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9歲。不過恐怕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死後會成為中國的「食神」。僅僅在江南一帶,就流傳著各種各樣乾隆下館子、吃美食的傳說,更有甚者,就連廣東、陝北的小吃都打著乾隆的旗號,說是乾隆微服私訪時吃過的。
在江蘇宿遷,有「乾隆品嘗後大加讚賞」的車輪餅;在河北故城,有乾隆「親筆御封」的龍鳳貢面;在陝西榆林,有被乾隆「帶入宮中」的拼三鮮......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廣東的腸粉也打起了乾隆這張牌,說乾隆下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去粵西吃腸粉。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東西時,乾隆讚不絕口,還乘興說:這「米粉」有點像豬腸子。
乾隆白菜
北京也有一道菜,叫做「乾隆白菜」,據說這是京城名店「都一處」的招牌菜。據說,「都一處」的名字,就是乾隆御賜的。不過細細考究就會發現,「都一處」的牌匾上的三個字不是乾隆題的,而是郭沫若上世紀60年代的手書。所謂的「乾隆白菜」是個涼拌菜,毫無皇家威儀,不過就是白菜葉拌麻醬!
真實的乾隆皇帝都吃什麼菜呢?
這裡有一份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一日御廚房的「膳單」:燕窩肥雞絲熱鍋一品,燕窩燒鴨子熱鍋一品,肥雞油煸白菜熱鍋一品,羊肚片一品,託湯雞一品,炒雞蛋一品,蒸肥雞鹿尾一品,燒狍子肉一品,象眼小饅頭一品,白糖油糕一品,白面絲糕糜子米麵糕一品,年糕一品,小菜五品,鹹肉一碟,攢盤肉二品,野雞粥一品,燕窩八鮮熱鍋一品。
乾隆是這年正月初三早晨駕崩的,這個膳單,就反映了乾隆皇帝臨死前的晚餐情況。大年初一的這次御膳,連菜帶湯,還有糕點,總共22道。在民間傳說、影視文學作品裡,乾隆爺每頓吃的都是滿漢全席,菜品多達上百道。其實,乾隆每次用膳,所吃的菜一般是20道左右,基本上是在15—25道之間,葷菜不過十來種。不過,慈禧太后就奢華多了,早晚兩次正餐,一般是48道菜,過年過節則達到108種。
這份膳單裡面,既有燕窩、鹿尾、袍子這些高熱量、高營養的菜餚,也有煸白菜、炒雞蛋這樣的「家常菜」。從清宮《膳檔》來看,乾隆平時最喜歡的是燕窩。乾隆吃的肉,主要是雞、鴨、魚、鵝以及羊肉、鹿肉、豬肉。乾隆不吃牛肉,也很少有魚翅、海參之類的東西。像豆腐、白菜這樣的家常菜,倒是乾隆的膳桌上必不可少的。檔案記載,乾隆下江南隨行帶了大批廚師,其中專門做豆腐菜的廚師就有三個。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三月十八日在淮安的早膳,總共十幾道菜,就有豆瓣燉豆腐、炒豆腐兩種豆腐菜。在乾隆晚年的膳單中,幾乎每天的菜餚中都有「炒豆芽菜一品」,豆芽菜清淡爽口,對脾胃特別有好處,也比較適合老年人。
除了「土豪」式的吃法,乾隆也會吃一些五穀雜糧。比如每年春天榆樹發芽的時候,他都要嘗一嘗榆錢餑餑、榆錢餅。此外,他也吃些煎餅、粽子等小吃。不過在南巡途中是否吃過車輪餅、龍鳳貢面等地方特產,恐怕真的就是個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