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橫空出世:有深圳東莞等城市加持,香港地位仍不可替代

2020-12-24 東莞萬科

在國人的傳統認知裡,「購物天堂」「金融之都」大多指的是香港、上海、巴黎、新加坡或是東京。但今年6月,一個重磅消息讓大家將目光都聚集在南海之珠海南島上。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後,海南將從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稅收制度、運輸政策等多方面構建起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

最近一段時間來,香港因反修例而引發的持續動蕩,令當地經濟遭遇重創。隨著內地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迅速發展,加之內生動力乏力,加劇了香港的緊迫感、焦慮感。此次中央政策一出,《方案》當中不少措施,被網友解讀為是要海南來取代香港的某些經濟功能,更有甚者提出海南自貿港未來要全面取代香港金融地位。

事實上,從中國經濟大環境上來看,香港作為國際資本市場中心、金融中心,是全球資本進入中國的跳板。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下背景下,每個區域將分工合作,東莞強大的製造業以及完善的產業鏈,並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可見有了莞深的加持,「香港+深圳+東莞」這一組合,具有世界最完整的製造體系,將會獲得更廣闊的發展。

01、免稅額度提高,軟環境配套亟需提升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購物天堂,一個關鍵原因是香港實施典型的零關稅政策,除了酒類、菸草等特殊產品,其他進口貨物都不設關稅或非關稅壁壘,豐富了優惠商品的組合。

今年以來,因疫情影響,香港免稅行業受到極大衝擊,赴港旅遊的內地遊客急劇減少。與此同時,海南多家免稅店受到的影響卻相對較小。央視網報導顯示,3月底海南免稅店主要業務指標已經恢復到了去年同期八成左右。另外,海南多家免稅店也確實在最近幾個月連續推出多個折扣力度較大的活動,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如今新政發布後,海南島旅客免稅購物額度限額為每人每次將調整為10萬元。

從目前來看,新《方案》中的多項設計,正是有利於海南免稅行業做出品牌效應,從而讓海南更好逛。

不過,僅僅是因為免稅額度提高,香港的金融位置就會被取代?

把海南與香港作橫向對比,可明顯感到兩者的差異。

海南的人口和香港差別不大,但面積是香港的13倍,人均GDP幾乎只有香港的七分之一。 在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上,官方也對此進行了解釋,從歷史數據來看,受制於品類限制、行郵稅門檻等,雖然目前免稅額度為3萬,但2019年人均客單價僅為3544元左右,較額度上限差距較大。

此外,本次方案表示2025年全島封關以後,除了極少數產品外,其他都沒有進口關稅。而全島封關之前(2025年之前),生產資料、原輔料、交通工具、島內居民的消費品這四類物品通過清單管理免關稅。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僅僅是離島免稅的問題,它與購物環境、服務品質乃至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有直接關係,而這方面海南目前還是欠缺的。」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和香港等地相比,海南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營造方面,特別是在服務品質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認為,國際上離島免稅一類的政策多為輔助而非主導。從長遠看,海南能否獲得可持續的發展空間,更多地取決於海南在營造綜合性的軟環境和硬環境方面有多大作為,以及如何作為。

02、發展方向不同,互補大於競爭

目前,國家大陸地區還沒有自由貿易港,此次海南提出要建設自由貿易港,實行「非禁即入」、除了極少數產品外,貨物貿易零關稅、在旅遊、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三大產業上大幅減少市場準入等,但這不是意味著未來的海南會替代現在香港的一部分功能和地位。

「海南也不可能複製香港模式」,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世傑表示,香港是靠轉口貿易起家發展起來的,而黨中央的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海南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為重點,而要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因此兩者之間的互補性、協同性要大於競爭性,甚至香港可以作為海南發展離岸貿易和高新技術的依託點之一。

實際上,香港和海南自貿港各有各的優勢。香港主要優勢是資金自由兌換和出入境,以及可以做空對衝。海南自貿港加速金融市場開放,政策與以前相比大大放寬,外資可以在內地設獨資的基金、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也放開了。

目前香港依舊是國際上認可度最高的經濟自由區,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發表《世界經濟自由度2019年度報告》,再次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與新加坡並列首位。

香港特區發言人說,特區政府將竭力鞏固香港固有的體制優勢,包括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簡單低稅制、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高效的政府。這些優勢提供了一個有利環境,讓企業蓬勃發展,讓整體經濟持續繁榮發展。

