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2020-12-25 奇有此理

導語: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歸天,重病纏身的西太后卻神奇康復,隨後登上獨裁寶座。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我在上一篇《身體康健卻暴斃歸天,聰明過人的慈安太后,為何未能逃過死亡之劫?》文章中向讀者講述了慈安太后病死的過程,本文將藉助現存史籍,著力為您還原兩宮太后從入宮選秀,到登上權力巔峰的過程。

儘管官史記載和懲處御醫之類的動作,力圖使人相信,慈安太后確死於暴病。但人們還是滿眼疑雲,不信這些障眼法。

印鸞章在其所著《清鑑》中寫道:未幾,東太后暴卒。或傳即西後所鴆,宮省事秘,莫能詳也。

章開沅先生主編的《清通鑑》也採用同樣筆法:東太后暴卒,「或傳即西後所毒斃」,然因「宮中事密,無可稽考」。

兩書採用的雖是存疑態度,但仍可看出其傾向性。

慈禧太后此後獨霸大清政權,憑其精明強幹、心狠手辣,她想刻意抹去的東西,是不大會留下太多屎尿遺漬、授人以柄的。根據蛛絲馬跡,依據事件的內在邏輯,很多史家更傾向於這樣一種結論: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

對於慈安太后被毒死的原因,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說慈禧太后年輕守寡,耐不住空房寂寞,與男人偷情,不意被慈安太后撞見,慈禧太后又怕又恨,遂出狠招將她毒死。

這一說法見之於《清宮瑣聞》「時都門有武伶楊月樓者,佚麗矯健,為鞠部冠。西後偶召之演劇宮中,愛而嬖之,錄充供奉,為署門籍,每召入宮恆逾日夕不出。一日慈安因事欲白西後,突詣所居,適慈禧不在,忽值楊坦臥於西後之榻次,慈安驚退,亟呼宮婢,略語所事,俾之轉達而去。慈禧廉知之,大懼。趣楊起,予之杏酪一器,並紿之曰:『慈安將蒞,若當速出。』楊食歸,不逾時而暴斃。西後自是稱病,數日不復朝。唯慈安夙仁厚,前此所遭出不意,雖久驚怒,而實無窮治意。西後即稱病,猶日夕以宮婢致探問,乞其復出乃止。會朝次,有疆臣某以旌表節烈事請者,慈安乃假是以言規慈禧,慈禧不答。久之,而疑懼之念復熾。越日,慈禧遣宮婢以粔籹數事為獻,慈安不疑,受而食之,竟以此夕殂。」

這一說還見之於《述庵秘錄》「時有伶工金某者,得慈禧寵,出入宮闥。慈禧疾久未愈,孝貞往候,至見慈禧與伶臥榻上,孝貞痛數責之,慈禧跽謝,逐金伶出宮,尋賜死。孝貞故喜食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餅進御,逾數時薨。慈禧亡,金家人備述之如此。」

慈安因撞見慈禧偷情而遭毒害之說,漏洞很多,不大可信。慈禧太后在鹹豐帝死時,是個二十六歲的少婦,此後宮中寡居長達四十七年,其間與宮內某些太監,比如安德海之流,與某某近臣,比如榮祿之輩,發生一些偷情苟且荒淫之事,也許可能,但她畢竟是一個有政治頭腦、注意自身形象的人物,不會毫不顧及大清祖制,把當時為人瞧不起的戲子楊某、金某等弄到宮中胡搞,甚至將自己的面首安排在宮中「錄充供奉,為署門籍」。再說,按清宮規矩,為皇太后服務的太監、宮女有一大堆,有充任內侍的宮女、太監,還有外侍和門侍,慈禧太后居住的長春宮外,每天有多名門侍值班,有人進宮,必扯開嗓子向宮內傳訊,一道道傳入寢宮。那日,慈安太后又不是有意前來偵探,門侍必會像往日一樣大呼小叫向宮內傳訊,因此,如戲子楊某或金某與慈禧通姦後尚未走脫,也有時間躲藏起來,不可能衣冠不整躺在床上被撞見。退一步說,如果慈禧與戲子通姦到了無所顧忌的地步,那她就沒有必要毒死情夫,嚇得裝病了。

另一種說法,認為慈安太后暴死是權力鬥爭的結果,她是在與慈禧較量中被毒死的。

這一說法頗有見地。但光這麼說,還過於一般,講得不到位。當時,慈安已成為阻擋慈禧獲取最高權力的一堵「牆」。但慈安缺乏頭腦和眼光,含糊不清,混混沌沌,既對自己的地位角色不盡瞭然,又對慈禧這個女人骨子裡邊隱藏著的東西沒有看透,既沒有辦法制止慈禧的放肆超越,又沒有退隱是非之外任其逾越。因此,當慈禧下定決心要搬掉這個障礙時,這堵「牆」的命運便是可想而知的了。

