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登基一年便將皇位讓出,在後宮立下5位皇后,獨享天倫之樂

2020-12-23 任克說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當中,由於不斷的戰亂,導致朝代與皇帝的更迭速度非常之快,而在此期間更是出現了400多位皇帝。這其中有著一些愛民如此的皇帝,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以及唐朝的李世民。可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就有壞,這其中也出現過不少令人髮指的殘暴君主。比如北齊的高洋與高澄。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皇帝更是如此,他上位之後不管朝政,一心只在後宮當中,更是在21歲便將皇位讓位給7歲兒子,甚至同時立上了5位皇后,讓大臣一陣譁然。

此人名叫宇文贇,說起這位皇帝之前,必先要提起一下他的父親,名叫宇文邕,此人是一位實打實的明君,他不僅一統北方建立北周,甚至在百姓心中也有著不錯的印象。可好景不長,宇文邕36之時便深染重病不幸逝世。而後來登上皇位的便是宇文贇,這一年宇文贇21歲。

按照慣例,先皇去世之後,作為兒子的宇文贇理應守孝三年。可他因為從小被宇文邕嚴厲管教,導致性格極其扭曲,在上位之後,所做第一件事竟然是當眾辱罵自己的父親,甚至還令人將宇文邕的墓被毀壞,後來宇文贇更像是釋放了天性一般,整日在後宮與妃子們飲酒作樂,甚至還同時將五位妃子封為皇后,這其中就包括楊堅之女楊麗華。為了能夠讓自己進一步享樂,還將皇位交給了7歲的兒子。

