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撰文/陳憂子 編輯/張海燕
騰訊圖片出品
老廣州的美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野味珍饈。路邊小館、大排檔,是披星戴月下班的廣漂年輕人的深夜食堂。
馬不停蹄的都市生活中,熬夜加班對於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月明星稀之際,下班後胃裡空空如也,人們去何處放鬆鬱結的心情,滿足味蕾的渴望?對於把「吃」排在日常消費第一位的廣州人來說,吃宵夜無疑是最佳選擇。攝影師近日拍攝了近十位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廣漂年輕人午夜12點後吃宵夜的畫面,用圖片呈現屬於他們自己的深夜食堂二三事。
嵇沈玲是廣州日報社版面編輯,每天的上班時間是下午4點到凌晨。下班後,小嵇常會到報社附近的「何永記」麵店吃牛腩面。
小嵇和一位老伯同拼一桌相對而坐,彼此不相識卻也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她說,相比燈火通明的24小時便利店,深夜街角的麵店更能滿足夜班編輯的挑剔味蕾。煮麵師傅面帶笑容熱情招呼,麵店老闆講起旅遊見聞,白日喧囂褪盡後,像是能聽見這座城市的呼吸。
「機車女」GiGi性格爽直,帥氣逼人,平日裡,熱愛巴西柔術、綜合格鬥的她也是個小有人氣的健身博主。她從16歲就開始玩摩託車,第一次看到朋友在賽車場玩機車,就被充斥著粗獷肌肉感的車友們給迷住了。GiGi說她喜歡穿梭在黑夜裡的那種速度感,欲望與激情的世界讓人沉迷,她也是當時機車隊裡唯一的女性。
凌晨,穿著一身牛仔衣的GiGi和一群摩託車友在廣州郊區番禺的一條公路邊燒烤、聚餐,幾個人開張小桌,一起烤生蠔,不知疲倦地閒談到天亮。「我們當時經常一群人到東濠湧去飆車,大半夜地還衝到白雲山上去狂歡。」回憶起2000年前後的玩車經歷,GiGi感嘆時光飛逝。「現在每個周末的晚上車友都會出來一起燒烤聚會,吃宵夜聯絡一下感情。」
關夢翔,26歲,海南人,201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來到廣州後在珠江新城的一家網絡公司當程式設計師。小關每天的上班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不過大家基本上都會待到8、9點才離開公司。腦力勞動其實也很消耗體力,所以每次一完成工作都會感覺很餓,於是回家前再出去搓一頓似乎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晚上11時許,小關和高中同學在燕崗路的一家砂鍋粥店吃夜宵。多年以來,陪著小關一起吃夜宵一直都是這位高中同桌。「我們倆已經一起吃了10年宵夜,真的是最佳飯友。」小關笑著說,從高中開始他們就經常在晚修之後結伴去吃夜宵,後來一起考上清華,夜宵也沒斷。如今二人畢業後又一起來到了廣州,從那時的一碗加蛋的清湯伊面到如今加鮮蝦的海鮮砂鍋粥,兩人多年的兄弟友誼因著夜宵而得以加深、延續。
猴二,曾經是某雜誌執行主編,某全國大賽創始人、總策劃;現在是一家服化道(服裝、特效化妝、道具等)工作室合伙人,影視動漫遊戲IP衍生服務供應商,業餘時間化身酒保、萬事屋成員、美食搜查員。猴二是個工作狂,最怕閒下來無聊至死。目前她覺得酒館的工作是最有趣的,是自己白天日常工作外的絕佳調劑,一個是腦力一個是體力,正好互補順便減個肥。
