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品讀一首名家的詩作,一夜微雨,萬物復甦

2020-12-17 品詩賞詞

雨水節氣過後,天氣漸暖、白天更長。每天清晨,天還是蒙蒙亮,枝頭的鳥兒就開始歡唱,催促著還沉浸在夢想的人們,不要辜負大好的春光。當一輪紅日終於從山崗上冉冉升起,絢爛的朝霞也驚豔了整個田野和村莊,讓宋代詩人陳允平也悠閒地賦詩,「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

驚蟄是一年的第三個節氣,民諺有「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這兩句就形象地告訴人們,春忙季節就要開始。此時不僅杏花春雨、萬物生機,而且也是陽氣上升、令人振奮。陸遊就有詩讚美驚蟄,「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此後不久就會桃杏開放,黃庭堅也高興地吟誦,「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大自然有規律,老祖宗更具智慧,「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雖然我們迫不及待地希望甩掉厚重的衣裳,但我們還是要多點耐心,也要帶好口罩、提高警惕,不要讓很多人的努力付諸東流。驚蟄節氣,品讀一首名家的詩作,一夜微雨,萬物復甦。

觀田家

唐代: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詩的大意是:一場春雨,百草生機;一聲春雷,驚蟄來臨。田家一年能有幾日空閒,此時便開始忙碌。丁壯都去田野耕地,場院也整理成菜地。田中歸來,夕陽西下;牽上牛犢,西澗飲水。農夫們挨餓辛勞,卻從不叫苦;春雨貴如油,更滿心歡喜。糧倉中沒了存糧,官差催糧卻總無休止。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俸祿都出自田家。

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作者緊扣詩題,從微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杏花春雨、滋潤萬物,一雷驚蟄、春暖花開。作者採用白描手法,不見濃墨渲染,卻用「眾卉新」三個字,點出萬木逢春之欣欣向榮景象。

詩人心情舒暢,便出門觀看田家耕種。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農夫們為了不誤農事,起早摸晚,春耕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到頭沒有幾天空閒。真是面向黃土背朝天,驚蟄開始之後,就更是加倍繁忙。「幾日閒」三個字,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也傳出詩人的同情。

韋應物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他關心百姓疾苦,經常深入鄉村調查。百姓們遭了災,他心痛;百姓們豐衣足食,他也睡得踏實。

接下來四句,描寫田家的具體勞作情況,不僅早出晚歸,而且田地、場院,到處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詩人也有條不紊地敘述了他們農忙的生活,毫無雕飾,卻收放自如,不愧為詩壇的大才子。

詩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雖然無法幫他們犁田拔草,卻希望用幾句詩行,記錄他們的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崇高品質。「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簡單10個字,就深情地寫出了農民的勤勞樸實,更凝聚了詩人對他們的一份敬意。

結尾四句突然一轉,雖然筆墨樸實,卻更顯出詩人的羞愧之意。農夫們每日勞作,卻不堪重負,徭役之苦讓其喘不過氣來。詩人「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活現出封建社會裡、農民們被壓迫之慘狀。

韋應物深知驚蟄節氣的重要,更同情他們勞作辛苦、卻收穫微薄,字裡行間充滿著一種自責和無奈。雖然驚蟄節氣聽不到無聲驚雷,卻衷心地祝願:驚天春雷眾歡喜,萬物復甦情不迷,春暖花開疫情過,國泰民安人心齊。