慈安這堵天定而可憐的「牆」,實質上是皇權鬥爭的犧牲品。慈安與慈禧在深宮狹路相逢,從見面的第一天起,前者就成了橫在後者面前的一堵「牆」。慈禧要想毀掉這堵「牆」,要想幹掉對手的殺念早已有之,但時機未到,她一直在悄悄尋找和等待這一時機的到來。

這兩位在大清國數一數二的女人,三十年裡的關係是複雜的,大體經歷了情敵——同盟——政敵,這樣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

鹹豐二年(1852年)五月初九日,一位年方十八的少女,被鹹豐帝聖眼看中,召入紫禁城後宮,冊封為蘭貴人,在清朝八個等級的后妃隊伍中位居第六,高於常在和答應。她,就是後來在中國聲名如雷的慈禧太后。她因住在西六宮中的儲秀宮,亦稱西太后。蘭貴人姓葉赫那拉,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父親惠徵,時任筆帖式,掌管翻譯滿漢奏章文書,是個七八品的芝麻官。在蘭貴人入宮時,她父親已升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成為主管一方行政的四品要員。

蘭貴人入宮前,當年四月二十七日,一位姓鈕祜祿的少女,被皇帝看中,進入紫禁城深處的後宮,被冊封為貞嬪。她比蘭貴人小兩歲,是廣西右江道道員穆揚阿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她因居於東六宮中的鐘粹宮,被稱為東太后。鈕祜祿氏不僅進宮比蘭貴人早十三天,而且一進宮就被冊封為「嬪」,在后妃隊伍中居於第五位,高於蘭貴人一個等級。

實際上,蘭貴人與貞嬪都是鹹豐元年(1851年)加入秀女隊伍的,這次皇帝選美活動,到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才由內務府奏報應選女子數目,翌年二月由鹹豐帝正式選定。因鹹豐帝當時尚在先皇喪服期內,選定的嬪妃不能立時進宮,他於四月十一日到安葬父親的慕陵行釋服禮後,才確定貞嬪、雲嬪於四月二十七日進宮。此後第十三天,同被選中的美人蘭貴人和麗貴人也被召進宮來。當時,年方二十的鹹豐帝尚未沉湎於女色,總共就這四位新妻。鹹豐帝原配嫡妻薩克達氏,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已經死去,後追諡為孝德皇后。

鹹豐帝剛上臺當皇帝時,有一股子振興江山社稷的銳氣。整頓吏治,上臺伊始就懲治穆彰阿等妨賢病國的官吏;頒詔求言,廣納大理寺卿倭仁、國子監祭酒勝保、侍郎曾國藩等人直言;起用革職能臣,林則徐、周天爵、姚瑩等原被排斥的幹臣重新得到重用。一時,政治上出現生機勃勃的景象,海內欣然望之。由於鹹豐帝將主要心思放在政務上,加之父親亡故不久,沒有急於選美獵色,以至皇后死去近一年半,方將四位新妻納入後宮。

在這四位花一樣的新妻中,鹹豐帝最寵愛的是貞嬪。她進宮不到一個月,就越級晉封為貞貴妃,次月又連升兩級,躍居後宮頂端,被冊封為皇后。此時,鈕祜祿氏戴鳳冠、居中宮,榮耀至極,皓月當空。與她相比,蘭貴人黯若微辰,相形見絀。

與鈕祜祿氏一步登天相比,蘭貴人只好自嘆弗如。到鹹豐三年(1853年)十一月前,鹹豐帝的妻妾已猛增至十位。她們是:皇后鈕祜祿氏、雲嬪、蘭貴人、麗貴人、婉貴人、英貴人、容常在、鑫常在、明常在、玫常在。前四位是第一次選美選中的,後六位是新添的。在這一群妻妾隊伍中,蘭貴人依舊是蘭貴人,雖仍排在第三位,但等級沒有上升。鹹豐四年(1854年)早春二月,蘭貴人的地位上了一個臺階,被冊封為懿嬪。她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擁有鈕祜祿氏一進宮就擁有的地位。

那麼,和諧相處數十年的兩宮太后,從秋毫無犯,到痛下殺手,其中又隱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關注我,下一篇文章為您解答。

