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多平方米 服務早班機或延誤乘客 配套擴建停車樓
主要工程內容
衛星廳港灣機坪:新建機位78個,其中遠機位16個。
S1和S2衛星廳:通過連廊銜接。新衛星廳為地下一層、地上六層(含夾層)。
每個衛星廳與相鄰航站樓通過空側捷運系統聯接。
旅客捷運系統工程:正線為雙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設置4座車站,分
別位於T1、T2航站樓和S1、S2衛星廳,預留遠期航站樓站位。
旅客過夜用房:主要服務對象為航班延誤旅客以及少量普通旅客。需新
建1040間,由客房區、公共區、後勤服務區和停車區組成。
長期停車樓:本次擴建規劃了138981平方米的停車庫,可提供5847個停
車位。
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方案日前出爐。
除了機場方面此前透露的衛星廳、地下捷運系統外,一個建築面積12萬餘平方米,共有1040個房間的旅客過夜大樓也出現在規劃中。這幢建築專為趕早班飛機或航班延誤旅客過夜所用,同時具備餐廳、商業、健身、會議等功能。
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將按照2025年,處理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設計,將新建機位78個。
初步建設進度中,衛星廳、旅客捷運系統等都將於2015年底開工,2019年竣工。
客機位數量不足 近機位比例偏低
根據浦東機場提供的統計數據,浦東機場目前共有客機位135個。機場用以保障飛機起降的硬體資源日益緊張。2012年停場過夜的飛機最高達到123架,其中客機95架。直至2012年底,停場過夜飛機通常達到116架,客機位的佔用率達到86%。
浦東機場2013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719.18萬人次,已經超過兩航站樓的候機部分設計能力。機場日均起降1000-1100架次,處於高位運行狀態。機場方面認為,浦東機場總體特徵表現為,客機位數量不足,近機位比例偏低,但剛性需求仍在逐年增加。
根據預測,2025年浦東機場將需要處理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需求,日常運行至少需要199個客機位。這意味著,在滿足旅客吞吐量的情況下,浦東機場需要230-250個機位滿足各類運行需求,同時應儘可能使得近機位提升至70%。
建世界最大衛星廳 新建機位78個
由於135個客機位中,65個都是遠機位,許多乘客到港或離港,免不了需要乘機場擺渡車,往返飛機與候機樓。但眼下,擺渡車的運行效率也出現了變化。機場方面提及,由於第一跑道和第二跑道之間飛機滑行架次的日益增加,包括旅客擺渡車在內的地面服務車輛與飛機滑行的平面交叉矛盾越發顯現。服務車輛穿越垂直滑行道的等待時間過長。
據統計,平均每輛車的等待時間為2分鐘,較長等待時間約為15分鐘。遇有飛機滑行尖峰時段,服務車輛等待時間極端峰值達到30-40分鐘,增加了運行延誤時間,使機場整體服務水平下降到同類機場水平之下,同時還存在不安全隱患。
因此,全方位、大面積的改造工程逐一出現在三期擴建工程規劃中。根據最新方案,浦東機場三期擴建,將新建世界最大的兩座衛星廳,為地下1層,地上6層結構。衛星廳的港灣機坪,需要新建機位78個。新建的S1、S2兩大衛星廳位於現有T1、T2航站樓南側,之間通過連廊銜接可以走通。
每個衛星廳與相鄰航站樓主樓通過空側捷運系統聯接。這其中包括2條地下軌道交通線路,設置4座捷運站,1座捷運列車基地。其中T1航站樓連接S1衛星廳,距離約1.9公裡。T2航站樓連接S2衛星廳,距離約1.7公裡。「今後更多旅客在T1、T2航站樓辦理完登記手續,行李託運後,就乘坐猶如小型地鐵的列車,快速前往衛星廳登機。乘擺渡車機率大大減小。」機場集團相關人士表示。
共計2800個旅客床位 服務早班機或延誤乘客
在浦東機場三期擴建規劃中,首次提出將建設一座旅客過夜用房,服務對象直指趕早班飛機或航班延誤乘客以及少量普通旅客。規劃顯示,過夜用房位於T1、T2航站樓間南側區域,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為6層30米高建築。設計1040間房間,並具備餐廳、商業、健身、會議等開放功能。
「旅客過夜用房共計2800個旅客床位,一大部分客人是趕早班飛機會在此過夜。」規劃人士表示,目前浦東機場航站樓範圍內並沒有賓館,遇到旅客提前抵達或惡劣天氣航班長時間延誤,住宿都需要乘車離開航站樓,不太方便。
而與之配套,還將在迎賓大道附近擴建一個超大停車樓,可提供5847個車位。
記者獲悉,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將按照2025年,處理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設計。初步建設進度中,衛星廳、旅客捷運系統等都將於2015年底開工,2019年竣工。
規劃中,還有一個服務於重要旅客的貴賓樓出現在機場區域。它的大致位置在T1航站樓主樓北側的綠化空地上。貴賓樓的主要功能是服務於貴賓離港、到港的候機空間及配套設施。這幢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一層為貴賓候機空間。該區域有商務中心、休閒娛樂區、盥洗沐浴等設施。二層為貴賓廳,另有少量辦公設施。
錄入編輯: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