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制"年初宣告結束處方藥必須憑處方銷售

2021-01-20 網易商業

深圳部分藥店處方藥無單也賣

專家指出自我藥療習慣給用藥埋下很大隱患提醒市民注意用藥安全

本報記者饒潔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有關通知,從2006年1月1日起,處方藥雙軌制宣告結束,包括注射劑、抗病毒藥、腫瘤治療藥等11類藥品,必須憑處方銷售,否則就會取消藥店經營處方藥的資格。但記者近日在我市部分藥店走訪發現,我市部分藥店並沒有完全按要求執行,多採取的是登記制。而深入採訪後記者發現,一紙限令推行,事情本身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藥店稱限售令執行難

在一間藥店,記者提出購買一盒「心通」,銷售人員沒問有沒有處方,而是問之前有沒有吃過,記者說沒有,對方明確表示不能賣,並建議記者去醫院找醫生先看看,如果吃過就可以,但需要登記一下。在景田一間藥店,記者提出購買「阿莫西林」,對方也沒有要求出示處方,只要求先登記再購買抗生素。在景田另一間小藥店,記者說感冒了,想買點「頭孢」,工作人員想也沒想就給記者拿了一盒山東某藥廠生產的頭孢拉定,也沒有索要處方。記者走訪我市多家藥店發現,實行登記制是我市目前大部分藥店對憑處方銷售藥品的變通做法,因為醫院處方出不來,不賣市民又不幹,只好先登記後便於跟蹤。一些藥店負責人表示,一些常用處方藥有便民性質,完全憑處方銷售根本不可能,而且市民也不願登記,要真正執行很難。有顧客一聽要處方,就說:「要處方,不如到醫院去,何必再到你們藥房來。」

對於這一狀況,市藥監局市場流通處負責人坦言,「國家推行藥品分類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市民合理、安全用藥,大方向是對的。限售令是國家制定的政策,我們肯定尊重並盡力執行。」但他隨後也表示,鑑於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滯後導致的處方外流等問題,藥品分類管理實施存在較大障礙。而深圳共有約6000家藥店,監管起來難度也非常大。

有專家指出,自我藥療習慣給用藥埋下很大隱患,尤其是抗生素類藥品,現在市民亟待解決購藥習慣和購藥安全之間的矛盾,要注意購藥用藥安全。

藥店利潤將大幅收窄

記者還了解到,處方藥一旦嚴格「限售」,將讓藥店遭遇不小的寒流。

深圳一家連鎖藥店總經理預言,由於憑處方購藥開始執行1個多月,加之很多老百姓對此政策不清楚,目前還難以估計有多大影響,但從2004年7月1日起執行的抗菌藥限售來看,可以肯定此次新政對藥店會有一定影響,藥店利潤空間將進一步變窄。據他介紹,在今年起開始實施的處方藥限售藥品目錄中,該公司經營的品種約有近百種,加上2004年限售的抗菌藥物,共有近200個品種,近450個品規,佔到公司經營處方藥品規總數的27%。

深圳另一間連鎖藥店經理也坦言,頻繁降價已將利潤拉低,在醫藥沒有分家的情況下,醫院處方難以到藥店,再面對處方藥限售令,部分藥店銷售額要下降30%,恐怕沒得做了。因為限售的11類藥品中抗生素、抗病毒藥物、腫瘤治療藥物等是藥店主要利潤來源之一,其中,腫瘤藥物雖然買的消費者不多,但單量很大,許多消費者一買就是幾千元。

一間藥店營業員還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醫院開具的處方單在藥店經常會買不到藥。醫院實行招標採購,一些新藥一旦中標,只有到醫院才能買到。對於這一現象,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處方藥銷售渠道在醫院,藥店佔比重不大,於是很多藥品生產企業為維持產品高售價,就控制渠道,不向藥品零售企業供貨,甚至不讓批發企業向零售藥店供貨,使得藥店出現「沒藥可賣」境地,吃啞巴虧。

有藥店開始對處方藥降價

限售令雖然在深遭遇尷尬,但對於藥品分類管理,我市各大藥店並不敢忽視,正謀求出路,儘可能將未來的影響降到最低。一致藥店負責人談到,雙軌製取消是鐵的政策。公司在經營藥品品種和數量上,做了必要的調整,在確保這些單軌制處方藥種類齊全的前提下,減少每種類別品規數量,降低門店庫存,同時加大非處方藥及其他類別處方藥的品種、數量,逐漸弱化這些限售處方藥對公司銷售的影響。

深圳中聯大藥房負責人也表示,藥店要做一些轉變,今後會多元化經營,弱化主營業務。萬澤藥店的一位經理也表示,會逐漸加大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銷售。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藥店開始在處方藥價格上做文章,以吸引患者拿處方購買。

