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再見了「黑夜」 從此「光明」就在我心中丨威寧...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叫馬關繼,來自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海邊街道大窪塘社區。6歲那年,我跟著哥哥們讀了半年書,後來因視力下降,不得不放棄讀書。父母帶著我四處求醫,跑遍了昆明、貴陽等地的大醫院,但先天性角膜病症無法治癒,我不得不開始面對一天24小時的「黑夜」。

我全盲以後時時刻刻都需要家人陪伴,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我學著自己上廁所、燒火做飯、餵雞餵狗、收音學習等,開始訓練基本的生活獨立。再後來,隨著年齡增大,我有了老婆,也有了孩子,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了。  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了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2012年我產生了學習按摩、開盲人按摩店的想法。  2013年的一天,我聽說縣殘聯在統計殘疾人的信息,和家人商量一番後,我便踏上了前往貴州盲人按摩院的求學路。

初到學校,我首先對學校的環境進行摸索,幾天下來,我對食堂、廁所、宿舍等地了如指掌,還主動給同學帶路。在培訓課堂上,我總是爭分奪秒,認真學習,每天堅持練習實際操作,還經常邀請同學、老師一起切磋按摩手藝。通過努力,我於2014年和2016年取得了盲人按摩的初級職稱和中級職稱。併到雲南宣威、貴州畢節、六盤水等地實踐了4年。  2017年8月,在殘聯、民政、海邊街道辦等單位的幫助下,我開了小馬盲人按摩店。  店開業之初我立誓,不僅我要通過這項技能脫貧致富,還要搭建給更多殘疾人提供培訓的平臺,讓他們也能為家庭減輕負擔,脫貧致富。  在開店過程中,我和很多客戶成了交心談心的好朋友,我也坦誠對待每個學員,向每一位學員細心講解按摩知識。

