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希臘錢幣史》未能公開的地圖

2021-01-14 藍拿的錢幣公會


關聯文章:填補國內學術空白的《古希臘錢幣史》


在本文開始前,我首先慶賀曾晨宇先生的《古希臘錢幣史》第一卷近期從342份作品中脫穎而出,與其他24種圖書共同榮獲2019年度「最美的書」稱號。對於錢幣界,這是難得的褒獎,也會引起更多人對錢幣世界的關注。


今天要談的是該書的地圖,在上一期書評的最後,我提到書中沒有地域地圖的缺憾,但很快就從作者好友處得知:該書原先是有地圖的,只不過因出版審查原因被刪掉。於是我與曾晨宇先生取得聯繫,他慷慨地提供了相關資料。《古希臘錢幣史》未能公開的地圖共有四張,其中兩張是小亞細亞城邦分布地圖,後兩張為希臘諸城邦分布地圖。文字搭配地圖,可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今天讀者看到的,是一份關於《古希臘錢幣史》第二章的閱讀說明,由於缺少地圖,閱讀這一章不太容易。出於保護版權的考慮,我不會放上地圖的原件,而是採用公開的網絡資源。


因小亞細亞地區諸城邦交流緊密,所打制的錢幣具有同時代的特徵,故而這一章在總體上按時間順序敘述。


小亞細亞乃亞洲大陸極西端的半島,該地三面環海,其北瀕黑海,西為愛琴海,南臨地中海,是錢幣誕生之地。


小亞細亞地域分布圖,圖源:el.wikipedia.org


愛奧尼亞地區位於小亞細亞西海岸中部,西臨愛琴海諸島,東為呂底亞及加裡亞。因領地之爭,愛奧尼亞諸城邦曾與加裡亞多次兵戎相見,故在公元前7世紀末組成愛奧尼亞同盟。


愛奧尼亞同盟所處位置,圖源:el.wikipedia.org


愛奧尼亞同盟城邦分布圖,圖源:el.wikipedia.org


同盟共有十二個城邦,分別是:米利都(Μίλητος)、麥奧斯(Μυοῦς)、普裡尼(Πριήνη)、以弗所(Έφεσος)、克洛芬(Κολοφών)、列拜杜斯(Λέβεδος)、泰奧斯(Τέως)、埃拉特拉伊(Ἐρυθραί)、克拉佐美納伊(Κλαζομεναί)、弗卡伊亞(Φώκαια)、凱奧斯(Χίος)、薩摩斯(Σάμος)。


注意:以上譯名皆從書中而來,後面的希臘文是我補充的。在上面的圖中,在克拉佐美納伊和弗卡伊亞之間,還有一個士麥那(Σμύρνη),不屬於愛奧尼亞同盟。


在以弗所的阿爾特米斯神廟,出土過一批琥珀金幣,作者認為這些錢幣對應愛奧尼亞同盟的十二個城邦,故在第94頁至109頁著重敘述。


由這批錢幣,又引出麥西亞(愛奧尼亞以北)、薩摩斯島(愛奧尼亞以西)、克斯島(薩摩斯島以南)、呂底亞王國(愛奧尼亞以東)等地區錢幣的考辨內容,作者還分析了錢幣產生的原因。這部分內容在第110頁至127頁。


公元前550年,波斯滅掉呂底亞王國,向西繼續擴張,由此改變了小亞細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但是,波斯的徵服並未對該地區的造幣業產生不良影響,反而產生了促進作用。至公元前499年,米利都的僭主阿里斯塔哥拉斯因聯合波斯進攻愛琴海上的納克索斯島失利,威望大減,處於內憂外困的不利境地,遂決意聯合其他希臘城邦,發動反波斯起義。但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取得勝利,入侵希臘本土,由此拉開了希波戰爭的序幕。在第128頁至156頁,作者主要介紹了波斯向西擴張時期的波斯及小亞細亞地區錢幣。


