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珊瑚基因組與群體重測序分析

2022-01-07 古奧基因

珊瑚綱是腔腸動物門最大的一個綱,由水螅體群體和其祖先的遺體構成。珊瑚本身只佔海底不到1%的面積,卻有著大約25%的海洋物種(包括魚類、兩棲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棲息於珊瑚礁生態系統。這個豐富的生態系統全部依賴於造礁珊瑚蟲細胞內共生甲藻經光合固碳作用貢獻的初級生產力。

然而,近年來人為引發的氣候變化使得海水溫度升高,造成了大面積的珊瑚白化並最終導致珊瑚群落死亡。因此,迫切需要新的保護策略來防止珊瑚覆蓋面的大規模減少。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通過構建高質量的珊瑚基因組以及群體重測序、GWAS分析,解析了珊瑚白化遺傳基礎,為鹿角珊瑚與保護提供了思路。

研究對成年的鹿角珊瑚個體分別進行了80x 的PacBio和75x 的10X Chromium平臺測序;並且通過對幼體進行HiSeq測序,通過比對以去除珊瑚共生甲藻的基因序列。通過一系列組裝算法(如圖1)組裝得到鹿角珊瑚基因組大小為475Mb,scaffold N50達到了19.8Mb,BUSCO評估達到了96%;結合轉錄組數據基因組注釋到了28,188個基因。

Fig 1. 基因組裝策略

為了研究與珊瑚白化程度相關的遺傳變異,研究在大堡礁的12個不同地理分布珊瑚礁中收集了253個鹿角珊瑚樣本以及並通過資料庫收集它們的生態環境數據。通過對這些珊瑚個體進行白化視覺評分、葉綠素豐度、共生體細胞密度這三個指標的測定,初步認為珊瑚的白化程度分布與葉綠素豐度、共生體細胞密度有著相似的變化規律(如圖2)。之後,研究從12個地理分布中選擇了48個代表樣本進行了大於20x的高深度重測序,通過與基因組比對,獲得了680萬個SNPs位點用於後續分析。

Fig 2. 珊瑚群體與表型分析

研究通過對鹿角珊瑚群體的680萬個SNPs位點進行連鎖不平衡(LD)分析,發現在15kb距離時LD值為0.05;計算核苷酸多樣性(π)值為0.36%,這些結果均顯示鹿角珊瑚的群體多樣性較低。

此後,通過對每個測序個體進行PSMC分析,發現在過去的一百萬內,鹿角珊瑚的有效群體均表現出穩定的下降趨勢,並且種群演變軌跡呈現高度相似性(圖3)由此推測,這12個地理分布的鹿角珊瑚群體可能存在較高的聯通與關聯。

Fig 3. 遺傳多樣性與種群歷史分析

研究進一步對這12個地理分布的珊瑚群體進行了選擇性清掃(Fst)分析,發現不同採樣地間的珊瑚樣本間的Fst值非常低,且與地理分布無關;PCA分析結果也顯示這12個地理分布的珊瑚群體間不存在明顯的分群、沒有出現基因流障礙(圖4)。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推測可能是由於鹿角珊瑚廣泛產卵並隨海洋漂移的繁殖方式造成。

Fig 4. 群體結構與基因流分析

基於上面48個鹿角珊瑚樣本高深度測序結果,研究進一步測序了193個低深度的樣本(平均深度1.5x)。之後,通過基因型填補、過濾、排除表型數據缺失等異常值後,最終對213個樣本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Fig 5. GWAS分析與白化表型預測

研究運用混合混合模型對3個白化表型指標與群體的基因型數據進行GWAS分析,並將環境批次效應、採樣深度、共生體比例作為模型的協變量。分析發現,三個白化表型間存在高度相關,但GWAS分析沒有找到與白化表型顯著相關的主效基因座(圖5),推測可能鹿角珊瑚的白化表型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本次GWAS分析發現有幾個較高的峰分別位於13、14號染色體上,並且在14號染色體上定位到的3個基因中的其中一個蘋果酸合酶基因參與乙醛酸循環,結合已有研究顯示,鹿角珊瑚的蘋果酸合酶基因在高溫環境中表現出上調。

在基因組選擇育種上,研究運用線性模型結合不同比例的訓練集和測試集,得到了相同的結果。根據模型看到,在縱坐標表示在0.64的可信度下,能夠預測80%的位點;並且研究批次效應、非遺傳效應、環境、共生菌豐度、多位點效應的共同作用這個結果與GWAS分析沒有得到顯著的效應位點相印證。

本文構建了高質量的鹿角珊瑚參考基因組,並且通過不同深度的群體重測序與GWAS分析、結合基因組選擇手段,探索了珊瑚白化的遺傳基礎,對於經濟、環境相關的表型及變異研究帶來了不少啟示。古奧基因致力於生信分析與表型分析的探索,希望與您一同乘風破浪、攻關難題!

