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大灣區的「綠肺」!為什麼有這麼多自然保護區?

2020-10-14 旅行大搜羅

肇慶是珠三角面積最大的城市,

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城市,

森林覆蓋率超過70%,

有著大灣區天然「綠肺」的美譽,

更是大灣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 聶偉健 攝


近年來,肇慶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對轄區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天然「綠肺」加強綠色資源保護,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為肇慶實現「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提供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構築起城市發展綠色生態屏障。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於1956年,

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1980年成為我國首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MAB)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1998年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鼎湖山。梁亮 攝


眾所周知,

在北回歸線穿越的地區幾乎都是乾燥少雨的,

但受季風氣候影響,

僅有南亞地區分布有森林,

其中以鼎湖山保存的地帶性森林植被

類型歷史悠久、結構複雜,

展示了原始森林的外貌特徵。



△雲霧繚繞下的鼎湖山天池。韓希 攝


鼎湖山終年常綠,

該區域內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

已經有400年以上的歷史,

被認為是我國南亞熱帶季風

常綠闊葉林(或稱亞熱帶雨林)的典型代表,

成為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北回歸線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


△飛水潭。梁亮 攝


同時,

飛水潭的負離子為普通健康標準的150多倍,

為全國之最,有「天然氧吧」的美稱,

每年慕名前來的遊客不計其數。

鼎湖山總面積達1133公頃,

當前開發用於旅遊景區的部分不到總面積的20%。


△鼎湖山的白鷳。梁娟攝


區內主要的保護對象為

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及其生物多樣性。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富集度高,

記錄有高等植物2291種、鳥類260種、

獸類41種、爬行類54種、昆蟲713種、大型真菌836種。

因此,保護區又素有

「活的自然博物館」和「物種寶庫」美譽。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歐陽學軍


過去20年間,保護區基本沒有新增建築物,一直保持著98%的森林覆蓋率。自建立保護區起,一直積極探索自然保護的規劃設計理念與有效管理措施,不斷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促進植被恢復和環境質量提升。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按

「點控面設計」設立管護點,

並根據地形開闢林區防火線,

構建林火預防設施,

後改種升級為生物防火林帶,

實現全區植被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保護區開創了「封山區或一般保護區」和「核心保護區」的分區管理模式,踐行功能區劃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發展,近年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還建立起無線通信網和視頻監控系統,實現由人防向技防的轉變。


同時,保護區與周邊村鎮和區內社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並結合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開展自然保護宣教活動,提高附近居民的環保意識,實現群防群治。經過多年探索,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形成了自然保護的有效管理機制,也確保了鼎湖山60多年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及偷盜砍等安全事故,使鼎湖山成為肇慶一張閃亮的生態名片。


保護區已成我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據鼎湖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該保護區不僅是中國科學院唯一一個自然保護區,還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科研和科普基地,成為研究植物資源利用、森林植被恢復與演替、全球變化影響及其響應、自然規律與資源管理等規律的重要代表性區域。


△ 鼎湖山站已建設成為國際科研平臺。


據介紹,

以在鼎湖山採集的正模式標本命名的生物

累計達到202種(含亞種、變種)。

1978年在此建立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長期開展水、土、氣、生等要素的定位監測和生態學研究。

每年接待來自國內外科研工作者多批。

目前,共利用鼎湖山發表學術論文近2000篇,

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多次。



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


40年不懈努力護好綠色寶庫

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9年8月,

是我省成立較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保護區總面積3264.54公頃,

森林覆蓋率達99.6%,

孕育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

是名副其實的「北回歸線綠洲」。


△別具特色的瀑布。韓希 攝


據介紹,

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內生長著

維管束植物188科699屬2000多種。

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有鍾萼木、合柱金蓮木2種,

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封開蒲葵、封開新月蕨等15個新種。



△左圖: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封開新月蕨。圖源 廣州日報;右圖:保護區內部分植物的圖片展示。韓希 攝


林海中棲息著231種野生動物,

其中國家I級保護野生動物有

蟒蛇、雲豹、穿山甲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 保護區內珍稀野生動物標本。圖源 廣州日報


