,這個時候父母想要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需要明確
  • 孩子上幼兒園了,玩具還是不收拾怎麼辦,佛系奶爸:不收就不收唄
    孩子上幼兒園了,玩具玩完還是到處亂扔。朋友說嘗試很多方法,比如孩子玩具不收拾,就把他玩具放在高處,最終孩子要玩玩具,還得自己受累從高處拿下來。讀了幾套相關的繪本,孩子聽時有興趣,玩具照樣不收。如果各種方法都嘗試過,孩子還是不會收拾玩具。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我家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錯拿別人的東西,這該怎麼辦?我家大寶總是搶二寶東西,又哭又鬧的,怎麼說都不聽。
  • 孩子愛出門玩,可外面下雨,怎麼辦?你肯定知道1招,這裡教你4招
    孩子愛出門玩,這在晴天、陰天就無可厚非啦!但外面下雨的時候,家長可怎麼辦呢?面對吵鬧不安的孩子,是出去還是不出去,是教育還是順從呢?01孩子被關家裡的第三天,開炸啦1、右右、細毛幾個月就愛出門右右、細毛從出月子開始就愛出門浪,是整個小區都知道的事。當然,這和他們有個閒不住、每周末必須帶孩子出門到處玩的媽媽不無關係。
  • 勞動,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勞動教育怎樣走出邊緣化窠臼?
    但不管有多少理由,家長還是要弄清楚勞動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明白了意義,家長就會積極地讓孩子愛勞動。勞動,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孩子最早的勞動形式是家務勞動,家長至少要向孩子灌輸「我是家庭一成員,家務勞動我要做」的意識。小學和幼兒園安排的校內外勞動機會太少,孩子的「勞動」多為融於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有自理性勞動,如自己收拾學習用品、整理內務、洗點小件衣物;有家務勞動,如幫廚、打掃房間、家中植物管理。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糾正型結果」,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二、「糾正型結果」3種不同的表現結果1、孩子具有更強的自律性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脫離了父母的幫助下,孩子依然可以認識到自己當前所做的事情是對是錯,如果是錯的,那麼孩子就會主動地去改正,整個過程中,並不會出現父母們的教導。
  • 孩子膽小怕事怎麼辦?家長試試這3招,幫娃去掉「膽小鬼」標籤
    可沒想到孩子卻死死抓住她的褲腳,膽怯地望著這陌生的環境,不肯離開媽媽半步。無論範範怎麼勸說,兒子就是不願意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孩子的膽小怕事而倍感煩躁的範範說了一句:"膽小鬼,煩死了。"沒想到兒子卻泫然欲泣,似乎下一秒就要哭起來了。無奈的範範只能帶著孩子一起活動,最後也沒能跟朋友好好敘敘舊,因為兒子吵著要回家。
  • 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牛順兒來支招!
    嗨~3天不見,牛順兒哥哥想你們啦~今天給大家帶來幼小銜接系列語文篇——《讀書真快樂》,一起來看看吧。除了每晚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故事書,每到周末涵涵還要和奶奶一起去書店看書,看到特別喜歡的書就讓奶奶買,然後帶回家認真的讀、仔細的讀。
  • 孩子亂扔玩具的習慣是要改一改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我們家也是,寶寶還沒出生之前,要用的東西買了很多,嬰兒床,浴盆,衣服等等,一應俱全。特別是玩具,孩子的大媽媽給她買了很多,健身架,搖鈴等,而老公和我也沒少買,想把一切好的都給她。
  • 丟啥別丟孩子 五招避免旅遊小意外
    別光記著收拾出遊的行李,這些應付小意外的妙招,也裝在「錦囊」中噢!1.東西落酒店怎麼辦?阿風是「驢」友圈裡出名的「馬大哈」,每次出門旅行都得落點東西在酒店,上次去雲南旅遊,竟然把相機落在酒店了。從此以後,阿風算是長了記性,每次出遊都列個長長的行李清單出來,一一核對完畢才敢封裝行李。
  • 1~12年級中外勞動教育清單,家長必讀,值得收藏
    勞動不只是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更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人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哈佛大學在進行過一項長達20多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愛勞動的孩子與不愛勞動的孩子相比,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
  • 孩子脾虛積食,不長個,這3類食物要少碰!健脾胃,沒事學學這3招
    這3種零食吃太多,對孩子脾胃的傷害很大,家長們要注意第1種:餅乾麵包類這類零食是最能充飢的了,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些零食是沒什麼營養的,反而很多麵包中都含有比較多的添加劑,會給孩子的脾胃帶來很大的壓力,傷害孩子脾胃的健康,這些食物孩子也難以運化,容易出現積食的現象
  • 為家長和孩子準備的一份創意勞動清單,祝大家勞動節快樂有意義!