相關焦點

  • 「節氣」杏花微雨聽驚蟄
    二十四節氣中,最美的當是驚蟄。春二月,雨水過後,輕雷隱隱,那些蜷了一冬的蟲子,終於在地脈的震顫間驚醒,於是呆頭呆腦地探出來,沉寂的大地便有了動靜。如白露,霜降,各有各的清美,到底只是一種茫茫的意境,而驚蟄是有形有聲可描繪的,見了這二字,便知道是細雨,是輕雷,是蟲鳴,勃勃生機,皆可聽聞。雨催驚蟄候,風作勒花開東風解凍,散而為雨。驚蟄在雨水過後,這漫長的雨季裡,因此不可避免的帶著溼氣。
  • 今日驚蟄:在古詩詞中尋找驚蟄的詩句,靜待萬物復甦!柳綠花紅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從今天開始,天氣就一天比一天暖和了,萬物也開始復甦生長了。古人對節氣很重視,時常寫一些詠贊節氣的詩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觀田家[唐·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賞析: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
  • 今日驚蟄是幾點幾分 驚蟄詩詞句子 驚蟄節氣朋友圈說說文案
    ①今日10時57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②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③此時氣溫日漸回暖、萬物生機盎然,春回大地,花開的季節到了;④驚蟄時節,氣溫變化幅度較大,乍暖還寒,注意保暖。春雷響,萬物長。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 今日驚蟄是幾點幾分 萬物生機盎然
    今日驚蟄是幾點幾分 萬物生機盎然時間:2020-03-05 14:55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驚蟄是幾點幾分 萬物生機盎然 ①今日10時57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②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③此時氣溫日漸回暖、萬物生機盎然,春回大地,花開的季節到了
  • 最美的「驚蟄」詩詞,桃花始開、黃鸝鳴翠、春回人間!
    驚蟄,是24節氣裡的第3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萬物開始復甦,冬眠的蟄蟲結束冬眠,開始活躍在春光裡。至此,大自然開始生機勃勃,一派欣然。驚蟄作為24節氣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國學重要的一部分。在深厚的歲月積澱裡,流傳有無數的諺語、詩詞等等。尤其是古人喜歡逢節必賦詩,那麼驚蟄,又怎會錯過呢?
  • [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驚蟄:春雷響 萬物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農諺有:「春雷響,萬物長」的說法。
  • 古詩說驚蟄:韋應物贊耕種、白居易談天氣、陸遊愛賞景
    驚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於雨水和春分之間,為公曆每年3月5日前後。從節氣名稱看,驚蟄意味著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時至驚蟄,雨水增多,萬物復甦,春雷隆隆,驚醒了蟄伏地下冬眠的昆蟲。歷史上,驚蟄曾被稱為「啟蟄」。
  • 3首驚蟄詩詞:一聲春雷響,人間萬物新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蟄蟲驚而出走,故曰驚蟄,古稱「啟蟄」。驚蟄,意味著融融春光的正式到來。三月,萬物驚蟄,天地復甦,但願這明媚的春光,可以祛除世間一切的陰霾,但願我們可以快些再快些在陽光下相遇,聽鳥兒啼聲婉轉,看桃花灼灼燦爛。《觀田家》唐 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驚蟄】歷經蟄伏 萬物新生
    2020年3月5日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10:56:44,迎來驚蟄節氣。驚蟄,古代稱「啟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驚蟄的讀音驚蟄怎麼讀?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的含義解釋
    驚蟄的怎麼讀:  【拼音】:jīng zhé  【解釋】: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3月5,6或7日。此時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2.指經過冬眠被春雷驚醒的蟲豸。
  • 魔力恐龍|春雷響,萬物長。「驚蟄」英語怎麼說?
    驚蟄,古稱「啟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三個節氣。蟄,是指動物入冬蟄伏土中的冬眠狀態。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所以驚蟄的英文表達為Awakening of Insects。驚蟄,通常在每年的公曆3月5日至6日到來。到了驚蟄這一天,氣溫回暖,春雷響起,降水也將漸漸增多。在這一天,隆隆響起的春雷驚醒了蟄伏於地下的冬眠的昆蟲,農民在這春意融融的時節也將開始一年的耕種。
  • 驚蟄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驚蟄節氣的含義解釋拼音讀法介紹
    驚蟄是什麼意思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為驚醒,「蜇」為蟄伏,「驚蟄」就是驚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驚蟄之後是春分,跟著陽春三月,去看萬物復甦的元陽梯田
    驚蟄之後是春分,春分時的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故春分也稱「升分」。春分的到來,意味著晝夜平分,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到來,萬物復甦的大地上開始生機勃勃。春分是勤勞的人們開始春耕的季節。忙碌的春天,為的是有個豐收的秋天。
  • 二十四節氣 | 今日,驚蟄
    驚蟄的到來,正值九九時節,是人們欣欣然迎接久違的春姑娘的時候。驚蟄節氣的基調,是溫暖而歡快。提起驚蟄,一種常見的說法是,隆隆的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小動物。但是,驚蟄這個節氣的「初心」,其實和雷並無關係。雷的「鬧鐘」功能,與布穀鳥的「催耕」功能一樣,都是出自人們過於豐富的聯想。以現代氣候,在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區域,通常是在清明之後迎來初雷。
  • 今日驚蟄,華人傳統節氣.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
  • 今日驚蟄!春鳴萬裡 啼囀芳華
    如果把驚蟄天比作一首交響曲黃鶯和燕子的鳴啼做它的歌詞流水潺潺便做它的旋律春雷響、萬物生今日5時10分我們迎來驚蟄節氣>一聲轟隆入眠來萬物風帆正勁起驚蟄至,春耕時大地回春,萬物復甦 「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今日驚蟄,春鳴萬裡 啼囀芳華
    如果把驚蟄天比作一首交響曲黃鶯和燕子的鳴啼做它的歌詞流水潺潺便做它的旋律春雷響、萬物生今日5時10分我們迎來驚蟄節氣一聲轟隆入眠來萬物風帆正勁起驚蟄至,春耕時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今日,驚蟄: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驚蟄2019年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 驚蟄 | 春天的起床號
    驚蟄 · 春雷響,萬物長傳說雷電在秋天藏入泥土,春耕時農民一鋤地雷電就會破土而出。於是,一聲春雷使蟄蟲驚而出走,喚醒多少沉睡的生靈,這就是驚蟄。驚蟄,原叫「啟蟄」,因避漢景帝劉啟諱而改名。但比起原名,「驚」字更帶著萬物生長的朝氣。
  • 古詩詞中的驚蟄
    中國節氣 ,一雷驚蟄始。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今天是2020年3月5日,農曆庚子年二月十二,星期四,驚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至,陽氣上升、氣溫回暖、萬物生機盎然。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一聲驚雷萬蟄醒」,想知道古人是如何描寫驚蟄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