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一小時就是環保?能用體溫發電的薄膜了解一下?

2020-12-16 中國科學院

  又到了「地球一小時」活動時間,不少人希望用關燈60分鐘的方式喚起大家對環保和能源問題的重視。不過,說到解決能源問題,僅僅熄燈怎麼夠?!

  我們用的電是從哪來的?水電站、火電廠、風電站、核電站……

  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要通過一塊薄膜,體溫也能發電呢?

  這怎麼可能?!這和「用愛發電」有區別嗎?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就能做到!

  發電、製冷、控溫,熱電材料全能幹!

  熱電材料是一種利用固體內部載流子運動實現熱能和電能直接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它的應用很神奇:

  1.如果同時在兩端接觸不同溫度,則會在內部迴路形成電流,溫差越大,產生的電流越強;

  2.如果通入電流之後,會產生冷熱兩端,可以用來冷卻也可以用來控溫。

熱電材料發電(a)和製冷(b)原理示意圖

  熱電材料的應用不需要使用傳動部件,工作時無噪音、無排棄物,對環境沒有汙染,並且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環保材料。以熱電材料為核心的熱電轉換技術可不依靠任何外力將「熱」與「電」兩種不同形態的能量直接轉換,目前備受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特別是近年來可穿戴式、植入式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微納電子系統應用廣泛,迫切需要開發微瓦-毫瓦級自供電技術代替傳統充電電池,以滿足其向微型化、高密度化、高穩定性和可靠性發展的技術需求。熱電材料因此成為可攜式智能電子器件自供電技術的有效解決方案。

  兩大技術難題

  熱電材料前景廣闊,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見到,主要是受到兩大技術難點的制約:

  1.與其他種類的換能形式相比,熱電技術的換能效率不高,只有約10%,嚴重製約著熱電技術產業的發展。熱電材料的性能可由熱電優值(zT)來衡量,但由於本徵物理屬性的限制,決定熱電優值的各個參數相互關聯制約,使得熱電材料的優值係數難以大幅度提高。

  2.熱源與熱電材料之間接觸不良所導致的熱能損失也成為制約現有熱電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為保持溫差,充分利用熱能發電,需要熱電材料/器件與熱源表面緊密貼合。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人體體表還是熱源管道,都具有複雜曲率變化的幾何表面。傳統無機熱電材料,由於其本徵脆性,不能滿足緊密貼合曲率變化熱源表面的要求,使得熱源與熱電材料/器件之間的熱能損失處於較高範圍。

  柔性熱電材料牛在何處

  不足一指寬0.1毫米厚的單片灰色軟質薄膜,貼在人體手腕處,所連接的測量電錶上立刻顯示出有明顯輸出電壓,這就是金屬所研發的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它一次解決了上述兩個技術難題!

複合柔性熱電材料原位彎曲電學性能測試及利用人體體溫與環境溫差形成的熱電壓

  金屬所邰凱平研究團隊首次採用非平衡磁控濺射技術,以纖維素紙為基體,製備出具有微米至納米多尺度孔隙結構的碲化鉍(Bi2Te3)複合熱電薄膜材料,如下圖所示。

  這種材料的非凡之處在於:

  • 該複合材料碲化鉍薄膜沉積厚度可達數十微米,碲化鉍薄膜與纖維素界面結合緊密,能有效降低薄膜器件的內阻,提高材料有效輸出功率;

  • 三維網絡結構、微米-納米尺度孔隙結構和Bi2Te3薄膜厚度等賦予該複合材料良好的柔性;

  • 多尺度孔隙結構有效降低該複合材料熱導率值,使其接近於碲化鉍理論最低值,提高熱電性能;

  • 碲化鉍薄膜表面存在本徵的氧化層,可散射過濾低能載流子,明顯提高熱電係數,輸出電壓。

  因此,纖維素/碲化鉍複合材料室溫至473K的熱電性能zT值可達0.24~0.38,並有望通過載流子濃度優化而進一步提升。

  利用上述新材料製成的薄膜電池,即「柔性、可裁剪碲化鉍/纖維素複合熱電薄膜電池」,首次將高性能碲化鉍熱電材料與低成本纖維素紙進行網絡結構複合,同時具有優異的變形能力,能夠充分貼合複雜曲率變化的人體體表,並維持與周圍環境的溫差,從而提升熱能轉換效率,可應用於新一代低功耗微系統供電技術。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最薄僅為數十微米。通過材料製成的薄膜電池可以回收利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比如利用照明燈燈罩散發的熱量或人體體溫。

