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擎天巨柱慈禧太后去世下葬的過程中,一路上為何臭氣衝天?

2020-12-14 百家號

在清朝末年,有這麼一個女人掌握了整個國家的權勢、有這麼一個女人在生活上奢侈無比、有這麼一個女人即便死去了那麼久仍舊受到人們無情的唾棄,這個女人大家都熟悉的很,她就是近代史中惡名昭著的慈禧太后。

慈禧是清朝鹹豐皇帝的妃子,在鹹豐皇帝駕崩後,慈禧和鹹豐皇帝所生的年幼兒子同治登上了皇帝寶座,執掌起了清朝無盡的榮耀。

在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後,原本只是一名貴妃的慈禧由此母憑子貴與鹹豐皇帝的正牌皇后慈安一同成為了同治時期的兩宮太后,二人以東宮、西宮劃分開始了她們垂簾聽政的時代。

慈禧重新翻修過的陵墓

在清朝以及以前的很多朝代,但凡是有權有勢的人在修建自己陵寢的時候都是會提前很多年修建好的,慈禧的陵墓也不例外。

在最開始要修建陵墓的時候,手下的大臣們提出只能給慈禧和慈安太后兩人修建一座陵墓合葬,這個提議放在以前的很多年代來說是符合禮法的。

但是在兩宮太后執掌大權的時代不一樣,慈禧在聽到手下大臣們的意見後,她當即發起了怒火,最終壓倒了所有反對聲,讓人給自己和慈安太后分別各修建了一座陵寢。

這兩座陵寢的修建並沒有耽誤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陵寢慢慢修建好了起來。

但是在慈安太后提前慈禧太后一步去世後,手中掌握起了清朝所有權力的慈禧太后卻開始變得有些不滿足於之前修建的陵寢了。

為了能在死後的待遇壓過慈安太后一頭,慈禧就讓人重新修建起了自己的陵寢。

因為後來慈禧太后的要求實在太過於嚴格、太過於奢華的原因,所以這個陵寢的修建過程是十分緩慢的,這個陵寢是一直到了慈禧太后去世前不久才得以修建出來的。

慈禧死後屍體被存放了將近一年時間

慈禧是1908年11月份的時候去世的,但是在她剛去世的時候,她卻並沒有被安葬進她的陵墓中。

當時的陵墓雖然已經修建好了,但是因為慈禧死前的很多要求都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的原因,所以在慈禧死後,這個陵寢又開始緊磨慢趕地準備起了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

再加上皇宮內部有著其他種種繁文縟節限制的原因,所以慈禧的屍體是一直拖到了1909年10月份才被下葬到陵墓中的。

這其中經歷的時間雖然沒到一年,但也有11個月的時間了,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慈禧的屍體散發出一些臭味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慈禧屍體雖存放一年,但腐爛並不嚴重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們要知道清朝的皇族們下葬是用金絲楠木打造的棺材裝斂的、他們的屍體為了防止腐爛也會做一定的防腐處理。

正因為這些操作,就使得他們的屍體不會出現很多尋常老百姓們屍體嚴重腐爛、發臭這樣的現象。

孫殿英是在1928年的時候挖掘慈禧陵墓的,那個時候距離1909年過去了將近20年的時間。

根據孫殿英等人相關的回憶,他們在挖掘慈禧墓時是把慈禧太后的屍體拖出來搜颳了一遍的。

在他們搜刮慈禧屍體上的財寶時,他們用刀割開了慈禧的臉部,從慈禧的口中取出了夜明珠。

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判斷出慈禧屍體的防腐效果是做得很好的,如果她的屍體才停放了一年就腐爛得非常嚴重的話,那到了1928年的時候,她的臉部是不可能留下肌肉的。

從這方面的細節來說,題目中所說到的臭氣燻天絕對並不是單純由慈禧屍體的腐爛造成的。

動物糞便帶來的臭氣燻天

至於慈禧下葬的過程中為什麼如此臭氣燻天,我們通過當時流傳下來的照片就可以判斷一二。

在慈禧下葬時,因為葬禮規模太過於浩大的原因,所以這一路上需要用到很多拉車的牲畜,這些牲畜排洩是極難人為控制的,因此這一路上留下的各種排洩物自然就造成了送葬隊伍的臭氣燻天。