不過對藥店來說,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政府在解決處方來源方面有切實措施,確保醫院處方能合理流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藥品分類管理,方便顧客購藥。一位不願具名的醫藥商業專家對記者表示,藥品分類管理是涉及藥品監督管理、醫療衛生體制、醫療保險制度等方面的系統工程,只有解決了這些根本問題,與藥品分類管理相配套,限售令才能在深圳真正實行起來。

作者:記者饒潔

相關焦點

  • 藥品雙軌制告別在即 處方藥銷售必須全憑處方
    今年7月1日起抗菌藥物須嚴格憑醫師處方銷售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日前再次通報,到2005年12月31日前,其他處方藥在零售藥店也將憑醫師處方購買,告別以往處方藥銷售的雙軌制。
  • 處方藥雙軌制將取消 處方藥都要憑處方
    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老人,每周上藥店購買「北京降壓零號」和「糖適平」,已是生活中的一個慣例,然而,再過幾個月,這些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老人買藥必須憑處方了。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有關規定,到明年年底,處方藥的「雙軌制」將被取消,所有處方藥都必須憑醫生處方購買了。  昨天,記者採訪了杭州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 處方藥銷售雙軌製取消 南京藥店面臨生死劫
    處方藥銷售雙軌製取消 南京藥店面臨生死劫  日前,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從2005年元月到年底,將取消現有處方藥銷售雙軌制,處方藥在藥店銷售將全憑處方,否則將取消藥店經營處方藥的資格。  如果說從2004年7月1日起,處方藥中較小份額的抗菌藥憑處方銷售的政策,還讓藥品零售市場處於觀望狀態的話,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總局新政則使藥店老闆如坐針氈。
  • 處方藥銷售雙軌制1月1日取消後藥店處方藥銷量大減零售藥店遭生死...
    從2006年1月1日起,零售藥房處方藥雙軌制購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市民必須憑醫藥處方在藥店登記購買處方藥。記者調查發現,實行四天來,大多數藥店處方藥銷售量急劇下降。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銷量下降應為短期現象,部分藥店需轉變經營結構,加大藥店經營的多元化。
  • 處方藥雙軌制將取消 廣州藥店面臨新挑戰
    新快報記者 黃海昀在上周五舉行的「廣東共建藥品零售營商新環境論壇」,處方藥雙軌制消取成為各藥店關注的焦點。來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消息稱,今年將取消處方藥銷售雙軌制,所有的處方藥藥店均要憑處方銷售。業內人士表示,這是零售藥店在抗生素限售令後面臨更嚴酷的寒冬。
  • 不用處方也可以買到處方藥了
    處方藥,是指具有處方權的醫生所開具出來的處方,並由此從醫院或者藥房購買的藥物。 此類藥物,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藥方法和劑量以及用藥時間都有特殊要求,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處方藥若隨意服用具有極高危險性。
  • 網上買處方藥容易 10家醫藥電商僅一家要醫生處方
    在線諮詢一位陳藥師時,對方表示,這類處方藥需要憑處方到線下購買,顯示無藥可能是位置所在附近藥店沒有庫存。而記者選擇北京一地址,下單購買施保利通片和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時,系統提示「頤壽百姓大藥房德內店」藥方審核成功,可以馬上送貨。記者與快遞員溝通時提出,家中找不到處方,暫緩訂單。隨後藥店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解釋,處方藥分單軌制和雙軌制,記者訂的上述兩種藥屬於「雙軌制處方藥」「不需要處方就可以購買」。
  • 浙江省青田縣市場監管局重拳出擊整治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違規行為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全面落實藥品監管「四個最嚴」要求,切實加強轄區內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監管,規範藥店處方藥銷售行為,從6月初起,浙江省青田縣市場監管局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違規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87家藥品經營企業開展全覆蓋檢查。
  • 記者實測多家醫藥電商平臺:沒處方能大量網購處方藥?
    「藥房網商城」的處方藥「阿託伐他汀鈣片(立普妥)」購買數量無限制針對以上問題,中國網財經記者致函「藥房網商城」,該商城回復稱,根據「關於貫徹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的試行意見(滬食藥監流通〔2005〕783 號)」第四條: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和憑處方銷售藥品的名單