譬如就海南島而言,還不具備香港擁有的獨立關稅區優勢,也不具備香港的監管透明度和資金自由流動。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中企海外融資、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在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也明確表示,「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被眾多的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海南自由貿易港與香港的定位不同,重點發展產業也不同,互補大於競爭。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林念修表示除了要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同時強調,更要充分發揮海南自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獨特以及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的優勢,重點突出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他表示要「聚焦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競爭新優勢,為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03、深莞加持,角色獨特不可替代

去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臺,將香港定位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這份文件中提及香港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39次,體現出香港在大灣區的核心地位。

實際上,香港國際化開放程度高、地理區位優勢好、交通物流便利,生產要素和人才可以快速流通,營商環境一流,科研水準高,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成長條件。香港在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的基礎設施方面名列第一,尤其在人工智慧、生物科技領域表現最為出色。根據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行榜,香港力壓新加坡、東京,成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為香港的發展帶來難能可貴的機遇,土地匱乏、人力成本高等問題制約了香港新型企業的成長。香港的短板恰好是周邊深圳、東莞的優勢。目前,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為港澳青年北上創業的沃土,其中東莞就吸納了近40項目落戶廣東東莞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香港、深圳、東莞之間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三角關係,三個城市的協同、三種產業間的協同。騰訊馬化騰也說,很多智能製造、研發在深圳,製造在東莞或者在深圳周邊。這種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中提到,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

國家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新區,香港城市大學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建設第二校區,培養人才。東莞正好可以彌補香港在製造領域的短板。在智能製造領域, 東莞製造產業配套完善、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強,莞港在科技產業化合作方面具有廣闊前景。