    「小鞋櫃 大世界」假期宅在家,正是讓孩子們參與到勞動中的大好機會!勞動不只是單純的「幹活」,而是豐富有內涵的「幹活」。把勞動放在教育生活中,賦予其更廣闊的空間。假期結束後的班會課上,請每個孩子把用過的抹布平展著放於桌前,從抹布的整潔、磨損程度談談自己的勞動成果和感想。「親近」抹布不嫌髒,利用抹布保持環境衛生,不但能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美德,還能養成愛乾淨,創造美好生活的好習慣。
  •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你做過嗎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你做過嗎1、急於求成的早教現在早教領域有種十分錯誤的提法,就是「2歲背古詩,3歲就掃盲」。對即將入學的孩子,愛看小人書、愛用筆塗鴉、愛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會更好。2、過於嚴格的學習規章父母在以自我教育方法為前提的情況下,對於幼小的孩子制定一系列自以為對孩子成長可以帶來益處的學習方法,卻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每天7點起床吃飯然後進行早鍛鍊。"
  • 睿智燈塔-孩子總是粗心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粗心的毛病
    孩子粗心,是很多家長的心病。每次考試,明明那些題孩子都會做,卻總是由於粗心而丟分,即使反覆強調了無數次,孩子仍然改不了這個壞毛病,這讓許多家長十分擔心。那麼,孩子總是粗心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粗心的毛病呢?
  • 孩子脾氣大,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鬧怎麼辦?建議父母用這3招制服他
    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思想也在不斷的成長變化,孩子在初步擁有自己的「意願」時,是令家長們最頭疼的階段,但這卻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經之路,因為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表現。許多家長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面對孩子一不如意就發脾氣,經常撒潑打滾、大吵大鬧的情況,要怎麼辦才行呢?
  • 寶寶愛亂扔東西?先不要著急糾正,這可能是大腦發育良好信號
    寶寶愛亂扔東西?先不要著急糾正,這可能是大腦發育良好信號01丨愛亂扔東西別看小寶寶的個頭非常小,年齡小好像是什麼都不懂,但真的是要把她一個人丟在那裡的話,不陪他們玩他的魔音,能分分鐘就把你的千靈蓋給掀掉,陪他玩就玩吧,反正是自己親生的父母也都是樂在其中,但非常煩人的,就是每次把手裡面的玩具玩偶遞給他玩的時候,他都可能會扔出去撿回來她再扔出去,真的是把家長氣得要死,孩子自己在那裡玩得樂呵呵的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相信許多寶媽都類似的煩惱,比如:我家孩子為什麼老喜歡亂扔東西、總喜歡撕家裡的東西、孩子總是吃手,怎麼管也不停、我家孩子晚上總是起夜等等一些列的問題。對於孩子的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總是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身體不舒服。
  • 孩子經常不乖怎麼辦?李玫瑾:家長常說這3句話,雙方受益
    孩子經常不乖怎麼辦?李玫瑾:家長常說這3句話,雙方受益這段時間,很多學校都陸續恢復了開學複課。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依然處於寒假的假期中。長時間居家,孩子避免不了就會惹家長生氣。可能因為晚睡晚起,也可能因為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那些憑空多出的東西,又是哪來的?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別人換來的。昨天,班級群裡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歲的女兒,老愛拿別人的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都強行佔為己有。為此,人家孩子家長還專門找過這位爸爸,讓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