  • 不要處方仍賣抗生素處方藥
    本報泰安8月1日訊(記者 楊璐) 8月1日起,氯黴素等10餘種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需要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記者走訪泰安多家藥店發現,這些眼藥水依然可以隨意購買。  「我前段時間化妝時眼影粉進眼睛了,這段時間眼睛疼,還流淚,想拿個氯黴素滴眼液,需不需要醫生開處方?」1日上午,市民王女士來到泰安弘康藥店諮詢。
  • 天貓、京東不要處方卻也能買到處方藥,公然無視藥品管理制度?
    天貓提示舉報網售處方藥,同時也可「提交需求」。手機截圖京東展示藥品信息且不支持「退貨」。手機截圖網售處方藥未放開,通過部分電商平臺已可在線購買;專家認為需解決用藥安全及信息透明問題雖然對於網售處方藥是否放開,近期傳言不斷,但根據我國現行藥品管理制度規定,處方藥必須在出具醫師開具的處方單後方可購買,且網際網路平臺禁止出售處方藥。
  • 擅買處方藥致病情惡化險喪命 部分藥店違規賣處方藥
    針對此情況,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廣州、佛山兩地多家藥店,發現仍有很多藥店在銷售處方藥時未要求購買者出示醫生處方;部分藥店雖然會要求購買者登記個人信息,但交易過程中並不會對信息進行核實。秦先生的主治醫生還表示,阿昔洛韋是一種處方藥,患者自行購藥,需要持有醫生開具的合法處方,藥店才能銷售,藥店隨意向患者出售處方藥,是一種明顯的違規行為。「我自己去買藥導致病情惡化,是存在主觀的過錯,但是要是藥店嚴格按照規定銷售處方藥,讓我在買藥之前看看醫生,也不至於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
  • 沒有處方居然也能線上買處方藥
    近期,一則「寵物照片充當處方竟能網購處方藥」的報導引發了輿論關注。這到底是不是個例?    長沙的劉女士出差時蕁麻疹復發,便在網上藥店購買治療過敏的藥物。「一開始還擔心這種在醫院開的處方藥會比較難買,沒想幾分鐘對方就開好了電子處方,然後就發貨了。」她說。
  • 購買處方藥不需要處方?線上線下無病購藥無阻力
    根據該辦法規定,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經註冊的執業助理醫師在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應當經所在執業地點執業醫師籤名或加蓋專用籤章後方有效;患者購買處方藥物時,其臨床診斷填寫需清晰、完整,並與病歷記載相一致放可購藥。但事實上,記者在實體藥店調查中,仍發現有漏洞可尋。
  • 如何在藥店買處方藥?
    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藥品管理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藥品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藥品零售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藥品分類管理規定,憑處方銷售處方藥。
  • 沒有處方還是買到了消炎藥「頭孢」
    店員告訴記者,這是一種處方藥,而且是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藥品。由於是抗生素類的藥品,對人體傷害較大,可以購買中藥類、副作用較小的藥品,比如蒲地藍等。記者一連跑了5家藥店,都因為無法出示處方,被店員拒絕出售頭孢克肟。帶著一絲「希望」,記者又來到中山東路上的一家單體藥店。「這裡有頭孢克肟嗎?」一進藥店大門,記者就提出了想要購買的藥名。「是要買片劑還是膠囊?」「就拿片劑吧。」
  • 什麼是處方藥
    處方藥就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而非處方藥則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藥物作為維護人類健康的特殊物品,在研製、生產、銷售、使用的各個環節都受到相應法規的嚴格控制,參與這些環節的組織機構或者個人都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授予相應的權限。
  • 倒賣日本處方藥者被逮捕,關於處方藥,大部分人了解還不夠
    一些涉嫌非法倒賣處方藥的中國人、醫藥品中間商及日本醫生等相繼被捕。日本警方表示,有的違法者將囤積的處方藥以高出原價幾倍的價格賣給中國遊客或中國國內的買家。處方藥,是指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這種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影響,使用的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網購處方藥的危害了解一下 杭州有藥店違規被罰了!
    而該藥店從「叮噹快藥」手機APP下屬的「仁和網際網路醫院」接到部分單軌制處方藥的電子處方,在沒有對仁和網際網路醫院的資質進行過審核,拿不出協議和有關資料的情況下,依然開出了涉及抗生素和個別高血壓藥的處方藥。除了部分單軌制處方藥有電子處方外,其餘的處方藥銷售都沒有處方。而且,為了能夠隨時接單,該藥店24小時都有工作人員在崗,但藥師不在崗。
  • 處方上不少留白 網售處方藥靠譜嗎?
    電子處方多處空白處方藥可以輕鬆下單「外賣平臺網購處方藥,處方卻問題不少!」6日,揚州市民馮先生在外賣平臺購買感冒藥,沒想到簡單諮詢就可開一張處方並可成功購藥,不過處方上多處空白令人生疑。網售處方藥提供便利的同時,還存在哪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