為做好黑石頂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管護工作,

2008年5月,

《廣東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經封開縣人民政府批准實行,

使該保護區成為全省率先

實現「一區一法」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 圖源 廣州日報


此外,黑石頂自然保護區還通過

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逐級籤訂防火責任狀、

對重點區域實行重點巡查、

加強森林防火遠程視頻監控系統

和網格化巡護管理、社區共管等措施,

讓保護區的森林資源在過去40多年間得到有效保護,

並實現保護區自成立以來「零」山火的成效,

使這個天然動植物寶庫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依靠科技不斷提高保護區管理水平

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南緣,

於2004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

面積7961.59公頃。


△ 圖源 肇慶市旅遊局


該保護區的建設以

保護過渡地帶性的森林生態系統、

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為宗旨,

集保護管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森林資源

和生態環境資源的生態持續利用等多功能於一體。


△ 圖源 肇慶市旅遊局


該保護區自然環境優越,

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擁有野生動物239種,隸屬68科27目。

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33種,

包括蟒蛇、黿、穿山甲等;省級保護動物22種。

區內有604種藥用植物、

136種觀賞植物、134種用材樹種等。


△ 以上2圖圖源 網友拍攝


該保護區一直把

森林、林木、林地、溼地、野生動物

和野生植物資源等作為保護重點對象,

不斷加大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

通過依靠科學技術,

提高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水平,

並通過保護區自身的林木培育,

增加生物種類與數量,

不斷改善、提高保護區的生態功能,

豐富生物的多樣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肇慶將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

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肇慶,

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

夯實基礎、築牢保障!


