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傾情幫扶 助推石門過「坎」——貴州電網公司幫扶畢節威寧石門...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們這裡以前道路不通,大家房屋破舊。現在不但修好了水泥路和小樓房,還修建了廣場、花園,政府給我們配備了洗衣機、冰箱、電視這些家用電器,生活條件好多了。真的要感謝國家,感謝黨。」走進威寧自治縣石門鄉新營苗寨韓慶福老人家裡,聊起家常,老人滿臉幸福地說道著。

威寧自治縣石門供電所員工上門服務

1996年7月,石門鄉結束了當地群眾點煤油燈照明的歷史。從此,苗寨的夜晚亮起耀眼的燈光。然而,通電之初,石門坎的供電質量並不算好,即便只是照明用,供電也很不穩定。

「當時石門的供電由石門鄉水電管理所負責,全鄉僅靠一條10千伏的線路供電,非常不穩定」。在石門供電所工作三十餘年的老員工蘇國軍回憶,鄉裡也沒有發展起企業。

2011年,貴州電網公司在石門鄉正式啟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2012年,石門鄉第一座35千伏石門變電站建成投運。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間,貴州電網公司在石門鄉累計投資7200餘萬元,在石門鄉實施電網改造升級。通過改造,石門鄉戶均配變容量達到了2.14千伏安,超前於國家戶均2.0千伏安的標準,供電可靠性也達到了99.5%以上。

2019年12月底,聯結雲貴變電站和石門變電站的35千伏石雲線也建成投運,石門鄉實現主網雙回供電,供電可靠性大大提高。

「電網建設不僅保證了百姓的基本用電,還為這裡的企業的建設保障了可靠的電力,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貴州電網石門供電所所長姜權說,因為有了可靠的電力保障,在石門坎,高壓鍋、電磁爐逐漸取代柴火灶,各種家用電器日益增多,街上開起了更多的餐館、酒店,農村電商也走進了這個曾經的「偏遠閉塞」之地,企業也在鄉裡發展起來。

依託可靠的電力保障,石門鄉通過大力招商引資盤活本土特色資源,發展出了畜牧、蛋雞養殖、蔬菜、馬鈴薯、中藥材等產業,為當地群眾的脫貧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前我們都是到外地打工,家裡也照管不到,現在好了,就在鄉裡的養殖場上班,每年還能拿得到分紅。」談及現在的工作,在石門鄉養殖場上班的貧困戶熊萬富滿心歡喜,他說,「畢節供電局資助我們入股養殖場養牛,自家地裡種的玉米賣給養殖場做糧草,一年有2萬多收入,主要是照顧了家裡的老人小孩,比出遠門打工好多了」。

去年春節,包括熊萬富在內的石門鄉新龍村36戶貧困戶第一次拿到了在養殖場務農工資和入股分紅,大夥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2018年12月,石門鄉依託優勢資源調整貧困戶發展模式,將畢節供電局幫扶石門鄉的40萬元扶貧捐贈資金精準量化到新龍村36戶貧困戶,用於入股養殖場,並與貧困戶籤訂入股分紅協議,協議期限為5年。入股養殖場後,貧困戶不但每年能享受分紅,還能在養殖場務工、種植牧草向養殖場銷售。協議期滿後,每戶貧困戶不僅能重新獲得一頭與入股時同等價位的牛,還能通過分紅收益、務工收益、草料銷售收益等方式增收致富。

據了解,從2016年到2019年,畢節供電局累計向石門鄉捐贈140萬元扶貧資金。這些捐贈資金並沒有直接發給貧困戶,而是用於貧困戶參與的能繁母牛養殖、蔬菜種植等產業項目,將資金轉化為項目落地,推動扶貧資金轉化為脫貧資本,變「輸血」為「造血」,真正實現以產業助脫貧。

從2016年以來,畢節威寧供電局還派出幫扶幹部陸玉超在石門鄉駐點幫扶。幫扶期間,除了做好電網建設工作外,陸玉超還積極推動扶貧資金轉化為脫貧資本,協調相關部門完善基礎設施。在他的協調下,石門鄉高潮村、年豐村獲得了20萬元資金修建了2公裡的農特產品運輸道路,團結村獲得了30萬元資金解決了150餘戶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

目前,石門鄉貧困發生率已經下降到1.5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5883元上升到現在的10782元,14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

貴州電網公司用可靠的電力保障、優質的供電服務和傾情幫扶,為石門鄉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有力助推石門跨過貧困這道「坎」,邁向幸福新未來。