可以預見,海南作為自由貿易港短期內是沒辦法和香港看齊的,但是海南的特色也非常明顯,地域面積、海域面積非常廣,產業發展的空間和潛能都非常的大,無論是熱帶島嶼資源、優質的生態壞境等等,都是香港所不具備的,國家的定位也明確了兩者錯位發展,那就是「定位不同,重點發展產業也不同,互補大於競爭」。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自貿港橫空出世 海南的意義不同於香港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中國最大自貿港橫空出世,海南的意義不同於香港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謝良兵6月1日晚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院長梁海明:海南將令香港失去購物天堂地位?
    ,認為海南或會取代香港「購物天堂」的地位。海南近期在免稅政策的加持下,一夕之間變成免稅購物天堂。有香港輿論對此深感憂慮,海南免稅政策或令香港購物天堂地位難保。更有本港傳媒猜測,中央政府要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或有取代香港的考慮。
  • 廣東被看好的一個城市,經濟地位僅次於廣州深圳,不是東莞!
    城市發展的質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資源,政策和地理位置,其中之一足以使它很好地發展,並使其在我國許多城市中脫穎而出,其中,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廣東深圳,它具有良好的經濟政策,並在短短幾十年間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之一,當然,深圳可以很好地發展,它不僅受到國家的支持,而且其地理位置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作為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深圳的發展甚至可以與香港相媲美。
  • 與香港相比,海南自貿港有何不同?
    海南島與內地之間,算「二線關」,這與早期的深圳特區類似。島內的商品和服務進入內地,要實施一定程度的監管。海南免稅新政把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每年每人的額度由原來的3萬元提升至10萬元,就是監管的一部分。當然,這種監管肯定會考慮內地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 美媒:香港金融門戶地位不可替代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0月30日文章,原題:香港依然是中國不可替代的金融門戶  儘管香港GDP不到中國的3%,但香港以其無與倫比的制度優勢,一直在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發揮著重要的金融緩衝作用。首先是緩解中國的美元需求。
  • 魔女談財經|普通人怎麼投資海南自貿港?
    #海南自貿港# 今年大的經濟環境不好,民眾對進口,高價商品的需求會降低不少。剛看一宣傳說法,從海南自貿港買1000萬的遊艇可以節省380萬的稅,也不知道是營銷號的故意嘲弄還是官方給出的真實案例,不管如何,必須是引起大眾的敵意和反感了。
  • 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聯動
    在資本帳戶開放過程中,會涉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但是在粵港澳大灣區裡,香港已經有一個離岸的人民幣金融中心,深圳是在岸的人民幣金融中心。但海南金融開放的理念和香港略有不同,海南並沒有說要成為一個金融中心,它的前提是要支持海南實體經濟的發展,所以它會有REITs、旅遊資產證券化,而且強調貿易投資的自由便利化。
  • 海南自貿港vs粵港澳大灣區?專家:相互促進、聯動發展
    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有怎樣的關係?6月7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召開「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制度集成創新的開放新高地」 研討會,前海傳媒從現場了解到,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開放政策對比以及開放政策趨勢等話題展開研討。
  • 海南自貿港前港——徐聞海安
    海南由此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國家發展的偉大道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始終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海南,承擔著中國擴大開放的「新標杆」和開拓者的使命。為我國建立並引領國際貿易和投資新規則提供「海南方案」,海南國際自由貿易港橫空出世。
  • 海南自貿港地位取代香港?利好哪些行業?官方回復來了!
    海南自貿港地位是否會衝擊香港?稅收優惠政策力度有多大?利好哪些行業?6月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官方解答。目前,中國一共有18個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等;其中,涉及流轉環節的稅種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申萬宏源分析師團隊表示。申萬宏源團隊補充稱,從目前已發布的政策來看,海南自貿港建設將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分階段的原則,逐步建立與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 對話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空間廣闊
    吳士存指出,海南建設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必將形成聯動發展態勢,形成我國對外開放的差異化和多樣化發展優勢,海南建設自貿港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多是機遇而非挑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表示,海南自貿港的發展需要依賴大灣區。
  • 海南要建的自貿港,是個什麼港?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爐。也就是說,海南,終於要建設自貿港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自由貿易港這回事。除此之外,香港還簡化了很多「擺攤」手續,比如簡化攤販辦證手續(進出口手續簡便),國內國外攤販可以用不同的貨幣結算(兌換自由,資金進出自由)等等。這麼好的政策一出,大家都去香港「擺攤」了。我們上一篇也講到了,地攤經濟有很強的聚集效應,可以帶動整條街的生意。香港也一樣。
  • 海南自貿港來了!「前浪後浪」們,如何抓住機會?
    近來,來海南「剁手」買買買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海南免稅購物政策加持下,免稅商品價格實在是「真香」——2020年7月正式施行的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大幅度放寬離島免稅限制條件,點燃了全國人民的「海購」熱情!
  • 魏建國詳解海南自貿港:與香港、新加坡互補大於競爭
    他認為,海南自貿港將加速產業鏈在亞太地區的集聚;區別於新加坡與香港,海南在產業上做了差異化定位,其與前者互補大於競爭,因而海南自貿港不會衝擊新加坡、香港的地位,反而為後者提供了更多機遇。海南將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原則建立新的稅收制度。
  • 美國欲取消中國香港「特殊待遇」!海南自貿港規劃釋放什麼信號?
    近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出爐,提出要加快建設高水平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在全球疫情蔓延、各國貿易和產業鏈受到波及、經濟全球化遭遇回頭浪的背景下,中國公布這份開放力度空前的方案,這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 海南自貿港只是跳板,未來的龍頭依然在上海!
    本月初,海南自由貿易港11個重點園區同時掛牌,海南把這些重點園區作為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樣板區和試驗區,利用制度創新優勢,率先實施相關政策和進行壓力測試。也就是說,海南自貿港即將起航!不少學者表示,海南自貿港的建設當地一次重大歷史性機遇。
  • 如果海南能成為第二個香港,湛江能成為第二個深圳嗎?
    湛江港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一流、功能最全、最有示範性的新一代客滾運輸港口,真正實現公路、水路、鐵路、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是廣東高質量發展,與海南相向而行,對接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的具體表現。類似於「美國矽谷」;引進全球最出名學校,吸引更多外國人才來就業,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來學習;注重環境保護,讓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到海南來投資居住;……總體而言,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規劃,幾乎是再造一個香港,甚至比香港有更大的優勢。當年的深圳與香港一江之隔,香港高樓林立,深圳卻燈火慘澹。
  • 海南自貿港裡的保險故事
    儘管在體量上已經達成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中國保險業在發展水平上與發達市場尚有差距,整體上較為粗放,在產品結構、精算水平、營銷渠道建設、風控水平與全球領先的保險公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海南自貿港建設將是推動保險業開放進程的又一加速器,在海南開的這個口子可能會對中國保險市場帶來巨大的變化和衝擊。
  • 商務部原副部長詳解海南自貿港:與香港、新加坡互補大於競爭
    他認為,海南自貿港將加速產業鏈在亞太地區的集聚;區別於新加坡與香港,海南在產業上做了差異化定位,其與前者互補大於競爭,因而海南自貿港不會衝擊新加坡、香港的地位,反而為後者提供了更多機遇。 海南將按照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的原則建立新的稅收制度。
  • 毛振華:海南自貿港顯然不是走香港的路,前景將更宏偉
    編者按:本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早在1988年,海南就成為中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也曾引領過改革開放的熱潮。不過到今天為止,海南的經濟體量在全國仍然處於相對較弱的地位。30多年來,海南的特區建設有哪些經驗教訓,未來又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