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讀過三百千弟都不好意思談蒙學,超全的蒙學書單在這裡!

2020-12-15 什麼值得買

一提到蒙學讀物,大家都會想到「三百千弟」或「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千家詩》,這幾本蒙學讀物幾乎是家喻戶曉。

蒙學讀物也叫「蒙養書」「小兒書」,是中國古代專為學童啟蒙教育編寫的在庠序、書館、塾學使用的課本,「啟蒙」有「去除蒙昧」的意思。因為兒童入學首先要學習文字,因此蒙學讀物的一大功能就是教兒童識字、寫字,在此基礎上承載一部分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蒙學讀物在古代有很多,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涉及語言文字、天文地理、行為規範等諸多方面,是孩童初涉人世、了解社會的窗口。今天,兒童讀物極大豐富,幾乎到了想讀什麼有什麼的地步,但是經歷了時代考驗而流傳至今的古代蒙學讀物,依然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為很多家長和老師所推崇。

那麼,我們今天到底可以讀哪些蒙學讀物、這些蒙學讀物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年齡段的孩子讀呢?下面的這份書單,我們結合蒙學讀物本身的難易度、所承載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小學生群體中的接受程度等諸多因素,為大家作分級推薦。

初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千家詩》

這幾本蒙學讀物是流行廣泛、影響久遠的經典之作。

《三字經》為南宋王應麟編撰,民國前期略有增補。《三字經》三字成句,簡練易讀,編排巧妙,以「以人之初,性本善」起篇,將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知識、傳統倫理思想及識字融會貫通,可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語言通俗,行文流暢,被公認是「開三言韻語蒙書之先例」的蒙學讀本。《三字經》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

《百家姓》是集中華姓氏為四言韻語的蒙學識字課本。宋編《百家姓》結篇於「司徒司空,百家姓終」,共收單姓408個、複姓32個,共計440個姓氏(不同版本所收姓氏數目略有出入)。通行本《百家姓》在宋編基礎上,又增收了單姓36個、複姓28個,總計504個姓氏,終篇結句為「第五言福」。

作為一本蒙學啟蒙讀物,古人看重的是《百家姓》朗朗上口、易於記誦的識字認字功能,而今天我們讀《百家姓》則更加關注它尋根溯源、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積極功能。《百家姓》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最早的姓氏書」。

《千字文》出自南朝周興嗣之手,關於它的編撰據說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梁武帝為了教諸王學習書法,讓人在王羲之的墨跡中拓出一千個不重複的字,並寫在紙上,但是這些字零碎雜亂沒有次序,於是梁武帝把周興嗣召來:「聽說你才思敏捷,你能不能用這一千個字給我編出一篇韻文來。」沒想到大才子周興嗣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編好了,只是他的兩鬢也在一夜之間花白了。

《千字文》用這不重複的一千個字,有條有理地吟詠了關於天文、博物、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包羅萬象的知識,且結構嚴謹,對仗工整,文採飛揚,成為我國歷史上綜合性蒙學讀物的開山之作。

歐陽詢行書千字文

《弟子規》是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的蒙學讀本,原名《訓蒙文》,為清代康熙年間絳州秀才李毓秀所編,後來乾隆年間的賈存仁對此進行修訂,並改名為《弟子規》,從此廣為流行。李毓秀只是一名秀才,但由於他長期在教學一線教書,對兒童啟蒙教育特別熟悉,因此他編寫的訓蒙文言簡意賅,切合實用。《弟子規》篇幅不大,緊扣《論語·學而篇》第六章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以三言韻語的形式進行演繹,規定了孩童居家和在外應遵循的禮儀規範和言行準則。

《千家詩》是明清兩朝流傳極廣、影響深遠的蒙學經典格律詩選本。所選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等均有涉及,廣泛地反映了唐宋時期的社會現實。作為一本兒童啟蒙讀物,《千家詩》雖號稱「千家」,實際上只錄了122家、226首詩歌,它是一部比《唐詩三百首》更早的啟蒙類詩歌選集。適讀年級:小學1-2年級