希臘最終在同波斯的較量取得勝利,但隨後雅典與斯巴達又開始爭奪愛琴海的霸權,開啟了長達二十餘年、堪稱「古代世界大戰」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最終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戰勝了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但這場戰爭最大的獲益者不是斯巴達,卻是波斯。而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終掌握愛琴海的霸權的,既不是斯巴達,也不是波斯,而是腓力二世領導的馬其頓。在第157頁至275頁,作者介紹了波斯、雅典、斯巴達三方角力下的小亞細亞地區歷史及相關錢幣。


第一次希波戰爭地圖,圖源:el.wikipedia.org


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敵對聯盟,圖源:users.sch.gr


公元前334年,腓力二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舉兵東徵,最終徵服了波斯。但公元前323年,他突然病逝,帝國隨即四分五裂,繼業者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在繼業者們內訌之時,東邊的羅馬卻異軍突起,最後完成了統一地中海的事業。第276頁至322頁講述的就是大一統時代歷史背景下的錢幣。


以上便是第二章的主要內容。通過上面相關地圖,讀者大致可以猜到未能公開的地圖是什麼樣子,因為地點就是那些地點,樣式大同小異,只不過都換成了中文。雖然本文配圖都是希臘文地圖(不配英文地圖是因為轉寫地名各式各樣),但對於認真的讀者,應當有些用處。


《古希臘錢幣史》第一卷的敘述方式是串聯式的,常以一處窖藏、一個地點、某一時期為契機,引出另一段內容,而且總體上還要以時間為主軸進行介紹,因此這一章特別考驗作者的敘事功力,但作者將各種內容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使整本書的閱讀流暢性得以保障,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我沒有展開各節內容詳述,就是擔心深陷其中,而且,這也不是本文的任務所在了。


歡迎關注藍拿的錢幣公會,公眾號持續免費分享錢幣知識,打賞請隨意。


附錄:本號歷史書評

點擊文字可跳轉至文章,還可進入公眾號點擊「錢幣資料/錢幣文獻」查閱


拍賣行引用的目錄有哪些?法國篇

論如何構建錢幣學文獻點評體系

點評《錢幣評級與鑑定:PCGS官方指南》

點評《中國泉幣學社往事拾遺:照讀樓泉譚》

現代錢幣圖書的典範:Le Franc 2019

介紹40種硬幣圖書(附目錄編號)