通訊員程基王緒竹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相關焦點

  • 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傾情幫扶結碩果
    石小傑 攝中新網貴州畢節12月6日電 題: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傾情幫扶結碩果作者 石小傑「畢節街上柏楊林,搬遷搬來三萬人。從昔日不適宜居住的「山溝溝」搬到了今日的「城裡邊」,村民們生活的變化是多黨合作助推貴州畢節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裡的就業扶貧車間。 劉鵬 攝1988年,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試驗區。
  • 九三學社傾情傾智幫扶貴州畢節試驗區
    原標題:九三學社傾情傾智幫扶畢節試驗區 六月,行走在素有「陽光之城」美譽的威寧大地上,處處都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可在十多年前,威寧自治縣的貧窮和落後讓人口傳是個「去不得的地方。」
  • 威寧石門坎文化 白雲深處的貴州名片(圖)
    而石門坎文化作為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碰撞出的奇花異朵,它打破了歷史的宿命,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輝煌,又隱姓埋名近半個世紀後,重新吸引了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的目光,它無疑是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一張貴州名片。」11月15日,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舉辦的石門民族學校百年校慶上,與會的一位人士感言。  石門坎,位於貴州接近川滇最邊緣的西北角,距威寧縣城140多公裡。
  • 九三學社中央五大工程49個項目幫扶威寧自治縣建設
    自畢節試驗區和威寧試點縣相繼建立以來,九三學社中央對威寧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高度重視,以項目支持和資金援助為切入點全面開展工作。2011年九三學社中央實施位於威寧縣城東南面3公裡的草海鎮大馬城村同心新村示範帶動項目,將該村確定為「同心新村」項目點,投入幫扶資金35萬元,幫助修建村群眾休閒娛樂文化廣場,舞臺、路燈等設備齊全;創辦了村文化室,組建了村文藝隊,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助推發展的方式,加強改善威寧交通運輸條件。
  • 貴州電網公司:全力應對低溫冰凍天氣 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面對此輪「霸王」級寒潮的嚴峻考驗,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積極應對,全力做好電力線路融除冰工作,確保人民群眾溫暖度冬,確保防疫用電可靠保障。目前,貴州電網運行安全平穩,電力供應穩定。從1月3日起,貴州電網輸電線路覆冰條數連續攀升。
  • 貴州電網:用初心和責任鋪就同步小康路
    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也標誌著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全省88個縣市區中,66個是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隊,通過「建立一套管理體系,實施電力行業扶貧、定點扶貧、消費扶貧、公益幫扶四項行動」,為貴州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電網力量。
  • 苗鄉石門坎,一個古老而又傳奇的地方,傳遞的都是滿滿正能量
    石門坎,位於貴州接近川滇最邊緣的西北角,距威寧縣城140多公裡。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處薄刀嶺2762米,最低河谷1218米。如今的石門坎全景圖公元1905年,一個叫伯格理的英國傳教士放棄優越的生活和安逸的工作,放棄美好的大好前程,不顧千辛萬苦,萬裡迢迢,來到貴州畢節地區威寧縣一個名叫石門坎的鄉村
  • 貴州電網公司興義供電局傾情助力興仁縣成功「減貧摘帽」
    「能在家門口賺錢過上好日子,是我的夢想。今年我家農家樂賺了十多萬,比外面打工強多了。」苗族姑娘小華靦腆的說,她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在興仁縣決勝脫貧攻堅、減貧摘帽的關鍵時期,興義供電局電亮先鋒服務隊開創「1 1 1」幫扶模式(1名領導班子成員 1名職能部門技術骨幹 1名基層黨員),充分發揮黨員模範作用,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深入一線了解客戶用電需求,切實解決電網建設最後衝刺難題。 「這個幫扶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確保各種信息暢通,切實解決基層困難,切實為客戶排憂解難。」
  • 招商局集團幫扶威寧:山海情深奏凱歌
    威寧自治縣,貴州土地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縣,烏蒙山麓的深度貧困縣,現已成功脫貧摘帽。  一條珠江,將巍巍烏蒙和浩瀚南海情牽一線。攜手戰貧,讓招商局集團和威寧自治縣友誼長存。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的大街鄉高華村在招商局集團幫扶下,高華村4組舊貌換新顏在招商局集團的傾情幫扶下,這個偏遠的苗家寨子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寬闊的硬化路進村入戶,村民住房得到翻修,牛羊養殖產業讓群眾生活越來越好。
  •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力保全省人民溫暖過冬 工農業生產正常用電
    受本輪強冷空氣影響,全省出現大範圍凝凍天氣,貴州電網輸電線路覆冰條數連續攀升,10千伏及以上線路覆冰1月8日達到842條,為目前最高值。截至1月10日,貴州電網公司已完成122條次10千伏及以上線路融冰作業,對380伏線路開展人工除冰360餘條次,力保全省人民溫暖過冬、工農業生產用電正常。