相關焦點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封建時代,中國最後一個長期控制政權的威權統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是同治、光緒年間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如果算上前面與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統治清王朝長達四十七年,後期幾乎是權勢燻天,當然,慈禧本人並不是大權獨攬,光緒皇帝後來也能行使一些權力,但只要是忤逆了慈禧太后,那帝黨便會一觸即潰,正如同在後期戊戌變法時一樣。
  • 鹹豐在位時,慈禧為何鬥不過慈安?
    慈禧和慈安是同一年以秀女身份入的宮,鹹豐活著的時候,慈禧是懿貴妃,慈安是皇后;鹹豐死後,慈禧是聖母皇太后,為西宮太后,慈安是母后皇太后,為東宮太后,慈安還是壓了慈禧一頭。直到慈安去世,慈禧在於其爭鬥的近三十年時間裡,始終被慈安壓了一頭。
  • 垂簾聽政的太后,不止慈禧,還有鹹豐帝的正皇后慈安
    一說到垂簾聽政,大家可能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慈禧,其實除了慈禧,還有一位太后也喜歡垂簾聽政,而且和慈禧是一起垂簾聽政的,她就是鹹豐帝的皇后慈安,同治即位後的東太后。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兩宮太后一起執政的年月中,慈禧權欲極強,慈安雖處處謙讓,但因名分高於慈禧,還是招致慈禧的不快。
  • 慈禧與慈安的秘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清宮野史,都來看看吧!
    在清朝的歷史長河中,曾作為兩宮皇太后的慈安太后是和西太后慈禧一樣十分重要的人物,然而在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一向身強體壯的太后慈安在12小時中居然突然發病而死,實在是出乎意料。從此以後,慈安的死便成為了清宮的一件懸案。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 清朝皇宮秘密眾多,慈禧和慈安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晚清時期人們談論最多的,那就是掌握了政權的慈禧太后,在鹹豐皇帝去世之後,清朝並不是一下落到了慈禧手裡,而是慈安成為正宮太后,慈禧的權利很少,但奇怪的就是,慈安身體一直都很好,卻突然暴病而死。在這麼一位身強體壯,並且受人尊敬的太后,一下子暴病而死之後,很多人都產生了懷疑,當時慈禧正生病,所以知道太后去世之後,大家都以為慈禧不在了,沒想到是慈安不在了,很多人當時就認為不對勁。
  • 對於慈安太后的死,慈禧太后該如何應對呢?
    對於慈安的死,慈禧該如何應對呢?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時,對於和她接觸最多、過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後事,還要想辦法開脫嫌疑,慈禧的應對,在《翁同龢日記》中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 為何慈禧的權力,在清朝末期40餘年間,大到沒有人可以動搖?
    鹹豐的身體時常不好,每當這時候,慈禧就會在御書房幫鹹豐批閱奏摺。而慈禧對權力的欲望就是在此時慢慢地開始養成,關鍵是慈禧的肚子還是爭氣的,生下了鹹豐唯一的皇嗣。這位唯一的皇嗣在鹹豐死時便成為了順理成章的皇位繼承人,這就是同治皇帝。而鹹豐在去世之前為了防止外戚專權,也為這位皇子安排了八位顧命大臣。
  • 她是慈禧的主母,即使死後,慈禧也不敢搬進她住過的慈寧宮
    慈安太后,鹹豐皇帝的皇后,跟慈禧是皇后跟妃子的關係。不過,慈安太后入宮四個月就被封為皇后,可見她的手段是在慈禧之上的。鹹豐皇帝逝世後,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繼位,當時還是皇后的慈安垂簾聽政,輔導皇帝。母以子貴的慈禧得以位列太后,和慈安並稱東西兩宮太后。不過,慈禧此時沒有任何根基,全靠她的寶貝兒子的皇位才能徘徊在權力邊緣。慈安是名門望族出身,學識教養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更不用說她之前還是名正言順的皇后,慈禧再怎麼掙扎還是低人一頭。慈安垂簾聽政之後,明顯對權力不感興趣,但是她卻展現過人的政治天賦。
  • 稗官野史:揭慈禧太后的秘密生活,年輕守寡和多名男子有染!
    慈禧太后大家都比較熟悉,有人說是她一手斷送了大清江山,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她在朝政上的功過。在野史記載中慈禧太后生活非常混亂,不僅是守寡之後,甚至有人懷疑其兒子並不是親生。稗官野史故事慈禧太后到底有多少事情不為人知,細數下我們會看到另外一個慈禧。