Zachary L. Fuller, Veronique J. L. Mocellin, Luke A. Morris et al. Population genetics of the coral Acropora millepora: Toward genomic prediction of bleaching. Science 369, 268 (2020)

往期精彩:

古奧基因是一家以基因大數據分析與分子育種為核心的「BT+IT」高科技公司,核心產品包括基於大數據信息挖掘的可視化分析流程(U-analysis)、交互式分析報告(U-report)、多組學知識庫(U-knowledge)、基因組選擇育種平臺和高通量動植物表型鑑定平臺,以及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生物信息分析產品。古奧基因致力於為公共研究機構和育種企業提供基因大數據分析和解讀、知識庫和基因組選擇育種平臺構建的服務,協助農林動植物分子育種和基因組選擇育種研究。

相關焦點

  • Science:從基因組角度預測珊瑚的白化反應
    面對迅速上升的氣溫,迫切需要新的保護策略來防止未來珊瑚覆蓋率的大規模損失,而這些都得益於對白化的遺傳基礎的了解。珊瑚的白化反應在不同種類的珊瑚中是不同的;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普遍分布的造礁珊瑚鹿角大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中,這些差異已被證明至少部分是可遺傳的。因此,原則上,個體間的白化差異應該可以從基因組數據中加以預測。
  • 文獻速遞|多孔軸孔珊瑚的群體遺傳學:珊瑚白化可以被預測嗎?
    該研究聚焦在多孔軸孔珊瑚的白化上開展了一系列工作:① 測定並組裝了一個高質量的多孔軸孔珊瑚的全基因組序列;②通過群體遺傳學學分析發現採集的珊瑚群體幾乎不存在群體分層,這可能是多孔軸孔珊瑚廣泛產卵方式繁殖造成的;③通過基因組掃描,在熱休克共伴侶sacsin基因上檢測到了異常古老的變異,證實該基因受到了長期平衡選擇;④通過適度大小的參考單倍型集合,
  • 南島擴散與澳洲野狗:重測序揭示澳洲野狗起源之謎 | 群體遺傳
    , NGSD)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並且從資料庫中選取了97個世界各地家犬或者灰狼個體的重測序數據(包含一個澳洲野狗個體)加入研究中。樣本的測序深度為平均14.7×,資料庫數據的測序深度為平均14.6×。測序數據使用BWA軟體比對到狗參考基因組canFam3上,使用GATK call變異並對變異進行嚴格過濾後,得到了約24.7M個SNP用於後續分析。
  • 【AbMole科研】單分子測序全面分析乳腺癌基因組的結構變異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單分子測序全面分析乳腺癌基因組的結構變異 改進對癌癥結構變異(SVs)的識別,可以帶來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治療選擇,並增進我們對疾病及其進展的基本了解。本項研究中,使用Illumina/10x Genomics、Pacific Biosciences (PacBio)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ONT)測序,對兩名乳腺癌患者的SKBR3乳腺癌細胞系、患者源性腫瘤和正常組織體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然後,研究人員使推斷SVs和大規模等位基因特異性拷貝數的變異(CNVs)。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新進展 | 毛亞飛連續發表2篇Cell子刊,揭示鹿角珊瑚的進化歷史
    )的基因組發現:基因滲透(introgression),全基因組複製(whole-genome duplication) 及氣候變遷(climatevariability)刻畫在鹿角珊瑚屬的進化中。 另一方面,作者通過分析平行同源基因(paralogs)的同義突變率發現鹿角珊瑚可能經歷了一次全基因組複製。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假設,作者進一步分析了~800多個同源基因家族(orthogroups)發現其中超過兩百多個基因家族都經歷著全基因組複製。最後,作者也分析了鹿角珊瑚屬同星孔珊瑚的同線性,在鹿角珊瑚中發現了20多個重複的基因片段。
  • 「AbMole科研」單分子測序全面分析CESC基因組的結構變異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單分子測序全面分析乳腺癌基因組的結構變異改進對癌癥結構變異(SVs)的識別,可以帶來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治療選擇,並增進我們對疾病及其進展的基本了解。本項研究中,使用Illumina/10x Genomics、Pacific Biosciences (PacBio)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ONT)測序,對兩名乳腺癌患者的SKBR3乳腺癌細胞系、患者源性腫瘤和正常組織體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然後,研究人員使推斷SVs和大規模等位基因特異性拷貝數的變異(CNVs)。
  •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組測序計劃獲進展
    2018年,微生物所牽頭髮起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從全球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選擇目前未進行測序的模式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古菌和可培養真菌),預計5年內完成超過10,000種的細菌、真菌、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美國典型菌種保藏中心、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日本技術評價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韓國典型菌種保藏中心等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已正式加入該計劃並形成階段性成果
  • Cell:華大基因主導的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結果揭示獨特的病毒...
    這種分析還允許這些研究人員重建中國不同種族群體在近代的人口流動和通婚,並有望有助於鑑定出讓人們容易患上傳染病的基因。產科醫院付錢讓華大基因進行這些測試,但獲得了每名孕婦的知情同意,以便為了研究目的對經過部分測序的基因組進行分析,此外每名孕婦都保持匿名。所有分析均在中國進行,而且這些數據存放在中國國家基因庫中。這種數據分析揭示出一個稱為NRG1的基因發生的變異與雙胞胎的發生率或多或少存在著關聯。
  • 迄今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完成
