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那若爾第三油氣處理廠罐區。 |
8月以來,一系列信息表明,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構想的首倡之地中亞進行「資源、供應、效益、品牌」四位一體核心油氣合作區建設的熱度,遠遠超越了這個盛夏的溫度。在「一帶一路」向西延伸的歐亞大陸中心地帶,中國石油中亞合作項目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經濟走廊,形成互聯共保油氣安全體系及利益共同體的閃亮品牌。
20載合作鑄就互聯互通
中亞油氣合作以1997年6月中國石油收購阿克糾賓項目為起點,歷經20多年艱苦創業,從中哈合作一個項目發展到在7 個國家運行24個油氣投資項目,建成直通中國內地的油氣供應動脈,形成集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與運營、工程技術服務、煉油和銷售於一體的完整上中下遊業務鏈,並建立了一套符合當地法律法規的公司製法人治理結構及管控體系,有力地促進了資源國石油工業的現代化進程,實現了企業自身發展與資源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
除開展最早、運營最成功的中哈油氣合作,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氣項目10年間在茫茫荒漠中建成日產商品氣4000萬立方米以上、年處理能力170億立方米、年產50萬噸凝析油規模的中國境外第一個千萬噸級油氣當量、百億立方米供氣能力的天然氣戰略保障項目,以「無一時短供、無一日斷供」的穩定供氣能力著稱。
在烏茲別克斯坦,中國石油以上遊項目為契機,推動了中亞天然氣管道合作。目前,2017年開鑽的重點探井M15井安全優質鑽進。地處裏海西岸的亞塞拜然項目也保持穩定運行。
中亞油氣合作油氣當量從1997年的319萬噸增長到目前的4000萬噸規模,累計煉油超6000萬噸,在中亞各國累計投資超過450億美元、上繳稅費超400億美元,能源合作在中國與中亞經貿合作中舉足輕重。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提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哈薩克斯坦積極響應,提出「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成為與中國最先進行戰略對接的國家。良好互信的政治外交關係和經濟深度融合,為中哈共同建設能源新絲路迎來新的機遇。中國石油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提出將中亞地區打造成「資源、供應、效益、品牌」四位一體的「一帶一路」核心油氣合作區,通過「二次創業」,推進提質增效創新升級,推動中亞油氣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發展,為構建「一帶一路」油氣合作體系提供「中國石油模式」。
技術管理創新支撐發展
20載中亞油氣合作,是中國石油發揮整體技術優勢,不斷推進技術進步,成功破解不同類型油氣田生產難題的實踐,也是在艱苦創業中不斷推進管理創新、不斷形成適合資源國實際管理模式的實踐。
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中國石油創新集成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取得了令資源國震驚的成果。在濱裏海盆地成功發現了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最大的陸上油田——北特魯瓦油田,並在勘探程度較高的南圖爾蓋盆地新發現多個油氣藏;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發現並落實了6 個千億立方米氣區;突破哈薩克斯坦鹽下複雜碳酸鹽巖油田開採世界級難題,並使讓那若爾油田成為中國石油海外最大的氣舉採油油田;針對土庫曼斯坦「三高」氣藏及複雜構造,研發了一系列鑽井工藝配套技術,鑽井成功率達100%。
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在中亞累計生產原油超過3億噸,天然氣超過800億立方米。目前,以哈國傑列斯肯勘探區塊為代表的一系列石油合同成功籤署,深化中亞油氣合作的資源基礎得到夯實。
在低油價挑戰中,中油國際中亞公司改變傳統發展思路,堅持穩健發展,突出質量效益,以「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從投資和規模驅動模式全面轉向質量和效益發展模式。從項目效益最佳向產業鏈全過程整體利益最大化轉變,從年度效益最佳向合同期效益最大化轉變,從注重產量向注重開發質量和經濟效益轉變。公司將油氣投資項目公司利益最優與煉化和銷售業務利益最優充分結合,通過增加原油出口、優化出口方向等一系列全產業鏈運作,向整體最優、業務環節高效運行和價值挖掘要效益。公司效益連續3 年呈階梯式增長,2016年和2017年經濟效益和現金流均大幅超過計劃指標。今年上半年,公司利潤和現金流指標分別達到全年預算的108%和140%。
與當地企業合資的PETROSUN公司成為哈國最大的內銷原油和成品油經銷商。從事成品油批發零售業務和加油站及油庫運營的合資公司SINOOIL公司,年銷售成品油100萬噸,成為第二大成品油零售商。
除油氣主營業務外,由中哈兩國元首見證籤署合作協議的亞洲大口徑鋼管制造項目2017年開工奠基後正在快速建設。對保障哈薩克斯坦國內成品油的獨立供應、有效推動清潔能源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帶一路」重點工程—奇姆肯特煉油廠現代化改造項目一期工程已經投產,成品油質量指標達到歐Ⅳ和歐Ⅴ標準。
