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陽縣,別名樂平,隸屬山西省晉中市。昔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秦時叫沾縣,隋初名為樂平縣,民國初期更名為昔陽縣。昔陽是旅遊名縣,古有洪水池塘、古寺園林、石馬寒雲、沾水拖蘭、皋落奇峰、松嶺積雪、蒙山煙雨、昔陽花木等昔陽八景的傳說。今聞名於世的大寨村位於縣城東南5公裡處,是山西省紅色旅遊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昔陽還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昔陽拉麵
昔陽拉麵,是昔陽縣獨具地方風味的麵食名吃。過大年時,俗有:「初一的扁食,初二的面」。至於拉麵何時傳入,無從考究。但昔陽人善於製作拉麵和普遍愛吃拉麵的習慣,卻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我縣仍然保留著婚嫁用拉麵待客、生辰用拉麵祝壽的傳統習慣。
2、抿圪鬥
抿圪鬥又稱抿蟲曲蛐,原產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是山西晉中一帶的主要面飯品種,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製作,還可用高粱面、細玉米面(須摻合適量的白面、豆面或澱粉面),吃時可澆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滷。另外,配以調料做湯麵也頗有風味。比較有特色的是辣醬抿圪鬥、酸菜抿圪鬥。
3、頭腦扁食
頭腦扁食,是昔陽經典傳統美食。昔陽本地頭腦先以猛火炒好糖色(將白糖炒至發黑),然後放入炸好的豆腐,金黃色的豆腐裹上糖色,佐以紅薯,青菜,粉條,待熬得湯汁濃厚,起鍋之時刷上雞蛋花,味道香甜,益氣補脾。昔陽頭腦泡上扁食美其名曰:天(甜)仙(鹹)配。關鍵是昔陽頭腦的吃法啦,置一碗攪拌均勻的頭腦,夾進幾個剛出鍋的扁食(山西古稱餃子為扁食),當然這扁食可葷可素,然後點上辣子、醋。於是喝一口熱乎乎的頭腦,來上口香噴噴的扁食,慢悠悠的揀上幾粒丁丁,這就是昔陽經典名吃----頭腦扁食。
4、河撈
河撈也是昔陽人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一種麵食,製作材料有玉米面、榆樹皮面、豆面、白面等,用特製的「河撈床」壓制而成。河撈麵比撥魚面硬,比刀削麵要軟,食感滑溜柔軟,自有妙處。
5、燜條
昔陽燜條有茴子白燜條、南瓜燜條、土豆豆角燜條等。其中最常吃的是土豆豆角燜條:將土豆豆角一鍋炒好,喜歡吃肉的也可以放入適量炒好的豬肉,再把刀切面一層一層放入,直至菜面全部熟透,香氣撲鼻的燜條就出鍋了。
6、壓餅
昔陽壓餅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特產。壓餅色澤鮮豔,香脆酥綿,餅薄如紙,入口香酥,醇香濃鬱,柔綿爽口,存放百日,色味不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植物脂肪、糖、鈣、磷、鐵等礦物質。昔陽壓餅分甜鹹兩種,鹹的裡面撒上麻籽,嘎嘣帶脆,脆裡帶香。做壓餅的工具是上下兩塊鐵板,把提前調好的面汁用勺子舀到上邊,兩面鐵板一壓即可成型,然後在火上兩邊烤熟即可。壓餅可掰成小塊裝入口袋,隨時食用。
7、煎餅
煎餅是昔陽古老而大眾化的傳統美食,呈圓形餅狀,餅薄如紙、綿軟玲瓏、軟而不皮、綿而不韌、清香純正、柔潤可口。昔陽有兩句流傳很廣的諺語:「風發得腦疼,想吃辣煎餅」、「三月十六煎餅搭救」。昔陽煎餅製作簡單,玉米面、豆面或麵粉加水,沿順時針方向攪成稀糊狀,加適量鹽和花椒麵或韭菜,把糊狀物舀於小餅鏊上(餅鏊用生鐵鑄成,平面圓形,中心稍凸,帶有蓋子)攤開烘烤即成。
8、吊爐燒餅
昔陽吊爐燒餅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了,最早源於金元時期。它被山西晉中市評為「晉中十大風味燒餅」,還是昔陽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5 年,吊爐燒餅同滾叉、弦弦腔、九曲黃河陣燈火一起被列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厚實的餅胚,發酵的剛剛好,拿起一個掂在手裡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個頭大又厚實,餅色潮紅,味純正,脆香可口。手工發酵製作,營養豐富,容易消化,胃口不太好的人也能食用。
9、棗糕
棗糕是昔陽人婚嫁、滿月、盛大節日的必備,具有質軟、色黃、味甜之特點。用黃米麵、玉面和大紅棗和面,使用傳統工藝方法蒸製而成。
10、拌湯
拌湯,是昔陽人晚上常做的一種湯,一般會搭配窩窩頭、饅頭、團等乾糧。首先在碗裡倒上一些麵粉,倒入少許水,要用麵粉的量來定,用筷子攪拌,拌成小顆粒狀備用。鍋開後把拌好的麵粉疙瘩放入煮熟,調以鹽、薑末、花椒粉、蔥末、然後依據個人口味適當加入香菜、蘿蔔小丁、小菜片、雞蛋等即完成,以清淡為主。
昔陽美食還有很多很多,歡迎大家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