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苑國際宣布提高越南基地產能,優衣庫、H&M、GAP以後在海外造?

2020-12-12 第一紡織網

「全球製衣第一股」晶苑國際今天(6月12日)發布公告稱,近期該公司已完成對其多國生產平臺進行檢討,並決定加快將產能從中國重新分配至非中國生產基地的計劃步伐。

根據重新分配計劃,晶苑國際計劃提高其於非中國生產基地的產能,尤其是越南,原因是當地繼續受惠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於2019年1月生效的成員身份。此外,該集團計劃繼續減低其於中國的產能,預期此舉將導致該集團於2019年上半年產生一次性成本約1400萬美元。由於此前該集團牛仔服分部的生產基地集中在中國,故該分部將受到最大影響。

繼重新分配計劃後,預期該集團來自從中國生產基地輸往美國市場的收入將由2018年的約14%減至2019年下半年的接近6%,而因該部分的收入減少對盈利能力所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尚未能精準確定。

晶苑國際將繼續密切監察事態發展,但預期因應由中國現有而成熟生產基地的生產重新分配至中國境外新設立的生產單位所產生的相關設置及其他成本,均會對2019年的毛利率及純利率造成負面影響。   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此前表示,紡織服裝製造業不僅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成本敏感型行業,近年來,由於低廉人工成本、便利原材料和優惠貿易政策等因素影響,行業在亞洲內部進行轉移,品牌服裝公司逐步將其製造訂單轉向亞洲新興服裝製造中心,即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等地。這促使我國紡織服裝製造行業不斷進行行業整合,同時也促使各個企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以應對產業升級。

張憶東介紹,近年來,以越南、孟加拉國、柬埔寨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經濟發展較穩定,為服裝製造企業進行生產基地轉移提供有利環境。首先,越南開始成為成衣製造商的戰略基地。過去幾年裡,越南的國內生產總值按中高水平呈現個位數穩定增長。其次,按照全球成衣出口過份額計算,孟加拉國纖維第二大生產國,僅次於中國,主要是由於廉價且充足的勞動力人口,以及橫幅政策和優惠貿易協定。2013-2017年孟加拉國實際GDP每增速6%。此外,柬埔寨成衣工廠從事來料加工活動並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布料及輔料。2012-2015年柬埔寨GDP的CAGR為9%。

相較發達國家,中國的人工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對比中國和東亞、東南亞國家服裝製造業的人工成本,可以發現2014-2017年中國平均每件服裝的員工成本是東亞及東南亞國家的2倍。相對廉價的人工成本,為在東亞及東南亞各國發展服裝製造提供有利條件。

晶苑國際則早在20世紀70-80年代就開始海外建廠,這在業內具有先發優勢。同時,結合公司多年的國際貿易運營經驗,公司在海外工廠投產較快。此外,多國製造平臺能夠結合不同製造地點的優勢,如較低的進口關稅、國際貿易政策利益、較低製造成本、強大的本土實力,以及支撐客戶在其相關市場的拓展行動及不同增長策略。截至2017年中,公司在5個國家擁有20多個直營生產基地。其中,中國是晶苑國際最成熟的製造國家,其次為越南。

晶苑國際在全球擴充生產設施,把握內部及整合增長。公司不斷向東南亞及東亞各國擴張,其中關鍵擴張計劃包括進一步擴大越南及孟加拉生產設施的製造能力。此外,公司擬在2019年前將在雲南及孟加拉國擴建生產設施,計劃年產能分別在1.30億件和0.27億件,以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此外,從匯率變動分析來看,張憶東判斷,由於晶苑國際多元化的生產和經營策略,使得東亞及東南亞業務佔收益比重60%以上;且公司在多地經營,大部分交易貨幣為美元、港元、人民幣。此外,公司經營開支以美元、港元、人民幣、越南盾及其他地方貨幣交易。外匯波動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而晶苑國際在其2017年報披露,公司已在越南和孟加拉國新建生產設施,預計2018年和2019年逐漸投產,這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的多國生產製造平臺及其優勢,以降低成本。

第一紡織網記者獲悉,晶苑國際成立於1970年,主要從事於製造及銷售服裝,通過「共創」的模式為客戶提供產品設計、開發、採購原材料、工業流程創新、生產、優化生產成本、存貨管理和送貨等一條龍服務,主要客戶有主要為優衣庫、HM、Levi’s、TheNorthFace和UnderArmour等服裝品牌。2017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公司平均每年交付約3.5億件成衣。

晶苑國際於2017年11月3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通過將近50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服裝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晶苑國際實現收益24.96億美元,同比增長14.6%;毛利4.7億美元,同比增長6.17%;純利1.49億美元,同比增長0.5%;基本每股盈利5.24美仙;擬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8.4港仙。

