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故事嗎?

2020-12-12 淼淼小妖精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詩和被譽為「中國唯一的一個童話詩人」顧城這個人,曾激勵了多少人年少時的夢,然而顧城在寫出這首響譽中國的名詩之後的第14年,與妻子發生衝突弒妻後上吊自殞。時間永遠定格在了1993年10月8日,顧城37歲,他的妻子謝燁35歲。

在他們相識相愛十四年之際,顧城不再用他那雙黑色充滿睿智的眼睛尋找光明,而是帶著他的妻子走進了永遠的黑暗。不要說是衝動,那是莽漢的藉口,不要說是一時興起,偶然中定有必然。細細看詩人的成長經歷,一雙靈性雙眼背後,又是怎樣的一種怯弱和孤獨;尋找其情感糾葛,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又怎麼能承受失落與別離之痛。

顧城的心中構建了一個理想國,他身上其實有很深沉的厭世感。翻看顧城的照片,發現他大多數時候都喜歡戴著一頂帽子,他的名字裡有「城」字,北京的城牆拆掉了,他就把城牆搬到自己的頭上。顧城就用這樣的方法,把自己與外部世界隔離起來,在他的詩句裡,多次提及了死亡的意向。

1987 年,顧城和妻子來到紐西蘭威赫克島。那是一片原始叢林,顧城想在這裡實現自己的理想國,具體化表現就是一個一夫多妻的原始社會單元,一個被人類文明遺棄的模式。所以已經結婚的顧城,與英兒有了婚外情,他想維持三個人的這種關係,在自己的理想國裡永遠逃避下去,隨後謝燁生下兒子木耳,顧城卻經常發脾氣,認為木耳的到來奪走了謝燁對他的愛,他根本不喜歡這個孩子。

英兒很快為了綠卡和別人結婚,謝燁也對顧城徹底失望,準備與他離婚。顧城的理想國頃刻倒塌,這對他來說實在難以接受,他挽留謝燁,但對方去意已決。顧城在寫給親人的信中提到:「謝燁騙了我,她們都騙了我。」最後他把斧頭砍向妻子,然後自盡身亡。

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操作性行為。所謂操作性行為是個體以自發行為作用於環境,受到環境的強化,這種後果反過來對個體的下一次行為起促進作用,從而使這種行為不斷產生。在生活中得不到期望的結果,就可能把死亡看作是強化,認為死亡可以引起他人的關注,或得到報復的快感。顧城曾經為情人寫過一本書叫做《英兒》,在書完成之後,他就萌生了自殺的念頭,還得意跟妻子說,我如果和書裡寫的一樣自殺,書肯定可以熱賣。

顧城的錯誤就在於他執意把自己與現實世界隔離起來,想打造出一個烏託邦式的生活,以退縮作為防禦機制,把自殺當作是可操作的,認為自殺可以換回自己想要的報酬 ,認為自殺可以解決一切煩惱。

所以在被這種可操作性的思維主導下,隨著理想國的破滅,他不僅結束的自己ide生命,也將手中的斧子對準了妻子謝燁,因為謝燁也是他理想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我們熟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卻不知道背後經歷的感情。

