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石門鄉,雲霧繚繞,山連著山,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我願做大山深處脫貧攻堅的踐行者,讓大山深處開出幸福之花,我叫朱海東,是威寧自治縣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9月起,我開始擔任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年豐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 年豐村,距石門鄉14公裡,606戶2450人,其中貧困戶208戶965人,11個自管委,47個十戶一體(中心戶),是全鄉佔地面積最大最邊遠的一個村。
查看農戶水管通水情況
我到村上的第一天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立馬與村支部書記陳大明和村委會主任黃彥鵬挨家挨戶了解情況,農戶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吃水困難,吃水是大家最關心和最頭疼的一件大事。我想:我是一位水務人,解決農戶吃水問題不但是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的使命和願望。當時我就在心中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家家戶戶,安裝上自來水管,人人都喝上「穩定水、乾淨水、放心水」。 我奮力工作,真抓實幹,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水務局的關心和支持下,爭取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資金100.85萬元,我親自帶著村兩委、駐村幹部、自管委主任、中心戶長和農戶大家扭成一股繩,白天幹活,晚上召開群眾會進行思想教育、講政策、擺道理、拉家常等。一條條飲水水溝,挖進每一個自管委、中心戶,一根根水管接通到家家戶戶,一個個水龍頭接好,一個個水錶安好,一個個洗菜臺和洗衣臺做好,讓人人參與勞動,人人參與監督,人人參與管理,人人受益。讓老百姓真正喝上「穩定水、乾淨水、放心水」,這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和年豐村群眾一起挖溝鋪設水管管道
今天的年豐村,群眾四處找水吃,人背馬駝的苦日子,已成為歷史,摘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在這幾年裡,年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看到家家戶戶安裝了自來水管,喝上「穩定水、乾淨水、放心水」,我感到無比自豪和欣慰。 我認真落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強化「村社一體」合作社帶動職能,發揮好支部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組織發動全村群眾大力發展好各種產業,千方百計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獲得就業機會和享受利益分紅。以三級自治和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抓手,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全村發展邁上快車道。現有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十二個,力爭全村所有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確保貧困戶享受合作社發展紅利,加快脫貧步伐。擴大烤菸、馬鈴薯種薯、經果林種植面積。2019年種植煙套菜2138畝,單種烤菸3334畝、蓮花白100畝、貝貝小南瓜100畝、馬鈴薯2000畝。2020年種植烤菸3212畝,馬鈴薯2000畝,流轉土地1112畝與龍頭企業合作種植精品種薯和特色辣椒。引導農戶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牛存欄326頭、豬存欄1206頭、羊存欄360隻、雞存欄4836羽。 我多方爭取和充分利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在掛包單位、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招商引資,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流轉土地1112畝,投入產業資金55.6萬元,與貴州眾果公司合作發展蔬菜種植,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80戶845人,貧困戶參與分紅,增加經濟收入。
在地裡查看蓮花白長勢
我積極組織和謀劃,成立威寧縣石門鄉年豐農業農機專業服務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共有大中小型農機13臺,投資90餘萬元。主要服務於全村農戶土地翻犁,從而實現機耕機播,最終帶動全村群眾實現農業機械化,節約了全村農民耕地成本及時間,增加了群眾收入。 三年來,我用腳步丈量山川,用真心體量民情,年豐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家一戶都與我息息相關、心心相連,情誼綿綿,令我終身難忘,有苦有樂。年豐村的變化,日新月異,大山深處開出幸福之花,汩汩清泉、水潤民心,產業興,百姓富,幸福新生活實現了,這是我駐村工作取得的最大收穫和終身的精神財富。
作者 朱海東
整理 馬麗琴
編輯 冉阿建
編審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