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重在「潤物無聲」
楊寶珊
要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立德樹人真正貫徹到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築育人大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主陣地,思想政治教師是主力軍,其他專業教師和部門也都要積極參與。要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立德樹人真正貫徹到高校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築育人大格局。
無論是專業思政教育,還是課程思政教育,均發揮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格。在培養學生品格、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一直以來高校專門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著主要作用,相對而言,其他課程則顯得力度不夠。事實上,各門課程均具有思政育人的功能。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每一位老師都應挑起思政這一重擔。要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圍繞課程目標,對照思政教育核心內容,不斷豐富課程思政內涵,根據不同課程、不同章節的特徵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共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來源於教育學的「隱性德育」,其特點是滲透性和潛移默化。專業思政課程是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我國學校習慣於採用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這兩種教育方式各有所長, 二者統一於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之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理念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系統。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和大學生主體意識增強,隱性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越來越凸顯,也越來越值得重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因此,在始終堅持專業思政課程教育這個育人主陣地的同時,還要大力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好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作者系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外語教學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