    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 有助於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繫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 新華社華盛頓10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4日說,他們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於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繫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
  • 我國主導3000份水稻基因組重測序成果發表
    「300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利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的計算機平臺對水稻種質資源進行大規模的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的本質,對於高效挖掘水稻有利基因、實現基於全基因組信息的水稻分子設計育種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是關係國家乃至全球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 我市大紅袍花椒基因組測序結果「出爐」 為全球首個花椒基因組測序...
    「出爐」,實現了花椒超高雜合(雜合率約為4.11%)、超高重複(重複率約93.17%)基因組的高質量組裝。據了解,這次花椒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在全球尚屬首例。 從2015年開始,我市積極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洽談合作,計劃從花椒的基礎生物學研究上進行突破,通過新的技術手段來加速改良韓城大紅袍花椒的品質。
  • 研究人員完成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華盛頓10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4日說,他們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於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繫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對孕婦少量游離DNA進行測序以檢測染色體異常的一種技術。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測序對象約佔中國總人口的萬分之一,除漢族外還覆蓋了36個少數民族。
  • 大規模人群高深度WGS全基因組分析(自閉症萬人基因組)-實戰經驗
    Sentieon 致力於解決生物信息數據分析中的速度與準確度瓶頸,通過算法的深度優化和企業級的軟體工程,大幅度提升NGS數據處理的效率、準確度和可靠性。Sentieon為來自於分子診斷、藥物研發、臨床醫療、精準醫學、農業基因組和人群基因組分析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和科研機構提供軟體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基因技術的發展。
  • ...白菜 全基因組測序 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 油菜品種 異源四倍體...
    東方網10月14日消息: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項目組日前獲得了白菜全基因組的精細圖,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的框架圖。  白菜、甘藍和油菜全基因組測序項目於去年9月啟動,吸引了中國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國內研究機構以及韓、英、加、澳、美等國的相關研究機構科研人員參與,其中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油料作物研究所為項目主持單位。此次測序所用材料為大白菜品種Chiifu、中國自主培育的甘藍品系11-02和油菜品種中雙11號。
  • 科學網—全基因組測序重現小麥「家世」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魯非和焦雨鈴團隊合作,對共計414種有代表性的普通小麥和近緣麥類物種進行全基因組的重測序,並結合群體遺傳學分析重現了小麥演化歷史。該研究同時挖掘了小麥的基因組多態性,為跨物種轉移適應性成功以進行作物改良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新視角。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遺傳學》。
  • 【珊瑚漫談】那些生長在海裡的鹿角珊瑚
    今天主要給大家說說三種鹿角珊瑚——矛枝鹿角珊瑚、芽枝鹿角珊瑚和風信子鹿角珊瑚。(衝繩 瀨底by筆者)矛枝鹿角珊瑚,Acropora aspera (Dana, 1846),樹枝狀的鹿角珊瑚。在臺灣被稱為矛枝軸孔珊瑚,日文名則是ヒメマツミドリイシ。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完成 發現獨特病毒DNA分布
    據新華社10月5日報導,中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4日說,他們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有助於揭示基因與生育的聯繫以及了解中國人口基因結構。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
  • 「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 生物醫藥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高新...
    為深入挖掘「德州驢」的遺傳資源,山東省農科院聯合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底聯合發起了「德州驢基因組開發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經過五年多不懈攻關,最終構建了德州驢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構建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牽頭構建了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WheatGmap(https://www.wheatgmap.org),為高效克隆小麥功能基因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據利用、分析和共享平臺。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