柔性熱電「發電機」器件結構設計示意圖及回收廢熱發電演示驗證

  這麼牛的材料 不久就能用上啦

  高性能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人體體溫發電,體溫與環境溫度相差15攝氏度左右時可實現微瓦-毫瓦量級發電量,發電效果隨著溫差的增大而提高,特別是當人體運動時消耗生物化學能產生熱量或是北方地區室外年平均溫度低於20攝氏度的時候。只要有溫差存在就可以發電,體溫高於環境溫度或是環境溫度高於體溫都可以。

  研究團隊預計:未來5年,這種新材料就可以實現商業化,為藍牙耳機、健康監測器、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

  而實現溫差製冷也不遠了!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Bi2Te3合金薄膜微型製冷器,厚度約為25微米,最小面內尺寸約200×200微米,微區製冷通量可達~40 W/cm2。該器件在微系統熱管理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如CPU晶片定點散熱、微型雷射二極體控溫等。

熱電薄膜微型製冷器光學照片和輪廓儀分析(a)-(c),三維結構示意圖(d)

  人類離不開能源,但也需要優良的環境,如何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可再生能源是關鍵!隨著熱電材料的不斷進步,除了常見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生活中常見的熱能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選擇!

  參考文獻:

  [1]Scripta Materialia, 119,33-37,2016

  [2]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DOI: 10.1021/acsami.7b16356