填補國內學術空白的《古希臘錢幣史》

相關焦點

  • 古希臘錢幣世界巡禮 讀曾晨宇《古希臘錢幣史》
    幸運的是,青年學者曾晨宇經多年耕耘,幾易其稿,成就了《古希臘錢幣史》這部專著,系統而詳細地展示壯麗的古希臘錢幣的世界。學術創建希臘史研究專家晏紹祥教授對該書的評價是「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古希臘錢幣研究,在世界範圍內,歷經數百年演變,成果頗豐,而在國內,相關著作可謂寥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國學術性的古希臘錢幣研究尚屬空白。
  • 《古希臘錢幣史》第一卷
    本書主要介紹古風、古典和希臘化時期的地中海地區錢幣發展史。其主要內容以歷史為背景,以各地的錢幣史發展為主軸,其間詳細地展現、研究古希臘世界的錢幣歷史。其內容包括錢幣鑄造、材質、版式、銘文等。古希臘錢幣系古典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希臘錢幣學也是古代希臘社會、歷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為止,在中國學界尚無系統介紹、研究古希臘錢幣的學術著作。
  • 古希臘錢幣的研究史探蹤
    希爾於1899年出版了《古希臘羅馬錢幣手冊》,該書僅是綜述希臘、羅馬錢幣,但也應算是希臘錢幣通史的嚆矢。隨後,希爾也在1906年出版了《希臘錢幣史》,此書在前者的基礎上,增補了不少研究成果。該書應算較為完整的早期古希臘錢幣通史。G. 麥克唐納於1905年出版了《錢幣式樣》一書,它雖非系統的錢幣史,卻可視做錢幣通史的雛形。1901年-1933年,E. 巴拜倫出版了六冊的系列叢書《希臘、羅馬錢幣》。
  • 撥開千年歷史塵埃 古希臘錢幣的研究史探蹤
    來源:金融時報在學術領域,古希臘錢幣研究是古希臘社會、歷史研究的重要研究素材。同時,古希臘錢幣文化也是古希臘文化重要的精髓之一,因而,它也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這源自古希臘錢幣誕生之初就被賦予的意義。
  • 古希臘錢幣探蹤
    古希臘錢幣誕生於公元前7世紀的小亞細亞西海岸。古希臘錢幣的形成時間略早於我國錢幣,中國、古希臘都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錢幣的文明。然而,兩地錢幣的形式、內容與鑄造方法卻大相逕庭。中國錢幣多以青銅為原料,但古希臘錢幣最初的形態為合金錢幣,青銅錢幣的出現較晚,且多為代用幣。公元前6世紀時,呂底亞國王,富甲天下的克洛伊索斯(Kroesos)首先鑄造了金、銀幣。
  • 古希臘錢幣上的神話故事
    古希臘神話的影響不僅對當時文學、史學和藝術的創作有著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在精美的古希臘錢幣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許多古希臘城邦都曾將其經典神話故事搬上了錢幣之上,古希臘神話得以由較為世俗的方式向眾人展示。 [1]  著名的克諾索斯國王米諾斯因得罪神明而遭到詛咒,其妻產下了牛首人身的怪物阿斯特裡奧斯,此即米諾濤。
  • 【歷史】曾晨宇:古希臘錢幣上的國統「宣傳戰」
    錢幣作為歷史與文化的載體,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斷翻湧著壯麗的浪花。尤其是鑄刻著帝王頭像和徽號的錢幣,不僅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內涵,更記載了歷史上一些驚心動魄的時刻。據錢幣顯示,潘塔裡昂、阿加託克裡斯兄弟起兵反抗其君安提馬庫斯一世。自此,巴克特裡亞王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他們為爭奪巴克特裡亞王位而爭鬥不休,王國自此陷入近半世紀的內戰之中。不僅如此,東西兩系的君主都曾自許為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因此曾在兩方的錢幣上大打「歷史宣傳戰」,以此來標榜自己為正統君主,暗中將對方斥為篡位者。
  • 地圖上的古希臘史:古希臘地名的含義與背後的文化內涵
    直到今天,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圖上,這些古老的文明密碼依稀可辯,沒有隨著種族的變遷和時代的更迭而被磨滅。一 希臘本土的著名城邦名稱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地理地圖一些古希臘大城邦的名字往往反映了相關的地理風物與民俗地理,體現了希臘先民對地理知識的合理化用。在希臘本土,我們從南向北,從伯羅奔尼撒半島說起。
  • 古希臘地圖顯示,城邦是如何成為一個帝國的
    古希臘的地中海國家由許多城邦組成,直到馬其頓國王菲利普和亞歷山大大帝將他們併入希臘帝國,才統一。希臘位於愛琴海的西側,北部是巴爾幹半島的一部分,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半島,由科林斯地峽與北部陸地隔開。北部地區以雅典城邦而聞名,伯羅奔尼撒人,斯巴達人。在愛琴海也有數以千計的希臘島嶼,在愛琴海的東部有殖民地。
  • 地圖的歷史②:古希臘,製圖學的奠基時代
    雖然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就已有人嘗試過用地圖來複製和展現這個世界,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真正給地圖學奠定基礎的是古希臘時代。公元前800年到前450年是古希臘歷史上的古風時期。在古風時期,古希臘從之前文明倒退的黑暗時期中恢復,並在詩歌、哲學、戲劇、美術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古典時期的希臘城邦文化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承載「老」生活 探訪錢幣史的蘇州記憶