所以說這就是慈禧下葬時路上臭氣燻天的原因,除了她的屍體長久安放可能會帶來的一點氣味之外,其他大多數臭味都是運輸牲畜拉下的糞便造成的。

相關焦點

  • 1909年,慈禧太后下葬時臭氣燻天,民間盛傳:她遺臭萬年
    慈禧太后是晚清事實上的統治者,她的存在影響著整個晚清政局,甚至影響了隨後的中國近代史。 但是,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慈禧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存在,對於慈禧的評價,大多也是負面的。據說,慈禧去世一年後才下葬,送葬隊伍臭氣燻天。
  • 首都博物館收藏,荷蘭畫家捐贈慈禧太后等晚清名人油畫像
    從這幾幅畫像中我看到了最真實,最清晰的畫像,知道了這幾位晚清名人究竟長什麼樣。只可惜因油畫太貴重,每幅畫都鑲了玻璃,有反光。 這次看後給我的感覺,李鴻章跟照片上差不多。這幅畫比較小,看起來也許是畫家的習作,但眼神中仍然充滿了智慧,只是稍微顯得年輕了一點兒。
  • 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麼樣?
    當然,別看慈禧臨終前還念叨著「不得令太監擅權」,可之前的幾十年裡,晚清權力場上一位無比炙手可熱的人物,卻正是從1864年起伺候了慈禧太后大半輩子的「大太監李蓮英」。而隨著慈禧太后的病故,李蓮英,這位曾叫多少文臣武將打哆嗦的老太監,人生也到了拐點:先是被「新主子」隆裕太后降旨「傳奉龍馭上賓」,即在慈禧靈前護衛。
  • 晚清盛行的菊花火鍋,為何能讓慈禧太后興奮得像個孩子?
    但要說味蕾體驗,恐怕還有其他火鍋能與他們一爭高下的,比如地標君今天要和大家說這大有來頭的菊花火鍋,它盛行於晚清時代,據說慈禧太后可是它的發明者與鐵桿粉絲哦!擎器者舐唇,侍立者乾咽:眾所周知,皇上和老佛爺這類皇室的領軍人物在用膳的時候可是由一大堆太監宮女在旁邊伺候著的。
  • 晚清「第一美人」多美?百年前舊照也難掩麗質,卻被慈禧耽誤一生
    晚清時期,偌大的清宮還是有幾位長得不錯的妃嬪、格格。例如晚清第一美人,就算是百年前的舊照片也難以遮掩她的氣質!清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可是卻沒能得到好的對待,花季年齡就被人蹉跎。為什麼如此美麗的女人會早逝呢?為何說是慈禧耽誤了她的一生呢?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垂簾聽政」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先例,不新鮮,但兩個皇太后一同垂簾聽政,這事兒就怪了,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是先皇皇后一個人被封為太后嗎?為何清朝會出現「兩宮聽政」?皇后聽政,那是很合理的,皇后是誰呢?此外,慈安陵修建時,初步造價亦略高於慈禧陵。),但慈安似乎根本沒有起到制衡慈禧的作用,這是為何?
  • 慈禧太后華貴一生,為何死後的棺材卻殘破不堪,只能塗上紅漆?
    說起慈禧,可真是被國人罵了好多年,而有關於慈禧的秘辛,大家也是十分的關注。今天我們不說慈禧的生前諸事,只來說說她亡故之後發生的故事。自古,人就對自己的身後事比較在意的,下到平頭百姓,上至王公貴族,沒有人會拿死後的事開玩笑,都害怕死後不得安寧。不僅如此,人們還想出好多辦法,比如看風水選穴,死後請法師超度等等。為了既能全了此生的面子,還能為下輩子謀個好胎,人們還十分重視自己的歸處,也就是死後睡的棺材。
  • 清朝歷代太后!最厲害的女人不是慈禧,竟然是令妃的兒媳婦?
    今天要講的啊,是關於清朝的歷代太后的,提到太后,相信大家得是首先想到的是慈禧太后吧,那麼其實歷史上最厲害的女人不是慈禧,而是令妃的兒媳婦。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不是很明白吧!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講講是怎麼一回事吧!最近熱播的幾部清宮劇,相信大家應該都是比較喜歡的。
  • 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怎麼度過一天的?
    說到晚清,不得不提的人物,一定有慈禧的一席之地。她雖是女子,卻能執政多年,這得力於她自己本身的實力。慈禧年少時便工於書法,對政治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她為人心思玲瓏,嫁給鹹豐帝後很是討他歡心,鹹豐帝也很信任慈禧,批閱奏章從不避諱,有時還與她一同探討,使慈禧有機會接觸政治。
  • 慈禧太后洗一次澡,要用掉上百條毛巾,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
    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齡一起被慈禧太后詔進宮中充作「御前女官」。她是清朝最美公主,因看到慈禧洗澡全過程,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研究慈禧太后的史料,也就成為了研究清朝歷史的重要依據,而只要是研究慈禧太后的史學家們,無一例外的都會提到一個人,她就是曾經擔任過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德齡公主,她曾經在慈禧身邊兩年。
  • 1881年後慈禧為何從沒大錯轉為罪人,從左宗棠被奪權說起
    也是晚清的大名臣,談其他我們大概最先想到的就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也是清朝著名的一個運動,對當時的政治形勢也十分的有利。左宗棠身為當時運動的先行者,也值得後世的稱讚雖然在歷史課本中我們總能看到左宗棠與外國侵略者籤訂一些不公平的條約,可實際左宗棠十分的愛國,籤訂條約也不是自己本願。大部分都是迫於慈禧太后的壓力。
