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什麼書?為什麼說它是承前啟後的蒙學讀物

2020-12-14 江陽沽酒客

在我國古代傳統蒙學中,作為幼學課本,除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外,還有一本讀物——《龍文鞭影》 。但是很多人對它知之甚少。今天對古文的閱讀重視有了一些提升,實際上還有很多欠缺。我們的傳統文化並沒有流逝,只是大家在忽視。

今天沽酒客來給大家聊聊這邊曾經風靡古代的幼學啟蒙讀物,了解一些古人的治學之道。

《龍文鞭影》成書的年代較《三字經》等要晚,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才出現的。李氏《蒙求》以掌故內容開其先河,以後陸續出現了一大批掌故、知識蒙書,《龍文鞭影》就是在這種影響下產生的比較完善的一部蒙學書。

《龍文鞭影》原名《蒙養故事》,編撰者蕭良有,夏廣文作注。蕭良有系明朝萬曆年間進士,字以佔,號漢衝,漢陽人,自幼聰穎,有神童之稱譽,任國子監祭酒,聲望很高,著有《王堂遺稿》。國子監是封建時代國家最高學府,祭酒相當於現在的校長。以這麼高的地位,親自來撰寫蒙書,也就是小學生讀的書,可見那時對蒙學教育之重視程度。

後來楊臣錚認為蕭作《蒙養故事》「有裨幼學」,只是太簡略了,夏注也有不少錯誤,於是大加補充訂正,書名遂改為《龍文鞭影》。何謂「龍文鞭影」?很多人不解其義。「龍文」是指古代良馬,因見到「鞭影」就會疾馳,無須鞭打,其含義即是說,讀這本書是能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的。

到了清末,丹徒人李恩綬認為這本書雖風行已久,但有謬誤之處,於是又經過了一番校對增刪,於光緒年間付梓刊行。

後來又有清人李暉吉、徐瓚,仿照《龍文鞭影》的體例,合編了一部《龍文鞭影二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文鞭影》多半是經過了上述一些人的不斷增補、訂正、充實後的本子,應該說是比蕭的原作要更完美。

《龍文鞭影》在傳統蒙學中起著承前啟後、由淺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識字兩千來個之後,為進一步讀《四書》、《五經》和作文打下基礎。它和初讀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幾種蒙書比較起來,有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它廣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書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話、小說、筆記,是一部集自然知識、歷史掌故於一體的駢文讀物。這對後來的《幼學瓊林》起了催生作用,影響很大。

後來,在以李氏《蒙求》這種駢文體例影響下,出現了各種「蒙求」,有名物的、文字的、歷史的、經學的、倫理的、地理的,各種讀物不下百來種。但《龍文鞭影》和《幼學瓊林》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兩部知識性蒙書。

《龍文鞭影》初名《蒙養故事》,明代蕭良有撰。蕭良友,字漢衝,湖廣漢陽人。

此書未成之前,以四字韻言形式介紹古代人物及有關典故的童蒙讀物,主要有唐代李翰的《蒙求》,而《蒙求》的內容只限於唐代以前,唐代以後許多人物的精彩事跡還沒有包括進去,作為明代的童蒙讀物顯然不夠理想。蕭良有熟悉古代人物和典故,便在《蒙求》的基礎上,寫成了《蒙養故事》,大量的唐宋時代人物的事跡寫了進去。仍用四字韻言的形式,使用的是平水韻的平聲韻。此書問世後,曾有夏廣文為之作注。

後到清朝初年,安徽的一位私塾先生名叫楊臣諍,認為《蒙養故事》仍然不夠完備,又嫌夏廣文的注多有疏漏謬處,因而進行増訂。増訂完後,並改書名為《龍文鞭影》。龍文,原是漢代西域的駿馬名,此馬見鞭則疾馳,取此名的意思是童蒙學習此書,學識會增長得更快。全書一千多句,比《蒙求》增加近一倍。使用了平水韻平聲的全部三十個韻部。內容主要是宋代以前的人物典故,元明兩代也涉及一些,比重不是很大。但值得一說的是,在下平聲「七陽」韻中有「人始亞當」一句,這超出了中國歷史的範疇,引用了《聖經》中的故事了。這一段頗為詭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有說伏羲女媧,或者盤古之類呢?

《龍文》問世後,影響甚大,成為有清一代頗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再到清末年間,廣東番禺有李暉吉、徐蘭畦二人合撰了《龍文鞭影二集》,取材和體例與楊臣諍増訂者鹹同,篇幅也大體上相等。因為有了二集,自然稱楊臣諍増訂者為初級。清末民國時期出版的《龍文鞭影》,一般都是將初集、二集合在一起出版。

《龍文鞭影》在傳統蒙學中起著承前啟後、由淺入深的作用,在完成了集中識字兩千來個之後,為進一步讀《四書》、《五經》和作文打下基礎。它和初讀的"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幾種蒙書比較起來,有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它廣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書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話、小說、筆記, 是一部集自然知識、歷史掌故於一體的駢文讀物。這對後來的《幼學瓊林》起了催生作用,影響很大。後來,在以李氏《蒙求》這種駢文體例影響下,出現了各種"蒙求",有名物的、文字的、歷史的、經學的、倫理的、地理的,各種讀物不下百來種。但《龍文鞭影》和《幼學瓊林》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兩部知識性蒙書。

