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涪陵開幕

2021-03-05 涪陵發布

5月13日,2019白鶴梁•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涪陵開幕。來自美國、法國、希臘、義大利等國家和國內的20餘家大學及科研機構,研究水文化和人類遺產保護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如何提高人們對水與人類文明之間關係的認識,增強應對全球水危機的能力,推動水歷史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及白鶴梁題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進程。

當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瑛在歡迎辭中說,涪陵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白鶴梁題刻的保護和申遺工作,經過歷年的不懈努力,白鶴梁題刻已經符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兩項標準,具備申遺三大要件。今後,涪陵區將堅定不移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重要指示,繼續大力推進白鶴梁題刻申遺工作,努力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努力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隨後,與會的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分別從白鶴梁題刻的保護與利用、水文化遺產、水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等方面交換了意見建議。

區政府副區長席紅、區政協副主席況東權出席了開幕式。

白鶴梁為認識研究水文化提供全新視角

在2019白鶴梁•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會上,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當前,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白鶴梁題刻申遺工作,相關單位和部門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堅定信心、堅決行動、堅持不懈,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重要抓手,全面推動以白鶴梁為代表的水下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利用等各項工作。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水與人類文明形成與發展的關係,從中學習人類與水和諧共生的智慧、經驗與教訓。作為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類博物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成為中國為世界水文化遺產保護做出重要貢獻的標誌,也成為國際社會研究水文化保護的樣本,一直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關注。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該館也將為此次會議提供認識研究水文化提供全新的視角和借鑑。

該活動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水博物館網絡、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文物局)、重慶市水利局指導,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涪陵區政府、湖北大學、長江師範學院主辦,由涪陵區文旅委、區水利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長江師範學院白鶴梁石刻文化研究中心承辦。

據悉,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此前已先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合作召開了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次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旨在通過分享世界不同地區專家、學者的研究,提升和增強公眾對水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與保護意識,在加強學術交流的同時,同時也提升白鶴梁題刻文化的影響力,助推加大申遺工作力度。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方面透露,白鶴梁已相繼完成了申遺文本、保護管理辦法和保護規劃的編制及實施,接下來將繼續圍繞白鶴梁題刻文獻整理研究、旅遊資源開發、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開展工作。

「強化價值研究,同時也要強化保護展示。」重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系統開展白鶴梁題刻價值研究,以及國際同類文化遺產比較分析的工作,「博物館將加快完成白鶴梁題刻本體保護、環境監測等重點項目,同時探索智慧機器人等新技術的應用。」

「白鶴梁題刻集歷代名家文學、書法之大成,以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開發文創周邊產品,也是相關部門目前正在開展的重要一項工作。」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出版《白鶴梁題刻研究叢書》等系列專著,策劃推出一批以白鶴梁為題材的文學、影視、舞臺作品,以提升美譽度和影響力。

