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越南的關係,一度相當尷尬。
明明昔日打得不可開交,儼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金牌宿敵,僅僅過了幾十年不到,就穿上了同一條褲子,像極了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那麼,為何會出現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況?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靜夜史認為無非「利益」二字罷了(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很多人說今天的越南是在「投靠」美國,畢竟越南和美國無論在體量還是綜合國力上都不是一個數量級,實在沒有和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平起平坐的資本。
但從日本和韓國等國在美國陰影下噤若寒蟬的姿態來看,越南確實更像是真正「站起來」的國家。而越南和美國的關係,也更像是赤裸裸的相互利用。
在靜夜史看來,這種「相互利用」主要是基於兩國的不同心態,即:
越南的「恐懼」和美國的「焦慮」。
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越南從古至今就與我們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在近代被法國殖民者入侵徹底脫離中華藩貢體系後,越南和我們有過共同抗擊帝國主義入侵的革命友誼,是情比金堅的好兄弟。
共和國立國後,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正是在我們和蘇聯兩個共產主義陣營大哥的鼎力支持下,才於1954年徹底打敗了法國侵略者,維護了北越的民族獨立,北緯17度線也成為南北越的分界線。
法國敗退後,美國侵入並成為南越的新靠山。隨後北越和南越又進行了長達20年的戰爭,直到1975年美國敗退,北越消滅南越完成統一(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在越南統一之前的越南戰爭期間,由於我們和蘇聯的交惡,夾在中間的越南不得不左右逢源。而在1969年胡志明去世後,後繼的黎筍政府在蘇聯咄咄逼人且美國不斷戰略收縮的大背景下,逐漸放棄了在兩個大哥之間左右逢源的立場,開始全面倒向蘇聯。
為了南疆的安寧,當時的我們並不支持北越統一越南,於是北越和我們的關係急轉直下,兩國關係在1972年Zhong美關係正常化後徹底惡化。而此時的蘇聯勃列日涅夫政府為了壓制美國,包抄我們,大力支持北越統一越南。
1975年,美軍敗退,南越亡國,北越趁機統一越南,Zhong越關係雪上加霜。而此時的越南絕不滿足於消滅南越,法國殖民時期構建的印度支那聯邦夢,再度被越南喚醒,越南開始向著統一印度支那大跨步前進。蘇聯和越南更是在1978年11月3日籤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標誌著兩國正式結盟。越南也更加不可一世,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整個中南半島陷入越南的陰霾之下,我們南疆更是遭到了越南的頻繁挑釁甚至侵犯。
1979年1月,Zhong美建交,隨後總設計師訪美,在得到美國保持中立且牽制蘇聯的承諾後,我們對越南進行了空前猛烈的懲罰,徹底砸碎了越南的印度支那夢。隨後的輪戰更是在反覆吊打越南的同時,徹底將蘇聯拖垮,越南也由此一夜回到解放前,此前的威望和地位蕩然無存(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而十多年的戰爭也讓越南從此膽戰心驚,雖然從1986年開始的革新開放是在全面效仿我們,但骨子裡依然對我們有著深深的恐懼和仇恨,這使得越南必須尋找強大的靠山以自保。
而除了陸地方向的空前壓制,海上的爭端也讓越南寢食難安。1974年的Xi沙海戰,我們擊敗南越海軍奪回全部Xi沙群島。而戰後的北越政府卻感謝我們幫其收復失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由於此前我們的海軍力量不足,越南趁機竊據我們Nan沙29個島礁,並恬不知恥地將Nan沙劃入其領土範圍。
不過越南深知「拳頭才是真理」的箴言,但在自身力量不堪一擊,且昔日的靠山俄羅斯也半死不活的狀態下,想要抵消恐懼,反制北方鄰居,越南能夠選擇的靠山只有美國。
而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之所以願意和小小的越南「互惠互利」,根本原因在於越南特殊的戰略位置。
和第一島鏈上的日本作為美國面對東亞的鎖鏈和跳板不同,冷戰時期的越南,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除了能遏制蘇聯衝出亞歐大陸,遏制我們自由進出太平洋,更是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國際大動脈的戰略支點。
對於日韓等東亞國家而言,馬六甲海峽是真正的海上生命線,所以美國才在越南「堅持」了20年。
雖然蘇聯早已煙消雲散,我們也在通過其他渠道淡化馬六甲海峽的影響,但越南作為遏制我們崛起,尤其是挑起南海爭端方面作用依然不可小覷,所以美國才願意「屈尊下顧」(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所以,正因為當前的國際環境下,美越兩國相互需要,所以兩國關係才情比金堅。
不過,在這種實力嚴重不對等的狀態下,越南想要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利益何其多艱?從蘇越結盟後越南被吊打以及美國最終放棄南越的歷史經驗來看,關鍵時刻美國不會比蘇聯更夠意思。而越南也必將更深刻地體會到「離上帝太遠,離我們太近」的痛苦要義。
總之,能力不足且心術不正的國家,再強大的靠山也擺脫不了被吊打和耍玩的結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