其實這就是古代的韻律書,通俗的韻書。要學做詩,先得要讀。蒙學讀物,簡單易懂,誦之朗朗上口,卻基本包括了古文詩賦至於寫文可能用到的所有常見典故,圖省事抱佛腳開坑前突擊的教輔上品。

這本書講了許多許多典故,幾乎網羅三皇五帝,孔子、老子、莊子、孟子等各種子,還有藍田日暖、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等各種自然、社會、國家、歷史等林林林總總的傳說。好像知道了詩人們寫詩用的典故為什麼能如此廣博了,背完龍文鞭影就差不了多遠了。儘管真正的大師一定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通天文曉地理、才德共長的。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真地造就了太多太多優秀的人了,雖說壞到遺臭萬年的也不少。明禮修德、崇善崇孝的傳統文化放在今天依舊是我們驕傲的資本。希望越來越多人讀這些中華文化經典書籍,發現其中的美妙。

還是那個問題,什麼才能表現文化,除了書籍以外,最能表現文化的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人們對其評價。

古之小兒,從歷史典故中辨世理,明是非。而現在之人,數典忘祖者比比皆是,我輩亦不能免責,不明源流,怎知歷史論斷背後的諸多因素,一旦談論,張口便錯,或至慌張,或強蠻無禮,豈不痛哉。

全文最後一句:古人萬億,不可茲涵。正是告誡我們,世事之理無窮盡,很難說全,但是以有涯求無涯之事,真的沒有價值嗎?莊子之論斷,概在說明知識與智慧之差別,但是不明白知識之界限,又如何談論超越?換句話說,厚積薄發,無厚積,所言之事不明,所做之事自己亦不信,那還有什麼意思?

德行二字古今同謂,《龍文鞭影》,志士仁人的生活情趣和習慣,總結如下,敬天地,玩物,禮德,智趣,多藝,堅忍,積學,天象,風水,威勢,嗜學,清明,俊秀,遠慮,敢為,排遣,老莊,嚴教,變通,洞察,因勢,鎮靜,盡忠,節儉,講究,風流蘊藉,澄清寡慾,好善,責己,刻苦,年少有志等不一而足。這就是一本古人版的中華典故大全。

附錄目錄:自敘原敘卷之一一 東二 冬三 江四 支五 微六 魚七 虞卷之二八 齊九 佳十 灰十一 真十二 文十三 元十四 寒十五 刪卷之三一 先二 蕭三 餚四 豪五 歌六 麻七 陽卷之四八 庚九 青十 蒸十一 尤十二 侵十三 覃十四 鹽十五 鹹李恩綬跋