來源:愛涪陵APP、重慶發布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重慶]《涪陵白鶴梁》
    白鶴梁是涪陵城北長江中的一塊巨石,但它更像是隱身於長江中的一個巨型動物。白鶴梁大部分時間都沉寂於江水之下,只有到了冬春交替的季節,長江進入枯水期,才會水落石出,現出真容。每年出水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0幾天,最短的時候只有幾天。而白鶴梁之所以被稱為奇觀,是因為它重要的文化與科學價值。
  • 【導遊詞】涪陵白鶴梁
    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參觀遊覽。我是此次涪陵白鶴梁的導遊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涪陵白鶴梁。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遊,重慶市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 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爾朱真人在涪州,今白鶴梁的江邊修煉,後得道,在石樑上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 專家呼籲加強白鶴梁水文化遺產研究保護
    【記者來信】   編輯部:  最近在重慶涪陵閉幕的2019白鶴梁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國際研討會上,一些專家學者呼籲要進一步加強對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研究保護。白鶴梁的石魚 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位於重慶涪陵城北長江中,這道天然石樑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
  • 長江水底奇觀:重慶涪陵白鶴梁
    2020年10月7日,重慶涪陵長江中的氺下博物館白鶴梁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涪陵城北長江中,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資料寶庫」、「水下碑林」,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2014年2月,涪陵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風景區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4A)級風景名勝區。
  • 兩江四岸景觀帶成重慶涪陵新名片 青少年研學到白鶴梁「打卡」
    近年來,涪陵區充分利用濱臨長江、烏江的位置優勢,打造了「兩江四岸」濱江景觀帶,擁有江東濱江公園、江南濱江公園和烏江濱江公園,其溼地景觀、旱地噴泉、奇石景觀等特色,為市民提供了休閒、親水的新去處,成為了涪陵的城市「新名片」。7月24日,記者走進涪陵採訪發現,沿濱江大道欣賞了公園美景,還走進沿江邊上的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聆聽了白鶴梁的故事。
  • 水下碑林——白鶴梁題刻的人文價值
    白鶴梁,是涪陵城北長江中長約1600米、寬約15米、東西延伸的天然石樑。這段梁曾長年淹沒水中,僅在冬春之際枯水期時才有一部分露出水面。白鶴梁作為罕見的「水下碑林」,有165段計3萬餘言題刻和18尾「石魚」,詩文詞句優美流暢,石魚造型栩栩如生,書法更是異常珍貴,是內容豐富、異彩紛呈的水下石刻藝術群。白鶴梁題刻蘊含著「長江標準眼」、水下碑林、家國情懷、科技保護、國際啟示等五大價值。在白鶴梁題刻中,有枯水水文價值的114段,它記錄了歷史上74個年份的枯水水位。
  • 白鶴梁石刻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遊,重慶市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爾朱(ér jū)真人在涪州今白鶴梁的江邊修煉,後得道,在石樑上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景觀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 百老匯製作人千裡視頻連線 「我在四十米水下向你們推介白鶴梁」
    Marc Routh與好友視頻連線推介白鶴梁文化 首席記者 何乾健 攝巴渝傳媒網訊 (記者 羅菲菲)「我在距離江面40米的長江水下,向你們推介世界首座遺址類水下博物館——白鶴梁。5月25日,《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團隊成員走進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親密體現涪陵白鶴梁水下題刻文化,向世界推介涪陵,傳播涪陵故事。「白鶴梁是一道天然石樑,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美譽……」當天上午,在解說人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先後來到序廳和展廳參觀,詳細了解白鶴梁的悠久歷史以及上面題刻的含義,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全祖望與浙東學術文化國際研討會今天開幕
    人民網寧波12月18日電(記者孫曉青實習生俞贇)今天上午,全祖望與浙東學術文化國際研討會開幕。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全祖望學術文化研討為主,浙東學術文化研討為補充,開展國際性學術文化研討交流。
  • 白鶴梁~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
    這是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保存的白鶴梁石魚,由涪州州牧張思範刻於清嘉慶年間。同時,這些在石樑上縱黃交錯的各種字體、各位大家名流的的書法刻石,使白鶴梁成為了著名的「水中碑林」。今天的白鶴梁,位於長江水下約40米的地方,下圖的那燈塔標誌水面下就是現在白鶴梁的位置。江邊的這幾個水槽便是去白鶴梁水下電梯的位置。
  • ...第一眼」 涪陵廣播電視臺「無限涪陵」聯合直播「區縣尋寶」
    國際博物館日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2018年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 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推動對四川客家語言的研究
    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推動對四川客家語言的研究 2012年09月24日 00時00分
  • 昔日水中石銘 今日水下碑林——三峽白鶴梁的前世今生
    根據國際「威尼斯憲章」中不可移動文物以原地保護為主的原則,2002年國家採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提出以「無壓容器」的保護方式,創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處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成為名符其實的「水下碑林」。
  •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重新開館
    2月21日,遊客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參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涪陵城北長江中,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資料寶庫」、「水下碑林」,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根據國際「威尼斯憲章」中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原則,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實現了對題刻原址原貌保護和觀賞,成為國內外同類文化遺產成功保護的首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成的水下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世界首座非潛水可到達的水下遺址博物館」。
  • 第九屆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討會在五蓮召開
    來自國內外的130名專家學者齊聚五蓮山學術研討會後合影留念大眾網日照5月11日訊(記者李婷)11日上午, 第九屆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開幕,來自國內外的這是繼2000年第四屆(五蓮)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討會之後,在五蓮舉辦的又一次「金學」盛會。本屆學術研討會由中國《金瓶梅》研究會、山東省《金瓶梅》文化專業委員會主辦,五蓮山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協辦。研討會歷時三天,自5月11日開幕至13日結束,主要議題包括近十年《金瓶梅》研究回顧與思考、《金瓶梅》文本研究、《金瓶梅》文化研究以及五蓮區域旅遊文化產業研究。
  • 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洛陽開幕
    今日上午,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幕,2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洛陽,共商世界古都歷史遺產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大計。  今日上午,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幕,2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洛陽,共商世界古都歷史遺產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大計。
  • 中國星子陶淵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大江網訊 記者吳函芹、晉帥兵報導:以「走進桃花源·親近山湖泉」為主題的2012中國·星子(廬山)文化旅遊節於12月7日在星子縣開幕,作為本屆旅遊文化節的重頭戲,首屆陶淵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同日啟動。
  • 沉入長江177米江底,探秘白鶴梁之謎
    有幸參加2018重慶全球旅行商大會,隨代表們一起走進了涪陵,領略了世界第一座水下博物館,探秘白鶴梁之謎。為了讓後人能觀賞這一文物,國家投入2億建設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從2003年正式開工,2009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落成式。整個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
  • 不夜涪陵生活節開幕 多景區活動多優惠大
    8月14日,由涪陵區文旅委、藺市鎮等主辦的「2020不夜涪陵生活節暨美心紅酒小鎮第五屆啤酒電音節」在美心紅酒小鎮景區拉開帷幕。涪陵區政府副區長席紅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本次不夜涪陵生活節將持續到10月底。此次活動,主辦方提供了10噸啤酒讓遊客免費暢飲,15個夜場遊樂項目免費玩。
  • 「探索世界大洋的深水區域」學術研討會召開
    「探索世界大洋的深水區域」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03-26 國際合作局 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3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探索世界大洋的深水區域」學術研討會在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