凌晨,猴二與酒館內的另外兩名同事在一家露天燒烤檔吃宵夜。因為酒館的工作時間是晚上7點半到凌晨1點,所以不和白天的工作衝突。她說她還蠻喜歡這種讓自己忙碌的充實感的。對於猴二而言,宵夜並非釋放壓力的方式,只是因為在恰當的時間,身邊有恰好的人,以及恰合時宜的好胃口。「宵夜時間那麼棒,一定要和喜歡的朋友一起享受呀!不然寧願回家擼貓看書了!」猴二大笑著說。
Sylvia是一名ASMR主播。Sylvia有過一段英國留學的經歷,回國後她也曾做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終是因為覺得無聊,而選擇了改行。做主播前,她大多數的收入用於支持自己的愛好,如美妝、手帳、多肉、烘焙、攝影等等。
凌晨3時許,廣州市寶業路一家夜宵檔門前,剛剛下班的Sylvia和她的好姐妹毛毛一起來此大快朵頤,享受被香辣牛蛙和麻辣小龍蝦治癒的夜晚。從前,Sylvia並不是個愛吃夜宵的人,自從做ASMR主播後,生活習慣有了些變化,前期經常黑白顛倒遺禍至今。現在每天最多兩頓,還不在飯點上,下播後有時候會餓得不行,時常吃上晚飯已是凌晨一兩點。
永恆,28歲的計程車司機,河南新鄉人,1個月前剛從老家來到廣州。永恆雖然還沒完全熟悉廣州的大街小巷,但他認為自己現在的狀態很自由,他說自己很喜歡高樓林立間繁華有序的天河。「之前朝九晚五,現在好了,想開去哪兒就開去哪兒。」不過他也承認自己會想家,還沒有完全適應南方的氣候、生活節奏,尤其是吃不慣南方的食物。
凌晨1時,永恆在廣州客村立交附近的一家蘭州拉麵店裡吃麵。他的上班時間是晚7點到早7點,因而午夜的這餐飯對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午飯」。「俺們河南人愛吃燴麵,廣州的米粉、腸粉我吃不慣。」愛吃麵食的他幾乎每晚都會來這家蘭州拉麵尋找自己熟悉的家鄉味道。一是這裡的東西乾淨衛生,二是客村立交下面晚上也好停車。
小月,24歲,在廣州市海珠區江南西一家美甲店裡工作。小月的工作時間大概是中午12點到晚上10點,因此吃夜宵與同事們小聚就成了下班後的常事。
晚上11時,剛剛下班的她和同事露露一起到美甲店附近的一家露天燒烤檔吃夜宵。「工作很累,吃完夜宵才能恢復元氣,睡個安穩覺。」小月說同事們有時會成群結隊地約著一起去吃燒烤、麻辣燙、鐵板燒,或者是雞煲,深夜的美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安慰。一邊喝酒一邊暢談,似乎能忘掉白天所有的煩惱。
黃世偉,20歲,3年前從老家湛江來到廣州打工,目前在哥哥開的雞排店裡做兼職。阿偉上班的雞排店位於廣州老城區上下九步行街一帶,客流量很大。他每天中午12點開始賣雞排,一直要幹到晚上11點才能下班,工作非常辛苦。
凌晨1時許,阿偉和他的同事們在雞排店附近巷子裡的一家小食店外吃夜宵。他將啤酒倒在乘湯的塑料大碗裡,跟兄弟比拼酒力。阿偉夜裡常常去「搓一頓」的小食店天天都營業到凌晨4點,按他自己的話來說:「餓著肚子睡覺想笑都笑不出來,要吃得飽飽的才有幸福感。」
阿傑,26歲,在廣州一所高校讀書,酷愛航拍,夢想成為一名「飛」遍世界各地的職業飛手。阿傑平日喜好健身,但他不像普通的健身愛好者那樣夜晚節食自律,每晚的宵夜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凌晨,廣州市越秀區一家小食店外,阿傑獨自對著一份冒著熱氣的牛腩珍珠腸吃得酣暢淋漓。「在我老家,晚上9點之后街道上基本就沒什麼人了,要想吃宵夜只能自己出去買泡麵回來煮。」阿傑來自北方,他說來廣州念書後感到特別稀奇,有些鋪子居然會開到凌晨3、4點,而且街道還燈火通明、食客成群,「食在廣州」果真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