  • 慈安去世之後,慈禧為何不搬去寬敞的慈寧宮,卻留在狹小的儲秀宮?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於鍾粹宮,都說慈安死後,慈禧就成為了首席太后,又是同治皇帝的親媽,自然有資格住進慈寧宮,可是慈禧並沒有像許多人猜想的那樣搬進慈寧宮,慈安死時才44
  • 慈禧去世之後,李蓮英立刻將五箱珠寶上交,為何依舊難逃一死?
    晚清時期的主要掌權者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的妃嬪,當時的慈禧並不受寵,只不過因為慈安皇后沒有生下嫡皇子,所以慈禧所生的皇長子就成了後來的同治帝,在同治登基之後慈禧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漸漸地形成了二宮並立的局面。
  • 晚清的擎天巨柱慈禧太后去世下葬的過程中,一路上為何臭氣衝天?
    在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後,原本只是一名貴妃的慈禧由此母憑子貴與鹹豐皇帝的正牌皇后慈安一同成為了同治時期的兩宮太后,二人以東宮、西宮劃分開始了她們垂簾聽政的時代。在最開始要修建陵墓的時候,手下的大臣們提出只能給慈禧和慈安太后兩人修建一座陵墓合葬,這個提議放在以前的很多年代來說是符合禮法的。但是在兩宮太后執掌大權的時代不一樣,慈禧在聽到手下大臣們的意見後,她當即發起了怒火,最終壓倒了所有反對聲,讓人給自己和慈安太后分別各修建了一座陵寢。
  • 有人說同治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一、處死安德海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因為有慈禧撐腰,平時囂張跋扈,甚至對同治皇帝也不太恭敬,導致同治對他十分厭惡,將安德海比作明朝的奸宦魏忠賢。後來安德海以為皇帝置辦龍袍的理由出京招搖,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緝拿,同治皇帝藉機在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等人的支持下,下旨讓丁寶楨將安德海斬殺。
  • 她與慈安一同入宮,慈禧見了也要下跪行禮,卻被連降三級死於冷宮
    慈安、慈禧都是清朝鹹豐年間後宮的風雲人物,然而,當初與這兩位並駕齊驅的還有一人,她就是被連降三級的玶常在。 清朝鹹豐二年,鹹豐繼位以來第一次舉行選秀,這一年的八旗選秀共選定了四位新人,分別是鈕祜祿氏(慈安)、伊爾根覺羅氏(玶常在)、葉赫那拉氏(慈禧)與他他拉氏(麗妃)。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位新人是分兩批入宮的,這一年的四月二十七日,鈕祜祿氏與玶常在先行入宮,分別初封為貞嬪與英貴人。
  • 慈禧太后一對翡翠西瓜價值過億,一隻疑流落美國,另一隻下落不明
    晚清時期權勢最大的女人,當屬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剛剛入宮起,她的一帆風順便註定她的結局,從慈禧生下後來的同治皇帝起,她就一路高升,聖寵不衰。不管是輔佐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還是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辛酉政變,都能看出,這個女人不僅心思不簡單,而且極其看重她手中的權勢和權力。
  • 改造儲秀宮:慈禧太后的「裝修大計」與巔峰之路
    儲秀宮之所以受參觀者青睞,不僅因為這裡有著故宮博物院頗具特色的陳列方式——原狀陳列,也因為這裡曾經的主人——慈禧太后實在太過有名。如果在紫禁城內挑選一處與慈禧關係最密切的建築,那麼非儲秀宮莫屬。在這裡,慈禧完成了身份等級的飛越,也到達了權力的巔峰。
  • 權力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考察慈禧居室空間的內簷裝修
    然室內裝修還是存在明顯的不同之處,綏履殿明間安設寶座,平安是則無;綏履殿寢宮掛匾「敬順齋」,平安室寢宮無匾;綏履殿東進間是順山床和北小床,平安室東進間則是南北床,沒有順山床。由此看來,雖然慈安慈禧同授為皇太后,而慈安居住的綏履殿裝修較為複雜,等級較高,慈禧居住的平安室的裝修稍微簡單一些,嫡庶之別顯而易見。
  • 慈禧兩次參加祭典,一次想跪卻得站著,一次想站卻得跪著
    慈禧的高明之處,在於懂得順勢而為,借力打力,才能在鬥爭中屹立不倒,並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在慈禧政治生涯的前期,她的權力受到慈安太后和恭親王的牽制;到後期之後,她仍然不能無視朝議,獨斷專行。  下面分享兩則故事,以小見大,慈禧的權力也並非毫無限制。
  • 慈禧為何要穿著龍袍?鳳在龍上的石刻是怎麼回事?慈禧是無冕之王
    這是在徵求李鴻章的意見,她慈禧到底可不可以登基稱帝。李鴻章多賊啊,他當然不能正面回答,只好說:有點大。這三個字表面上是說這龍袍做大了,不合身。實際上就是告訴慈禧太后,皇位對慈禧來說還是不合適,不要去趟這趟渾水。既然心腹大臣李鴻章都表示反對,那麼慈禧太后稱帝的想法自然是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