推薦版本:《三字經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規》(中小學傳統文化必讀經典叢書)

推薦理由:全本全譯全解

推薦版本:《千家詩》(中小學傳統文化必讀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經典篇章全譯全解

進階:《笠翁對韻》《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和《幼學瓊林》

讀了「三百千弟」或「三百千千」之後,我們可以讀一讀稍難一點兒的蒙學書,比如下面幾本:

《笠翁對韻》是出現於清代初期的一本兒童啟蒙讀物,相傳作者是李漁,書名中的「笠翁」就是李漁的號。《笠翁對韻》與車萬育所編寫的《聲律啟蒙》是同一類型的書,都是關於聲韻和對偶知識的兒童啟蒙讀物。

對偶(對仗)和聲韻是漢語的兩個重要特色。《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在體例上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平水韻》平聲三十韻分部編寫的。《笠翁對韻》較之《聲律啟蒙》在編寫體例上更為靈活,《聲律啟蒙》每個韻部都是三則對文,而《笠翁對韻》則變通為二到四則,所以它的不足也是明顯的,即對仗水平比《聲律啟蒙》要低一些。熟悉對偶和聲韻是古人吟詩作對的基本前提,這兩本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典故、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可以說是集聲律、音韻和典故等知識為一體的綜合讀物,是古代孩童從事詩文創作的入門教材。那麼,我們現在的小學生不學吟詩作對,為什麼也推薦讀這兩本書呢?實際上這兩本書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

適讀年級:小學2-3年級

推薦版本:《笠翁對韻》《聲律啟蒙》(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提到蒙學讀物,還必須要提到《增廣賢文》。《增廣賢文》以韻文的形式匯集編排歷代先賢的名言警句、處世格言,內容涵蓋禮儀道德、典章制度、為人處世、讀書修身、生命感悟等諸多方面,有點兒像我們今天的名言警句集錦。像平時我們經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等,這本書中都有收錄。

同樣,《增廣賢文》也有值得我們讀的理由:

真書長這樣:

適讀年級:小學2-3年級

推薦版本:《增廣賢文》(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推薦版本:《增廣賢文》(中小學傳統文化必讀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經典篇章全譯全解

古代蒙學讀物中還有一部比較厚重的書,那就是《幼學瓊林》。《幼學瓊林》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它採用對偶的形式,介紹了天文地理、時令節氣、教育科舉、宗族宗教、衣食住行、製作技藝、花木鳥獸、婚喪嫁娶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其內容廣博程度絲豪不亞於我們今天的兒童百科全書。

為了今天的讀者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這部百科全書,中華書局版的《幼學瓊林》作了適合小讀者的精加工:

適讀年級:小學3-4年級推薦版本:《幼學瓊林》(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推薦版本:《幼學瓊林》(中小學傳統文化必讀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經典篇章全譯全解

加餐:《格言聯璧》《童蒙須知》《蒙求》《龍文編影》

最後給大家推薦的這幾本也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蒙學讀物。

《格言聯璧》和《增廣賢文》有點像,也是一部格言集,分為學問、存養、養生、敦品、處事、接特、齊家等11類,內容廣博,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面。它的編排基本上遵循了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脈胳,而且每類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誡人們要立德為先,修身為要,無論做什麼事,都先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適讀年級:小學2-3年級

推薦版本:《格言聯璧》(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童蒙須知》是宋代朱熹撰寫的一部童蒙讀物。朱熹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蒙學在其教育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童蒙須知》內容詳實,語言精練,體現出朱熹蒙學思想的整體特點和基本內容。它貼近生活,為兒童提供了日常具體可行的行為規範,並將生活規範與德行涵養全方位統一起來,在種種行為規範的背後,蘊含著儒家思想的精華。