晶苑國際表示,休閒服收益增加,歸功於關鍵客戶需求增長。牛仔服收益受惠於客戶整合關鍵供應商的供應鏈。即使受礙於中國高技術勞工短缺,貼身內衣的增長仍屬可接受水平。毛衣收益增加,主要由於刻意物色大量淡季訂單務求充份運用淡季產能所致。運動服及戶外服的收益增長,主要受產能限制及我們減少非核心客戶的策略所拖累。

截止2016年,晶苑國際服務經營超過55個品牌的30多個客戶,且十大全球領先品牌服裝公司中的七家為其長期核心客戶,截止2014年、2015年及2016年,晶苑國際對最大客戶的銷售分別佔營業收入的33.0%、34.1%及36.2%,而對五大客戶的銷售分別佔營業收入收益的72.5%、70.3%及69.7%,這些客戶主要包括:

休閒服:Fast Retailing(UNIQLO、GU)、H&M、Marks & Spencer、Abercrombie & Fitch及Gap;

牛仔服:Gap、Levi’s、Target、Abercrombie & Fitch、VF (Lee)及H&M;

貼身內衣:L Brands(Victoria’s Secret、PINK)、Marks & Spencer、Fast Retailing(UNIQLO、GU)及H&M;

毛衣:Fast Retailing(UNIQLO、GU)、Marks & Spencer、Gap及Abercrombie & Fitch;

運動服及戶外服:Under Armour、VF(The North Face)及Puma。(第一紡織網 martin)

