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貨櫃港口處理量下降了約4%,然而,這僅部分反映出中國自2月底開始的停工停產對供應方面造成的衝擊,北歐港口直到4月下旬才受到全面影響。
真正的痛苦體現在第二季度的數據上,不僅中國的出口明顯被滯後,北美和歐洲的遏制措施才明顯生效。據德魯裡表示,主要經濟體的隔離和關閉對需求造成的巨大衝擊,預計今年的港口吞吐量約下降9%。
這次全球十大貨櫃港排名對比,包括香港港在內的中國港口共包攬七席,餘下的第二、第六、第十名分別由新加坡港、韓國釜山港、荷蘭鹿特丹港摘得。
按吞吐量計,全球十大貨櫃港口排序依次為上海港、新加坡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廣州港、釜山港、青島港、香港港、天津港、杜拜港。
全球前十港口隊列中未有新面孔出現,位次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寧波-舟山港和香港港。寧波-舟山港繼超越香港港,首次躋身世界前五後,又一鼓作氣超越深圳港,貨櫃吞吐量多出深圳港218萬標箱,坐上了第三名的寶座,香港港則滑出前五位居第八。
在截至今年6月底,前十大貨櫃港口共處理了118,29萬TEU,與2019年同期水平相比下降了3.8%,其中有8個港口的吞吐量下降了,只有天津和青島的吞吐量有所上升,不過增幅很小,分別為3%和0.4%。
值得注意的是,連年坐穩全球第一寶座的仍為我國的上海港,其以2006萬標箱的吞吐量位居第一,但今年上半年吞吐量還是下降了近7%,與第二名的新加坡港多222萬標箱。
深圳港跌幅最大為10.8%,深圳港今年上半年完成貨櫃吞吐量1107萬標準箱,首次跌出了全球第三的位置,這次排在了第四。
寧波-舟山港近年發展勢頭迅猛,上半年處理了1325萬標箱,將曾經連續11年排名全球貨櫃港口第五位的釜山港拉下馬,之後馬不停蹄,又奪得了第三的位置。
除了排名前十大的港口,其他港口發布的今年前六個月的吞吐量數據,情況與此類似。
例如,歐洲港口也受到封鎖的衝擊,漢堡港上半年吞吐量下降了12.1%;西班牙的巴塞隆納港和法國的勒阿弗爾港的吞吐量也分別下降了21%和28%。
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萎縮了17.1%;東海岸的紐約和新澤西州則為7.9%,與整個北美地區的情況類似。
儘管亞洲顯示出更大的彈性,但就可比性提升而言,該地區半年表現仍然落後。如馬來西亞的巴生港(-9%)和泰國的Laem Chabang(-5%)都報告了前六個月的貨運量下降。
那些成功報告2020年上半年吞吐量有所改善的港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承運人環路和線路的重組和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