通過學習按摩知識、開設按摩院,我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  我不僅自己找到了「光明」,還要帶著大家尋找「光明」,如今,我終於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按摩院,開創了自己的事業,盲人按摩讓我真正愛上了生活、愛上了自己。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給每位客人提供好服務,給殘疾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為殘疾人家庭減輕負擔。感謝殘聯,感謝大家讓我拾起生活的希望和勇氣,再見了「黑夜」,今後光明就在我心中。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丹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威寧的七彩督戰生活丨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
    我是王聰,清明節後,乘著清風、背著行囊,跟隨省級掛牌督戰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戰隊來到寒風凜冽的威寧自治縣。作為一名督戰隊員,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收官戰,即是一份幸運,也是一份責任。7個多月以來,我總能聽到老百姓由衷感謝的話語,「黨的政策好!住院的錢國家報銷了!我的房子是政府出錢修的!現在隨時都有自來水了!謝謝你們!」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丨威寧自治縣...
    我叫鄭啟龍,在威寧自治縣水務局辦公室工作,擔任主任職務。我是領導眼裡的「頂梁柱」,家人心中的「工作狂」,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是一名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水務人。在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役中,撰寫報告、擬寫文件、整理項目資料、「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戶,我一樣都不落下。脫貧攻堅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但要有滿腔熱情,而且要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更要有用情至深的愛心。扶貧路上,讓人心酸、感動、高興的事,一件件、一幕幕,讓人難以忘懷,記憶猶新。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決戰烏蒙山 凱旋歸來春盎然丨威寧脫貧攻堅...
    我叫陶強,是省級掛牌督戰畢節市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戰隊隊員,今年2月接到單位通知,被抽派參加督戰威寧脫貧攻堅工作。對所有人來說,當時的掛牌督戰脫貧攻堅工作是一個新事物。上級領導和我說估計每個月到威寧1次就行, 後來才知道1次就是28天,餘下的2天可以周末回貴陽拿換洗衣服。
  • 「我的扶貧故事」見證這裡一步跨千年丨威寧脫貧攻堅督戰隊員李敏
    年初,我衝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5月,響應省委號召,有幸參加「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行動,戰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勇擔使命,踐行初心  5月6日上午接到醫院黨委指令,我出發前往威寧接替王元林處長資料檔案組組長任務,晚上8點,準時參加省委駐威寧督戰隊工作例會。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最樸實的評價 是對我的最高讚賞丨威寧自治縣...
    這是七旬老父親對我的寄語,也是扶貧路上的真實寫照。我叫孫天賜,2018年3月,經組織選派,我從畢節市教育局到威寧自治縣海拉鎮紅光村擔任第一書記,到紅光村後,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真實做到安心、虛心、精心,真心。和群眾交流初到紅光村,面對一個455戶人口僅1836人但貧困發生率為38.77%的村,頓時感覺肩上責任重、壓力大。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情 做群眾心裡的「便民聯繫人」丨威寧...
    我叫祿原,2019年6月我被威寧自治縣農業區劃中心選派到金鬥鎮黑坭村擔任下沉幹部,7月被調整到圍帳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轉眼間,駐村已一年有餘。300多個日日夜夜,駐紮在村裡,走過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攀爬過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看過農戶窗裡的閃閃燈光,聽過「汪汪汪」的犬吠聲,深入走訪過一個個村民之家,聆聽過每一個貧困戶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做精做細是關鍵,解決這些問題,並非一蹴而就。
  • 「我的扶貧故事」為有幸參與這段戰貧歲月而光榮丨威寧自治縣雙龍...
    我叫楊靜,現年58歲,是畢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幹部。  2019年6月掛職威寧自治縣雙龍鎮黨委副書記,按照鎮黨委工作安排,聯繫高坡村脫貧攻堅工作。我了解情況後為她家向有關部門爭取到臨時救助3000元,向領導匯報後,經同意又在市市場監管局組織獻愛心活動,為她捐助資金1500元,盡力做到及時幫助,適時解憂。  一項項惠民措施相繼落地,得到了老百姓的讚揚。一年多的扶貧工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你體恤到村民的感受和疾苦,用心用情去對待他們,就能夠換來他們真心的擁護和支持。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他們」相識於脫貧攻堅丨上海市第三批援黔...
    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 你知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故事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詩和被譽為「中國唯一的一個童話詩人」顧城這個人,曾激勵了多少人年少時的夢,然而顧城在寫出這首響譽中國的名詩之後的第14年,與妻子發生衝突弒妻後上吊自殞。時間永遠定格在了1993年10月8日,顧城37歲,他的妻子謝燁35歲。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深處開出幸福之花|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年豐村駐...
    我願做大山深處脫貧攻堅的踐行者,讓大山深處開出幸福之花,我叫朱海東,是威寧自治縣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9月起,我開始擔任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年豐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查看農戶水管通水情況我到村上的第一天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立馬與村支部書記陳大明和村委會主任黃彥鵬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農戶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吃水困難,吃水是大家最關心和最頭疼的一件大事。我想:我是一位水務人,解決農戶吃水問題不但是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的使命和願望。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脫貧了,我住院了丨大方縣貓場鎮新民村黨...
    我叫熊燦義,擔任大方縣貓場鎮新民村黨支部書記。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同意大方等24個縣(區、市)退出貧困縣序列,標誌著大方從此撕掉貧困縣的標籤。新民村作為大方縣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也如期實現了穩定脫貧,消息傳來,新民的幹部群眾無不歡欣鼓舞,大家興奮不已,感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 「我的扶貧故事」盛嶽輝:我心中的歌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扶貧一線工作的故事。我是一個音樂學專業畢業的、學音樂教育的女孩。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跟扶貧工作搭上邊,但是現在:普定、補郎、農村、扶貧就是我生命中的關鍵詞。還記得第一次作為駐村幹部來到補郎村時,我的心情緊張而又激動。
  • 「我的脫貧故事」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丨城南街道李關村老屋基一組...
    我叫郭丹丹,現在是興仁市大山鎮大山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每每同事們在一起討論扶貧工作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  我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一家五口人,父母是農民。  弟弟妹妹念小學,我在興仁第三中學讀書;隨著年級的上升,要到城裡讀書,家裡的開支也越來越更大了。  2013年夏天,我考上了貴州師範大學,家裡的擔子變得更重了,雖然考上了大學,但我仍然有不能繼續上學的可能,然而國家的一個政策解決了學費這個大問題——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
  • 視頻丨我的脫貧故事:雙灣鎮龍源村脫貧戶趙彪
    視頻丨我的脫貧故事:雙灣鎮龍源村脫貧戶趙彪 2020-10-20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忘感恩 自立自強的何師傅
    現在脫貧了,家裡收入穩定,孩子上學也不愁學費,母親看病也有保障,現在很滿足了。」何澤兵說。何澤兵家裡有5口人,母親患病在床,大女兒目前在貴陽上大學,小兒子在上小學五年級;妻子家這邊,嶽母是殘疾人,舅爺智力有問題,舅母又是個啞巴,他是名副其實的兩個家庭的當家人。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戶。
  • 「我的扶貧故事」讓科技走進「花果山」丨省農科院果樹所科研人員...
    長期深入基層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服務工作,以實際行動服務於我省果樹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貴州果樹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  2008年,是我到省農科院果樹所工作的第一年,來自陝西的我家裡本身就種蘋果,在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也是從事蘋果學習與科研。2008年8月,我跟著專家組第一次來到威寧,威寧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天高雲淡,神清氣爽。
  • 動畫電影「再見了我的克拉默 First Touch」確認上映時間
    動畫電影「再見了我的克拉默 First Touch」確認上映時間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我的脫貧故事」我們家當上了「股東」丨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
    我叫裴木恩,是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目前就讀於貴州理工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今年是我讀大學的第一年。政府與教育部門的支持,對於貧困家庭出生的我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幫助。在這期間,我感受到了國家對我們的關懷,享受到了國家的許多扶貧政策。在這之前,我想都不敢想,我們家可以當「股東」。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光臨」我家,通過扶貧資金入股,父親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名「股東」,每年參與合作社利益分紅,坐著也能賺錢,家人別提多開心了。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因為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寄託著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雖然社會歷經了黑夜,但是人們對光明的渴望與執著從未停歇。《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顧城於1956年生於北京,年少時便開始寫詩,他的一生是與詩歌緊密相連的。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做先鋒丨沿河自治縣後坪鄉玉泉村村民...
    馮興友家的老房子我心中一直有個致富夢,於是養十幾頭豬、五六頭牛,但由於母親需要照顧,我並沒有太多的精力投入養殖業。  在我的心中,不僅想要自力更生,還不喜歡給國家添麻煩。  2018年政府為我實施危房改造同步三改,我主動為打灶臺的小工師傅無償充當打下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