適讀年級:小學2-3年級

推薦版本:《童蒙須知 名賢集》(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蒙求》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瀚。所謂「蒙求」,是取《易經 蒙卦》卦辭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一句的意思。《蒙求》是一本歷代典故彙編集,摘取史傳軼事編成四言韻語,兩兩對句,隔句押韻,取材涉及《左傳》《論語》《孟子》等經典,《史記》《漢書》《三國志》等正史,也有《文選》《世說新語》等名著,內容豐富,掌握這些典故,有助於寫詩作文。其實不只是對古人,適當運用典故也有助於今天我們寫作文。因此,《蒙求》也被現在的一些教育機構推薦為必讀書目。

適讀年級:小學2-3年級

推薦版本:《蒙求》(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龍文鞭影》也是一本典故彙編集。「龍文」是古代駿馬的名字,「鞭影」是說鞭子揚起後不打下來,只是像一道影子似的划過(小編瑟瑟發抖中),因良馬看到鞭影就會快跑,無需用鞭子抽打。《龍文鞭影》的內容在同類蒙學教材中堪稱豐富。前面講到的《蒙求》共636句,除去末尾4句,真正包含古人事跡的共632句;《龍文鞭影》共1032句,不包含典故的也是4句。可見《龍文鞭影》收錄的典故遠超《蒙求》。這本書也被某些著名教育機構推薦為必讀書目。

適讀年級:小學3-4年級

推薦版本:《龍文鞭影》(中華蒙學經典叢書)

本書特點:全本全譯全解

龍文鞭影--中華蒙學經典23.3元《龍文鞭影》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最初由明人蕭良有編撰,後來楊臣諍進行了增補修訂。此書主要是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傳說,四字一句,兩句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噹噹去購買

時至今日,蒙學讀物當初的識字功能其實已經弱化,大家更加看重的是它本身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它承載的廣博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傳達的溫厚敦良的禮儀教養,這些無疑給了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以啟迪。

另一方面,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要堅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價值觀還未形成,需要幫助他們正確詮釋經典,做好正確的引導。