相關焦點

  • 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大賺 優衣庫是最大功臣
    來源:無時尚中文網始創於香港的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232.HK)管理層在今天(26日)發布年度業績後,表示不擔心潛在的中美貿易戰會影響集團業績,又預計隨著低成本國家產能按計劃擴張,盈利能力將繼續提升。
  • 晶苑國際:業績增長止股價頹勢,期待來年新產能落成
    晶苑國際(02232)股價自5月14日創上市新高的9.67港元以來,在三個月時間內已經遭遇腰斬。備受煎熬的投資者,紛紛寄希望於公司中報能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而晶苑國際也沒有令市場失望,於8月16日公布了一份正增長的業績報告。
  • 晶苑國際(02232):業績增長止股價頹勢,期待來年新產能落成
    來源:智通財經網晶苑國際(02232)股價自5月14日創上市新高的9.67港元以來,在三個月時間內已經遭遇腰斬。備受煎熬的投資者,紛紛寄希望於公司中報能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而晶苑國際也沒有令市場失望,於8月16日公布了一份正增長的業績報告。
  • 老闆,來五斤晶苑國際!
    由此看來,晶苑國際2017年的業績表現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增收又增效」。展望未來,有三大主要邏輯支持公司業績維持快速增長。而這些大品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晶苑國際的客戶。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截至2016年全球領先的十大品牌服裝公司當中,有七家是晶苑國際的客戶。目前晶苑為30多家客戶、50多個品牌提供服務,公司部分長期核心客戶如下表所示。
  • 中國用工緊張限制產能 H&M供貨商晶苑國際中期毛利率萎縮
    5月遭大行連續唱衰後股價腰斬的香港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232.HK)在今天的中報內證實分析師指出產能受限壓迫毛利率的觀點。管理層指出人民幣隨著中美貿易戰加劇而大幅貶值將有助業務降低成本,部分抵銷短期的盈利不利因素,與此同時該集團也有後備方案應對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客戶的相關要求。
  • 三大投行再降目標價 H&M和優衣庫代工廠晶苑國際十連跌
    根據晶苑國際管理層25日的電話會議內容,Nomura 野村和Citigroup Inc. 花旗在26日上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再次調低了該集團目標價,Morgan Stanley 摩根史坦利也加入了唱衰陣營。集團股價仍然能在周二早盤和午盤早段逆市上升,唯尾盤無力支撐,最多下跌3.0%至5.42港元,再創歷史新低。
  • 優衣庫再次公開代工廠名單,越南的工廠多了 40%
    近日,日本快時尚巨頭迅銷集團最新公開了旗下核心品牌優衣庫 2018 年的合作代工廠名單,相比 2017 年 2 月公布的名單,越南的工廠增加了 40%。為優衣庫長期代工的這份工廠名單佔到優衣庫所有訂單額的約 8 成,分布在孟加拉、柬埔寨、中國、越南等 7 個國家共 184 家工廠,數量比去年增加了 38 家。儘管中國的工廠也有增加,優衣庫的生產體制也依然圍繞中國為中心(佔到總數的 6 成),但越南的工廠數量增加明顯,從 27 家增加至 38 家。
  • 申洲、晶苑、維珍妮三大代工巨頭依然掌握全球製造
    作為耐克、優衣庫、阿迪達斯以及彪馬等眾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的第一大供應商,申洲國際擁有年產自用高檔針織面料11萬噸、針織服裝3.1億件的龐大產能。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申洲國際的市值達到805億元,穩坐中國市值最高的服飾集團。  申洲國際一直十分看重對研發的投入,集團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約佔年營業收入的2%左右,在紡織服裝行業中處於較高水平。
  • 晶苑國際上市,暴露了優衣庫的服裝成本原來這麼低!
    10月16日,全球最大的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02232-HK)發布公告稱,將於11月3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預計募資最多5.74億美元,用於擴充產能、償還債務、運營和在孟加拉等亞洲國家進行上遊垂直擴充和布料生產。提起晶苑國際,大部分人可能並不熟悉。
  • 晶苑國際擬在港上市 優衣庫等快時尚客戶營收超30%!
    核心提示:來自媒體的消息稱,晶苑國際希望通過上市之後,募集資金約46.8-62.4億元,繼續在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增加生產設施。 全球最大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苑國際」),5月2日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擬於聯交所主板上市,其保薦人為滙豐及摩根史坦利,來自媒體的消息稱,晶苑國際希望通過上市之後,募集資金約46.8-62.4億元,繼續在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增加生產設施。
  • 服飾製造商晶苑集團將在港上市
    為優衣庫、H&M及彪馬提供服裝製造的「幕後公司」將走上資本市場。近日,服飾製造商晶苑集團(擬上市公司名「晶苑國際」)將於11月3日正式掛牌,招股價每股介乎7 .3港元至8 .8港元。據南都記者了解,包括晶苑在內的部分服裝製造工廠除主營代工外,還部分向服裝產業鏈其他方向進行延伸,業界認為這樣可有助企業抬升估值。    優衣庫H&M等製造供應商擬在港上市    今年5月2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的服飾製造商晶苑集團,近期在上市進度上又有新進展。
  • 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首次公開募股
    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首次公開募股 2017-10-30 11:49:32 來源:慧聰網   總部位於香港的服裝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CrystalInternationalGroup
  • H&M、ZARA、優衣庫、GAP四大快時尚品牌的由來
    到1990年代,「H&M」發展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國際品牌,辛迪克勞馥等全球六大名模開始為「H&M」代言。   現在,「H&M」已經和「宜家」一樣,成為瑞典品牌的代表。   GAP   GAP公司,是美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商,中文名叫「蓋璞」。
  • 抗疫擴產能!服裝代工巨頭申洲國際要在越南和柬埔寨再招2.7萬人
    興證國際證券分析師韓亦佳則表示,申洲國際的業績瓶頸在於供給側而非需求側,產能擴張進度是跟蹤公司長期業績的重要指標,申洲國際於越南、柬埔寨的成衣產能正在有序釋放,未來三年合計再招工27500-28500人。
  • 優衣庫代工廠晶苑國際澄清無業績不利因素 股價仍急插16% 連跌9...
    晶苑國際(2232.HK)5月31日急跌11.1%後,管理層已經發表了公告,稱不知悉股價波動的原因,但注意到有財務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論述了影響集團利潤率的因素,而董事會認為「整體財務業績將不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 晶苑國際(02232.HK)中期營收12億美元 每股派息4港仙
    今日盤後,晶苑國際(02232.HK)發布了2018年中期業績。晶苑國際營收主要分為休閒服、牛仔服、貼身內衣、毛衣、運動服及戶外服。五個分部的收益均較去年上半年有所增長,而休閒服、牛仔服及毛衣的收益金額均取得大幅增加。其中,休閒服收益增加,由於與主要客戶的共創業務有所加強。牛仔服分部收益受惠於客戶整合其向主要供應商的供應鏈。
  • 「全球製衣第一股」晶苑國際擬重組
    核心提示:3月18日,「全球製衣第一股」晶苑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獲控股股東羅樂風與羅蔡玉清(雙方均為公司董事,統稱為羅氏夫婦)告知,羅氏夫婦正在重組其在公司的股權。
  • 申洲國際的別樣代工模式
    據公司財報,設於越南西寧省的面料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於2014年11月順利投產,同時公司也啟動了越南成衣工廠的建設,並於2015年1月取得越南政府頒發的投資執照。越南面料生產基地同時為申洲國際的柬埔寨和越南成衣工廠提供面料,提高了海外成衣工廠的快速反應能力,在減少運輸成本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公司海外基地的生產效率,推動集團逆勢獲得年均15%左右的收入增長。
  • 晶苑國際現飆5% 一度漲近15%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創新及科技局證實,晶苑國際(02232)為政府可重用口罩的生產商.晶苑國際現價升5%,報2.1元兼破十天線(2.086元)及二十天線(2.13元),曾飆14.5%且高見2.29元;成交約137萬股,涉資29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