北周在宇文贇的手裡逐漸走向滅亡,而宇文贇僅僅在為一年,後宮的妃子便已經成百上千,自己還當上了太上皇。沒過多久之後,楊堅就率兵攻入朝廷,建立隋朝。

我們回顧宇文贇的一生,其父親是一代明君,可到了他手裡卻成為了徹徹底底的爛攤子,著實讓人不齒。

相關焦點

  • 康熙若干妃嬪中,為何只有3位皇后?不再立皇后,有利於太子地位
    從康熙二十八年開始,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為止,長達33個年頭裡,康熙愣是再也沒有立過一個皇后,這是為啥呢?他對皇后有什麼意見嗎?一、基本上立一個,走一個,康熙傷心了。皇后,那就是皇帝的原配夫人,不管在後宮,還是整個大清國,都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 歷史上的今天皇太極登基,他的皇位真的是從多爾袞手裡搶來的嗎?
    而且,對皇太極的皇位,歷史上有過很多爭執。有說他的皇位是搶來的。我最愛看的《孝莊秘史》裡就把皇太極刻畫成了逼死大妃、給多爾袞下套的心機男。那麼,皇太極到底是正當繼位?還是以庶奪嫡呢?在《清實錄》中,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被稱皇后。
  • 天啟駕崩,崇禎登基,魏忠賢為他自己「選擇」了最終的「掘墓人」
    天啟皇帝之所以要選擇「兄終弟及」的方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朱由檢,而不是按照「父死子繼」的傳統讓自己的皇子繼承皇位,原因還是在於朱由校本身誕育的皇子數量就非常的少,並且在他去世後的時候,這些皇子也都無一健在,於是乎他只能安排弟弟朱由檢來做自己的繼任者。
  • 史上連皇后都沒法比的四大寵妃,她們生前都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
    商紂王帝辛繼承皇位之後,就開始頻繁的徵伐別的部落,開疆擴土。當他打敗蘇部落之後,蘇部落就將妲己獻給了他。妲己進入宮中之後,就得到了商紂王的寵幸。妲己入宮之後開始排擠別的妃子,甚至還陷害王后,導致王后被廢。妲己就是後宮中的老大,甚至有時候妲己的命令就是商紂王的命令。妲己說的話比皇后還要管用。
  • 大清後宮第一名門:鈕祜祿氏,清朝29位皇后,這個家族出過5位
    滿族有八大古老姓氏,他們的祖先跟隨愛新覺羅氏打下了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連皇家都是滿族人,因此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便堅持著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那便是皇室要和八大姓氏聯姻,
  • 明朝共有5位藩王繼承皇位,只有1人符合祖制,其餘4人是怎麼回事?
    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的設想中,皇位繼位共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皇帝有子嗣,則優先選取嫡長子繼承大位;第二種情況是皇帝無子嗣,則由皇帝的兄弟繼承大位,且必須選嫡母所生,是屬於藩王繼承大統。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對雍正有「養恩」,卻不是其登基路上的「靠山」
    也正是因為如此,按照清朝後宮的制度,烏雅氏是沒有資格撫育皇子的。於是,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幼年的雍正隨即被康熙交給當還是貴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人認為,正是因為康熙將雍正過繼給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作為養子,才讓雍正最終在激烈的「九子奪嫡」中實現了「彎道超車」,在極為不利的環境與條件下實現了「逆天改命」,最終得以繼承大統。然而,這僅僅是一廂情願的看法。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朱祁鈺從嗓子裡硬擠了出來:「好,好,」兩聲,便不再作聲。一月後,宮中傳出朱祁鈺逝世的消息。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
  • 秦始皇后宮之謎:他的皇后是誰,就連後宮妃嬪都沒有記載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千古一帝,修萬裡長城,他的陵墓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至今他的後宮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歷朝皇帝都是妻妾成群,後宮都有記載,但正史上為什麼沒有秦始皇后宮的記載,他的皇后是誰,後宮妃嬪也是隻字未提。
  • 劉弗陵與他的小皇后
    8歲登基的皇帝上位似乎也不少,但是能有所作為的卻很少。尤其是面對著父親所留下的強大的王朝。沒有人能看到了背後的隱患,只能看到那火上烹油的繁華。他出生時便被稱為鉤戈子,因為是父親最小的兒子,再加上聰明伶俐,比起一幫不省心的兒子來,再加上母親的受寵,所以極其武帝的喜愛。
  •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4:孝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是康熙二十八年去世的,即便是不立皇后,後宮總要有人主持。雖然當時的康熙皇帝的嫡母仁憲太后(孝惠章皇后)還在,後宮出不了大事,但是日常的秩序,皇太后終究是皇太后,不能自己主持的。於是,後宮的大事都交給了當時位份最高的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打理。
  • 故宮8位明朝皇后畫像:圖1是大腳馬皇后,圖5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
    孝慈高皇后馬氏,就是有名的大腳馬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平時以身作則、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明成祖仁孝文徐皇后,明成祖朱棣的嫡後。明仁宗誠孝昭張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多爾袞將福臨迎至紫禁城後,被加封為叔父攝政王,賜貂蟒朝衣,並且命禮部建碑以紀念其功績。據《清史稿》記載,多爾袞攝政後位崇功高,時時告誡諸臣要尊事主上,說:「等皇上春秋鼎盛,我就要歸政於他。"清兵入關自清太祖努爾哈赤打敗了明朝的李自成後,建立了大清王朝,他死後傳位皇太極,是他的第一個大兒子。
  • 唐憲宗後宮佳麗三千,卻終生不冊立皇后,是無真愛還是另有顧慮?
    隱患便爆發了,尤其是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的時候,唐朝可以說是已經由各個藩鎮來掌控整個唐朝局面了。而唐憲宗他在位期間,做了一件大事,唐憲宗把唐朝各地藩鎮的勢力削弱了,這一舉措可以說讓唐朝恢復了穩定。削平藩鎮說著容易,真正做起來是需要南徵北戰的,動用武力自然是少不了,你想藩鎮的掌控者怎麼會老老實實的等著你去削平他。
  • 皇帝位臨頭突然換人 趙竑如何丟掉原本十拿九穩的皇位的?
    不過趙竑最後並沒能順利繼位,因為史彌遠從中作梗,他連同楊皇后傳了一道宋寧宗的假遺詔,將趙竑廢黜,重立趙昀,這下趙竑徹底傻   原標題:皇帝位臨頭突然換人 趙竑如何丟掉原本十拿九穩的皇位的?   宋寧宗原本立趙詢為太子,結果趙詢英年早逝,趙竑意外成了皇位繼承人。
  • 孫太后將郕王扶上帝位,為何後來不要求朱祁鈺,還政於朱祁鎮
    為了讓朱祁鎮早日成為合格的帝王,朱瞻基在臨終前,囑託母親張太后、妻子孫皇后,以及「三楊」共同輔政。 張太后和「三楊」逐漸年邁,在正統年間相繼去世,就只剩下孫皇后教導朱祁鎮了。而此時,宦官王振由於深得朱祁鎮信任,逐漸將手伸向朝堂,整個朝政都由他把控著。 正統十四年,王振慫恿朱祁鎮親徵,結果導致朱祁鎮被俘虜,王振也在亂軍中被殺。
  • 孝誠仁皇后:康熙一生最愛的女人 兒子是大清唯一的皇太子
    即使,他是一手打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是清朝傑出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654年5月4日,是順治皇帝之子,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多情,他也專一,他一生將66個女人納入後宮,成了自己的妃子。
  • 皇太極駕崩後,如果多爾袞不讓出皇位會怎樣?結果會很慘!
    公元1643年,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極駕崩於盛京後宮,由於皇太極是突然死亡沒有立下遺詔,所以皇位歸屬問題成為了一大難題。有人說,這有什麼難得的,當然是兒子繼位了。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最後一任大妃阿巴亥,並且他和英郡王阿濟格,還有豫君王多鐸是同母同父的親兄弟。當年相傳努爾哈赤去世後,想要把汗位傳給多爾袞,可是由於多爾袞年幼,被皇太極捷足先登,逼死阿巴亥,搶先登基。現在皇太極駕崩,多爾袞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阿濟格和多鐸有勇無謀,不適合當皇帝,所以他們支持多爾袞。
  • 後宮17位妃子12人遭貶,道光帝為何如此任性?網友:他是迫不得已
    皇后、妃嬪因過錯被皇帝降位,這在封建時期的皇帝後宮之中是比較常見的事情,甚至於很多皇后和嬪妃都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慘遭廢黜。明宣宗胡皇后無過而被廢為道姑、明憲宗吳皇后因杖責萬貴妃被廢為庶人,清世祖順治帝原配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因與皇帝「志趣不合」而被廢為靜妃。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為了鼓勵自己的子侄們為後金政權建功立業,努爾哈赤不惜將權力下放,規定:「八大貝勒、共議國政」。同時,在長子褚英、次子代善接連被廢黜太子之位後,改變了汗位傳承的辦法。專寵海蘭珠後,皇太極立過皇儲公元1635年,皇太極完成了對女真各部的徹底統一,並將「女真」改名為「滿洲」;公元1636年,皇太極於盛京改國號為「清」,登基稱帝,正式同明朝政權形成對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