資料來源 西江日報(記者 陳松蓮)南方+客戶端 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這裡是大灣區的「綠肺」!肇慶為什麼有這麼多自然保護區?
    肇慶是珠三角面積最大的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70%,有著大灣區天然「綠肺」的美譽,更是大灣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天然「綠肺」加強綠色資源保護,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為肇慶實現「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提供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構築起城市發展綠色生態屏障。
  • 護好大灣區天然「綠肺」!肇慶這項數據亮了……
    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70%,有著大灣區天然「綠肺」的美譽,更是大灣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天然「綠肺」加強綠色資源保護,生態保護成效顯注,為肇慶實現「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提供了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構築起城市發展的綠色生態屏障。
  • 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原來是因為……
    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原來是因為…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原來是因為…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原來是因為…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原來是因為…這裡天為什麼這麼藍?這裡的水為什麼這麼綠?
  • 人們熟悉的那個「京津綠肺」又回來了
    近處,滿眼泛綠的蘆葦蕩,黃色小花點綴其中;遠處,在煙波浩渺的水面上,不時有鳥群飛過天空……「天籟林音百鳥鳴」帶來的視聽享受,勾起了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的感慨。觸景生情,源於新顏與舊貌的對比:翅膀寬長、體態優美的東方白鸛對棲息環境要求苛刻。
  • 七裏海 名副其實「京津綠肺」
    秋季到來,寧河區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本報記者 劉玉祥 攝初秋的七裏海溼地,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刻。寧靜、浩渺的水面上,倒映著藍天白雲。一片片蘆蕩首尾相連,濃濃的綠色將水鄉裝點得分外清新。
  • 中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自然保護區」?
    此外,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還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常年會有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調研學習。廣東藥科大學學生劉基柱向人民網記者表示,「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是中藥學專業實踐課程的重要一環。鼎湖山是華南地區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具有高等植物25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有1000多種,其種類豐富、區系複雜、群落多樣,可以滿足藥用植物野外實習的所有要求。」
  • 廈門五緣灣: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
    (八閩千姿)廈門五緣灣: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中新社廈門5月31日電 題:廈門五緣灣: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作者 黃詠綢「我們把而十幾年前,這裡是一片潮灘。廈門市土地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許一奎介紹,當時,由於當地村民過度養殖、傾倒堆存生活垃圾、填築海堤等原因,這裡內灣水環境汙染嚴重,外灣海岸線長期被侵蝕,形成了大面積的潮灘。該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於2002年啟動,以「先保護、後開發」為理念。
  • 曼谷的都市「綠肺」
    本文轉自【新華網】;泰國曼谷市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閒鍛鍊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曼谷市政府正通過植樹以及新建公園的方式擴大市區綠化面積。 這是2020年8月24日,市民在泰國曼谷侖披尼公園划船。
  • 曼谷的都市「綠肺」
    泰國曼谷市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閒鍛鍊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泰國曼谷市區內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這些都市「綠肺」不僅是曼谷市民休閒鍛鍊的絕佳場所,也是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曼谷市政府正通過植樹以及新建公園的方式擴大市區綠化面積。
  • 生態美|廈門五緣灣片區: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
    生態修復打造城市「綠肺」進入5月,素有「中國最美候鳥」稱號的國家級保護動物慄喉蜂虎,成群結隊從東南亞來到五緣灣,在這裡「談戀愛」「生孩子」,這裡,已成為它們最溫暖的「家」。2011年12月,廈門市政府在這裡設立了島內首個市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慄喉蜂虎生活的自然生態環境。這個保護區還是廈門島最重要的候鳥過境和越冬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記錄鳥類有11目35科135種,佔廈門市鳥類種數的40%,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就有9種。
  • 陝西有個人氣超高公園,被譽為「綠肺」,門票免費適合遊玩
    最近,陝西又一個公園爆火了,這裡更是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綠肺」,今天,我就來帶領大家走進這個公園,看看這個公園的魅力到底在哪裡。眾所周知,陝西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古代的時候有非常多的王朝在這裡建都,特別是西安,更是擁有「六朝古都」的美譽,這裡迄今為止仍舊保留著非常多的古代建築,其中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更是成為了聞名中外的景點,不僅每年都會吸引很多國內遊客,就連無數外國遊客都紛紛來此「打卡」。
  • 五緣灣溼地公園:荒廢避風塢 變身城市「綠肺」
    ­  城市「綠肺」­  溼地公園,位於湖裡區五緣灣片區南岸,以現狀淡水係為主體,佔地85公頃,面積相當於半個鼓浪嶼。­  歷史上,溼地公園是五緣灣的一個避風塢。20世紀40年代,公園用地從通嶼島兩側築堤蓄淡水,周邊灘地種菜。經過60年演變,形成了灘涂、海灣、池塘、林地、農田、水庫、草場、灌叢等多樣的生態景觀。
  • 北京繼雁棲湖後,又一景區火了,號稱京城「綠肺」,門票僅25元
    北京繼雁棲湖後,又一景區火了,號稱京城「綠肺」,門票僅25元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的發展非常迅速,在最近幾年也成為了全國的經濟中心,而且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 這裡被譽為廣西南寧市的「綠肺」,即使炎熱的夏天也十分舒爽宜人
    (圖片來自 IC photo)青秀山風景區的可觀覽景點非常多,最著名的當屬鳳凰嶺,鳳翼嶺和青秀山等原生態自然景觀區域。(圖片來自 IC photo)景區內的氣候條件非常優越,也使得這裡的植被非常豐富,建築似乎在鬱鬱蔥蔥的樹木中與人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
  • 安陸:建設城市「綠肺」 打造秀美溳城
    安陸市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開展全域綠化工作,建設了鳳凰廣場、太白湖公園、安陸府河國家溼地公園等多個「城市綠肺」,把自然生態環境通過公園建設引入居民區,形成綠色廊道和城市風道,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 陽江金山植物公園:讓你「森呼吸」的城市「綠肺」
    今天上午,記者就來到了這裡,感受了這一城市「綠肺」的魅力。植被茂盛、翠綠欲滴,作為城市「綠肺」,金山植物公園處處見綠,是市民難得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大氧吧」。市民:陽江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廣州任何地方比,就是金山公園這裡,是個非常美的地方,而且植被非常好,各方面都非常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空氣品質非常好,而且這個地方在市中心。我每天都來這裡,我很喜歡這裡。
  • 香格裡拉「綠肺」納帕海:修復溼地生態 變身候鳥天堂
    劉冉陽 攝位於香格裡拉的納帕海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低緯度高海拔最具代表性的高原湖泊溼地類型,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納帕海溼地是高原重要的水禽越冬地、候鳥遷徙途中的補給站和重要棲息地。」雲南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所長陳志明介紹,「目前,納帕海保護區內有170多種鳥類,總數約近3萬隻,數量最多的是赤麻鴨、班頭雁。」
  • 中山:構建大灣區最具特色生態宜居城市
    美麗宜居的中山,正以城鄉綠化更加一體、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嶄新姿態呈現出獨特的生態之美,不斷提升群眾綠色獲得感與生活幸福感,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最具特色生態宜居城市,為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強大的綠色生態競爭力。 打造「三個國字號」金字招牌 綠染宜居水鄉,林蔭和美中山。
  • 廣東恩平鰲峰山上種下4000多株花木 恩城「綠肺」升級
    中國園林網3月29日消息:鰲峰山素有恩城「綠肺」的美譽。為了進一步提升恩城「綠肺」作用,豐富鰲峰山上的植物品種,一年多來,恩平市在鰲峰山原有的綠化基礎上見縫插綠,種下10多個不同品種的4000多株花木,給恩城「綠肺」來了一個大升級。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天津寧河:保衛「京津綠肺」 共謀綠色發展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古海岸溼地之一——七裏海溼地便坐落於此,因此有「京津綠肺」、「天然氧吧」之名,是天津市「南北」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節點。自2017年以來,寧河區堅持綠色導向和生態底線,重點推進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狠抓汙染防治,推行綠色發展,從戰略與系統高度呵護綠水青山,打造「溼地水鄉」生態環境,走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