  • 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張張經典,保證一半都是你沒有見過的
    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張張經典,保證一半都是你沒有見過的慈禧太后,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在她垂簾聽政期間,她實際上成了清朝真正的一把手,皇帝只不過是個擺設,晚清的大清帝國實際上是慈禧說了算
  • 喬家借給慈禧太后十萬兩,慈禧:要什麼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歷史的車輪在向前推進,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以來都離不開經濟的發展進步。無論古今,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商業的繁榮發展,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許多著名的商人,並且他們逐漸形成一個商業群體(商幫)。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商幫」:粵商、徽商和晉商便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商業群體。
  • 晚清慈禧和光緒西逃後回京的真實老照片:兩宮迴鑾場面讓人驚訝!
    晚清光緒和慈禧西逃迴鑾場景: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侵佔中國攻入北京城,當晚傳聞要攻入紫禁城東華門,嚇得慈禧太后徹夜難眠,第二天一早就換上粗布舊衣,帶著光緒皇帝、隆裕皇后等人倉皇逃離京城
  • 晚清第一硬漢左宗棠之死:天降大雨,慈禧悲愴,遺言令人潸然淚下
    在歷史愛好者心目中,左宗棠有著晚清第一鐵血硬漢之稱,且不說他為收復新疆和李鴻章激辯紫禁城,就連慈禧太后的生日慶典,他也敢空手而去,不送禮物。左宗棠去世消息傳開後,慈禧太后落淚了,她給足了左宗棠面子,立即下了懿旨:「追贈左宗棠為太子太傅,照大學士例賜恤,予諡文襄,入祀京師昭忠祠、賢良祠,並命於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建立專祠,其生平政績事實宣付國史館立傳。」作為漢臣有這樣的待遇,足夠榮耀。
  • 李鴻章當時已經想當大總統了,為何他去世時,慈禧還深感不安
    但是,東南沿海一代的撫督們,由於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同時也是不相信義和團能戰勝洋人,因此很多人都拒絕執行慈禧的命令。這些人中,以李鴻章、張之洞、盛懷宣等人為代表。李鴻章本來一直在朝廷為官,是朝廷中的首席重臣。不過,由於他一手創建的北洋軍,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人輕輕鬆鬆給摧毀得乾乾淨淨。
  • 慈禧隨葬品面世 圖揭慈禧葬禮全過程(圖)
    原標題:慈禧隨葬品面世 圖揭慈禧葬禮全過程(圖)   近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首次展出了慈禧陵中陪葬的織金陀羅尼經被,金黃的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由捻金線織成。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聖,又不失皇室的威嚴。「東陵大盜」孫殿英不識寶物,當年盜墓時將其隨手遺棄,反而成全了織金陀羅尼經被。
  • 清末老照片:慈禧太后迴鑾陣勢浩大,貢院內雜草叢生
    國子監門外景象。1900年,前門箭樓在戰亂中遭受炮火侵襲,城樓被毀,只剩下了城臺。等到慈禧太后迴鑾時,來不及新建城樓,大臣們在城臺上臨時搭建了彩牌樓,聊飾觀瞻。
  • 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后那樣多,為何同樣的事情,她卻遭世人嫌棄?
    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垂簾聽政這個詞語的時候要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候戰國君王去世以後,繼位的君王年齡太小,然後就由其母親輔助他管理朝政。但是根據古代的宮廷制度,女子是不能在朝廷上露面的。其中,最著名的幾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分別是西漢呂雉呂太后,西漢竇姬竇太后,清朝慈禧太后。先來說一說西漢的太后呂太后,呂雉作為漢高祖劉邦的老婆。生來就靚麗奪彩,智慧過人,但她卻被歷史家評為果斷和狠毒的代表。劉邦稱帝後,呂雉為了防止西漢登基時的不穩定因素,設計殺害了當時赫赫有名的韓信;隨後又堅持讓劉邦殺害另外一命功臣彭越。
  • 慈禧御前最美女官:曾是中國芭蕾舞第一人,晚年為何被打斷雙腿?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是晚清時期一個漂亮的舞蹈家,她的名字叫裕容齡,雖然她在舞蹈上成就不凡,但她這一路走得可謂艱辛,而最大的阻力便是父母的反對,不過最為傳奇的是她曾與宦官相愛,晚年又被打斷雙腿,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女子的故事。 慈禧御前最美女官:曾是中國芭蕾舞第一人,晚年為何被打斷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