相關焦點

  • 顧城: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 而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 而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我希望,能在心愛的白紙上畫畫,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隻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一個淡 綠的 夜 晚和 蘋果, 我 想畫 下早晨、畫下露水、所能看見的微笑,畫下所有最年輕、沒有痛苦的愛情。我們把心給了別人,就收不回來了;別人又給了別人,愛便流通於世。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因為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寄託著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雖然社會歷經了黑夜,但是人們對光明的渴望與執著從未停歇。《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顧城於1956年生於北京,年少時便開始寫詩,他的一生是與詩歌緊密相連的。
  • 童話詩人顧城: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與一棵大樹之下。1.你不願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2.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 《眼睛好,世界才明亮》: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孩子是降臨人間天使,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們最初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通過眼睛完成的,孩子們明亮有神的眼睛是世界最美好的樣子。而如何讓孩子們的眼睛一直明亮有神在當下是困擾父母們的一個問題。眾所周知隨著電子設備的增加先天遺傳等眾多的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眼裡的世界是模糊的、朦朧的、甚至是陰暗的。這種情形的出現無疑對孩子的心理成長生理成長都有極其嚴重的影響。擺在父母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的眼睛保持健康的狀態,孩子們的眼睛好世界才明亮。
  • 新冠患者自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經常看到網絡上討論用什麼方式打髮禁足居家的隔離時間,我總是很羨慕他們。未被感染的人,都是倖存者。而在感染患者中,我是更有幸的倖存者。「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我經常在心裡默默念著。2月2日,作家方方用這句話,給她的封城日記冠名。後來,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給那麼多人帶去不幸,即使排名最靠前的經濟實體也面臨重大危機。我才知道,這場災難不僅是時代的一粒灰,從它給人類社會造成的災難來看,可以算得上一場「時代的巨浪」。
  • 煤炭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丨科普央企那些事兒
    這些看似與我們毫不相關的問題,往往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它們背後隱藏著哪些科學技術,又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小新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系列科普——,一同探究那些來自央企的黑科技。今天推出第二期——《煤炭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丨科普央企那些事兒》講講煤炭的「黑」歷史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就是用來「擋光」的?
    撰文/段玉佩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詩人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光明。」但從科學角度說,其實,我們的黑眼珠恰恰是為了擋住進入眼睛的光線,而不是為了「尋找光明」。黑眼珠的專業名字為「虹膜」,在亮處收縮,在暗處舒張,而能尋找光明的眼睛部位是虹膜最中間那更深幽的瞳孔。所以,無論眼珠是灰色的、藍色的,還是棕色的,都可以用來看世界的。黑色的瞳孔裡,藏著哪些秘密呢?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這麼出名,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提它的作者
    31年前,年僅25歲的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的遺書是「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讓無數詩詞迷扼腕。29年前,48歲的三毛在醫院用尼龍襪自縊身亡,沒給粉絲和家人留下隻言片語。與這兩位相比,另一位同樣是自殺而亡的詩人,卻讓很多人不願提起,他就是顧城。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這話用在顧城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 黑夜我想對你說