中亞核心油氣合作區建設以技術和管理創新逆勢突圍取得重要進展。
油氣管道承載互利紐帶
天山南北路迢迢,橫絕流沙逾瀚海。在「一帶一路」向西延伸的進程中,橫貫中亞的原油和天然氣管道成為絲綢古道的現代化身,不僅為中亞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而且為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為中亞能源多元化出口創造條件,進一步密切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關係。
目前,已形成每年550億立方米輸氣能力,橫貫中亞三國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同路由鋪設,西起土烏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到達中國霍爾果斯口岸,全長1833公裡。截至7月31日,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輸氣2315億立方米,惠及我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5億多人。
中國石油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建的中哈天然氣管道C線及哈南線,進一步滿足了哈國南部各州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哈南線主要氣源為西哈裏海的天然氣,全長1454.2公裡,途徑哈國曼吉斯套州、阿克糾賓州、克孜洛奧爾達州和南哈州,目前已形成年100億立方米輸送能力, 開闢了中國與中亞地區天然氣資源輸送的第二通道。
中哈原油管道是哈薩克斯坦第一條直接與國際終端市場相連的管道,已具備每年向中國輸送2000萬噸原油的輸油能力,對實現哈國原油出口多元化具有重大意義。中哈原油管道全長2833公裡,西起裏海的阿特勞,東到中國邊境阿拉山口,目前累計向國內輸油超過1.1億噸。
包容互鑑見證民心相通
「是中國石油幫助我們建設了如此優質的舞蹈學院。」今年6月22日,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立舞蹈學院院長阿斯姆拉特娃女士對來訪的中國石油客人由衷表達謝意。
2016年,由中國石油主贊助建設的阿斯塔納國立舞蹈學院竣工並投入使用,學院的重要部分芭蕾舞劇院也隨後落成,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社區民眾的高度讚譽。
以油氣為紐帶,與中亞人民心連心。20多年來,中國石油在中亞累計投入公益資金超過3.75億美元,創造就業機會4萬多個,企業員工本土化率達98%以上,為資源國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管理和技術專家。投資建設的恩巴—讓那若爾鐵路是第一條外國投資者在哈薩克斯坦建設的鐵路,在解決員工通勤問題的同時,也帶動了鐵路沿線的經濟發展。投資359萬美元修建的土庫曼斯坦「米幹村水廠」,一次性解決了邊遠地區5000多名居民的飲水問題。分布在多國的一批有影響的公益項目讓寶石花閃耀中亞。
中國石油一直致力於使美麗的中亞各國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在土庫曼斯坦,始終堅守「建一個氣田,留一片藍天」的理念,實現油氣生產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哈薩克斯坦,總投資額達12億美元的讓那若爾油氣處理廠,不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有效地改善了環境,徹底熄滅了在油田上空燃燒了30多年的火炬,使油田完全融入到大草原的懷抱中。
中國石油與中亞合作夥伴在絲綢之路精神的光照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
資源豐富的中亞與市場龐大的中國已成為筋骨相連、互補合作的利益共同體,雙方在能源金橋上續寫著不朽的千年傳奇。
亞洲中部地區,狹義上的中亞國家包括五國,即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但廣義上的說法也包括阿富汗。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有中亞學者稱其為突厥斯坦。
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在西方文獻中有Central Asia(中亞),Inner Asia(內亞),Haute Asia(亞洲腹地)等,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即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及哈薩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亞五國又常常被稱作「中亞和哈薩克斯坦」。
中亞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蘊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裏海東岸及湖底。此外,費爾幹納的石油以及布哈拉和希瓦的天然氣有比較豐富的儲藏。石油、天然氣的最豐富的儲藏在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電資源豐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電資源達6400萬千瓦。(圖片、資料源自中國石油中油國際中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