相關焦點

  • 「小蠻腰」昨夜熄燈一小時 傳遞環保理念
    ■昨晚8時30分開始,廣州塔熄燈一小時
  • 「地球熄燈一小時」對環保有好處嗎、還需要繼續嗎?
    我只能說這個倡議活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個活動很有可能是在用不環保的方式號召大家踐行環保理念,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特意翻閱了一下電力基礎的資料,希望能給大家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再從時間上來講,3月末還是枯水季節,全國超過95%的發電量都是來自於火電,倘若真的在特定的時間點,突然熄燈一小時,電網負荷在短時間內突然升降,這對於火電廠來說,簡直是個災難,因為它基本不具備負載調諧反應能力。
  • 熄燈一小時到底有沒有用?
    自從於2007年在雪梨首倡之後,「地球一小時」活動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今年3月23日,「地球一小時」活動照例在全球各地展開,但在中國,今年的活動熱度卻明顯不如往年。除上海官方宣布參加之外,北京、天津、廣州官方都沒有宣布加入活動。此外,今年人們的質疑之聲也比以往更多:「熄燈一小時到底有沒有用?」
  • 熄燈一小時 節能還是耗能?
    但與此同時,一種聲音也在網絡上傳播:節能燈開關瞬間消耗的電能,可能比一小時內穩定發光時還要多。那熄燈一小時的「環保秀」,真的是危害大於益處嗎?在市民積極付諸行動,關燈一小時的過程中,網上也出現了另一種質疑的聲音:熄燈一小時,真的環保嗎?提出這種疑問的網友普遍認為:熄燈一小時,與其說是節能環保,不如說是為環保作秀。網友「長安農民」在博客上發文稱,發電廠所發的電能是不可回收的,水電、風電、太陽能還好說,不會用掉地球的資源,但是火電、熱電以及核電都是消耗地球的資源才發出的。
  • 江蘇一大學倡環保創意展現「地球熄燈一小時」
    江蘇一大學倡環保創意展現「地球熄燈一小時」     圖為學生創意倡環保。利用兩幢樓的部分燈光,通過開、關燈形式形成了「E.1h」的字樣,以示對「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的支持。 張茜  攝    圖為同學們用螢光棒將「地球一小時,我們在行動」每個字「圈」了起來,倡環保。
  • 助力環保行動,地球「熄燈一小時」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近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啟動儀式正式在北京鳥巢體育中心舉行,當時,北京鳥巢還有水立方以及深圳等各地地標性建築在20:30統一熄燈。那麼地球「熄燈一小時」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 重慶多地響應「熄燈一小時」 星光下的城市更美
    記者 吳珊攝 「54321…熄燈」,昨天是三月的最後一個周六,也是地球一小時活動日,號召個人、家庭能在當天20:30~21:30關燈一小時。這個活動最主要的目標不是節電,而是遏制氣候變暖,希望讓居民了解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並讓大家意識到一個小小的動作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地球一小時」已經成為全球環保愛好者一年一度的傳統儀式。
  • 熄燈1小時,給寶寶講環保故事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在2010年,「地球一小時」通過全球6000多個城市、超過10億人的參與,政府、企業、社區的積極加入,使「地球一小時」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意義的環保行動。
  • 地球熄燈一小時 真的能減少消耗嗎對國家電網有沒有影響?
    地球熄燈一小時 真的能減少消耗嗎對國家電網有沒有影響?時間:2019-03-31 23: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熄燈一小時 真的能減少消耗嗎對國家電網有沒有影響?
  • 廣州供電局:"熄燈一小時"不會對電網安全造成危害
    但有市民擔心,熄燈一小時會對電網造成損害。對此,記者向廣州供電局系統運行部主網調度科科長劉奇求證。他表示:「電網對大規模電力變化有相應的彈性調節。此外,在『熄燈一小時』活動中產生的電力負荷變化並不大,完全在電網系統的調節範圍之內。」   據了解,電網公司會提前根據預測的用電負荷、電量需求安排第二天的電廠發電計劃,實際需要多少電可以即時調節。
  • 蘭州理工大學環保協會倡導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
    蘭州理工大學環保協會倡導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  為了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號召,鼓勵大學生為了藍色天空和藍色星球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3月19日晚上20:00,蘭州理工大學環境保護協會在西校區紅柳廣場舉辦了以「為藍生活」為主題的「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
  • 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 多地將熄燈倡導節能環保
    央廣網北京3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今天再次如約而至。今年的主題是「為藍生活」。作為全球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環境保護活動,今晚多個城市主要景觀燈將熄滅一小時,用實際行動支持和倡導節能環保公益事業。
  • 全民響應熄燈一小時將有災難性後果?
    地球一小時是WWF等機構發起的一個全球性環保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今年是地球一小時來到中國的第六年,昨天晚上全國各地很多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都相應了這項活動,在晚上20:30-21:30將燈熄滅了一小時。
  • 地球一小時!煙臺大學學子創意熄燈倡導環保
    創意熄燈倡導環保創意熄燈倡導環保七號樓、八號樓燈光全部熄滅,九號樓、十號樓利用燈光拼出了「10th」「60+」的字樣,寓意煙臺大學第十屆環保文化節「地球一小時,踐行60+」的主題。  此次活動不僅有傳統的熄燈環節,還有別開生面的晚會表演,歌曲、舞蹈、跆拳道表演、雙截棍表演、古琴表演等節目,許多同學們也被這所吸引,離開宿舍來到現場欣賞表演。同學們聚在一起交流著,沒有燈光卻更顯得氣氛更加熱烈。
  • 香港響應全球環保行動 璀璨夜景熄燈一小時
    新華社香港3月30日電(記者張雅詩)30日晚,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的璀璨燈火熄滅一小時,以此響應「地球一小時」全球環保行動,倡導低碳生活。  今年是香港連續第十一年參與「地球一小時」。主辦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當晚以「改變生活·變好世界」為主題,在位於尖沙咀海濱的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熄燈倒數儀式。
  • 熄燈一小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這個活動日始於2008年,通過倡議亞洲的各個城市熄燈一小時(晚上9點~10點),來引起人們對環境和能源問題的重視,同時還鼓勵大家選擇環保健康節能省電的生活方式,為地球做一份貢獻。熄燈一小時會發生什麼?一億個家庭熄燈1小時,可以減少5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座城市熄燈一個小時節省的電能,可以節省7.3萬度電,而7.3萬度電可供一個家庭用上足足60年,以「鳥巢」熄燈一小時為例,可節電1000餘千瓦時,
  • 「地球一小時」熄燈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即將來臨,還記得去年您和家人、朋友在熄燈的那一個小時,一起散步、運動、鍛鍊身體、仰望星空、聆聽自然的聲音……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小時,卻是您邁入環保行列的一大步。今年您依然參與,對嗎?
  • 熄燈一小時 青島前海依然很美
    原標題:熄燈一小時 前海依然美    島城部分企業學校社區昨晚共同加入「地球一小時」全球行動    「5、4、3、2、1! 」隨著市民和志願者們的倒計時,五四廣場和附近高樓大廈上的景觀燈一下全熄滅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
  • 成都大熊貓美蘭 帶領中國86城市熄燈一小時
    這一舉動拉開了成都2011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序幕。  「保護不好黑白的大熊貓,世界將失去所有色彩。」代表全球瀕危動物向人類發出呼籲的美蘭,在去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上,用嘴巴關燈的舉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今年,它又以「地球一小時」全球推廣大使的身份,帶領中國86個城市熄燈一小時,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關燈明星」。
  • 前夜,你為地球「熄燈一小時」了嗎?告訴你熄燈的那些內幕……
    2011年3月26日,武漢地標——黃鶴樓首次加入到「地球一小時」,這是黃鶴樓自2007年實施亮化改造工程以來,首次在周末晚上10時前熄燈,此舉也體現出政府對環保的重視。那一晚,武漢少用近3萬度電。2011年3月26日,熄燈後,百步亭社區小朋友手捧蠟燭合唱《蟲兒飛》。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勇攝這10年來,「地球一小時」也不斷地面對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