    基本都開著鎖繡跡斑斑也很少用過大公家大集體糧倉隊部才有有模有樣的幾把鎖人啊你信我他也不會騙我誰家遇點事情同樣因為你才擺脫滄桑與蹉跎愛人愛上幸福快樂黑夜你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愛著黑夜給我的痛又是夜晚獨坐窗前望著窗外悽靜迷離的夜色我想月靜好裡也一定有她的身影黑夜你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尋找光明黑夜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顧城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詩,應當是那句打動千萬人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看,眼眸黑而且亮,深邃而飽含純真,這就是顧城的眼睛。可是最讓人遺憾的,是他最終舉起了殺妻的斧頭,妻亡後他隨後自盡,留給世人無限憾意與唏噓。
  • 養黑貓的人千萬不要買黑色的地毯!不睜開眼睛真不知道貓在哪?
    養黑貓最大的體驗就是產生  自我認知的懷疑我是不是瞎???別人閉著眼都知道貓在哪,我睜開眼,就算燈火通明,外力加持,也不一定找得到它在哪???今天第N次踩到我家貓,我該怎麼辦??眼神充滿了殺傷力,在線等挺急的!養黑貓的人千萬不要買黑色的地毯!不睜開眼睛真不知道貓在哪???回家半天沒有見到我主子。黑貓:誒?聽說鏟屎的找我?
  •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讓你看看有哪些夜行性動物
    如果我們想了解這些夜行性鄰居,只能在夜晚探險嗎?不一定。我們也可以看看《黑夜裡的動物》這本書。我個人感覺,託馬斯的畫就像動態錄像的截圖,把動物飛翔、跳躍、搏鬥的瞬間截取下來,畫在紙上。《黑夜裡的動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兩隻馬鹿搏鬥的場面。因為這個場面很難表現出你頂我,我頂你的動態場景(你、我都指是馬鹿)。但託馬斯卻用了巧妙的方式把這幅畫處理得極富動態。
  • 黑夜能遮住人的眼睛,卻無法阻擋終將到來的光明
    黑夜能遮住人的眼睛,卻無法阻擋終將到來的光明《皮囊》評論:語擎—1—時光是個黑夜裡的小偷,他悄悄摸索著將你生活裡的東西一一偷走,可能是失戀的痛苦,又或者是至親的陪伴,當你意識到時,卻為時已晚。我們習慣了安慰自己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等待時間來給我們答案,結果往往等到的除了無解,就是遺忘。生活能夠帶來的苦難常常超出你的想像。—2—我們總會產生一種來日方長的錯覺,覺得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時間多到不厭其煩。
  • 「我的脫貧故事」再見了「黑夜」 從此「光明」就在我心中丨威寧...
    我叫馬關繼,來自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海邊街道大窪塘社區。6歲那年,我跟著哥哥們讀了半年書,後來因視力下降,不得不放棄讀書。父母帶著我四處求醫,跑遍了昆明、貴陽等地的大醫院,但先天性角膜病症無法治癒,我不得不開始面對一天24小時的「黑夜」。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二十二章 三天光明之旅
    昏回如果我是大學校長,一定要開設一門課,教學生怎麼運用自己的眼睛。我要讓學生們學會用眼睛觀察他們曾經看到卻沒有注意的事物,去喚醒他們沉睡的想像力,重新找回生活的樂趣。啊!假如——我只是說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我會努力看到多少東西啊!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我要把這段時間分成三部分。
  • 黑夜如此,不如詩,不如歌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從心底喜歡黑夜,這是不分季節的。顧城的經典誕生於黑夜,但黑夜並不只是尋找光明前的一個鋪墊。黑夜的深邃是每天坐在電腦前向窗外望去的情景,那遙遙無際中有自己側過臉時的身影。或者說,那是一面鏡子,將屋內瀰漫的思緒融人黑夜,再慢慢沉澱得澄清,直到天亮。之後,又準備迎接西邊的餘光。
  • 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2002年由華文出版社重新編譯出版的,它將《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師》等海倫·凱勒自傳的名作集萃在一起,完整地講述了一個感人、震撼的生命故事,此書一出版就引起了轟動。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原原本本的再現了海倫凱勒的成長過程,她如何與病魔作鬥爭,如何戰勝所面對的困難。
  • 淺談顧城詩畫:擁有黑色眼睛的詩人,他在思考什麼?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透過泛黃的書頁,我們輕輕地注視著顧城。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幅靈動的畫、一首鮮活的詩……《顧城詩歌精品:顧城的詩 顧城的畫》是由作者的家人選編,並配以作者本人的富有個性的插圖的一本圖文並茂的詩集。
  • 跑完第一個10公裡,跑友就忽悠我跑半程馬拉松!你覺得可以挑戰嗎
    你還記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十公裡嗎?或許是突如其來的情緒,跑著跑著就打破了以往的記錄;而更多時候,其實是給自己設定了目標,跑了一段時間,想要突破一下自己。跑了第一個十公裡後的第二天,身邊同事幾乎同樣表情的驚訝,「你昨晚真的跑了十公裡?」,還有意想不到的問「你不害怕嗎?」跑在幾段黑暗中,的確害怕!一種孤獨,一種想放棄,一種虐待自己的殘酷侵襲著內心。這時候累是難免的,身體發出的信號是:趕快結束!但思想又馬上給自己另外一個信號是:離終點更近了,我要完成今晚的跑步!
  • 如果沒有黑夜 人類要進化多久?
    【編者按】說起黑夜,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會是黑色、陰暗、恐懼和腐朽。但在韓松的解讀中,黑夜衍生了恐懼,卻也令恐懼衍生出了創造力。我的生活中的夜晚消失,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迎接高考的複習?大學裡的通宵舞會?歡呼女排的勝利?總之,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彼時大事迭發,許多人徹夜不眠……有一首詩歌有標誌性的意義。它只有兩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它1980年在《星星》詩刊第三期發表後,震動了整個詩壇。這首詩便是顧城的《一代人》。他寫了一代人的覺醒,從黑暗動蕩歲月中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