相關焦點

  • 只讀過三百千弟都不好意思談蒙學,超全的蒙學書單在這裡!
    一提到蒙學讀物,大家都會想到「三百千弟」或「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千家詩》,這幾本蒙學讀物幾乎是家喻戶曉。蒙學讀物也叫「蒙養書」「小兒書」,是中國古代專為學童啟蒙教育編寫的在庠序、書館、塾學使用的課本,「啟蒙」有「去除蒙昧」的意思。
  • 《龍文鞭影》:你想看的歷史典故,都在這裡了
    《龍文鞭影》,這個書名乍一聽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龍文鞭影》最初名為《蒙養故事》,在傳統蒙學中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可幫助孩子在讀過「三百千弟」等識字課本後,打下進一步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 三百千┃在我國古代的蒙學教材中,便於開蒙的三言教材是哪個?
    「蒙學」指的是我國傳統的幼兒啟蒙教育,歷朝歷代都有學者編寫蒙學教材。作為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早期的蒙學教材都有哪些?最早的蒙學教材是字書《史籀篇》,是周宣王是用來教學童識字的。秦漢以後蒙學教材有李斯的《倉頡》,史由的《急將篇》,周興嗣撰寫的《千字文》,顏之推撰寫的《顏氏家訓》等。以識字為主的綜合知識型的教材有《開蒙要訓》、《百家姓》、《三字經》、《對相識字》、《文字蒙求》和「雜字」書等。
  • 蒙學讀物:《千字文》全文拼音及註解
    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千字文》是將1000個不重複漢字編纂成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個字。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後來實行簡化字之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
  • 曹偉明:《承前啟後奮勇當先》——書法人應有的擔當
    這就是一個承前啟後的責任擔當!這個承,指的是繼承。傳,就是傳播。如何在繼承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下,更好的去教導後輩來者,創造性的去發展中國書法!縱觀歷史風雲變幻,書法的每一個重大突破,都是處在時代的盛世階段。但凡戰亂時期或蕭條朝代,都沒有發生過書法的突破性進展。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書法藝術是印證一個歷史時期社會興衰最強有力的佐證!
  • 它和《三字經》《千字文》有什麼區別
    「你貴姓」、「你是哪裡人」這是人們交往過程中問到的最多的問題,《百家姓》就是一部記錄姓氏的童蒙讀物。它只有568個字,包括504個姓氏,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要讀懂《百家姓》,我們先要搞清楚六個問題。
  • 給孩子選什麼課外讀物?這些書,教育部也推薦!
    那麼這個階段挑選圖書一定要挑選有趣,又能啟發孩子思維的書。小編在這裡要推薦的是《格林童話》。是由格林兄弟所著,屬於德國民間文學。小編也是看著格林童話長大的,小編推薦這本書有三個理由。首先《格林童話》這本書中所有的故事非常的有趣新奇,涵蓋了女巫,小精靈等讓孩子感興趣的人物。其次《格林童話》能夠教會孩子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 古代人都學什麼
    在廖其發教授主編的《中國幼兒教育史》一書對我國在幼兒教育方面的成就做了一個詳盡的闡述,可謂是我國一直重視幼兒教育的有力佐證。那麼在古代,會教孩子學什麼呢?我國古代十分重視幼兒的識字、習字教育,並有專門啟蒙教材如現在依然被大家熟知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還有《論語》、《蒙求》、《童蒙須知》等。
  • 小白的天文學量子力學入門讀物推薦
    為什麼物理學是浪漫本身呢,下面有個小故事。曾經有一位物理研究員,他研究的是恆星可以不間斷連續發光發熱的原因,他所在的團隊想知道為什麼恆星可以一直發光發熱,它的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又去向哪裡。後來他們發現這些能量是來源於恆星上不間斷的核反應。
  • 敬仰邑人先賢蒙學大師子褒先生
    近日,偶然讀到段懷清先生2010年4月1日在《大公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也說「而今人長大,心事亂如麻」》。於是,鍥而不捨究其源頭,驚喜地發現這則《蒙訓》竟然出自五邑先賢子褒先生筆下的《婦孺三四五字書》。從有關資料得知,陳子褒(1862——1922)中國教育家。名榮袞,字子褒,號耐庵,別號婦孺之僕,廣東新會外海人。
  • 拿到一本書,首先要知道它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書寫的挺好,但不適合我或者說對於我來說不實用。這次重新看了一遍,仍然覺得寫的很好,而且非常實用。同樣的一本書,兩遍下來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為什麼呢?以前的自己看書少,理解能力也差,現在也沒好多少,但總算也是提升了。
  • 看看古人都讀什麼「暢銷書」
    其實並不奇怪,《三字經》就是古代最流行的兒童啟蒙讀物。  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來識字知理的。《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
  • 為什麼說什麼書都要讀一點?
    原創 | 李小墨今天我想結合《越讀者》這本書聊一聊,為什麼我覺得什麼書都要讀一點,不要挑食。本文內容主要有:1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歌?2 )我們為什麼要讀哲學?3 )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4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5 )我們為什麼要讀圖像和漫畫書?6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和流行書?01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歌?關於這一點,我三年前寫了一篇文章:《詩詞無用的年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詩?》
  • 兒童英語拼讀分級讀物《迪士尼英語分級讀物》
    大家好,今天Jason媽給大家介紹一套英語分級讀物,保證小朋友男孩女孩都喜歡哦。就是《迪士尼英語分級讀物》。為什麼推介這套書?1.迪士尼故事,每個小朋友都喜歡。全套書覆蓋220個SightWords中的全部核心詞,更貼合啟蒙階段中國孩子的學習需求。4.本套書的編寫融入「預習——學習——複習」三個環節。先讀「本冊學習內容」和「單詞表」預習重點知識,再讀故事、玩遊戲。故事和遊戲中新老知識搭配出現,重點單詞反覆出現,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複習,知識掌握更牢固。
  • 學習《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不知道
    《聲律啟蒙》與《笠翁對韻》一樣, 它們是以前學童的基礎讀物。現在好多人讓自己的孩子學習《聲律啟蒙》,甚至要求背誦,但是並不了解學習這種讀物的目的是什麼?《聲律啟蒙》是康熙年間的車萬育(1632~1705年)編寫,《笠翁對韻》早一點,是明末清初的李漁( 1611 ~ 1680 )編寫,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書名因此而得。
  • 迪士尼英語雙語讀物攜新增系列故事書進入大賣場
    日電 /美通社/ -- 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迪士尼出版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外研社)聯合宣布,備受中國兒童喜歡的迪士尼英語家庭學習系列雙語讀物順利進入大超市賣場,其中包括迪士尼出版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外研社)聯合出版的最新系列讀物,為父母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兒童節禮物選擇和更加便利的購買渠道。
  • 專家:如何為寶寶選擇讀物
    作者:寶寶知道 Iris33主持人: 首先我們問一下陳老師,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閱讀呢?陳瑤: 最早的閱讀從胎寶寶時就可以了,就像給寶寶唱歌一樣媽媽可以給寶寶讀很多故事。說到早期閱讀,可能很多家長會理解為給孩子看書,接下來我們請陳老師詳細說一下什麼是早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