相關焦點

  • 三百千┃在我國古代的蒙學教材中,便於開蒙的三言教材是哪個?
    「蒙學」指的是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歷朝歷代都有學者編寫蒙學教材。作為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早期的蒙學教材都有哪些?封建倫理道德為主的蒙學課本,除了長期使用的《孝經》、《論語》之外,各朝代都有各自的蒙學教材,比較有名的是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王相彙編的《女四書》,以及流傳甚廣的《昔時賢文》、《聖訓廣諭》等。社會和自然常識為主的蒙學課本主要出自於唐代的《兔園冊》,創始於李翰的《蒙求》。
  • 北京師範大學果雪兒幼兒國學課題組:幼兒園新蒙學亮點特點有哪些?
    北師大果雪兒課題組中國特色幼兒園 新蒙學亮點 1 「小荷才露尖尖角」 新蒙學 經典合一操 配合繪本,果雪兒提供了新蒙學經典合一操
  • 敬仰邑人先賢蒙學大師子褒先生
    子褒先生的《婦孺三四五字書》與《三字經》、《朱子家訓》同屬蒙訓,其不同之處在於,《三字經》、《朱子家訓》文中常常引經據典,文字澀古難懂,一部分連大人都難以讀懂,更勿論小兒了。而《婦孺三四五字書》以白話文寫作,十分注重儒家理想的傳承,內容豐富,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卻不失其哲理規範,學惟有用。可謂一看就明白,一讀就上心。
  • 為什麼說它是承前啟後的蒙學讀物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中,作為幼學課本,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還有一本讀物——《龍文鞭影》 。但是很多人對它知之甚少。今天對古文的閱讀重視有了一些提升,實際上還有很多欠缺。我們的傳統文化並沒有流逝,只是大家在忽視。
  • 天水市秦州區蒙學幼兒園「感受風的力量」科學實驗活動側記
    「讓你的風車轉起來」——天水市秦州區蒙學幼兒園「感受風的力量"科學實驗活動側記「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這裡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起快樂的好夥伴……"12月8日,伴隨著一首熟悉而歡快的《大風車》歌曲,天水市秦州區蒙學幼兒園Md1班的一堂「感受風的力量,讓你的風車轉起來"科學實驗課更讓小朋友們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 合肥市屯溪路小學:誦蒙學經典 做英才少年
    為了更好地傳承經典,延續學校誦讀經典的傳統,本學期圖書館策劃了「誦蒙學經典 做英才少年」 為主題的誦讀比賽。方案一經發布就得到了各個班級的積極響應。屯溪路小學一直秉承著傳承中華經典,弘揚傳統美德的教育宗旨,把閱讀當做植入學生心靈,內化學生習慣的首要課程。
  • 嘉興南湖講壇空中直播|閻良尕讓叔叔趣味親子蒙學課之 音樂do re mi
    這個六一,他來到了嘉興市南湖小講壇「空中講堂」,同他的兩個萌娃,一起開啟趣味親子蒙學課堂,帶領嘉興的小朋友們一起聽音樂、賞古玩、品茶道、讀經典。兩個萌娃示範傳統文化誦讀,親子共修,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樂趣。
  • 古代人都學什麼
    我國古代十分重視幼兒的識字、習字教育,並有專門啟蒙教材如現在依然被大家熟知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還有《論語》、《蒙求》、《童蒙須知》等。在最新的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借鑑《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的內容,並加以改編,收錄入小學教材中,讓學生在有節奏的吟誦中識字,像一年級下冊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對今》;《春夏秋冬》一課,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蒙學讀物的編排特點,其中的詞和短語不僅讀起來郎朗上口,而且語言典雅,富有文化內涵。
  • 蒙學讀物:《千字文》全文拼音及註解
    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後來實行簡化字之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以下是千字文帶拼音全文及解釋欣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wǎng tán bǐ duǎn mí shì jǐ cháng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解釋】 不要去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
  • 兒童蒙學經典,《論語·學而》篇,成語一次全學會
    元·湯式《湘妃引·和陸進之韻》:「儒冠多誤身,謾誇談子曰詩云。」二、不亦樂乎(bù yì lè hū)【典出】同上。原意: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後常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三、犯上作亂(fàn shàng zuò luàn)【典出】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舊稱對抗朝廷、冒犯尊長。
  • 《龍文鞭影》:你想看的歷史典故,都在這裡了
    《龍文鞭影》最初名為《蒙養故事》,在傳統蒙學中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可幫助孩子在讀過「三百千弟」等識字課本後,打下進一步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龍文」是古代一種駿馬的名字,和汗血寶馬一個級別,《漢書·西域傳》就有「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的記載;「鞭影」是說鞭子揚起以後不打下來,只是像一道影子似的划過。蓋因良馬看到鞭影就會加速,無須真的用鞭子抽打。
  • 當然還有你不知道的「千家姓」,而且你還用過!
    《百家姓》是由北宋初期杭州的一個學士所編寫的文學讀物,大多由年紀幼小的孩童來讀誦,又稱為蒙學讀物。這更是流傳至今,現還有許多家庭的父母從小就對自己孩子進行蒙學讀物的鍛鍊,這也是文化傳承的一個習性。雖然它的內容普通至極,都是中華姓氏,但是讀起來卻朗朗上口,沒有一點瑕疵,使得一些孩子更是記憶猶新。
  • 池塘春草夢階前秋葉聲之千古蒙學經典《訓蒙駢句》
    時當五更,庶尹拱朝天闕外;漏過半夜,幾人歌舞月明中。二冬君子竹,大夫松。偷香粉蝶,採蜜黃蜂。風定荷香細,日高花影重。芳滿春園,紅杏有顏清露洗;雨過秋谷,玄關無鎖白雲封。三江花盈檻,酒滿缸。頹垣敗壁,淨幾明窗。蘭開香九畹,楓落冷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