  • 爽爽貴州行之二:威寧縣石門坎
    先看看馬蜂窩的介紹:1905年,一個叫柏格裡的英國傳教士來到這裡,給石門坎帶來了基督教,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思想,伴隨基督教而嵌入的西式教育使石門坎躍遷為文化先鋒:首創苗文,在中國首創雙語教學、男女同校,建造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個遊泳池、足球場和西醫醫院、興建西南苗疆第一所初級中學,先後有數百位知名人士在此執教;培育了苗族歷史上第一個博士研究生……。
  • 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組織消費扶貧解決幫扶村農產品銷售難題
    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在幫扶村設點收購烏雞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張永紅、黨建武)近日,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駐村扶貧工作隊收到部分農戶反映,略陽縣石狀溝村村民養的烏雞已到出欄的斤頭該局兩次派出人員、車輛進村統一收購,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共收購幫扶村551餘只烏雞,統一宰殺後由管理局的幹部職工買走。
  • 伯格理造苗文,西方人眼中「文化聖地」——「中國石門坎」
    在媒體口中它是」中國石門坎」,現在被改為石門鄉。石門坎,位於威寧縣石門鄉榮和村,距威寧縣城140多公裡,距雲南昭通60公裡,是一處極具傳奇色彩的文化遺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共生的一朵奇葩。如果你想很透徹的了解更多中國文化遺產,那你去的地方中石門坎是必不可少的!在那裡你可以感受到最純真的民風,你還可以做一回志願者!
  • 石門坎,位於貴州川滇最邊緣的西北角,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
    石門坎位於貴州接近川滇最邊緣的西北角,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但這個物質生活極為貧瘠的彈丸之地,卻曾創造過種種的「第一」。這裡曾是中國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第一次創造出了苗族母語文字,結束了苗族上千年沒有文字的歷史。威寧縣雪山鎮螞蟻坡高山上,萬畝綠茵層層逐浪,羊群片片如雲,藍天下彝家、苗家姑娘騎馬放牧,頗有高原牧場的淳樸與渾厚,這就是威寧最著名的牧場。
  • 南方電網超高壓天生橋局幫扶冊亨納福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日前,貴州冊亨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公布冊亨縣2020年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公告。其中,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天生橋局(以下簡稱「天生橋局」)幫扶的坡妹鎮納福村剩餘13戶貧困戶44人全部符合脫貧標準,準予脫貧。至此,納福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且無新增和返貧貧困戶,天生橋局實現了脫貧攻堅不落一人的承諾。
  • 國家電網公司全面加快「三區兩州」 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
    2018年3月19日,國家電網公司「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動員會在北京召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寇偉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四川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新疆自治區等有關方面領導出席會議。
  • 寧波供電精準幫扶情系高原 西藏那曲桑布村亮起第一盞「電網燈」
    桑布村首次用上國網電,這也是比如縣農村電網工程點亮的第一盞燈。此前這裡的農村全憑微弱的光伏發電,功率極小,穩定性差,僅能用於手機充電及簡陋的照明用電。村民對電視、冰箱等家用電器極為嚮往,但受到用電約束只能望而興嘆。在寧波供電公司援藏人員幫扶下,這個距離比如縣城百餘公裡的村子從此可以徹底與用電落後告別。
  • 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長短產業結合 扶志扶智並重
    (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賴 鋒 林麗妙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潘煒玲  沿著琴江公路走進五華縣橫陂鎮西湖村,猶如走進了世外桃源:綠樹成蔭的休閒公園、乾淨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欣欣向榮的產業……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西湖村煥發出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 貴州第一縣:人口超很多地級市,史上名人個個頂呱呱!
    貴州9個地級市,貴陽畢竟是省會,經濟發展比較好,GDP排名貴州第一,其實是遵義、畢節,這與人口排名吻合。那麼貴州的第一縣是哪個呢?   遵義為面積第1大市,面積約為30763平方公裡。貴州最大的縣是威寧,面積約為6295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縣也是威寧縣,有人口150多萬。
  • 中國奧園在貴州幹了六件大事,將來還要……
    中國奧園集團於1996年在廣州成立,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覆蓋商業、住宅、科技、健康、文旅、教育、體育、跨境電商、城市更新等產業板塊,擁有中國奧園、奧園健康、京漢股份等上市公司,歷經24年發展,業已成為年銷售額超千億、年納稅額超百億元的綜合性企業集團,連續四年躋身《財富》中國5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