    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近日,蘇州第三屆錢幣銅雜交流會在蘇州藝都古玩花鳥市場開幕,此次活動聯合了中華文化促進會古玩城聯盟、中國長三角古玩商會,共同組織江浙滬知名收藏家舉行「錢幣銅雜專場」,展出千件歷代精品錢幣、銅雜展品供市民參觀。
  • 錢幣在古希臘城邦中的廣泛使用
    但希臘錢幣學的研究似乎不支持這個理論:希臘大陸上發行錢幣較早且數量較多的地區,例如色雷斯和馬其頓,貿易並不是很發達。同時,希臘城邦1000多個,大多數都發行自己的錢幣,且錢幣單位和成色還不一致,多樣和雜亂的錢幣毋寧是對貿易的阻礙;古代西亞和埃及長期以來從事貿易,但當希臘人的錢幣已在地中海地區廣泛流通時,西亞和埃及人仍拒絕使用金屬貨幣。所以,僅用商業貿易來解釋希臘城邦樂於使用錢幣,難以完全讓人信服。
  • 古典文明接受史研究:古希臘、羅馬文明研究的新視角
    古典文明接受史研究:古希臘、羅馬文明研究的新視角 白春曉 (武漢大學副研究員) 2010年,美國《文化評論》雜誌出版了一期《古典文明接受史與政治》的專刊。
  • 早熟的理念:古希臘的託勒密扇子形世界地圖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古希臘人在科學探索方面的領先? 託勒密地圖的中世紀復刻版 託勒密的科學理念如此超前,和古希臘人的地理觀念不無關係。先前的埃拉託色尼,已經創立了數理地理學概念。
  • 錢幣版大富翁:49枚錢幣+鈔票,建立你的經濟世界
    1991年,我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物鑑定與博物館學專業,分配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所屬的中國錢幣博物館工作,從此,和錢幣結緣,當上了過手財神。面對著各朝各代的錢幣,琳琅滿目,我也曾樂在其中,感慨錢幣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光緒元寶錢幣價格是多少光緒錢幣價格及圖片一覽
    那麼,光緒元寶錢幣價格是多少呢?光緒元寶錢幣價值介紹:古錢幣是一個國家前史中構成的主要部分,其特定的前史時期在錢幣史上佔有著主要的位置,它不僅代表著近代我國的錢銀文明,並且反映了我國近代前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光緒元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中國和古希臘對世界的貢獻誰更大?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對於世界所做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而古希臘作為西方文明史的開端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那麼就人類發展史來看,這二者之間哪一個對世界的貢獻更大呢?首先來說說中國史。相比存在較為短暫的古希臘,中國的生命力似乎就頑強了許多,如果說當今的希臘人跟古希臘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關係,那麼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從古至今聯繫都非常緊密。四大文明古國中,三個都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中國,至今仍然傲立在東方。
  • 2020·疫情之下的教學|我給美國大學本科生教古希臘史
    根據安排,希臘史的主講教師是研究青銅時代賽普勒斯考古、作為美國古希臘考古界新星的凱薩琳·科恩(Catherine Kearns,以下簡稱Katie),兩名助教除了我外,還有一位是來自東方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做波斯帝國統治下埃及奴隸制度的Ella。從研究專長來看(我現在博士論文做希臘化時期的中亞和印度),幾位的研究都與希臘有某種關係,但都不是「根正苗紅」的傳統希臘史。
  • 克裡特是古希臘文明史的開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克裡特是古希臘文明史的開始,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這是兩句都是西方學者的表述,但是學者卻不會說克裡特是西方文明的起源。為什麼有這個邏輯卻不能直接認定克裡特是西方文明起源呢?雖然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而古希臘的文化有很多元素是基於克裡特發展來的,但是古希臘文明不是由克裡特文明直接發展來的,克裡特文明在古希臘文明形成時就已經消失了,古希臘是繼承了這個消失文明的一部分。西方文明的開始是古希臘,這是西方人自己一直很確認的事實,但對於古代希臘文化史是從克裡特島開始這個認知,在19世紀70年代之前他們都以為克裡特島是虛構的。
  • 一場沒有錢幣的錢幣展
    之前浙江省博物館舉辦馬定祥先生捐贈珍貴錢幣資料展>展覽的名稱為:方圓乾坤----馬定祥捐贈珍貴錢幣資料展馬定祥先生出生杭州,16歲開始收集錢幣,21歲到上海。他在上海參與籌建中國錢幣學社。錢幣學界的名家 方藥雨,張叔馴,丁福保,羅伯昭,李偉先,沈子槎(cha),戴葆庭,鄭家相,李蔭軒,王蔭嘉,孫鼎,張璜,楊成麒等人都是好友。他慧眼識錢,往往能化無考為有考。十分注重錢幣制拓,留下數以萬計的拓片成為後人研究錢幣的珍貴資料。為將泉學發揚光大,馬老收徒授學,將畢生所知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弟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